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的《诉衷情·琵琶女》翻译及赏析例文.docx
3页苏轼的《诉衷情·琵琶女》翻译及赏析 苏轼的《诉衷情·琵琶女》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琵琶女》 宋朝: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⑴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一丝风》、《诉衷情令》 等有唐词、宋词之分唐词有单调、双调两体宋词皆双调 ⑵小莲: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名小怜(一作莲),能弹琵琶,善歌舞此处借指琵琶女 ⑶碧云天:意思是蔚蓝的天空 ⑷绣阁:闺房,指女子的住处幽恨:深恨 ⑸莹玉:形容皮肤洁白莹:玉色美石 ⑹鬓梳蝉:将鬓发梳成蝉翼的形状 ⑺绮窗:雕画美观的窗户 ⑻素娥:传说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 ⑼故故:故意或特意唐、宋时口语 ⑽婵娟:美好的样子 上片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内心的幽恨。
苏轼借北齐善弹琵琶的冯淑妃的名字指称琵琶女,暗含着对她的技艺的赞许和肯定初上琵琶弦”,是说转轴拨弦,开始弹奏听去果然不同凡响:“弹破碧云天古人形容歌声响亮和美妙,本有“响遏行云”之说(见《列子·汤问》),唐诗“歌遏碧云天”即由此而来苏轼再加变化,用来夸说琵琶弹奏的高妙动人,是恰切不过,而又有创新意味的着一“破”字,可能受到“鬼才”诗人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这句诗的启发,以突出其超常的艺术效果 下片转换角度,写琵琶女的外形美过片“肤莹玉,鬓梳蝉”两句,从正面着笔写琵琶女的肤色白皙和鬓发俏丽,像是电影中的两个特写镜头,表现了琵琶女外形的美丽接下去“绮窗前”一句,像是写了一个侧影,与上片联系起来看,这该是琵琶女弹奏之处,原来那美妙动听、曲传幽恨的琵琶声就是从这儿发出的所以这一笔虽已虚化,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结尾以明月来衬托,使琵琶女更显得天姿国色,美丽动人妙在将明月人格化,说明月在今夜特意随人行走(当明月发现琵琶女之后),似乎要同琵琶女比一比谁更美好呢这是苏轼听到琵琶女弹奏时,恰好见到当空的一轮明月,灵感突发,因而获致的神来之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