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运动.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6880310
  • 上传时间:2022-08-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运动周龙飞摘要:从现代化史观看,洋务运动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 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 的推动作用从文明史观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一次碰撞,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反 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 态从社会史观看,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作息方式、衣着服饰、饮食习惯 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大众化和西洋化的特征从全球史观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 内扩展的具体表现总理衙门的设立使中国跟世界的联系更强了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 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 一场自救关键词:多元史观,洋务运动,历史评价史学范式(史观)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 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什么是历史史观?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 判断会差异,甚至对立近年来,历史高考的学术味日益浓厚,探究性、思辨性很强。

      以全 国高考新课程卷为例,2011年第41题“西欧崛起”题,可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 化史观等多个角度评论材料中的观点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在 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基础上,又出现了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 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生态史范式等新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 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这一趋势和特征提示我们,在高考复习中,要依托教材,结 合史学研究动态,重视对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立体透视和全方位认识,善 于深究、质疑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反思探究意识下面以洋务运动为例,运用多元史观来进行评价现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 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 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 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现行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必修教材均是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 介绍洋务运动人教版认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民版写道: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岳麓版更明确: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 却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从现代化史观看,洋务运动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 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 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明史观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 讨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 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 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人类文 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 同发展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中华文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起 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事实表明,中华传统文明已落后于 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列强侵略的本质,从某种方面来说,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扩展和传播。

      洋务派为了御侮图强,大量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首先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 工业,“军事工业的发展很快引起了其他民用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这些民用企业移植了资 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新式企业一般均采用蒸汽机器,雇佣工人生产,出现了比中 国传统的个体手工业生产远为宏大发达的场面这样,洋务工业在当时起了一种倡导引领 作用,“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 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①简而言之,从文明史观看,洋务运动是古老的中国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的一次碰撞,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 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 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 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 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 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 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从社会史观角度看,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改变了近代国人的生活 面貌在大机器工业的作用下,中国社会传统的阶级、阶层结构出现裂变除了传统社会的农民、地主等阶级外,在城市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如,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 阶级,“他们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连,又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②社会生活特别是 城市生活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在作息方式上,“都市人日益适应了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 制式化的作息方式,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③在衣着服饰上,中 国传统的宽袍阔袖的衣着日渐被更合身、特别是更适宜工厂劳作的服饰所替代,“西服”、“西 饰”也日渐流行,衣饰用物的华贵“已经不再是区分人们身份尊卑贵贱的标志,而成了表明 是否有钱,是否有赚钱能力,是否成功的象征在饮食习惯上,适应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西餐在上海等大中城市逐渐流行,进西餐馆就食成为一种“时髦”,也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 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总之,“消费生活逐步打破了封建等级制的约束,而表现出个性 化、大众化和西洋化的特征,尤其是崇洋成为近代消费的重要基调尤其是这一时期,中 国出现了第一次近代城市化的浪潮由于这一时期轮船等近代交通工业的引进,借助于新式 交通工具,“城市前所未有的在经济上取得了对愈来愈多的农村地区的支配地位, 并逐步形成了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和华北地区三大市镇密集区,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下 游城市带的崛起。

      ④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作息方式、衣着服饰、饮食习惯 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大众化和西洋化的特征全球史观,又被成为整体史观,其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全球史观对中学生来讲,最突出的应把握两点:首先,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 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 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 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 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从全球史观来看,洋务运动顺应了工业文明发展的世界潮流,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9世纪中期以来,欧美列强通过工业革命,“摆脱了传统的农本经济,从而对固守农本的其 他国家取得了决定性优势这个优势是新涌现的工业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优势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挟此优势向世界各个地区实行了猛烈的血与火的扩张,”⑤在此背景下,洋务派以举办洋 务的形式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正是他们面对资本主义席卷世界的激流漩涡,不忍国家灭 亡而勇于抛弃'华夏之辩'的陈腐教条,发愤为雄,积极谋取自强自立的有益尝试。

      通过 洋务运动,在经济上,“农村听命于城市,小城镇听命于大城市,大城市听命于通商大埠, 通商大埠又听命于世界各大商场的状况,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初动 “在对西方 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上,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也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中国再 不是立于世界'中央'的'天朝之国',也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华夏'之邦,而是世界 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不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的认识,比兴 办洋务以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变⑥在外交上,为适应日益增多的外交事务的需要,清政府 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派使团出使欧美各国,设立驻外使领馆凡此种种,都进一步增 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发展大潮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 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它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 可调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反映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进一步加强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批当权官员们的危 机感,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资本主义国家交涉的过程中,对洋枪洋炮的作用有了切 身的体会,认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才能有效的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应付列强侵略的新局面,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为此,他们开始向外国大量购买枪炮船舰,陆 续兴办造炮制船的军事工业,采用新法操练军队,创办新式海军此后,又兴办采矿、铁路、 航运、电报等民用工业,还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等但他们最初开展 洋务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二是在与西方侵略者保持“和好” 的条件下,富国强兵,徐图自强,免遭沦胥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 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总之,历史教学要特别重视多元史观的运用,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其批判性历史思维, 这既能提高应试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方法参考文献: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23)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39)③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12)转引自冯荣国.运用多元史观提高文科班复习效率 以洋务运动为例J].历史教学,No.23,2011④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15)转引自冯荣国.运用多元史观提高文科班复习效率 以洋务运动为例J].历史教学,No.23,2011⑤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总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⑥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M].北京:中华书局,1994(16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