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开封市曲兴镇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4页河南省开封市曲兴镇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多选)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 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km和2384km,则( )A.卫星在M点的速度大于N点的速度B.卫星在M点的角速度大于N点的角速度C.卫星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N点的加速度D.卫星在N点的速度大于7.9km/s参考答案:AB2. 一颗同步通讯卫星的轨道半径缩小为原来轨道半径的一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 A.由公式可知卫星所需向心力减为原来的一半 B.由公式可知卫星所需向心力减为原来的一半 C.由公式,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增加为原来的2倍 D.由B、C所给公式,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增加为原来的倍参考答案:D3. 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停止用力后,小车会逐渐停下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产生速度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参考答案:C4.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左图所示,取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5. (单选)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如图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细线的张力为FT,则FT随ω2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A.B.C.D.参考答案:考点: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分析小球的受力,判断小球随圆锥作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的大小,进而分析T随ω2变化的关系,但是要注意的是,当角速度超过某一个值的时候,小球会飘起来,离开圆锥,从而它的受力也会发生变化,T与ω2的关系也就变了.解答:解:设绳长为L,锥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当ω=0时,小球静止,受重力mg、支持力N和绳的拉力FT而平衡,FT=mgcosθ≠0,所以A项、B项都不正确;ω增大时,FT增大,N减小,当N=0时,角速度为ω0.当ω<ω0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sinθ﹣Ncosθ=mω2Lsinθ,FTcosθ+Nsinθ=mg,解得FT=mω2Lsin2θ+mgcosθ;当ω>ω0时,小球离开锥子,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变大,设为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sinβ=mω2Lsinβ,所以FT=mLω2,此时图象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原点.可知FT﹣ω2图线的斜率变大,所以C项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在转的慢和快的时候,物体的受力会变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变化.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4分)下图是两个简单的门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及对应的真值表,则电路中虚线框内的门电路是 门,真值表中的值为 。
参考答案:或,17. (4分)下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质点振动周期为T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5开始运动,此时质点1已发生的位移为6cm, 则当t = 时质点5的运动方向为 ;t=时质点9运动的路程为 参考答案:竖直向上 6cm8. 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时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是边长5cm的小方格问闪光的频率是 Hz;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参考答案:10;2.5 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图象,比较前5 s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比较前 10 s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有′____′____′(填“>”“=’“<”) 参考答案:> > = =10. 升降机中站着一个人发现失重,则升降机可能在做竖直 运动,也可能在做竖直 过程.参考答案:减速上升,加速下降.【考点】超重和失重.【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解答】解:人站在磅秤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发现了自已的体重减少了,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那么此时的运动可能是减速上升,也可能是加速下降.故答案为:减速上升,加速下降.11.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 种,其中最短波长为 m(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参考答案:10 9.5×10-812. 要利用轨道、滑块(其前端固定有挡光窄片K)、托盘、砝码、轻滑轮、轻绳、光电计时器、米尺等器材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轨道上A、B两点处放置有光电门(图中未画出).实验中,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图甲 图乙(1) 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_mm,用米尺测量轨道上A、B两点间的距离x,滑块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挡光窄光通过A、B两处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A、tB,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计算滑块在轨道上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2) 该同学通过改变托盘中的砝码数量,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kg)滑块的加速度a/(m/s2)10.100020.150030.2000.3940.2500.9150.3001.4060.3501.9270.4002.38 图丙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am图象.从数据或图象可知,a是m的一次函数,这是由于采取了下列哪一项措施________.A. 每次实验的M+m′都相等 B. 每次实验都保证M+m′远大于mC. 每次实验都保证M+m′远小于m D. 每次实验的m′+m都相等(3) 根据am图象,可知μ=________(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 2.20或2.25(2分) (2分)(2) 注意:应为直线,标度的选取要合适(2分) D(2分)(3) 0.16(2分)13. P、Q是一列简谐横波中的两质点,已知P离振源较近,P、Q两点的平衡位置相距15m(小于一个波长),各自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此列波的波速为 m/s参考答案:2.5m/s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下面几个实验都用到了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①运用装置甲完成“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②运用装置乙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③运用装置丙可以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④运用装置丙可以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1)运用装置丙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阻力? 否 (填“是”或“否”)(2)如图丁为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部分,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mm,请问该条纸带是以上四个实验哪一个实验时得到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填实验的名称)(3)由如图丁的测量,打C点时纸带对应的速度为 1.50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 实验题.【分析】: (1)在探究中,是否存在阻力,对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没有影响;(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影响属于什么实验;(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小车存在阻力,对其规律的研究没有影响,因此不需要平衡摩擦力;(2)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a===10m/s2 .由加速度大小可知,属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C===1.50m/s 故答案为:(1)否;(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3)1.50.【点评】: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5. 实验室新进了一批低电阻的电磁螺线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算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长度(金属丝材料已知)。
他们选择了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导线和学生电源等 ①使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操作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 a.机械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一”插孔,选择“×1”的电阻档;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b步骤的操作);c.把红、黑表笔分别与螺线管金属丝的两端相接,多用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测得金属丝电阻为____________;②利用电路更准确测量金属丝Rx石的电阻,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选用__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电路; ③如图丁所示,使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mm由以上测得的实验数据及查表得到的金属丝电阻率值,可测算出金属丝的长度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我国陆地面积S=960万平方千米,若地面大气压P0=1.0×105 Pa,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试估算:①地面附近温度为270 K的1 m3空气,在温度为300 K时的体积②我国陆地上空空气的总质量M总;参考答案:17. 如图,在两条靠近的平行直线轨道上有两辆小车甲、乙.当乙车以速度v0=6m/s运动到坐标原点O时,甲车在原点从静止开始沿ox方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乙车沿同一方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已知当甲车位移x=6m时,两车速度相同;当甲车速度为8m/s,乙车速度为2m/s时,两车的位置相同.求:(1)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2)甲车运动8s后,两车之间的距离△x.参考答案:解:(1)设经过时间t1甲车的位移x=6m此时甲车的速度v甲=a1t1=此时乙车速度v乙=v0+a2t1此时两车速度相同即v甲=v乙设经过。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