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资源学第2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ppt课件.ppt
39页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概念•(一)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能被旅游业利用,具有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地质遗迹和地质体、与地质作用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狭义:仅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及地质体•广义:除上述外还应包括与地质遗迹和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二)地貌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是指内外力地质作用在地表所形成的具旅游价值的典型地貌景观如构造地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山岳、丘陵、峡谷、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地貌,河流、冰川、岩溶、风成、海成作用形成的地貌以及火山和重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它们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天然景观资源二、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特征•(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物质基础•(二)地质地貌对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影响作用•(三)地质地貌影响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和地域分布•(四)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具有观赏性和知识性•(五)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造性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一)审美功能(一)审美功能•1.形态美•(1)雄((2)奇((3)险((4)幽(5)旷•2.色彩美•(二)科普教育功能(二)科普教育功能•可以领悟到地貌的形成、生物的进化、地球的演变等科学道理。
•(三)健身运动功能(三)健身运动功能•能赏景、疗养,还能进行探险活动,开展登山健身、攀岩探险等活动• (四)文化旅游功能(四)文化旅游功能•是古代名山,与古代的文人墨客、宗教信仰、帝王将相等有多种联系,因此在观景的同时还可以受到文化熏陶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类旅游资源地质类旅游资源•一、矿物、岩石旅游资源•(一)矿物及旅游资源(一)矿物及旅游资源•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又由许多小颗粒组成,这些颗粒在颜色、形态和其他性质上又有很大差异,这些细小的颗粒就是矿物•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例如石盐的化学成分是NaCl、石墨的化学成分是C、方解石(石灰岩)的化学成分为CaCO3等•由于矿物的化学成分是一定的,使得矿物还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晶体形状、硬度、解理、颜色、光泽、透明度等•硬度是指矿物抵抗机械作用(如刻划、加压、研磨)的强度、一般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的相对大小、通常选用十种硬度不同的矿物作为标准,将硬度分为十级,称摩氏硬度计(如表2-1)表表2-1摩氏硬度计摩氏硬度计 硬度等级代表矿物 野外简易鉴别方法1滑石用软铅笔刻划留下痕迹,用指甲容易刻划2石膏用指甲可以刻划3方解石用黄铜制品刻划可留下条痕,用小刀很容易刻划4萤石小刀可刻划5磷灰石用小铅笔刀刻划时可留下明显划痕,不能刻划玻璃6正长石小刀可勉强留下看得见的划痕,能刻划玻璃7石英小刀不能刻划8黄玉能割开玻璃,但不能刻划石英9刚玉能刻划石英10金刚石能刻划石英(二)岩石及旅游资源(二)岩石及旅游资源•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集合体,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如石灰岩、大理岩都是由方解石这一种矿物组成但大多数岩石是由两种以上矿物组成•我们常见的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组成•自然界的岩石根据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是地下深处生成的、炽热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硅酸盐熔融体当上部压力较小时其会向上侵入并形成喷出岩,或者向上侵入并形成侵入岩•岩浆向上喷出地表的作用叫做喷出作用,也称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形成熔岩,其形成的主要旅游资源有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火山群、雁荡山、腾冲火山群、大同火山群、漳州及南京六合的火山岩柱状节理、长白山天池火口湖等旅游景观•岩浆向地表浅部侵入的作用叫做侵入作用岩浆侵入之后,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其中侵入岩中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岩石为花岗岩许多著名的山体都是有花岗岩体构成的,如黄山、华山、崂山、衡山、九华山、天柱山、普陀山、三清山、浙江天台山、鞍山千山、西安骊山、天津盘山、福建的太姥山、厦门的万石岩、鼓浪屿和河南的鸡公山、嵖岈山等 2.外力作用与沉积岩.外力作用与沉积岩•外力作用是指能量来源于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阳的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包括自然界流水、风、冰川、海浪和生物等对岩石进行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 •(5)成岩作用•(6)沉积岩的特征及主要的沉积岩 •沉积岩依据粒径大小分别称之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等 沉积岩层面上的波痕图沉积岩层面上的波痕图 沉积岩的层理及干裂沉积岩的层理及干裂3.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1)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已经形成的岩石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之下,岩石原来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之为变质作用岩石经变质作用之后就会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石灰岩的矿物方解石重新结晶,形成矿物颗粒较大、颜色较浅的大理岩洁白、结晶良好的大理岩被称为汉白玉•(2)变质岩的特征 •有些变质岩中矿物的排列呈一定的方向性,使得其中的片状、柱状、板状矿物按一定方向排列•(3)主要的变质岩 •常见的变质岩主要有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和混合岩等•在我国的旅游名山中,有些就是由变质岩构成的,如:泰山、嵩山、五台山、庐山、武当山、梵净山、花果山及太行山的基部等。
二、地层、古生物旅游资源•(一)地层及地质年代(一)地层及地质年代•地壳上部广泛分布着各种层状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变质而成的变质岩,这些层状的岩石被称作岩层那些具有一定年代并具有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层被称作地层•地层保持正常的顺序,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地学上将地层呈现“下老上新”的状态称为地层层序律•一些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中,经历复杂的地质过程被石化,既形成化石地层年代越古老其中所含的古生物化石就越简单、越原始;地层年代越新其中所含的化石就越进步越复杂•在地球的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构造运动,使得山河改观、环境变化生物的发展和演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根据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生物演化和地层形成的顺序,将地球历史划分为若干自然阶段,称为相对地质年代按年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系统编年,称之为地质年代表(二)我国的典型地层及古生物化石(二)我国的典型地层及古生物化石•1.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蓟县北部,是中国北方中晚元古界标准剖面•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以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顶底界限清楚、构造简单、变质极浅和古生物化石丰富闻名于世。
地层剖面以其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顶底界限清楚、变质极浅而得天独厚•2.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澄江帽天山,主要地质遗迹为古生物化石保存有早寒武世(5.3亿年前)40多个门类,100余种珍稀动物化石,其中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证实了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是极为宝贵的地质遗迹•2001年3月被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三、构造遗迹旅游资源•地壳在内力的作用下自古至今都在不停地发生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就是以保护地质(含构造)剖面,出露完全的地层剖面和三个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而著名,有地史教科书之称,2001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连续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石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区内地质构造遗迹多样,岩石褶皱、断裂等多样,是挤压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是一部记录在石头上的地质史书,是对游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宝库。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人文景观众多,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便深藏于嵩山的怀抱,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也坐落于嵩山四、地质灾害遗迹旅游资源•(一)地震及地震灾害(一)地震及地震灾害•内力作用是指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火山作用和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中能量长期聚集,瞬间释放的结果,因此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当地震波传来时山摇地动、房倒屋塌、山崩海啸1976.7.28唐山大地震、2008.5.12汶川地震、2011.3.11日本海啸所引发的灾难使人触目惊心•(二)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二)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西安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总面积32km2,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山崩地质遗迹•在研究秦岭和关中平原形成历史、山崩地质作用类型上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由于园区内环境幽、奇、险、奥,从而有重要的旅游价值、科普功能和地质遗迹保护价值•汶川大地震之后,当地在震后重建时就统筹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的规划和建设,计划将地震重灾区的北川、映秀、汉旺和都江堰等处地震遗迹,作为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的四处遗址进行保护。
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经开园,供人们纪念、游赏、科研、科普第三节第三节 地貌类旅游资源地貌类旅游资源•一、地貌的形成•(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指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可以引起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震、岩浆侵入和喷发等,使得地表的起伏加剧•外力(地质)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的可以使流水、风、冰川、湖泊、海洋等对地表物质进行作用,引起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使得地表的起伏变小•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而构造运动常控制外力地质作用进行的方式和速度内力作用构造运动使得地表起伏加剧,就为外力作用提供了条件(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1.地壳运动•地球内力作用下所引起的地壳隆起、拗陷和各种构造形态形成的运动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水平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称为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
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2.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产生裂缝、断裂,并留下永久形迹,这样就形成了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1)褶皱构造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褶皱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岩层受挤压褶皱向上拱起称为背斜,向下弯曲称为向斜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断裂构造 当岩层受力超过了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发生断裂•岩石断裂后,断开的岩石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节理•岩石断开后,断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了显著地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当两条以上断层同时存在时,中间岩层凸起,两侧陷落的叫地垒;相反,中间陷落,两侧相对凸起的叫地堑•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地堑)、我国华山北坡大断崖(地垒)等。
地垒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三)外力对地貌的塑造(三)外力对地貌的塑造•内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这些地质构造在地表附近会受到外力的进一步塑造,流水、风力、冰川、海洋、湖泊和沼泽以及生物等就会对岩石进行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内力作用使得地表的起伏加剧,外力将地表物质夷高填低,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多种地貌•各种外力作用深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决定了以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也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例如,在热带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在温暖湿润有大量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喀斯特作用为主,形成喀斯特地貌而在雪线以上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川地貌在寒带和雪线与林线之间的亚高山地区,虽不能终年形成冰川,但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地表经常处于冻融状态,形成冰缘和各种冻土地貌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裸露,风沙作用盛行,形成的地貌主要是荒漠地貌。
(四)地貌的基本类型(四)地貌的基本类型•1.山地•山地是指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200m以上的高地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由山岭和山谷组成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2.平原•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m,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m的叫低原;200—500m的叫高平原;>500m的叫高原 •3.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叫盆地盆地一般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部为平原或丘陵 二、山岳地貌旅游资源•(一)山岳旅游资源(一)山岳旅游资源•山地是山体所包括的整个隆起范围及直接坡积的外围,高大的山地称为山岳•山岳旅游资源是以山体为载体的各种旅游资源的聚合体,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山体景观为主的山水景观资源类型,广义的山岳旅游资源是以地文景观为载体,多种旅游资源组合而成的旅游综合体,不仅包括山地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生物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等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中,更多的是用广义的概念•我国众多的山岳风光以其高大、雄伟、秀丽、奇艳和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山岳旅游资源区峰、谷相间,地形多变,对降水、植被、动物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一些高度较大的山地旅游资源,植被会出现垂直地带性,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色。
•在山岳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上,总体来看,我国山岳旅游资源北方地区以“雄”闻名,南方山地因“秀”著称北方的山地旅游资源相对高差大,对比强烈,山势更显得严峻巍峨,雄伟浑厚占优,泰山“雄”,嵩山“峻”(二)风景名山(二)风景名山•名山是风光优美独特,具有一定文化积淀,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山地旅游资源按照卢云亭先生的观点,名山包含如下特征:•第一,名山是富有综合美的自然景观实体名山是具有“雄、奇、险、秀、幽、奥、旷”中一种或几种美感的山岳•第二,在科学上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第三,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名山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保留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和遗迹,如古建筑、宗教文物、摩崖题刻和大量历史人物活动遗存等•国家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名山、世界遗产中的名山、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直接关联的山岳等,属于国家级的名山,如黄山、泰山、庐山、峨眉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中的名山、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直接关联的山岳等,属于省级名山,具有一定历史、观赏价值县级名山包括除了国家级、省级名山之外的所有名山其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知名度及辐射影响仅及当地 (三)我国的各类风景名山(三)我国的各类风景名山•1.“三山三山”•传说中的海上的“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后来人们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广为流传的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2.五岳五岳•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泰山天下雄”•南岳——衡山,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以险要著称,有“华山天下险”之说•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以幽静闻名•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3.四大佛教名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山西)——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四川)——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浙江)——观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安徽)——地藏菩萨的道场•4.四大道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湖北)、龙虎山(江西)、青城山(四川)、齐云山(安徽)•5.革命历史名山革命历史名山•井冈山、宝塔山等 三、峡谷地貌旅游资源•(一)峡谷的特征和形成(一)峡谷的特征和形成•1.峡谷的特征•峡谷是指谷底深狭,两坡陡峭的河谷地貌景观峡谷横剖面常呈“V”字型,两坡陡峭峡谷风光气势磅礴,具有 “雄、奇、秀、险、幽、奥”为其的主要特征如金沙江虎跳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长江三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2.峡谷的形成•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受构造运动影响上升,河流强烈下切的作用下形成的。
(二)峡谷的种类及主要的景观•1.V型谷 •V型谷统称为峡谷我国西部高原区及我国阶梯状地势的交界处,是峡谷地貌极为典型的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平均切割深度大于5000m,长达496.3km堪称世界第一大峡谷长江三峡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我国还有很多著名的峡谷,澜沧江梅里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黄河晋陕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大渡河大峡谷、怒江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浙西大峡谷等•2.嶂谷 •嶂谷是指谷坡陡直,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是V型谷的一种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而岩石抗风化、抗冲蚀能力强,谷坡不易剥蚀后退所形成的尤为深狭的河谷•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嶂谷景观,四川奉节的天井峡地缝、河北野三坡的百里峡、云南怒江双腊瓦底峡谷、贵州马岭河嶂谷等•3.一线天 •一线天指从岩石的缝中观看苍苍蓝天,又名“一字天”,一线天景观在我国各大名山景区多可见到如:江郎山一线天、武夷山一线天、黄山一线天、三清山一线天、华山一线天、雁荡观音洞一线天等四、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一)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与特征•1.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花岗岩是在地表分布最广的侵入岩。
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到达地壳的一定部位而冷凝结晶形成岩体,岩体再经受构造运动并隆起成山地表附近的花岗岩在空气、氧气等的作用下很容易风化,加上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生物的破坏作用就形成了花岗岩地貌景观•2.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特征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特征•花岗岩山峰常表现为悬崖峭壁、孤峰擎天、石柱林立、挺拔险峻、峭壁耸立的雄奇景观著名的如黄山莲花峰、炼丹峰和天都峰,华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天柱山的天柱峰等•花岗岩山体常发育有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节理将花岗岩切割成岩石巨大石块,外力沿节理裂隙进行风化,使得花岗岩发生球状风化风化后的岩石巨石,整体浑圆,形状各异,形成各式各样的象形石,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成了旅游区的重要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源泉如黄山顶部的猴子观海、华山西峰顶的劈山救母石、三清山的望夫石 (二)主要的花岗岩景观•1.花岗岩山地•绝对高度多在1000m 以上,相对高度500m以上的花岗岩山体,顶部尖锐、棱角鲜明、离立成群的山峰为特征的地貌景观垂直节理发育,常有大型断裂存在如黄山、、泰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天台山、三清山、天柱山、崂山、鸡公山、大小兴安岭、尧山等•2.花岗岩低山丘陵•绝对高度在1000m以下的花岗岩低山丘陵,著名的有浙江普陀山、厦门鼓浪屿、泉州清源山、天津蓟县盘山、河南嵖岈山、太姥山等。
•3.球状风化景观•花岗岩球状风化而形成的浑圆的象形巨石(石蛋),著名的有海南的天涯海角、鹿回头、“南天一柱”,辽宁千山的“无根石”,天柱山的“仙鼓峰”,黄山的“仙桃石”,崂山的青蛙观海,福建东山岛风动石等五、火山岩地貌旅游资源•(一)火山作用及火山地貌•1.火山作用•2.火山喷发物•火山的喷发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喷发物•液态喷发物主要是熔浆,其冷凝后称为熔岩•固态喷发物以分为火山灰、火山砾、火山渣和火山弹•3.火山喷发方式•4.火山地貌•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主要有火山锥、熔岩被、熔岩流等(二)火山地貌景观•1.火山地貌景观火山地貌景观 •云南腾冲与黑龙江五大连池、山西大同、新疆于田并称中国的四大火山群•腾冲火山群分布有火山锥99座,可分为截顶圆锥状、盾状、穹状、金字塔状、低平马耳式等几种形状,其中火山喷发口保存完好,观赏价值较高的火山锥有22座•腾冲火山附生地质现象非常丰富,典型的有地热带、热海热田、地热显示、热泉(124处)等•2.火成岩柱状节理地貌火成岩柱状节理地貌•玄武岩是一种常见的喷出岩,其粘度小、流动性大,喷出地表后往往覆盖很大面积,形成相对平坦的熔岩台地在均一的熔岩中有均匀分布的冷却中心,然后向中心收缩,形成六方柱状节理。
这种节理极具观赏性,在漳州、腾冲、南京六合、吉林伊通、浙江东阳、海宁、湛江、峨眉山等地均有分布 六、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作用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溶解于水,溶解后被水搬运,在适当的条件下又沉积下来,形成各种各样的喀斯特地貌其化学反应如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绚丽多姿,极具观赏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类型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类型有:溶沟、石芽、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干谷和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地表喀斯特地貌中,观赏性强的是峰丛、峰林、孤峰、漏斗和石芽著名的云南路南石林就是石芽;漓江的九马画山属于峰丛和峰林;桂林的伏坡山就是孤峰•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类型有:溶洞、地下河、石笋、钟乳石、石柱、石幔(石幕)等地貌•我国著名的溶洞景观有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张家界的黄龙洞、浙江省桐庐瑶琳仙境位、贵州织金洞、河南的鸡冠洞等•(三)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我国石灰岩分布广泛,因此喀斯特地貌分布也较广,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但北方气候较冷,降水较少,发育不够典型南方以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等地的西南地区最为典型,特别是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驰名中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喀斯特溶洞宛如地下宫殿,许多溶洞分上下多层,溶洞中的大厅能容纳上万人,给人以神秘感,是探险、科考的好地方 七、丹霞地貌旅游资源•(一)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指发育在中生代至新近纪红色砂岩之上,在晚近期受构造运动影响间歇性抬升,被流水侵蚀切割而成的地貌,呈现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征丹霞地貌具有赤壁丹崖,千姿百态的造型,表现出奇、险、秀等美感特色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将此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二)主要的丹霞景观•我国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云、贵、川、陇、桂北、湘南和冀北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甘肃麦积山、崆峒山、贵州梵净山、四川青城山、河北承德的棒槌山等八、海岸地貌旅游资源•(一)海岸类型•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1.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主要景观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著名景区有辽宁省大连的金石滩、山东省青岛石老人等•2.沙砾质海岸•砂砾质海岸由颗粒较粗的沙砾组成的海岸沙砾质海岸多呈零星分布,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较多•3.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是由淤泥堆积而形成的海岸河北、苏北及一些河流入海口附近多有这种海岸分布•4.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是由耐盐的红树林植物群落构成的海岸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特有的盐生木本植物群落,在我国从闽北福鼎到海南均有分布•5.珊瑚礁海岸•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礁石海岸珊瑚礁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二)海岸景观地貌(二)海岸景观地貌•1.海蚀地貌景观•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台、海蚀柱、海蚀洞、海蚀拱桥•这些海蚀地貌可以形成很好的旅游景观,浙江普陀山有许多海蚀台发育,如白云洞附近的海蚀台,景色奇秀大连的黑石礁、北戴河的鹰角石、青岛的石老人就是海蚀柱大连的恐龙探水就是海蚀拱桥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等是海蚀洞。
•2.海积地貌景观•海积地貌主要有沙滩、连岛沙坝、澙湖等沙滩分布甚广,北戴河、青岛、连云港、厦门、北海、三亚等都有质量很好的沙滩分布•连岛沙坝最著名的是山东烟台的芝罘岛河北昌黎的七里海即是一个澙湖,著名的杭州西湖就是一个古澙湖九、黄土地貌、雅丹地貌旅游资源•(一)黄土地貌景观•1.黄土及其分布黄土及其分布•黄土是一种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具有多孔性、湿陷性和柱状节理等特征其中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有关黄土的成因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2.黄土地貌及其成因黄土地貌及其成因•黄土高原地区,虽然降水不多,但往往以暴雨形式出现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加上有湿陷性,常伴以重力、潜蚀作用,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黄土高原被切割得壁垒迭嶂、姿态万千,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常见的地貌有黄土沟谷,黄土沟谷两岸壁立千沟万壑将黄土高原切割的支离破碎形成“梁、塬、峁”等沟间地貌还会形成黄土柱、黄土桥、黄土漏斗等地貌形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的特点,就在黄土上开挖窑洞,形成了独特地居住方式。
(二)雅丹地貌景观•“雅丹”一词来自维吾尔语,意为“陡壁的小丘”,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垄槽地貌组合•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形成龟裂,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旅游者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象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状这样的“城”称魔鬼城在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部有魔鬼城,令人惊叹不已十、冰川地貌旅游资源•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年均温在0℃以下,大气降水以固态降水为主,每年的积雪不会完全融化,逐年积累,为冰川的发育创造了前提条件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作用而形成冰川冰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的影响下向坡下发生运动,就成为冰川冰川运动的速度很慢,山岳冰川的运动速度一般为每年几米到一百多米•运动的冰川就会将压碎的岩石掘起,并携带岩石碎块,对沿途床底和两侧基岩进行磨挫,从而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羊背石等一系列冰蚀地貌当冰川融化时,所携带的碎屑物质被堆积下来,形成漂砾、鼓丘等冰碛物。
•旅游开发的古冰川遗迹有陕西太白山和宁夏贺兰山古冰川遗迹现代冰川中,海螺沟冰川长14 km, 面积 25. 7 km2,粒雪盆下有高达1080m的冰瀑布直泻到冰川舌上,冰舌伸入森林带,末端海拔仅3 000 m旅游开发也较成功的是距丽江县城不足 100 km,位于玉龙雪山东坡的白水河1号冰川,即通常所说的玉龙雪山冰川,长2.7 km,面积1.52km2 ,是一条由山谷冰川退缩而成的冰斗—山谷冰川,1990 年代开发为旅游区,后又建成登山索道和海拔4760m 的观景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