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的中新合作模式的研究.doc
20页.. ..《决策研究》2009年第7期(总第324期)文章: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的中新合作模式研究—— “知识城”背景研究系列之三 黄嘉庆【编者按】本文是笔者在走访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整理而成文章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苏州工业园的基本发展情况及双方协调机制、商业合作模式,中新苏州工业园开发区有限公司(CSSD)基本情况及赢利模式,还对中方与新方在苏州工业园的合作趋势作了简要分析第二部分介绍了天津生态城的项目背景、协调机制、项目进展、项目政策、投资主体、政府管理与职责及管委会机制设置等情况文章对中新双方的合作模式、园区开发运营和制度有较详细的分析,对我区推进“知识城”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的中新合作模式研究第一部分 苏州工业园的中新合作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一、苏州工业园发展情况及双方协调机制苏州工业园行政区域288平方公里,目前下辖三个镇(娄葑、唯亭、胜浦),常住人口64万(户籍人口32万人,外地人口32万)。
其中中新合作区域80平方公里开发早期约20万人(10万农民和10万外来人)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园区建设破土启动1994年2月26日中新双方签订了三份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书》(李岚清副总理和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北京签署,李鹏总理和吴作栋总理出席作证)协议第一条内容为:双方支持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和新加坡开发财团合资在中国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该园区在苏州市城东金鸡湖地区,首次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目标是在苏州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配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园区2、《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以裕廊镇管理局为代表的新加坡政府机构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3、《苏州市人民政府与新加坡-苏州园区开发财团订立之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总协议》至今,中新双方已先后召开十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七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园区管委会享有省一级的项目审批权限,管委会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派遣机构,现有在编人员约400人,其中正处级以上领导由市委组织部任命,其他人员全部从社会招聘由于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方式录取,因此被聘用的大多是学历高、有丰富实践经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员中新双方相互协调机制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理事会共同主席分别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中方现由王歧山副总理担任中方主席,新方由黄根成副总理担任新方主席中方理事会成员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新方理事会成员为:外交部、贸易与工业部、国家发展部、环境及水源部、经济发展局、总理公署、卫生部、裕廊集团、财政部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作第三层面是借鉴机构,由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和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软件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机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 新方主席 王岐山副总理 主席:黄根成副总理成员 成员 商务部 外交部 外交部 贸易与工业部 国家发展的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部 科学技术部 环境及水源部 财政部 经济发展局 国土资源部 经济发展局 国土资源部 总理公署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卫生部 海关总署 裕廊集团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 苏州市人民政府双边工作委员会 苏州市人民政府 裕廊镇管理局借鉴机构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 贸易与工业部软件项目办公室 二、CSSD基本情况CSSD是中新两国合作的载体和苏州工业园区早期主要的开发主体。
CSSD2008年股份制改革前的名称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由中方财团和新方财团合资组建,1994年5月和8月,分别经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公司成立时投资总额为1亿美元,注册资本为 5,000万美元,其中新方财团出资3,250万美元,占65%;中方财团出资1,750万美元,占35%1996年CSSD注册资本增至1亿美元,股份结构不变1999年 6月28日,中新双方工作小组在新加坡签署《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此备忘录,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调整中新投资双方的股权比例,将中方财团的股权比例由35%调整为65%,新方财团的股权比例由65%调整为35%股权比例调整后,中方担负起主要管理职责2005年8月份,公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1.25亿美元,引进香港港华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新工集团私人有限公司、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新股东CSSD的股比调整为:中方财团(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52%,新方财团(新加坡苏州园区开发私人有限公司)28%,港华投资有限公司10%,新工集团私人有限公司5%,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5%。
中方财团的股东有14个,包括: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东方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银财务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苏州基础设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新方财团的股东有24个,包括:三星公司、胜宝旺企业控股有限公司、Rodamco中国有限公司、Hua ye控股私人有限公司、CDL苏州投资私人有限公司、三井三菱投资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林增(苏州)投资私人有限公司、KMP中国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吉宝置地产业有限公司、吉宝企业有限公司、Huaten投资发展私人有限公司、GE金融服务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投资私人有限公司、Somerest苏州投资私人有限公司、腾飞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先得坊产业有限公司、永泰控股有限公司、Hong Lim投资私人有限公司、森昶(中国)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劳工基金国际私人有限公司、RMA置地发展私人有限公司、欣光投资私人有限公司等为了寻求上市,2008年6月,CSSD召开创立大会,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迈出了上市进程中关键的一步。
该公司计划于2009年在中国实现上市CSSD组织架构方面设有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包括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下设总裁和董事会秘书总裁下设办公室、规划建设部、招商部、审计处、财务部、企业发展部、证券部现在公司董事长、总裁均由中方担任,副总裁、总会计师由新方财团委派CSSD与园区管委会的沟通协调方面,主要是双方各相应部门的对接,如公司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与管委会规划局的对接,招商部门负责与管委会的经发局及招商局对接等,由于公司董事长、总裁均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兼任,所以双方协调比较高效CSSD对外投资参股的公司有12个,包括: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置地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公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国际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厂房开发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宿迁)开发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三、中新生态科技城情况介绍中新生态科技城是CSSD现正一级开发的一个重要项目。
该项目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并力图打造成苏州工业园北部最具特色的集生态环保研发和制造、科技研发和制造、居住、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宜居江南水乡示范城该区域规划总面积4平方公里,规划居住总人口3万人,规划居住用地139公顷,规划产业用地138公顷规划布局为:南侧以绿色工业和产业发展配套为主,北侧核心区集中布置研究型办公和综合服务建筑,核心区周边主要布置居住、配套商业和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规划绿化率超过38%目前已有来自亚太、欧美和中国本土的30多个项目入驻科技城产业定位:生态环保及相关行业、科技制造及科技研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和精密机械项目、海外留学生创办的科技研发类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基地型和综合型项目)四、中新商业合作模式至2008年,苏州工业园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域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1994年苏州工业园动工时,中新合作区域规划为70平 方公里,首次开发8平方公里,并由2平方公里起步根据协议,由CSSD负责对中新工业园区首次8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成片开发,CSSD负责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发建设,并负责项目招商工作CSSD通过土地转让、市政设施收费、工业厂房租售及获取政府招商奖励等作为公司主要收益。
协议中原规定70平方公里都是按首次8平方公里的开发模式由CSSD负责全部投入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后来由于CSSD多年亏损,因而与中方股权置换,转而由园区管委会为主开发建设1998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新方财团出现资金压力;而公司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后,8平方公里区域内入驻企业有限,公司获利较小,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工业园区管委会却利用8平方公里区域内的良好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8平方公里外的周边区域进行各类商业项目开发,借此赢利中新之间出现明显分歧为此,1999年 6月28日,中新双方工作小组在新加坡签署《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并于2001年1月1日调整中新投资双方的股权比例,将中方财团的股权比例由35%调整为65%,新方财团的股权比例由65%调整为35%在股权转让后,中方实现了对CSSD的控投,开发主体与管理主体合二为一,从而协调了8平方公里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同时,中方按成本价购买了CSSD投资的尚未盈利的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公司的股份,消除了CSSD在资金上的压力五、CSSD的赢利模式经过多年发展,CSSD已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内较大的开发商之一,成为独立的自负盈亏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