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伟姣毕业论文正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558165
  • 上传时间:2017-10-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1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1.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 ..............................11.1 比喻特色之一:以俗喻雅,雅俗共赏 ......................21.2 比喻特色之二:渗入通感,感觉合一 ......................21.3 比喻特色之三:色彩内蕴,极尽对比 ......................32.张爱玲作品中比喻特色的成因 ..................................42.1 张爱玲的身世经历及早期文学积淀 ........................42.2 张爱玲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 ..............................53.结语 ............................................64.致谢.. ..........................................65.注释.. ..........................................66.参考文献 .............................................................67.英文注释 ..............................................................7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05 级学生毕业论文1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艺术王伟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0502)指导教师:吕雪菊摘 要:修辞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张爱玲的作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修辞学的魅力,其作品中比喻修辞的使用尤其出色,本文着重从这一修辞手法出发,分析了张爱玲的语言特色。

      张爱玲的比喻堪称一奇,最后,本文从她的出身经历以及她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来解读张爱玲的语言关键词:以俗喻雅;渗入通感;色彩对比;出身经历;女性视角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认为: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从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从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即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 (共同处和相似处) 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喻解就是对比喻的理解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用比喻来描写故事情节,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使情节具有感染力,启发读者的情感想象。

      就比喻修辞的驾驭能力而言,张爱玲无疑是最出色的女性主义作家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而言,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张爱玲就是以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文学世界,在她的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此外,张爱玲还是营造气氛的高手,由于叙述手段和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的运用,张爱玲的作品中几乎可以随时营造出不同的气氛,作品中的人物在现实背景中随时“出离” ,成为特定情节中的特定人物我认为,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意象和她对词语色彩的运用尤其彰显她语言的魅力1 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我喜欢张爱玲,甚至能掉进她的作品里挣不出来,就像被一位好客又很谈得来的朋友拉住了聊天一般舍不得离开,吸引我的,就是张爱玲作品里那些妙不可言的比喻,她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比喻的天才了。

      比喻是文学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修辞手法,也是语言运用中的最高艺术比喻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这一语言修辞形式在张爱玲小说中俯拾即是,用于人物形象、自然景色等各个方面的描写,尤其是人物外貌、行为、心理、服饰、身材等的描写张爱玲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格调独辟蹊径,想人之所未想,赋予比喻以崭新的境界,显示出精巧、新奇、高超的艺术水准张爱玲的比喻都是不经意的,无论是剖析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还是渲染气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05 级学生毕业论文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她总能恰当好处地像说话一般轻松地比喻而出,言简意赅却又形象生动比喻的妙处,在张爱玲作品里,似乎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爱玲作品里的比喻独具特色,甚至是“比喻成了作者文章之魂” ,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版比喻1.1 比喻特色之一:以俗喻雅,雅俗共赏我尤喜欢《红玫瑰与白玫瑰》 ,爱它的故事,爱它的文笔,乃至每一个细节:“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对这句话是颇有感触的,但我的感觉不是文中“男子”的感觉,而是针对张爱玲的比喻,她把男人心中的爱人比成床前明月光的朦胧美和美人眉间的一颗朱砂痣,此处的比喻恰到好处而又透着文字气息的古香古色的美人大多是这样, “东西都是别人的才好” ,等不爱了, “床前明月光”也成了随手扔掉的饭粒子,黏黏地欲甩不能,那朱砂痣也便成了蚊子血了,那么让人感觉恶心,用饭粒子和蚊子血这样庸俗鄙陋的事物来喻失宠的女人形象地刻画了男人的心理这样的比喻还充盈着一种悲剧美,悲剧是什么?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摔碎了给人看,拥有的、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珍惜要趁早哇,莫等真的让“红的”变成了那“一抹蚊子血” 、让“白的”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才心疼那“红”似朱砂痣在心口还在疼,那“床前明月光”早已消逝了吧这个比喻正好道出了作者的心里话,显示出她那个时代女人对爱情的诠释再看《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有这么一段话:“背后大红大紫,金绿交错、热闹非凡,倒像雪茄烟盒盖上的商标画,满山的棕榈、芭蕉,都被毒日头烘焙得干黄松鬈,像雪茄烟丝 ”“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块。

      渐渐地冰块也化了水——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 如果嗅不到大海的味道,让张爱玲用雪茄烟一比喻,那种感觉就特浓特浓了,繁华荣贵,真的是“大红大紫,金绿交错” ,就连没去过大上海的人,哪怕是不同时代的人,也能从张爱玲的“雪茄烟”的比喻中联想出那种华丽奢靡后一个比喻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开始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渐渐远兜回转,又回到了人间,张爱玲惯用世俗生活中的事物做比,也源于她对世俗生活的兴趣,她热衷于“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中找寻实际的人生 ”(《必也正名乎》 )《连环套》中有这样的比喻:“在长崎,霓喜(小说主人公)是神秘的赛姆生太太,避暑的西方人全都很注意她,猜她是大人物的下堂妾,冒险小说中的不可思议的中国女人,夜礼服上满钉水钻,像个细腰肥肚的玻璃瓶,装了一瓶的萤火虫 ”这个比喻既传神地刻画出一个搔首弄姿的三十出头的妇女的外部形象,又传达出这个女人苦楚、空虚、无助的内心,就像那脆弱的易受损的玻璃瓶一个由多个男人结成的连环套里的苦命女人的命运,是不是也像萤火虫的光那样短暂、黯淡?这是一个粗俗的、命运多桀的女人,就像她作品中所说的那个玻璃瓶《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到:“烟鹂得了便秘症,每天在浴室里一坐坐上几个钟头——只有那个时候是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做事,不说话,不思想;其余的时候她也不说话,不思想,但是心里总有点不安,到处走走,没着没落的,只有在白色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生了根。

      她低头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肚脐的式样也改变,有时候是甜净无表情的希腊石像的眼睛,有时候是突出的怒目,有时候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里有一种险恶的微笑,然而很可爱,眼角弯弯的,撇出鱼尾纹” 就一个比喻,那个整天整天在“静悄悄”的家里呆着的百无聊赖的年轻太太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她缺少别人的关爱,也不爱别人,心理空虚、毫无生机小说《留情》中比喻女主人公敦凤的身体是“ 实哚哚地像个清水粽子” ,形象地道出敦凤白胖而粗矮的身材状况张爱玲总能以女性的视角形象地刻画出不同女人的身体特色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兴趣,对世俗事物的偏爱是出于对人生的恐惧,在她看来, “这时代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所以她急于“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 (《自己的文章》 ) ,于是她才津津乐道于身边那些俗事俗物,我想,这也许是张爱玲比喻中为什么那么多的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喻体了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05 级学生毕业论文31.2 比喻特色之二:渗入通感,感觉合一通感是指将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各类感觉器官互相沟通的现象在比喻中使用通感,使得本体与喻体产生于不同的感官,两种官能同时发生作用,将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思想具体化。

      张爱玲说话时的比喻就像说话一样随便,当你惊讶于自己为什么感觉这么清晰时,才突然醒悟:哦,她用比喻了 《张爱玲语录》中的比喻是六感不分的,好像没有感觉的标准,或者说只有一个,究其原因,是因为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渗入了大量的通感例如“整个世界像一个蛀空了的牙齿,麻木木的,倒也不觉得什么,只是风来的时候,隐隐的有一些酸痛” , “中午的太阳煌煌地照着,天却是金属器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 , “今天这一天可惜已经快完了,白过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像乳房里奶胀一样” , “未来是个庞然大物,在花布门帘背后藏不住,把那花洋布直顶起来,顶的高高的,像一股阴风” ,最欣赏这句“黑暗一点点增加,一点点淹上身来,像蜜糖一样慢,渐渐坐到一种新的元素里,比空气浓厚,是十年二十年前半冻结的时间”也许你都要惊呼了“比喻可以这样吗?”但是比喻天才张爱玲这样比喻了,那种柔腻的感觉也随之而出了,怎么比喻都是那样的“妙喻连珠” ……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 ,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才迷糊迷糊地盹了一会,音乐调子一变,又惊醒了。

      楼下正奏着气急吁吁的伦巴舞曲,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跳起伦巴舞来,一踢一踢,淅沥沙啦响” (《沉香屑——第一炉香》 )衣服究竟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恐怕一时难以回答,张爱玲用音乐来比喻衣服的质感,让我们从感受音乐的角度感受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独特,很具感染力张爱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在文学、绘画、音乐还是习俗、器物、服饰……都具备了较高的鉴赏力,因此她善于把握其中的相通之处,例如,厚沉沉的丝绒本来就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延伸出一种忧郁之情,将之比喻成“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人物的心情是由衣服表露出来的,音乐又叫衣服说了话,道出了人物的心语,充分体现了作者比喻手法之高妙《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描写葛微龙因男友对另一漂亮的女孩多看了几眼而“ 醋意” 大发,其“心里便像汽水加了柠檬汁, 咕嘟咕嘟冒酸泡” “醋意”本来是人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而作者通过“汽水加柠檬汁”产生化学反应,冒酸泡时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非常巧妙地把情绪变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具有一种奇妙的视听效果《鸿鸾禧》中有两个待字闺中的小姑子二乔和四美,她们为哥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