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课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doc
4页二、美国课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关于美国,其拥有众多的特殊性,它建国时间短,从建立至今不过两百余年;发展速度 快,短短两百多年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人口组成复杂,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她拥有来自世界各个民族的人口;教育事业发达,在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当中,美国总是 占了最大的比例因此,美国的教育政策及其课程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有关美国大陆的教育政策及法规,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以前的殖民地时期,尽管其国内 曾经经历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但主要教育事业并未出现断裂,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根 据新的形势而一步步演变过来的美国是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其教育事业基本上巾各个州负责,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特点, 州下面还有学区,学区实质上掌握肴地方学校的具体管理权,因此,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 涉及与渗入有限,大体上只是制定政策、对教育方向的一种界定,或依照法律对教育的义务 与责任进行限定,而对具体课程的制定,则比较少总体而言,美国的教育政策与法规划分 为四个时期,分别殖民地时期、建国到南北战争时期、南北战争以后时期和“二战”以后时 期,而其课程制度由体现在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当中一)殖民地时期的课程制度在美国的殖民地时期,美洲大陆聚集着来自各国(主要是欧洲)的不同种族的人群,主 要分布于以弗吉尼亚为中心的南方殖民地、以纽约为中心的中部殖民地以及以新英格兰为中 心的殖民地,当时的美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与独立的政权,其教育事业也比较分散,并且未 成统一的规模。
当时,并没具体的教育政策,只有实行于局部地区教育法规,各个层次的教 育情况也相关各异,有关当时的课程制度,只有从当时的政策法规与实际情况窥探1. 初等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南方各大庄园主均视教育为个人私事,因而对发展公共教育态度冷漠, 在子女教育方面,或聘请白人家庭教师,或将子女叛宗主国接受教存气而公共教育方面, 则是艺徒制和济贫学校,其教学内容与宗主国的初等教育相彳以气学习以生产技艺为主弗 吉尼亚州还仿效英国的《童工法》,不仅现成廖徒工的匠师对学徒进行道德教育和技艺培训, 还创办济贫学校,让每个县派送两名7~8岁的幼儿入学,学习生产技艺%英国的都会也设 立慈善学校,传授读、写、算和基督福音的内容北部地区由于多为英国清教徒,所以往往注重劳动和教育,所建学校多为政府筹款办的 新型学校马萨诸塞州还把教育划入政策法规当中,政府于1642年颁布法令,要求家长和 工厂认真教导了弟和艺徒,并使他们信奉上帝,具体内容是:能读能写,怖得刑法并知所戒 惧④1647年,马萨诸塞州双颁布了《老骗了撒旦法》,要求凡满50户的城镇均需设实行初 等小学一所,凡满100户的城镇则要设拉丁方法学校一所美国中部则教派林立、信仰不一,殖民地当局在初等教育方面没有多少作为,而教会学 校和私人学校兴旺。
以上所述只是当时殖民地地区初等教育总体情况,不能称制度,当从当时现状可看出, 当时即使有所谓的课程制度,其课程也主要是以实用的技艺和教会知识为主,而具体哪些技 艺,而要视当时社会的一些产业而定了2.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当时的美国大陆并没有出现有关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只是,在中等教育方 面,曾开办过拉丁方法学校,而17末至18世纪,由于工商业发展,产生了兼文兼实的文实①吴遵民.教育•政策国际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8.⑵有关这些宗主国的教育情况,可参考相关的教育史书籍,如贺国庆,朱文富.外国教育史[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9.③藤大春.美国教育史(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2.同上:49.学校,如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建的费城文实学校;而高等教育方面,剑桥学院(后 来的哈佛大学)和威廉和玛丽学院相继成立,以培养教会人士为主因此,在美国的殖民地时期,全美地区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课程制度,但是,当时办学的 方式与内容,以及当时经济发展的趋势,对美国独立以后的教育政策与法规,以及课程方面 的制度,都是有推动作用的二) 独立战争以后的美国课程制度美国的政治独立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促进了其工商的发展和增加了对工人受教育 的需求,教育因此而口渐受到重视,而涉及教育的教育法案也逐渐增多并趋于详细。
当时主 要的相关法案与提案有:1779年,汤姆斯-杰弗逊在《关于更普遍地传播知识的提案》中 建议在弗吉尼亚建立一个教育体系,让所有孩子接受为期三年的免费教育;1785分布的《土 地法令》,指出,“每一城镇的第16区应当保持,以维持公立学校 ”①;1787的《西北法令》第三条规定,“宗教、首先及学识,均系良好政府和人类幸福所必需者,因此,学 校以及其他教育方式应当得到永久鼓励”②1802年,颁布了《关于在西点建立军校的法令》 建立最早的军事专科学校此时,未必出现与课程有直接关联的内容到了,19世纪20年 代,公立学校运动盛行,公立学校中小学在全美各地陆续出现在弗吉尼亚州出现了第一所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经费由政府提供,很大程度上脱离教会控制,相对中立,并自行设立课 程,后来各州纷纷效仿1852年,教育比较先进的马萨诸塞州颁布了《马萨诸塞州义务教 育法》,规定“第一个监护有8岁到12岁儿童的成人,应当送这些孩子到他们所居住的城镇 的公立学校读书新此后,联邦与州政府对学校的控制(包括课程的设置)与支持力度也增 加由此可知,在公立学校创立以前,学校的课程大多与教会有关,所设立的课程中的教会 内容居多,而公立学校出现后,课程设置开始走向中性,政府介入的成分增多。
而在课程这 方面,高等教育走在前沿,高校可以根据需要而自行设置课程三)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教育的课程制度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资木主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工商业得到充分与迅速地发展, 并向垄断资本过渡,经济的变化促使教育•的改革初等义务教育继续发展与完善方面,文实 中学逐渐由兼顾与就业的公立中学替代,大学也开始分别初级与高级的阶段,由此,义务教 育与中学课程的设置则更趋向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大学的课程,因为上述分类,也变得与社 会接轨更紧,并考虑了个人的需要其后,由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之父”帕克(Francis Wayland Parker)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等人所创办的新型学 校的影响,美国初等教有又进行了改革,其课程方面的改革则是:修订和扩大课程设置,关 注职业、文化和课外活动气 美国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美国原先的教育由市镇建立 的学区负责,而州教育委员会出现以后,对学区进行大规模合并,并使之成为州政府管理下 的基木教育单位并且,此后,186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教育部法案》,建立了联邦教育部, 这标志着统一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出现这样,以州为主、联邦为辅助、学区为执行单位的 教育体系机制终于得到初步确立。
值得一提的是,联邦教育部(1868年称为教育署)的职 责为搜索资料、传播新知正因为美国教育行政机构的这一变化,才会有1895年美国教育 协会组织成立的“十人委员会”和“十三人委员会”,分别研究中学课程和中学与大学的衔 接问题以及学院的入学条件,前者研究报告建议教授五类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历史、 博物学以及物理和化学),并统一规定每种科目所需的教学时间,后者规定了大学新生在中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59. 同上:459同上454史静寰.当代美国•从书——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1 学应修的科目和各科目学分,但在民众的强烈批评下,才于1918年进行改革,提倡设立既 满足“专门化、个人和个人群体需要”又兼有“统一化”的课程然后,在1938年,美国 教育协会再次把中等教育的目标归纳为: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交通和公民职责四方面 在高等教育方面,由于工业化需要,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促进美国农业和工程职技术 教有与课程的发展,而1917年的《史密斯.休斯法案》为美国的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职业教育课程进一步成熟。
总而言之,美国在阶段的课程制度,虽然联邦政府有介入,但决定作用有限,很大程度 上还是实行民主的制度,依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民众所需而具体设立与选择,尤其是高等 教育,联邦政府所起到的,是一个侣导作用,对课程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州则是主要的 教育权力机构四)“二战”后的美国教育的课程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虽然没有经历类似世界大战的大事件,但国际形势也是风 起云涌,美国也经历或卷入了数次大大小小的事件当中,如“冷战”、“朝鲜战争”、“越战” 和“海湾战争”等国际事件,而国内也出生种族歧视事件等,针对与围绕以上事件及其它因 素,并结合当时美国国内的教育情况,美国颁布了相关法规和进行了几次数次改革,对课程 也进行了大致上的调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国防教育法》这是美国针对其国内结构主义实施的课程初露头角和苏联卫星上天事件带来的震惊而 于1958颁布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国防力量而制定的,此法案并未对具体课程做出任何详细 的指示与规定,但明确要求“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的“新 三艺”)的教学,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和强调天才教育”①因此,它间接对学校所开设的 课程进行了方向性的指示。
2.20世纪60年代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改革(1) 《中小学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颁布这是在美国的“民权运动”背景下产生的,除了提侣教育上的平等以外,还对中小学学 业目标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小学的目标是加强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学生将来接受 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和专家打下基础,同时使他们学习各种 科学知识技能,扩大知识范I韦I,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 ②由此可知,当时在法规上确立了中小学的课程为普通文化科学,而非职业技能,虽然此法没有对课程进行具体规定,但 很显然,它确立了中小学的课程范围2) 20世纪年代60年代开始的课程改革因为受到一些热衷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步学者在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等方面发表的一系 列重要评论的影响,美国教育科学院(Academy of Pedagogical Sciences)召开了由35位科学 家和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讨论普通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育质量及其质 量问题,并于其后进行课程教材的编写,但因为内容深奥难憧与教学手段未跟上而失败这 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对课程进行如此大规模和如此大力度的课程改革,也体现了国家在课程方 面的影响。
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课程制度20世纪70年代,美国因石油危机而面临的经济衰退,致使教育又成为变革的对象当 时,美国出现了两股教育思潮,一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生计教育”,它“是一种综合性的 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从的全部生活,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计认知、生计探索、生计藤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89-90.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65. 定向与生计准备、生计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的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①”, 1974年,联邦政府还颁布了《生计教育法》;还有一股教育思潮是回归基础学科运动,它以 全面提高儿童教育质量为宗旨,当时,种族教育委员会分别制定了符合种族实情的有关法案, 这些法案都规定学生毕业时必须达到最基本的学业标准以上两股思潮分别影响了联盟和州 对教育的行动,都对授课范围做了界定,但没有对各个地区的具体课程做出详细的规定20世纪80年代,美国由于在经济上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挑战,同时国内学校也问题不 断,于是,198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