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岛总督府导游词.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455095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岛总督府导游词青岛总督府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 筑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青岛总督府导游词,相信能带给大 家帮助青岛总督府导游词一 在青岛,精美的欧陆建筑很多,但像迎宾馆这样,完美融合艺术美感、历史价值和文化 内涵的却不多见作为青岛欧陆建筑的翘楚,迎宾馆从来不 缺少它的膜拜者和欣赏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建筑师、 艺术家无不被它的奢华、精致和宏伟气势所震慑这座曾经 作为德总督官邸的古堡式建筑,因具有欧洲皇家的风范显得 古老而华丽,这种结合了德国威廉时代的建筑样式与青年风 格派建筑处理手法的建筑,就是在欧洲大陆也极其少见这座风格独特、气势雄伟的建筑,共分3层(局部4层), 混合了石、钢、砖、木等材料,总高度30余米,建筑面积 4083平方米,其工艺要求极为苛刻,前后有4家青岛公司承 接施工,都因技术要求太高而被淘汰据说,当时的木工制 作护墙板、门窗等,只要德国监工在接缝上能插上刮胡刀片 就算不合格,要用斧子砍去重新制作,至今一个世纪过去了, 整个建筑内没有一处木结构因质量问题出现裂缝和变形而 运自德国克虏伯公司的钢材在饱经百年风雨之后仍没有生 锈,让许多建筑学家感到惊奇那些特别烧制的砖瓦来自捷 成洋行的窑厂,立面则由优质崂山花岗石砌筑。

      此楼的外观设计十分精美别致,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 花岗岩、高坡度的楼顶、厚厚的墙身、窄小的窗户,都是德 国建筑特有的风格,楼上的凉台均建于南侧,楼门开于西侧, 从而形成外观舒展优美,粗犷华贵的德国建筑风格南立面 东西两部分以券柱廊为主,柱帽、檐头、墙角基部等均由粗 犷的岩石迭砌屋顶为木结构,形式多样,表面覆盖鱼鳞瓦、 牛舌瓦、筒瓦,彩色交错,有蓝色、米黄色等,充分展现了 威廉时代风格与青年风格的完美结合整个工程从1905年 动工到1907年年底竣工,历时近3年这座建筑的“穷奢极欲”是隐性的,没有过多的张扬若没有内行人的指点,几乎没人会想到那些看似普通的细 节,却是一处处点睛之笔细部的魅力无所不在,成为显示 整体韵律的秘密所在如果留意会发现,三楼走廊一侧柱子 上木制条框实际上意指水手靠岸时用来系缆绳的木栓;外部 西立面墙角以石料凿成帆结作装饰,波浪形檐口上饰有一只 毗牙咧嘴的诺曼龙一一那向北凝望的就是源于北欧维京人 的诺曼龙,由此引出的锚链环绕着中心的太阳石,上方条石 作成光芒四射的图案,东端以一只帆结收住这个象征性的画 面,使建筑西立面的这一部分极具象征意义 条向北方 靠岸的船,提示了建筑、城市与海的关系。

      建筑一层为半地下室,原为总督仆从及膳食用房建筑 的二层设有大厅、会议室、舞厅、餐厅和花房等高9米的 大厅充满了古朴浓郁的西方情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装饰着铜雕艺术品和油画的墙壁、棕色的墙围护板、嵌着绿 色玉石的壁炉,还有德国著名钟表设计家琼汉斯设计的钟 表一一它每小时报四次时,每一刻响音乐,整点是敲钟点前来拜会总督的访客往往要坐在大厅东侧一一楼梯下 方一间窄小会客区,这是总督有意的安排,因为他会站在斜 上方的空中楼阁里,透过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窗上仅有的一 小块无色玻璃来确认下面的访客是不是他此刻想会见的人厚重历史铸刻城市记忆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 H,毛泽东主席下榻青岛迎 宾馆,成为迎宾馆历史上的辉煌一页毛主席一住就是一个 月,他的《一九五七年夏季形势》在这座“青岛第一楼”写 成,经过10次讨论修改,最终完稿印发至今,青岛迎宾 馆还保留着毛主席下榻期间房间的原貌一一为毛主席专门 定做的加长床铺、写字台和椅子等,几件家具朴实无华,却 散发着历史的气息一架产于1876年的德国博兰斯勒三角架钢琴摆放在舞 厅的一侧,钢琴的琴键全部由象牙制成,这架百岁之龄的老 古董之所以会经历文革仍完好保存至今,是因为当年江青曾 坐在这里弹奏过;镶嵌在酒柜等家具门上的,不是玻璃而是 水晶;舞厅正上方悬挂着由一吨重的水晶和紫铜打造的水晶 吊灯;在穿过大厅前往舞厅的隐蔽一角有一间用于传膳的吊 笼。

      室内花房是青岛有史以来的第一座钢架玻璃结构的采光 顶棚,它昭示着文明的进步,也预示着时代的发展三楼儿童房里一盏可以调节高度的吊灯,玻璃柜里还摆 放着当年小主人玩过的帆船模型总督书房看似普通,却大 有玄机:房间的阳台可以让总督远眺南面山坡上的军营;写 字台的抽屉设有隐秘的暗格总督卧室里,总督夫人梳妆镜 的设计和摆放位置,可以让坐在这里的人看到整个房间的各 个角落,没有一处死角总督的枪存放在一个没有任何开合把手的枪柜里,若是 不知道转动左右两侧的螺旋状的木柱,相信没有人会从这里 面盗走枪三盏五光十色的吊灯,像个平常摆设一样吊在三 楼走廊的天花板上,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些不会向天花板反 射彩色光影的“玻璃”灯罩,不是染色玻璃或琉璃的质地, 而是用各色未经雕琢的天然宝石拼成位于西北角的管家房 间,属于半下沉式,房间的装修和布置比主人的房间简单、 朴素得多,但因林彪住过而变得有名一一由于林彪有怕光、 怕风、怕水的毛病,所以他选择住在三楼西北角没有光线直 射的管家房青岛迎宾馆见证着城市波澜壮阔叱咤风云的一段永恒 记忆,从诞生至今,先后做过德国总督、日本守备军司令、 北洋政府胶澳督办、南京政府特别市长的官邸,在不同的政 治背景下,又先后被改作市民俱乐部、市政府迎宾馆、国际 俱乐部。

      青岛解放后至1992年,青岛迎宾馆成为青岛市人 民政府接待党和领导人以及国际客人宾馆,毛泽东、陈云等 领导人及胡志明、谢胡、西哈努克、希尔等国际友人都曾在 此下榻1999年5月1日,青岛市将迎宾馆辟为旅游景点 向海内外游客开放,并因此有了个“别名”一一青岛德国建 筑德式官邸旧址青岛总督府导游词二 根据德国和清政府1898年签 订的《胶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胶州湾及胶州湾周围土地 99年,自此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城市,德国为把青岛建设成 像香港一样的东方“模范殖民地”,在青岛的建设上投入了 大量的资金和功夫,留下了很多历经百年仍让人震撼的欧式 建筑,这也是如今青岛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的胶澳总督府和总督官邸就是两处风格截然不同, 但又都是历经百年沧桑,仍熠熠生辉的典型欧式风格建筑, 很多外地旅游者常将两者混淆,其实,两者的位置不同:胶 澳总督府位于市南区观海山南坡,面对青岛湾和小青岛,位 于青岛老城的中心,总督官邸则坐落于信号山南麓;风格不 同:胶澳总督府恢弘大气,背山面海,居高临下显示了权力 机构的肃穆和庄严而总督官邸则华丽优雅,隐于信号山腰, 四周绿树环绕,门前小道通幽;用途不同:胶澳总督府是德 国胶澳殖民地统治机构的办公场所,而总督官邸则是总督及 其家人的居住之地。

      胶澳总督府,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沂水路11号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按照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于1903年设计建筑于1906年4月竣工,共耗资85万马克 整幢建筑外形庄重,处理手法严谨建筑位于楼前广场的中 轴线上,楼前广场空间开阔,左右分别建有基督教堂和天主 教堂以青岛路为轴线,向左右辐射出6条马路,总督府的 周边,分别建设了法院、看守所和高级住宅,再往前方的广 西路、太平路一带,则是洋行、旅馆等重要设施突出了它 的中心位置在建筑方位多不规则的青岛市区内,总督府是 少见的一座近似正南正北的建筑物该建筑是一座砖石和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大楼外表采用青岛优质花岗岩石料砌成,屋顶为折坡屋顶,覆盖红色筒瓦,墙面采用剁斧花岗凹缝式设计, 弧状屋面窗;整个建筑沉稳凝重既庄重典雅又美观坚固1806年的胶澳总督府完工时的照片(由于前景没有遮 挡,因此可以看到完整的正面全貌)总督府建筑具有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明确的特点正面为三纵五段的对 称结构,由2层券廊和方形爱奥尼壁柱组成,古典主义色彩 浓郁整个建筑的立面划分为三段,底层作为基座,用粗大 的蘑菇石砌筑,敦实厚重,以上为高达两层的花岗石矩形壁 柱和变形的爱奥尼克柱头,柱间做石砌拱檐,拱上部为石砌 墙面,墙上开小窄窗。

      南主立面的三层柱间作拱形明柱廊 配以折线型屋顶,覆以筒式红瓦,开启有弧状屋面窗,顶侧 装有铁栏杆,既用于装饰,又做避雷针,十分精巧整个建 筑中轴线非常突出,从空中俯瞰平面呈凹”字型东西长 80米,南北长约40米,主体高约20米整个建筑外形非常 庄重,处理手法也非常严谨建筑内部共四层并设半地下室和阁楼,主体高20米, 位于二层的大圆券门廊为主入口,进门则是2层拱券两侧 采取直角形式卷纹的爱奥尼式柱头,细部处理严谨,显示了 德国建筑的严肃性大门外依地势设计成二层花岗岩台阶, 由宽大的39级石阶和两边的行车坡道相通建筑的2〜3层 朝阳的一面为主办公楼,由中部大楼梯联通,层高4米办 公室宽敞明亮,门窗很大,室内除装有柚木护墙板和地板外, 没有其它装饰,给人庄重朴实之感,办公室外有长廊式阳台 走廊设在背阴的一面半地下室、四层及阁楼层则是窗户较 小的独立辅助房间,仅由两侧次楼梯相联系总督府内的门 窗等木作皆用柚木做成,耐变形外墙转角处为向外斜出的 石砌勒脚,呈显出稳定感屋盖配以高耸的蒙莎式层顶,挂 红筒瓦整个建筑气势宏大,庄严而生动总督府简史: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所在地。

      2. 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为胶澳 商埠督办公署办公楼3. 1925年改称胶澳商埠局4. 1929年南京政府接管青岛,设青岛特别市,胶澳总 督府成为市政府驻地5.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作为日伪最高统 治机关所在地6. 1945年9月政府接收青岛后,为青岛市政府所在地7.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这幢大楼成为青岛市人 民政府办公楼8. 199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东迁后,成为青岛市人大常 委会和市政协办公地胶澳总督官邸(也称青岛德国总督官邸、迎宾馆),位 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整个建筑坐落在信号 山脚下,依山面海,气势宏伟,是一座典型的古堡式建筑, 具有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岛风格派手法相结 合的特征,是德占青岛时期“胶澳总督”的官邸德国人希 望这座建筑物能带来一种威震八方的非凡气势,以及皇宫般 的庄严感和油画般的效果,在某个至高点上形成心理优势, 构成强大的感召力与震慑力通过其整体形象和象征意义的 表达,体现出殖民者的“统治力”和“权威性”总督官邸楼始建于1905年7月,设计师是德国的维尔纳•拉查洛维茨,1907年7月,总督官邸工程告竣。

      建筑预 算45万马克,结算时全部费用高达100万马克这是一座 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 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使到访的人深深迷恋于它的美作为20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 在德国乃至欧洲大陆现在也不多见了总督官邸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 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 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于粗放之中见精巧而米红色 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 美别致从内部结构来看,迎宾馆楼分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底层为半地下房间,原为总督仆从及膳食用房;由西门 进入为第二层,习惯称为一楼,整个大厅充满了古朴的西方 情调;第三层,原为总督卧室和办公之处,装修得富丽堂 皇……其建筑及设施之豪华,大大优于香港、澳门总督官邸总督楼是一座石、钢、砖、木混合体的四层楼,其建筑 风格独特,气派豪华房间内部装饰、陈设异常华丽,地板 拼为人字形,护墙板雕刻精细,壁灯,吊灯五颜六色、造型 各异,室内壁炉上镶嵌有各种玉石,闪闪发光卧室的内墙 面皆用绫子装裱,室内陈设德国钢琴、沙发、茶几、书橱等 物,至今保存完好。

      其附属建筑,如室内喷水养鱼池、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