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分层测试卷含答案分层作业设计.docx
166页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A卷基础测评1.我是书写小能手工整、美观地抄写下列语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2.看拼音,写词语bēn pǎo zuì jiǔ chè huàn zá guō dà gài xí fu shèn zhì yí huò3.选字组词潮 嘲 朝( )水 ( )笑 ( )阳堤 提 题( )目 ( )岸 ( )问4.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涨潮 涨价 上涨 河水暴涨 B.号角 号叫 记号 风号浪吼C.闷雷 闷热 沉闷 闷闷不乐 D.模范 模糊 模特 一模一样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等待着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
B.在庐山上游览,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C.现代科学技术已具有像孙悟空那样呼风唤雨的能力,人工降雨就是例证D.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在小声讨论着黄老师今天为什么没来上课6.下列关于“横贯江面”的“贯”字说法错误的是( )A.“贯”的第一笔是竖折,第三笔是横B.“贯”的意思是穿,通,连C.“贯”的读音为guàn上下结构,部首为贝,总笔画数为8D.含“贯”的成语有:鱼贯而入、腰缠万贯、学贯中西7.下列对《繁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B.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C.通过对星空、繁星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作者也通过写景抒发了淡淡的离情D.作者写天空的繁星,客观地描绘自然景色,而没有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客观景物中,没有赋予主观的色彩8.下列语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B.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D.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9.下列对“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说作者不希望自己长大B.这句话是说作者想得到母亲的爱C.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布满繁星的夜空非常美丽D.这句话表达了星天给孤寂的“我”带来安慰,望着星空,“我”感觉就像小时候睡在母亲的怀里10.下列对《秋晚的江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这句话是说,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倦游的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B.“倦”、“驮”是关键二字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其实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渲染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表达了作者一种悲伤的情感C.“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句话是说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D.“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11.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观潮》一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B.《秋晚的江上》描写了归巢的鸟儿、斜阳、江水、芦苇这些景物C.《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把我们带入了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中D.课文《繁星》的作者是冰心1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B.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D.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1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两句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B.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浙江湾C.《走月亮》一课讲的是“我”和妈妈“走月亮”D.《繁星》一课的作者是巴金作者把星天比作朋友,把星天比作母亲,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B.“霎时、顿时、忽然”这三个词语表示时间过得很慢C.“走月亮”的意思是指月亮自西向东移动的变化现象D.钱塘江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与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15.结合课文内容连一连月影团团的 溪岸 平静的 薄雾月光闪闪的 果园 蒙蒙的 江面闪闪烁烁的 地方 隆隆的 溪水坑坑洼洼的 小星星 细细的 响声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6.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巴金 ( )17.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时的感受相同 ( )18.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19.《秋晚的江上》是唐代诗人刘大白的作品。
)20.《秋晚的江上》通过唯美的意境,表达诗人真挚的感情和积极的态度 )21.“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2.“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2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4.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24.把下列四宇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人( )人( ) 应接( )( ) ( )( )苍苍若( )若( ) 水天( )( ) ( )( )飞瀑1.上面词语属于“ABAC式”结构的有 、 。
2.当我们前往钱塘江观潮时,看到它的壮观,我们可以用 、 这两个词语来形容3.星期天,图书馆里挤满了人,有还书的,有借书的,工作人员 2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观潮》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难忘:那条白线 ,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 ,形成 2.《走月亮》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和阿妈在洱海边 的情景,其中的“走月亮”指的是 ,写出了“我”和阿妈之间 的情感3.王维的《鹿柴》中“以动写静”写出山中寂静的诗句是: , 2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钱塘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改为“把”字句)2.浪潮越来越近,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改为比喻句)3.江水已经涨了大概两丈多高了修改病句)4.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27.口语交际小明在上学路上帮助一个老奶奶搬东西儿迟到了,对于老师的查问,他既不想炫耀自己做好事,又不愿意受批评,他该怎么说呢?请替他写好说辞。
读《走月亮(节选)》,做题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28.在“□”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9.这一段写的是 30.“我”听到了 和 ,看到了夜鸟、 和 31.下列句子中与“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多选)A.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B.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C.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一动也懒得动D.他家的银子,说出来比皇帝家还多哩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ò fèi),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 bè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chàn zhàn)起来3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33.这两段话运用了很多比喻,把潮水的声音比作 ;把白浪比作 、 和 34.这两段话从 和 两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情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奇景3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你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课内片段阅读繁星(节选)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①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