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浅谈家庭娇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doc
8页浅谈家庭娇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镇江市京口区丹徒中心幼儿园 左平珍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关键词 教养方式 娇惯 挑食 性格 幼儿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都有较为深刻的、长远的影响我们采纳西蒙兹、马丁和麦考伯等学者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的阐释,利用“关爱”和“权威”两个向度可以影响合成四种主要的教养方式类型这四种教养分别是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而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采用的是娇惯溺爱型,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上海市科研所华山、李洪曾等同志的研究认为,溺爱型孩子教养方式的家长其教育投入最多,对孩子要求最少,认为孩子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奖励孩子的方法是给较好的东西这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产生全面阻碍性影响表现为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在动作发展、智力发展、交往能力发展及对人对事关心方面发展水平平均最低,尤其是独立能力的发展。
那么,采用娇惯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成长会有些什么影响呢?一、 挑食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纲要》中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用餐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家庭是否有良好的用餐习惯,对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见许多幼儿非常挑食,有的幼儿一点蔬菜也不吃,这样既会造成幼儿身体里的营养不均衡,有的幼儿还会经常生病,作为教师的我看了很是心疼那么,幼儿为何如此挑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长辈的溺爱现象太严重在如今的社会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幼儿都是家庭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而在70年代的家庭里,兄弟、姐妹多,吃一个咸鸭蛋都是要分的在当时的生活水平,只要能够吃到咸鸭蛋就很不错了,他们都很开心了而现在的家庭中,幼儿与家长的比例则是1:6,几个大人整天的围着一个孩子转,太以孩子为中心而现在的幼儿呢?咸鸭蛋可能碰都不会碰(因为现在琳琅满目的零食较多),有的幼儿也许吃一口就扔了,吃不掉的东西就给爷爷、奶奶吃对于他们这种不良的进餐行为习惯,也许幼儿的爸爸、妈妈会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可是爷爷、奶奶的溺爱行为,又让幼儿的正确进餐习惯很难养成。
幼儿从来不知道与他人分享食物,更不可能养成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受过教育的爷爷、奶奶,他们也知道不能够盲目的溺爱幼儿,不买各种零食给幼儿吃可是,幼儿的眼泪是他们最强大的克星,只要幼儿用一哭、二闹、三不走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就会乖乖地帮幼儿买到想要吃的零食孩子是聪明的,他会摸准大人的心理在他的意识中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只要不答应他买零食“哭”就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先硬后软的教育方式,同样会让幼儿出现挑食、厌食的现象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幼儿营养不均衡,有的幼儿也会出现经常生病的现象 2、长辈对幼儿过分放纵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幼儿边玩玩具边吃饭,有的爷爷、奶奶就端着饭菜在一旁看着幼儿玩幼儿高兴了就跑过来吃一口饭,然后又去玩他的玩具过一会儿,再跑过来吃一口饭又如:有的爷爷、奶奶为了让幼儿吃东西,就端着碗、拿着玩具追着幼儿后面喂他们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让幼儿乖乖进餐,反而只会让幼儿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也就出现了爷爷、奶奶追得快,幼儿跑得更快的现象幼儿往往在爷爷、奶奶追逐他们的时候,还会发出开心的笑声幼儿在奔跑的时候也会出现边回头看家人有没有追上来,边继续往前跑有的幼儿甚至会因为在奔跑时不小心,而摔伤自己。
这样一来二去饭菜都凉了,而幼儿也没有吃进多少东西爷爷、奶奶又怕孩子吃了凉饭菜会肚子疼,只好不再让他们吃只想着幼儿不吃就不吃吧,反正家里还有饼干和其他零食呢孩子的个性是天真好玩的,他又怎么会主动地去吃饭而远离零食呢?3、父母辈的无经验、省事型进餐教育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琳琅满目的零食,小吃伴随着幼儿成长有的家长就把这些零食放在幼儿的床头,幼儿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毫无节制,导致幼儿没有合理的三餐时间过多的零食小吃让幼儿已经饱了,就更不会去吃饭例:现在的幼儿父母多数都是小年轻,自己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又怎么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正确的进餐榜样呢?现在的年轻家长往往在吃饭时,也会表现出挑食的现象,如:当着孩子的面说:这道菜不好吃、我不喜欢吃黄瓜、我不喜欢这菜的味道、这道菜煮得太烂了等等不起眼的言语,在幼儿听来就是一套套挑食的好方法他们也会用同样的言语和理由,来拒绝吃自己讨厌的食物有的年轻家长想着反正到时候饿了家里零食多的是,让幼儿吃零食就行了也有一些家长会带幼儿去吃路边的小吃摊,如一些铁板鱿鱼、油炸豆腐、山东煎饼等那些制作的工具表面明显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油脂一点也不卫生,可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却毫不在意,有的甚至和幼儿一起享用!家长们不知这样就会让孩子形成挑食的习惯,而且也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如果让幼儿养成这样的进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长辈们太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零食都给他吃,这对幼儿的消化、营养吸收一点好处也没有同样,零食有时候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不卫生、污染或乱加添加剂,对人体造成危害很多零食的脂肪、糖分含量过高,影响了正常的三餐进食,影响消化和吸收 有研究表示吃饭就应该坐在椅子上,这对胃肠蠕动是有帮助的而这样边玩边吃容易发生呛食现象因此,正确的进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例子中我们提到的幼儿到处跑,爷爷、奶奶到处追的现象,这就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此外,家长为了让幼儿吃饱就拼命的把菜和饭放在碗里,堆成了“小山”,而幼儿看到这样的“小山”就没有食欲了所以作为家长就应当了解一些常识,这样对幼儿对自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说零食可以吃,并不完全的节制,因为有最新的研究表明:适量的吃零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为幼儿通过打开包装袋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启发幼儿通过怎么样简便的方法可以快速打开包装袋所以说完全性的制止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对零食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既不大力提倡又不能禁止,要适时、适度、适量即选择两餐之间进零食,品种多样,控制总数例如吃水果也要选择时间、品种和数量;幼儿的胃容量小,可以常备些糕点、糖果,作为充饥、调节口味、补充营养。
让爷爷、奶奶辈了解幼儿正确的进餐观念和正确的食用零食辅助的科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除此,家长还应该从自身做好榜样,从而来感染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远离挑食、厌食现象,使身体更加健康地成长二、 性格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老”,可见幼儿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后天因素对人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幼儿天天与父母生活在一块,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而幼儿又有好模仿的天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各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父母的教育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而家庭教养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每个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那么,溺爱娇惯型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性格有什么影响呢?1. 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将其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对孩子的爱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而得不到时就会以各种方式撒娇,甚至躺在地上打滚不肯起来,这时,他们的父母就心疼了、妥协了,马上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怕哭坏了孩子。
父母们不知孩子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就慢慢形成了例:小宇在他们家族中是唯一的男宝宝,因此,在家庭中他是倍受娇宠在家里他想要什么父母就会给什么有一次,他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玩积木,他特别想要,于是,走上去就抢了过来而这时他的家长看了不但不制止,反而感到好笑,采取纵容的态度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使他养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2. 做事拖拉、无时间观念如今的父母们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常常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动手,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就怕孩子学不会,这些都是有碍孩子动手能力发展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例:甜甜的父母由于经常加班没有时间照顾她,她就由外公、外婆照看平时吃饭是外婆喂,穿衣是外婆帮她穿,她从来不需要自己去尝试上了幼儿园,老师不喂饭她就坐在座位上等,自己也不动手吃;午睡起床就等老师帮她穿衣服,不然就坐在床上等其实,让孩子学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3.胆怯,不愿与人交往 现如今的孩子就像温室的花朵,他们很少有机会能脱离父母的看管,到外面去与小伙伴自由自在地玩耍。
因此,有的幼儿就变得胆怯,不敢与他人交往,也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例:馨馨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平时她都由外婆照看,大多数时间她都是在家与外婆一起玩在家里她很大方,也感说话,而且话也很多可是,当到了外面她就不愿与小伙伴一起玩,常常躲在外婆的后面,嘴里还嚷嚷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所以,作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应对孩子要尊重,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不能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听其自然应把尊重个性与引导教育结合起来,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家长教育态度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注意说理、疏导、规劝、表扬鼓励,同时注意自身的示范影响切忌对孩子娇惯溺爱、听之任之 综上所述 ,家庭的教养方式无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面对生活,我们不免过于忙碌,总会用太忙的借口来忽略孩子;面对社会,我们总有太多的压力,于是我们总用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当我们在竭力要他们做某件事时,是否应该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呢?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真诚;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并懂得去奉献!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生性乐观: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面对生活,抵抗挫折等等。
然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已不知不觉模糊了教育目标,从而形成了一些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拥有良好个性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家长要时常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不能过于娇惯、溺爱,要为孩子创设和谐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决定着他们前进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为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努力吧!参考文献:[1]刘晓静:造就孩子的良好个性[J](家庭教育2004.7.8)[2]王枚《浅析幼儿挑食现象》百度网[3]程华山、李洪曾等:《上海市区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子女发展 影响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