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科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doc
40页感染科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 狂犬病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人和一切温血动物均可受感染,其中以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为多见人主要通过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吞咽肌痉挛等,最后转入麻痹而死亡,其病死率几乎为100%1. 按传染病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做好消毒隔离2. 体位:将病人置于独立单间隔离,协助病人处于平卧位,室内应安静,禁止水、风,光、声音的刺激3. 专人护理: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接触病人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4. 饮食护理:病人因恐水及吞咽困难,应禁食、禁水,采用鼻饲高热量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保证每天摄入量及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5. 病情观察(1)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2) 注意病人有无高度兴奋、恐水、怕风等表现,肌痉挛发生的部位、持续时间等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唾液和口鼻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如镇静药、呼吸兴奋药、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机等。
6. 伤口处理:早期正确的处理伤口,可减少狂犬病发病率50%以上1) 用20%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和搔伤处,至少20分钟,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搽2) 也可用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液冲洗至少30分钟,以清除和杀死病毒伤口不缝合,必要时扩创3) 皮试后可在创伤处予以高效价免疫血清做浸润注射亦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7. 用药护理:一般可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其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每次剂量为40U/kg;皮试阳性者要进行脱敏治疗狂犬病免疫血清可中和血中游离狂犬病病毒,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除局部浸润外,还应根据伤情、疫苗种类进行接种,即咬伤后0、3、7、14天和30天各肌注射1针(2ml)疫苗严重咬伤者(如伤口在头颈部、手指或多处受伤),疫苗可加量至全程10针,即当天至第6天每天1针,然后于第10、14、30、90天再各注射1针,并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血清8. 预防接种: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做预防接种原则上于1、7、28天各肌内注射狂犬疫苗1ml,而后每1~3年加强免疫1次9. 健康指导: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大力宣传养犬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危害,并应严格进行登记和疫苗的接种。
第二节 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VH)是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重型肝炎(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高根据病程又可分为急生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1. 按传染病病人的常规护理,做好消毒隔离2. 体位与休息:强调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尽量不下床、不独自如厕,以预防跌倒的发生3. 饮食护理: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肪无刺激的软食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肠道内氨的来源腹水病人低盐饮食腹胀者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凡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口服药物应碾碎,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带壳的坚果类食品4. 病性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神志、体温、血压、腹胀、电解质、黄疸、尿量、尿色的改变,持续必电监护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早的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出血倾向者应观察皮有无瘀点、瘀斑或牙龈、鼻腔出血,如发生鼻出血可予以1%麻黄碱棉球填塞同时也要观察病人有无低血糖现象5. 药物治疗的护理:禁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氯丙嗪、氯化铵;禁用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注意利尿药的利尿效果,记录24小时尿量。
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过长时注意观察口腔、便粪有无真菌感染6. 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协助病人做好进餐、沐浴、大小便等生活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预防压疮7. 心理护理:重症肝炎病人病性重,并发症发,治疗费用高,思想顾虑多,担心预后不良,应加强心理咨询次数,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要善于观察,耐心倾听,关心、体贴病人,给予必要的解释和疏导,与家属共同安抚、鼓励病人,以增强治疗的信心8. 健康指导(1) 对住院病人及家属加强休息、饮食、睡眠、心理及各种检查治疗的指导2) 对出院病人及家属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加强营养,戒烟酒,不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3) 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排泄物污染环境4) 定期复查,合理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第三节 霍乱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列为甲类法定传染病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传播速度快,呈世界性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急性肾衰竭等临床特征,治疗不及时病死率极高。
1. 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密隔离2. 将病人安置于单人病室,专人护理,医疗物品专用,医疗垃圾严格消毒处理3. 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隔离裤、鞋套立即上报疫情4. 体位与休息:急性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呕吐时将病人头偏向一侧,避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休克病人应取休克卧位5. 病性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和神志的变化,观察及记录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性质、量、次数;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观察皮肤黏膜弹性、尿量、血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6. 液体治疗的护理: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抢救霍乱病人的关键,补液原则:应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注意补钾,输液总量应包括纠正脱水量和维持量因此应迅速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制定周密的输液计划,观察输液效果及并发症大量或快速输注溶液时应加温至37~38℃,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7. 饮食护量:剧烈呕吐时暂不进食,病性控制后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如果汁、米汤、淡盐水等,尽量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等不易消化、加重肠胀气的食物8. 基础护理:及时清除病人排泄物,创造清洁、舒适的环境;呕吐后协助病人用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加强皮肤护理,每次排便后清洗肛周,并涂以润滑剂以减少刺激。
9. 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帮助病树立信心和增强安全感,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解除其恐惧感,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10. 健康教育(1)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霍乱的病因、传播方式、消毒隔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2)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疫点、疫区应严格消毒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或半熟水产品,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后,以切断传播途径第四节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症候群,可发生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大量排钾利尿、大量放腹水、使用镇静药等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波异常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度1. 消除诱因:协助医生迅速去除本次发病的诱发因素,并注意避免其他诱发因素如: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及时处理严重的呕吐和腹泻;防止感染;防止大量输液;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积极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或限食者应避免发生低血糖2. 加强保护:尽量安排专人护理,训练病人的定向力对烦躁的病人应注意保护,可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发生坠床及撞伤等意外3. 饮食护理:在发病开始数天内禁食蛋白质,每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
可口服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昏迷病人以鼻饲25%葡萄糖液供给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病人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中蛋白质饮食 ,每天20g,以后每3~5天增加10g,但短期内不能超过40~50g/天,以植物蛋白为宜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脱水药时要注意观察尿量,每日记录出入液量2) 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病人有无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哭泣、叫喊)以及双手扑翼样震颤观察病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可通过刺激或定期唤醒等方法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3) Ⅲ、Ⅳ度肝性脑病的病人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特别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和防止感染4) 心理护理:提供性感支持,在病人清醒时向其讲解意识模糊的原因,安慰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切忌嘲笑病人的异常行为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五、肝硬化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绘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可视病性安排适量的活动,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3. 饮食: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植物蛋白为主)、高维生素、低脂少渣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制在第天1000ml左右,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齐应碾碎后再服4. 病情观察(1) 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观察粪便及呕吐物的颜色,以判断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神志、性格的改变,有无嗜睡、烦躁、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2) 有腹水者,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定时测量腹围、体重,观察腹水的消长,做好腹腔穿刺放液前后护理,标本及时送检5. 药物治疗护理:用利尿药者,需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失衡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为宜;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服药时应将药物磨成粉末,以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6. 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病人遇事豁达开朗,保持心情舒畅。
7. 保健指导:肝硬化病人皮肤干燥、水肿,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及继发感染,有黄疸者皮肤瘙痒时,轻者每晚临睡前行温水浴,重者局部可搽止痒剂;保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定期复诊六、肝性脑病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率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2.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全防护,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昏迷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定时翻身,防止压疮3. 饮食护理: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发病开始数天内遵医嘱禁食蛋白质,每天供给足够的热理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病人神志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g,短期内不要超过40 ~50g/天,以植物蛋白为好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性格、行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