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人格特质理论1.ppt
225页心理学教研室 孙国庆人 格 心 理 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你们班级某位同学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们班级某位同学是怎样的一个人?类型论和特质论之争类型论把人理解为完整的个体,认为人格具有稳定的结构特质是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通过揭个体特质的不同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能说明人格更加细微的方面,描述比较粗糙☆☆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1921年与F.H.奥尔波特出版了《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被公认为第一部阐述特质论的著作Gordon W Allport,1897-1967))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Gordon W Allport))1897年11月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蒙特祖玛1915年考入哈佛大学并顺利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20年继续研究生学习,1921年文学硕士学位1922年《人格特质的实验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美开设“人格:它的心理和实践”课程1926年至1930年在达特蒙斯大学任教,后来回哈佛大学1937年出版了《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10月9日逝世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为什么这个人喜欢马拉松?为什么这个人喜欢马拉松?精神分析:根据性本能的偏向和压抑或者内驱力来解释行为主义:与一种条件反射强化物有关,如食物、水或性欲之类人们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联系起来解释特质论:因为他喜欢这项运动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一)特质概念(二)特质特点(三)特质种类(四)研究方法:特殊规律研究法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奥尔波特的主要观点:人格应该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即特质;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元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traits):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等同的)形式。
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一)特质概念(一)特质概念羞 怯同辈们 团体嗜好讲习会缺乏朋友回避社会聚会喜欢单独活动不愿参加讨论不同的刺激不同的刺激 特质特质 机能等值性机能等值性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一)特质概念(一)特质概念 特质与他人一起工作 强烈 盛气凌人体育运动竞技场 的 高度激惹、攻击对手学校 攻击 欺负同学、破坏行为个人目标受阻 性 发怒与攻击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特质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 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
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对它进行科学的验证,尤其是可以从观察一个人不断重复行动来证实它的存在奥尔波特总结了特质的八种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特质特点(二)特质特点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特质与习惯相似,但又不像习惯那么狭窄 3、特质是动力的特质支持行为,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特质是动力的,不需要外界刺激来发动它们,特质驱动人去寻求刺激情境 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证明 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是同义的;7、特质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 群体所具有的,任何特质都是独特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特质特点(二)特质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8、行动或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的不存在(1)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整合(2)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3)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是短暂的不符合特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左右了他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特质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三)特质种类 根据特质是用于描述普遍的人还是描述单个的人,把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根据个人特质对人格起作用的程度,将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三)特质种类 根据特质是用于描述普遍的人还是描述单个的人,把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common trait)是许多个体共有的那些特质,是在特定维度上对人群的归类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三)特质种类 根据特质是用于描述普遍的人还是描述单个的人,把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因而又称为独有特质、个人倾向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三)特质种类 根据特质是用于描述普遍的人还是描述单个的人,把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人格心理学应集中研究个人特质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三)特质种类 根据个人特质对人格起作用的程度,将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 根据个人特质对人格起作用的程度,将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cardinal trait)指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三)特质种类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三)特质种类 根据个人特质对人格起作用的程度,将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central trait)或核心特质,指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一般意义的重要特征,是人格的“构件”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三)特质种类 根据个人特质对人格起作用的程度,将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指那些不甚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人格特质接近于习惯和态度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1、常常规研究方法(nomothetic approach) 着重探讨奥尔波特所说的“共同特质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四)研究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四)研究方法2、特殊规律研究法((idiographic approach))要了解一个特定的人惟一的办法就是研究这个人本身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一)特质概念(二)特质特点(三)特质种类(四)研究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一)机能自主(二)统我(三)健康成熟的人格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一)机能自主 机能自主(functional autonomy)指成人的多种多样的动机是自足的、产生于以往系统但独立于它们的现有系统。
过去的动机≠现在的动机(机能自主)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一)机能自主上一门专业课为了期末考试迷恋不得已而为之为了读书而读书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自我) 统我(self):指包括使个人具有独特性的所有事实,包括人格中导向内心统一的所有方面经历了八个阶段完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躯体“我”的感觉阶段☆☆自我同一感阶段☆☆自尊感阶段☆☆自我扩展感阶段☆☆自我意向阶段☆☆自我理智调适感阶段☆☆统我追求显露阶段☆☆知者自我的显露阶段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1.躯体“我”((bodily self))一岁时婴儿逐渐地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
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2.自我同一性((self identity)) 指儿童从18个月起认识到虽然他们的身体在长大,经验在变化,但自己仍然是同一个人,即认识到自我在时间上的延续性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二)统我3.3.自尊自尊((self-esteem)) 指3岁时,儿童知道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到自豪感,进一步产生自尊、自爱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4.自我扩展(self-extension) 大约儿童在4岁到6岁时,这一阶段儿童典型的表现是自我中心。
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5.自我意象((self-image)) 4-6岁,自我意象包括两种成分,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待和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期望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6.自我理智调适(self as rational coper) 6-12岁,儿童认识到“思维”是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7.统我追求(propriate striving) 从12岁起,儿童形成了未来目标,开始以未来目标组织自己的生活,即显露出统我追求。
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二)统我8.知者自我(self as knower)成年时代,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1.自我扩展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自我接纳能力4.实际的现实知觉5.自我客观化6.统一的人生哲学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三)健康人格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二、人格发展(一)机能自主(二)统我(三)健康成熟的人格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 人的成长需要安全感,对关爱的剥夺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接受爱和给予爱是构成了最好的治疗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他们被扭曲的目标的根源所在,协助他们获得成熟和幸福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905年出生于英国的斯塔福郡,9岁时,英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1年考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创立化学元素周期表给整个科学实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1924年获得化学学士学位以后,卡特尔转读心理学,并一直担任斯皮尔曼的研究助手1929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应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邀请,来到美国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克拉克及杜克等大学担任教职1944年进入伊利诺斯大学,在这里度过了他大部分学术生涯1973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退休1998年2月2日去世卡特尔人物简介他写过300多篇学术论文和20多部专著他于1928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时是23岁,在此后的50年工作时间中(1973年退休),平均每隔1个月就出版一部专著或一篇论文他的著作,不仅数量惊人而且质量极高,堪称世界公认的人格理论家卡特尔一共找到了16种根源特质,并编制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aire,简称16PF)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个性测验方法,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的个性特征的研究,对人才选拔和培养也很有参考价值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三)主要的变态特质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 卡特尔认为,特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 特质:指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1.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1.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 卡特尔从个体与群体的角度区别出两类特质,即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1.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 独有特质(unique traits),也称为个别特质,指个人独具的特质。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1.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指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1.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 共同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特质强度在不同时间也不相同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指一群看上去是关联的特征或行为,或者说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也称为潜源特质,指行为特征间相互关联的内在倾向性。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最基本的16种根源特质根源特质 描 述乐 群 性聪 慧 性稳 定 性恃 强 性兴 奋 性有 恒 性敢 为 性敏 感 性怀 疑 性幻 想 性世 故 性忧 虑 性实 验 性独 立 性自 律 性紧 张 性外向与热心对冷漠与刻薄聪明与抽象思考能力对愚钝与抽象能力弱沉静与情绪稳定对不稳定与易激惹武断与好斗对温顺与随和热情与活泼对冷静与严肃自觉与道德对玩世不恭与漠视规则胆大与冒险对退缩与犹豫富于幻想与敏感对讲求实际与自食其力怀疑与警觉对信赖与接纳想象与心不在焉对现实与脚踏实地老练与精明对坦率与朴实不安于焦虑对自信与满足思想自由与求新对保守与传统自立与足智多谋对依赖群体与遵从受约束与强迫对任性和松懈紧迫感与紧张对无拘束与沉着镇定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根源特质是表面特质的原因;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自一种或几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则可以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每个人具有的根源特质是相同的,但它们在各人身上所具有的程度是不同的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有的是由内部的生理状态或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称之为体质性根源特质(constitutional source traits)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有的是由后天经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称之为环境养成特质(environmental-mod traits)恃强性、紧张性、忧虑性、敢为性、怀疑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乐群性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气质特质(temperamental traits)是由遗传决定的,它表现为一个人的风格,如情绪性、速度、冲动性、敏感性和自信心等特征,它通常不受特定情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ability traits)是决定一个人处理问题或事情成效的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卡特尔把智力区分为两种: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液态智力也称为流动智力,主要是先天的,能适应不同材料并与先前经验无关的一般智力形式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晶态智力也称为固定智力,是一种一般的因素,大部分属于从学校中学到的那种能力,代表了过去对液态智力应用的结果以及学校教育的数量和深度;它一般是在诸如词汇和计算能力测量的那些测验中呈现出来。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智力=80%液体智力+20%的晶体智力IQ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动力特质(dynamic traits)是一种启动人格的特质,也是人格的动机因素,它推动个体朝着目标前进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能(erg)和外能(metaerg)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能是一种先天的心理-生理倾向,是一种体质性动力根源特质,与原始内驱力、生理需求或本能很相似。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能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它使个体产生选择性感知;它能激起个体对某些事物的情绪反应;它指引个体趋向有目的的行为;能的结果是完成或达到这些反应饥饿者对关于食物有关的事物就能引起注意——想到事物就有愉快的情绪反应——饥饿者总是设法寻找事物——找到食物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卡特尔认为,人具有多种“能”的型态,主要有以下十一种:好奇、性、合群、保护、自信、安全、饥饿、愤怒、厌恶、吸引力、自我屈服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 外能也是一种动力根源特质,但来自外界环境因素,属于环境养成根源特质。
可以分为情操和态度一)人格特质通过学习获得的重要的动力特质结构,它使个体注意某种事物,以固定的感受对待该事物并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1.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3.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和动力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体质特质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个别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三)主要的变态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并加以分析的统计方法。
因素分析的基本思想:根据相关性大小吧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相关较低,这样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一、主要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将变量分成几组比较合适,即提取几个公共因素;2、哪些变量分为一组,即每个公共因素代表哪些变量;3、根据因素的代表变量赋予公共因素具体含义或对公共因素做出解释A组 B组包袱决断忍耐坚持创造性同情合作友好仁慈关怀成就有关与人际亲合有关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测验压抑多疑内疚词汇理解语词流畅写作压抑1.000.630.780.04-0.120.06多疑0.631.000.680.02-0.010.03内疚0.720.781.000.07-0.090.02词汇理解0.040.020.071.000.830.75语词流畅-0.12-0.01-0.090.831.000.69写作0.060.030.020.750.691.00六个测验分数的模拟相关系数从上表可以看出:语文能力和焦虑两个根源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有三种类型:生活记录资料、问卷资料和客观测验资料。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生活记录资料(life record-data,简称L资料)是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日常情景中的记录和事件就是宝贵的人格资料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问卷资料(questionnaire-data,简称Q资料)就是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初试本人对问卷等级评定以及初试本人行为、情感或思想的陈述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客观测验资料(objective test-data,简称T资料)就是被试者在进行客观测验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
16PF在国际上广泛流行,现已译成法、意、德、日、中等多种文字,被许多国家修订16PF中的16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每种因素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度较小借助于本量表,受测者不仅可以对自己在16个因素上的人格特点获得了解,而且根据卡特尔制定的人格因素组合公式可以对自己的整体人格做出评价16PF英文版有A、B两套等值的测题,每套187个项目,分配在16个因素中每个因素所包含的项目数不等,少则13个,多则26个每个项目有a、b、C 3个选项(如a是的;h不一定;c不是的),受测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项A 乐群性 F 兴奋性L 怀疑性 Q1 实验性B 聪慧性 G 有恒性M 幻想性 Q2 独立性C 稳定性 H 敢为性N 世故性 Q3 自律性E 恃强性 I 敏感性O 忧虑性 Q4 紧张性施测方法16PF属团体测验施测时,先给每个受测者发一张答卷纸,填上受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测验日期等。
然后发给测题,翻到测题的说明部分,让受测者边看边听主试朗读其中的指导语,并在主测的指导下完成答卷纸上方的4个例题,待受测者掌握答题方法后,即让受测者自己完成正式测验计分方法每个项目有a、b、C3个选项,根据受测者对每一项目的回答,分别记为0,1,2分或2,1,0分实际操作时,要用预先制作的两张有机玻璃计分套板,每张套板记8个因素的分数方法是:将套板套在答卷纸上,分别计算出每一因素上的原始分数,将此分数登记在剖面图左侧的原始分数栏内原始分数的转换16PF的常模采用标准10分制根据受测者的文化程度或职业种类将受测者各因素的原始分数对照常模表分别转化成标准分数,并登记在剖面图左侧的标准分数栏内然后在剖面图上找到各因素的标准分数点,将各点相连,即成为一条表示受测者人格特征的曲线图测量结果的解释根据剖面图上对各因素高分特征和低分特征的描述,可以大体解释受测者在16PF上的主要特点但如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则需参照《16PF手册》中的文字描述16PF不仅能够对受测者在16种人格因素上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性描述,而且能够根据实验统计结果所得的4个公式对他在次级人格因素上的特征(分别用于诊断受测者的适应性、外向性、情绪性和果断性)进行综合描述的同时,可以利用另外4个公式预测受测者在某些特殊情境中的行为特征(即心理健康水平、专业成就的可能性、创造潜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适用于升学、就业及生活问题的指导。
第二节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有三种类型:生活记录资料 、问卷资料和客观测验资料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三)主要的变态特质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三)主要的变态特质 临床分析问卷(clinical analysis questionnaire.CAQ),由12个病理量表和16个其他量表组成P106)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特质(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三)主要的变态特质人格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二)人格特质形成的年龄趋势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整个人格三分之一决定于遗传,三分之二决定于环境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多重抽象变异数分析法以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在一起抚养和分开抚养、不同家庭成员在一起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复杂对比为根据的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卡特尔认为,在人格形成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有三种类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整合学习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整合学习是在学习一套有层次组织的反应或反应的组合,能给整个人格以最大的满足,而不仅仅是满足一种驱欲也称人格学习或结构学习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生物社会性均数的强制性原则,即遗传造成的差异与环境造成的差异之间呈负相关,表明社会对先天不同的人所施加的压力是使他们均趋向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的。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二)人格特质形成的年龄趋势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 2岁到5岁,自我和超我发生,人格发展危机时期; 6岁到13岁,继续发展自我,把爱扩展到对父母及其他人;青春期身体结构变化,情绪不稳定,对性充满兴趣,产生利他主义和为社会做贡献的念头; 25岁到55岁是成熟阶段,基本人格很少改变;老年阶段体能下降快二)人格特质形成的年龄趋势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二)人格特质形成的年龄趋势人格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心理疾病是由于无法解决的冲突造成的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 对心理失调的有效治疗依赖于人格因素评定技术。
三、心理治疗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 卡特尔的治疗观点是:严重失调的个体其整个人格机能都有缺陷人格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1916年生于德国,父亲是著名的演员、歌唱家,在8岁时,他就在一部动作片中饰演一个小角色但是,像许多好莱坞的一样,艾森克的父母在2岁时离异,随后其母嫁给一个演出经理人他由祖母抚养长大,并在德国接受早期教育18岁时由于拒绝加入纳粹组织而无法进入柏林大学就读,因此离开德国去国外求学.他先到法国第戎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一年后,即1934年迁居英国1935年入伦敦大学学习心理学1938年获得学士学位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1947年发表《人格维度》,随后又发表了《人格的科学研究》艾森克的生平1955年艾森克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 兼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
他领导的心理学系是第一个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机构他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行为疗法的发展艾森克似乎经常寻求并投入心理学界影响最大的争论之中由于艾森克早就认识到个体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大部分来自遗传,所以他经常被不公正地与那些认为黑人天生比白人笨的人相提并论1980年他出版了一本书,认为吸烟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的结果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严重当人们发现这样的书大受烟草商欢迎的时候,指责更加强烈了1939年首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直到1997年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写了45本书,发表了600篇论文(79部著作,1600篇文章)人格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定义及其层次模型2.人格维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的定义及其层次模型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稳定的持久的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意动行为情感行为认知行为身体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的定义及其层次模型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它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称为人格层次模型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的定义及其层次模型 特殊反应(specific response,简称SR)是个体对一次实验中的反应或是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这种反应见到过一次,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的定义及其层次模型 习惯反应(habitual response,简称HR)是在相同环境中导致再次发生的特定反应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的定义及其层次模型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它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称为人格层次模型。
内 向特质习惯具体反应固执僵化主观类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定义及其层次模型2.人格维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 最初,艾森克用因素分析确定了两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倾和神经质第三节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 后期艾森克第出了人格的第三个维度:精神质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Extraversion-introversion外倾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爱交际、喜社交、渴求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
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Extraversion-introversion内倾的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E爱交际活泼的主动的追求感官自信的无忧无虑的冒险的支配澎湃的内倾—外倾的层次结构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Neuroticism-stability神经质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 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Neuroticism-stability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轻微而缓慢,且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不易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克制。
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N焦虑抑郁内疚感紧张低自尊非理性情绪性的羞怯忧郁神经质的层次结构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Psychotics高分精神质者具有倔强固执、凶残强横和铁石心肠等特点,这种人有强烈愚弄和惊扰他人的需求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2.人格维度Psychotics低分精神质者具有温柔心肠的特点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P攻击冷淡自我中心冲动非个人的反社会的坚强的非共情创造性精神质的层次结构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1.人格定义及其层次模型2.人格维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艾森克以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
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EPQ包括三个人格维度量表(E、N、P)和一个效度量表第三节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人格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才产生行为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 1.不管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不同区域的个体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三种人格倾向都具有普遍性。
遗传的生物因素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遗传的生物因素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2.不管经历多长时间,个体的这些特质都非常稳定,其基本的反应类型没有变化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遗传的生物因素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3.对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基本人格类型具有很强的遗传基因基础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相同相同相同不同同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环境遗传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 同卵双生子 异卵双生子利他 0.53 0.25共情 0.54 0.20照顾别人 0.49 0.14攻击性 0.40 0.04果断性 0.52 0.20双生子研究中的相关系数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 分开抚养的 一起抚养的 同卵双生子 同卵双生子外向 0.61 0.51神经质 0.53 0.50智力 0.72 0.86 分开抚养与一起抚养的双生子间的相关系数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
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 社会行为受道德的影响,道德是指个体习得的条件反射的总和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 个人学习社会准则的程度是不同的内倾者比外倾者快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外倾者比内倾者容易犯罪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发展 遗传决定某些行为倾向,但环境也能使个体行为改变人格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 行为失调的获得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同样的规律让人们消除不需要的行为,习得合乎需要的新行为称为行为治疗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 提出消除心理障碍的三种行为疗法:示范法、满灌疗法和系统脱敏法。
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 示范法就是让患者观看电影或在实际情境中他人有效控制恐惧的情况以达到减轻和消除恐惧症的方法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 满灌疗法:就是让患者长时间地暴露于恐惧的情境下以消除其恐惧症例如一个女青年来诊时,哪儿都不敢碰,怕把自己身上碰脏她不敢坐,不敢碰周围的东西,碰就会全身不舒服后来让她住院,护士一下子把她的衣服都换下来住院的当天她就不怕碰周围的东西了再如,治疗花圈恐怖症的病人时,把治疗室的地上、桌椅上都摆满了花圈,将病人带进治疗室后,关闭门窗病人突然置身于遍地花圈之中,紧张焦虑,四肢发抖,汗流浃背,说无法忍受,要求终止治疗医生无视病人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严格执行治疗协议,直到患者精疲力竭,坐卧在花圈中静息下来为止案案 例例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就是一步一步地逐渐消除神经症反应的方法。
其代表技术是肌肉放松训练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深度的肌肉放松2.建立焦虑的主观量表3.建立焦虑反应的等级4.重新学习a、你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宣布一个月后将进行第一次考试你知道这一个月会很快过去的b、考试前星期,你坐在教室里,教授提醒考试的日期你意识到你还有许多东西要在这一个星期里学习c、你坐在教室里,教授说考试将在下一次上课时——两天以后——进行你意识到还有许多书没读d、考试前一天,你在图书馆学习你不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像班上其他同学那样多e、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你在自己的屋子里学习你想到这次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三分之一这一事实f、考前的深夜,你复习完了功课,上床睡觉你躺在床上在头脑中回忆所学的内容g、考试这天清晨,你一起床,头脑中就闪过“今天考试”这一念头你想知道昨天晚上和以前记住的东西在考试时还能回忆起多少来编制刺激等级h、考试前一小时,你最后再翻一翻自己的笔记你开始有一点头晕——甚至有一点恶心你想要是自己还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该有多好i、课前十五分钟,你走向教室。
此时你意识到这次考试是多么重要,你希望自己不要交白卷j、你走进教学楼停下来喝一杯水,然后走进教室你向周围看一看,发现大家都在笑你认为他们很自信,而且他们比你准备得好k、教授来得晚了一点儿你坐在那儿等老师来发卷,你猜想考试的内容会是什么l、教授已经发下了考卷你得到了自己的卷子你的第一个在第一部分耽误的时间太多你想到如果答不完卷子你会的多少分o、你尽量快的继续答考卷,偶尔会担心时间不够用你瞟一下手表,只剩下5分钟了,你还有许多题没做p、考试时间到了,你还有些题目空着你再次因为这次的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而担心人格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一、主要理论二、人格发展三、心理治疗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四节 现代特质理论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 对“大五”模型(five-factor model, big five 或FFM)进行最早研究的1939年Fiske,他从卡特尔35个变量中抽取了22个,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了五个因素。
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 1961年Tupes 与Christal发现了精力充沛、宜人性、依赖性、情绪稳定性和文化,是人格心理学史上首次较正式地提出“大五”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 1963年,Norman采用重复了卡特尔的所有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大五因素模型他的工作被许多人格心理学家看做是“大五”历史上的里程碑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 20世纪80年代,Goldberg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大五”的热情Costa和McCrae成为当代大五模型的代言人他们对五因素的表述最为著名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开放性(openness)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神经质(neuroticism)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 大五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对人格结构做出了良好的描述。
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 1985年McCrae和Costa编制了“NEO-PI大五人格调查表”(NEO-PI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PI)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评鉴顺应与情绪不稳定识别那些容易有心理烦恼、不现实的想法、过分的奢望或要求以及不良应对反应的个体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高分者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正确、忧郁。
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低分者平静、放松、不情绪化、果敢、安全、自我陶醉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评鉴人际间互动的数量和强度、活动水平、刺激需求程度和快乐的容量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高分者好交际、活跃、健谈、乐群、乐观、好玩乐、重感情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低分者谨慎、冷静 、无精打采、冷淡 、乐于做事、退让、话少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评鉴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
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高分者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有创新性、富于想象、非传统的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低分者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非分析型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评鉴某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在同情至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的性质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高分者心肠软、脾气好、信任人、助人、宽宏大量、易轻信、直率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低分者愤世嫉俗、粗鲁、多疑、不合作、报复心重、残忍、易怒、好操纵别人。
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评鉴个体在目标取向行为上的组织性、持久性和动力性的程度,把可靠的、严谨的人与那些懒散的、邋遢的人作对照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高分者有条理、可靠、勤奋、自律、准时、细心、整洁、有抱负、有毅力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低分者无目标、不可靠、懒惰、粗心、松懈、不检点、意志弱、享乐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心(C)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1.基本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2.自我评定和观察者评定的一致性3.特质分数与动机、情感和人际行为的相关性4.人格障碍的诊断为人格特质集合维度而不是类型5.遗传学和进化论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1.基本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 FFM在其它语言和文化中的一致性,是检验该人格结构的重要尺度。
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2.自我评定和观察者评定的一致性 自我等级评定与同伴和配偶评定在所有五个因素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一、“大五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模型的发现与验证注:所有相关有统计学意义水平为P﹤0.0012.自我评定和观察者评定的一致性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 某些特质上的高分与对某些目标-动机的追求有关系 五因素特质上的分数与经历特殊情感的倾向之间也发现有相关3.特质分数与动机、情感和人际行为的相关性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3.特质分数与动机、情感和人际行为的相关性 五因素上的分数与个体在成人恋爱关系上所形成的依附类型有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4.人格障碍的诊断为人格特质集合维度而不是类型 把人格障碍视为是处于正常人格连续体的另一端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5.遗传学和进化论特质有较强的基因遗传性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5.遗传学和进化论注:表内相关均在P﹤0.001水平上显著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5.遗传学和进化论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1.基本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2.自我评定和观察者评定的一致性3.特质分数与动机、情感和人际行为的相关性4.人格障碍的诊断为人格特质集合维度而不是类型5.遗传学和进化论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四节 现代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二)“大五”模型与人格障碍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 宜人性对服务类工作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外倾性对管理类工作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责任感可以最有效地预测不同工作类型和不同绩效标准。
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 团队人格特征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备受关注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 外向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呈倒U型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 团队平均的能力、外倾性和神经质得分与团队生命力呈正相关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 控制工作技能和一般认知能力的影响后,责任感和宜人性能有效预测团队绩效。
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 当领导的能力或责任感很低时,下属的表现不影响决策正确率;当领导的有力或责任感很高时,下属的能力或责任感越高,团队决策的正确率越高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一)“大五”模型与工作绩效(二)“大五”模型与人格障碍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二)“大五”模型与人格障碍 绝大多数人格障碍与神经质因素成正相关,而与宜人性因素呈负相关,外向性因素的相关性次之。
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 “大五”模型的重要之处在于其对于不良行为和人格的预示作用:神经质责任感宜人性外倾性开放性酗酒低高冒险高低低好成绩低高幸福感低高领导才能 低高高高高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现代特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对“大五”模型的批评:1.对于这五个因素的含义存在争议;2.关于“大五”模型的结构存在不同意见;3.缺乏理论基础;4.并不适用于所有文化背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四节 现代特质理论一、“大五”模型的发现与验证二、“大五”模型的应用研究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第四节 现代特质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