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井流芳泉韵悠(杨公井代序).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1929037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井流芳泉韵悠古今有地以井为名者不少,因井而名者不多,因井而名且有名声 者几稀有名声考其名固重,但并非无名声者其名必轻譬如世知有 王府井而不知有杨公井,不能由此断定杨公井其名之不重南京有杨 公井路,即是因井得名史称光绪年间,南京城大旱,驻军将领杨镜 岩率部凿井,解决了兵民饮水问题为纪念杨将军,当地人在井旁立 碑,上刻:杨公井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而且无独有偶,资兴竟有两处杨公井据 《兴宇县志》载:“杨公井,一名古泉井,在学前西清美甲于他泉, 酿酒更可贮久此为兴宁县城管子壕之杨公井又旧书《地名志》 载:县城往东十里有暖水泉,泉东侧有村名杨公井此为坪石之杨公 井,亦为资兴樊姓“六村”其一之杨公井有说杨公井古井有德然则杨公井井自何来?师聚公撰“杨公井 序”云:“井何以杨名耶?意者前代所居,实为杨氏地也窃以为, 然也,亦非然也!传说南宋绍定年间,县址由凤凰山迁管子壕,易名 兴宁县某年旱灾,小河枯涸,县城饮用缺水忽有风水先生来至城 西,指点凿井,乃得甘泉居民回谢先生,竟不知何往某日,风水 先生现身五都石 山下,渴甚,路边村民瓢以饮之水色浑浊,先生 甚异得知村中有井无泉,井水由四围稻田渗入,乃引村民于村西距 暖水泉一箭之地掘井。

      井成,泉涌如喷,村民喜之不胜,盛情款留先 生问及名号,先生口说“救贫”,倏忽不见村民以为神,遍查神 仙谱,发现“救贫”姓杨讳筠松,唐代窦州(原广东信宜县城所在地) 人氏,乃著名风水宗师,地理、堪舆学家之祖师爷为感念先生恩德, 遂以井名为杨公,尔后杨公井便成为该村村名此井尤异他井,常时 井水温凉,大冷天气温愈低,井水愈是温热饮用则健体,洗浴则润 肤,且泉源丰富,旱季还可灌溉田地,惠及邻村城西人闻之,顿悟, 乃以杨公命名新井又于井边小河筑桥,亦以杨公名之,继而杨公桥 便成为彼处地名资兴两处杨公井,与南京之杨公井特有仿佛之缘 诚如是也,杨公井较之王府井,其名之轻重,当何以言!有说杨公井泉山有灵有井不定有泉,有泉定可掘井然则杨公 井泉自何来?《兴宇县志》载:“暖水泉,在城东十里石门楼石泉山 右边,一名暖水潭,冬极暖石门楼、石 原本兄弟肇基,杨公井 冠祖为石门楼璇祖四世孙,三村实为一家石泉山乃三村祖业,位于 杨公井西侧,“自冋龙山拖脉蜿蜒而来,至狮形隆起,若橐驼然临 江而伏,带石潜渡,出江而又突起,有若覆钟然巅有古刹,未解创 自何代暖水潭之水出自石泉山一脉,杨公井之泉亦源于此杨公 掘井时有言:宝石泉之地,其后必兴;饮石泉之水,其后必旺。

      民国 六年,古刹改为学校,名曰鼎城先是三村学童共用,未几,即为坪 石中心小学有堪舆先生揣摩风水,称其势若巨龟昂首,而鼎城建于 龟颈之上石泉山名由是为龟颈上所替代,儿童进学,亦多称去龟颈 上既久,村人只知有龟颈上,不知更有他矣于是乎诗书发祥,人 文蔚起,旧时之坪石学子凡有出息者,多起于鼎城杨公井人丁兴旺, 冠祖开派原本后于五村百年,自嘉靖年间至清末民初,繁衍十五代, 多个支系,子孙数以千记辈出人才取得功名固奇,而四人(樊孝端、 樊天方、樊权忠、樊雄)同时就读并且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多人 毕业于省、州师范学校则更奇五十年代初,鼎城学校改称坪石完小, 校址下移,壁邻杨公井六十年代中期,龟颈上建农民中学至此, 杨公之言验矣有说杨公井樊门有义义字本为義,从羊从我,善我也;我若不 善,義将不存然则樊门之义何在?杨公井序云:“今犹曰杨公也, 何居?盖我祖谦抑士也,素行不事沽名,安肯将地而易其名乎!”世 居其地而仍其名,所为者何?道义也考诸《樊氏族谱》,冠祖次孙 廷鲁于嘉靖年间徙居善化,后世丁粮蕃昌,然四百年不忘祖根民国 五年修建《樊氏支谱》,仍以思斋公为始祖民国十年,其后裔复作 登记,载入资兴七修《樊氏族谱》。

      廷鲁夫妻殁后分别葬丫头塘和茶 园冲,其儿孙辈四世均回葬祖坟山所为者何?信义也明通公兄弟 析箸,老父折产另除灯油田,以期后嗣书香克继明通公课读良殷, 诸儿析产时照昭余田并立字据:倘得续修家乘,余产代作灯油田载之 于谱予以明确所为者何?仁义也朝关豪楫祖两岁失怙,弟豪柱年 甫弥月母子相依为命,茹荼饮蕖,苦中生存既而成人,谨遵母训, 舍诗书而服田畴,货殖营生,集腋成裘,创置田粮孝事亲长,友爱 兄弟,克自树立,丕振家声上不负高堂期冀之心,下不失儿孙待泽 之望克勤克俭,所为者何?亲义也杨公井樊门祖辈,仁德信义皆 著,殊堪楷模,其如樊氏班辈所列:“德泽流芳远”乎!沧海桑田,苍狗白衣;年更岁改,斗转星移杨公古井已成历史,杨公井芳名依旧樊氏一门,敦宗睦族,德犹馨,义犹重,泉韵悠长冠祖第十五世裔孙家健谨记 时二O—七年岁在丁酉终玄八修资兴《樊氏族谱》有感(2017年冬)我祖东来自豫章,南阳豪族启郴阳枝枝本本房房发,子子孙孙代代昌追远慎终绳祖武,年年岁岁成今古支分派衍六村如,睦族敦伦同续谱谱牒载名不载身,今人循谱鉴前人前人已杳今人递,终古族亲谱上寻世况衰荣存彼此,此中各有生和死青山长峙水长流,日月升沉周复始。

      已往人非物也非,存仁积德后先辉共襄善举曾经我,再续家乘许是谁?去者难为来者顾,当知来者还须去来来去去即人生,离合悲欢无定数易老华年不老情,勿耽万寿觊千龄相期祖谱承传远,徳泽流芳擅美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