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课新文化运动.ppt
48页第22课新 文 化 运 动■陈独秀与《新青年》■“德先生”与“赛先生”■“打倒孔家店”■鲁迅与《狂人日记》■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第22课 新文化运动导入1914年12月袁世凯祭天 袁世凯祭天时穿的衣服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封面导入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导入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与《新青年》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陈独秀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封面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李大钊胡适第22课 新文化运动刘半农鲁迅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钱玄同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第22课 新文化运动北大校长蔡元培第22课 新文化运动蔡元培(右三)与李大钊(右一)、胡适(右二)等教授在北京西山卧佛寺合影。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位于北京五四大街)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新潮》《少年中国》《晨报副刊》宣传新文化的刊物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毛泽东《湘江评论》毛泽东和《湘江评论》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2课 新文化运动“德先生”与“赛先生”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创刊号)封面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
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易白沙《孔子平议》第22课 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祭孔场面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已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1916年1月15日《青年杂志》1卷5号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鲁迅与《狂人日记》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鲁迅画像《狂人日记》封面第22课 新文化运动《狂人日记》插图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吴虞看了《狂人日记》后,称赞说:“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
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却被他把黑幕揭破了吴虞 吴虞(1872—1949),四川新繁(今新都)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吃人与礼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文章,大力抨击旧礼教与封建文化1921年起,他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1933年,因遭尊孔复古派打击,被迫去职;著有《吴虞文录》及《秋水录》诗集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2课 新文化运动胡适与白话文第22课 新文化运动胡适在写作《胡适文存》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 …… 上述八事,乃吾年来研思此一大问题之结果。
远在异国,既无读书之暇晷,又不得就国中先生长者质疑问难,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然此八事皆文学上之根本问题,一一有研究之价值故草成此论,以为海内外留心此问题者作一草案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原载1917年1月1日《新青年》2卷5号)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书影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使吾人不张目以观世界社会文学之趋势,及时代之精神,日夜埋头故纸堆中,所目注心营者,不越帝王、权贵、鬼怪、神仙与夫个人之穷通利达,以此而求革新文学,革新政治,是缚手足而敌孟贲也 …… …… 吾国文学界豪杰之士……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魔宣战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原载1917年2月1日 《新青年》2卷6号 )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文化平民化第22课 新文化运动上海大世界(民国时期)上海大世界关于交谊舞的宣传画第22课 新文化运动上海大世界的魔术表演第22课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平民教育的课本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邓中夏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之演讲所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孔丘 胡适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认得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2课 新文化运动阅读与思考梅光迪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期以《白话诗八首》为题,发表了胡适的《朋友》,后收入《尝试集》时改名为《蝴蝶》蝴蝶 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白话文、新体诗改革有何历史影响?第22课 新文化运动解析与探究 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为何如此仇恨新文化运动?请从中探究这场思想斗争的性质和意义第22课 新文化运动自我测评概括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主要内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