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doc
12页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1•生物学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自由交配、 产生可育后代, 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占有一定生态空 间,拥有一定基因遗传型和表型的群体2•分类单元(Tax on):分类工作中的客观单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如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分类阶元(Category):各分类单兀按等级排列的分类体系 (hierarchy)在分类学中有 7 个基本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3.超/总科-oidea科-idae亚科-inae族-ini亚族-ina4.亚种: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降低, 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有相当大的趋异,而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因而又称地理亚种5. 双名(binomen):用于种级单元的命名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 即属名+种本名,第 1 个词是属名,第 2个词为种名,故谓“双名”法6. ⑴种、亚种的载名模式是具体模式标本( type specimen)属、亚属的载名模式为模式种; 科、亚科、总科的载名模式为模式属;目和纲无模式描述新种时,必须指定 1 或多个标本作为模式标本。
⑵正模标本 (holotype) : 在原始描记发表时,由原始描记的作者所指定或示意作为“模 式标本”的单个标本,或在写作原始描记时所知的唯一标本副模标本 (paratype) :正模标本以外的模式标本,作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曾经查看过,并 经指定为此项模式标本 或者明确说明是原始描记时所依据的标本配模标本 (allotype) :与正模标本相对性别的任一个副模标本7. ⑴可用名 Available name符合法规规定的命名格式, 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名称, 因为还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异物 同名关系,可用名必须符合以下几点:① 必须符合双名法;② 必须由拉丁文字或已拉丁化的文字;③ 必须是已经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名称;④ 近代发表的新种, 新亚种的名称, 必须有相应的描述, 鉴别特征,并说明模式标本的 存放处,否则称其为“裸名”——无效有效名Valid name :最先发表的一个可用名才被认为是有效的名称⑵优先律 ( priority )是动物命名法规的核心, 即一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 可用名称8.1999年第四版除种以外涉及最多的分类单元: 属1•古翅次类蜻蜓和豆娘的区别蜻蜓豆娘前后翅形状及脉序不同豆娘成虫前后翅形状及脉序相似静息时翅向两侧平展或稍下 垂静息时翅向背面竖叠稚虫体粗短;头部的宽度通常 比胸部和腹部窄稚虫体细长;头部的宽度比胸部 和腹部宽腹末有3个短硬的尖形构造腹末有2〜3个叶片状尾鳃2•新翅次类 复新翅部 螳螂目螳螂前足为捕捉足3•新翅次类 副新翅部 缨翅目蓟马变态类型为过渐变态:卵、若虫、前蛹、蛹、成虫三、复新翅部直翅目名称蝗亚目螽斯亚目螽斯科蟋蟀科蝼蛄科触角触角短于体长之半触角比体长,30节以上触角细长触角短足跗节3节或更少跗节式:4-4-4跗节式:3-3-3前足开掘足;跗 节3节,后足非 跳跃足听器多具腹听器,位于 腹部第1节听器1对,位于 前足胫节基部两 侧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不发达4 F换 发曰器以后足摩擦前翅或 腹部背板发音两翅相擦,共鸣发曰发音器位于翅基不发达四、副新翅部 半翅目 ㈠编制双项式检索表 盲蝽科、猎蝽科、网蝽科、花蝽科、臭虫科、长蝽科、红蝽科、缘蝽科、蝽科、龟蝽科1、无单眼 21、具单眼 42、翅退化,体为红褐色,仅保留前翅革片的残痕;吸食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液 臭虫科 Cimicidae2、翅不退化 33、前翅革区分为革片、 爪片和楔片, 膜片有翅室 2 个,无纵脉 盲蝽科 Miridae3、前翅膜片 有 2-3 个翅室 ,每翅室有 3-4 条纵 脉伸出, 体多为红色而 带有黑 斑 红蝽科 Pyrrhocoridae4、头、胸背面和翅上有许多网状花纹 网蝽科 Tingidae4、体无网状花纹 55、喙 3 节,粗短而尖锐,头部后端呈颈状 猎蝽科 Reduviidae5、喙不为粗短尖锐状 66、触角、前胸背板和足常有扩展特化,臭腺发达 缘蝽科 Coreidae6、体无扩展特化 77、小盾片大三角形或舌形, 腹部第 2 气门被后胸侧板遮盖而不可见 蝽科 Pentatomidae7、腹部第 2 气门不被后胸侧板遮盖 88、小盾片覆盖前翅和整个腹部 98、小盾片不覆盖前翅和整个腹部 109、体近圆形,外形似龟,小盾片半球形,前翅长于体长,膜片折叠于小盾片之下 龟蝽科 Plataspidae9、外形不似龟,小盾片盾形,前翅与体等长 盾蝽科 Scutelleridae10、前翅革片分缘片和楔片,膜片常具不明显的纵脉 2-4 条 花蝽科 Anthocoridae10 、前翅革区无楔片,膜片上有 4-5 条纵脉,有时还具 1 翅室;腹部气门位于背面 长蝽科 Lygaeidae蜡蝉科、飞虱科、 蝉科、叶蝉科、沫蝉科、角蝉科、 木虱科、蚜科、粉虱科、蚧科1、喙着生于前足基节之间 21、喙着生于头部 52、腹部第 5 节背侧面有 1 对腹管,末节形成尾片 蚜科 Aphididae2、腹部无腹管 33、性二型明显,雌虫体被蜡质,腹末有臀裂,肛门上有 2块三角形肛板。
雄虫腹末有 2 条长蜡丝 蚧科 Coccidae3、性二型不明显 44、前翅R、M、Cu1基部愈合,近翅中部分成 3支,近翅端部6分支——木虱科Psyliidae4、 翅面密被白色蜡粉,前翅纵脉 1-3 条,后翅 1 条,成虫和第 4龄若虫腹部第九节背板有1 凹陷 --皿状孔 粉虱科 Aleyrodidae5、 触角刚毛状,生于头侧复眼下方;肩片发达 65、触角从复眼之间伸出;肩片缺失 76、有些种类的额与颊间有隆堤,前翅爪片明显,后翅臀区有网状脉 蜡蝉科 Fulgoridae6、 前翅基部有肩片,后足胫节常有 2 个侧刺,端部有 1 大距 飞虱科 Delphacidae7、 前胸背板特别发达, 常延伸成角状突 角蝉科 Membracidae7、 前胸背板不延伸成角状突 88、 后足胫节有侧刺 98、 胫节无侧刺,前足腿节粗大 蝉科 Cicadidae9、 后足胫节侧缘有 2 列以上小刺 叶蝉科 Cicadellidae9、后足胫节有 1-2 个侧刺,末端有 1-2 圈端刺 沫蝉科 Cercopidae胸喙亚目:瘿棉蚜科的五倍子蚜在盐肤木上形成虫瘿 --五倍子,是著名的中药 蚧科的白蜡虫是中国特有的资源昆虫胶蚧科的紫胶虫比较木虱和粉虱:木虱:前翅 R、 M、 Cu1 基部愈合,近翅中部分成 3支,近翅端部 6分支 粉虱:翅面密被白色蜡粉,前翅纵脉 1-3 条,后翅 1 条,成虫和第 4 龄若虫腹部第九节背板 有 1 凹陷 -- 皿状孔五、内新翅部鞘翅目1当前胸骨片包围前足基节时,这个基节窝就称为 闭式若前足基节窝的后方紧接的是中胸骨片时,该基节窝就称为 开式2、如何划分亚目名称原鞘亚目肉食亚目菌食亚目多食亚目背侧缝有有有无第1腹板后缘连贯断开连贯连贯第1腹板后缘被后足基节窝分开的亚目:肉食亚目 步甲总科 虎甲科、步甲科、龙虱科第1腹板的形状是分目的重要特征3、编制检索表步甲科、虎甲科、锹甲科、金龟甲科、瓢虫科、芫菁科、 天牛科、豆象科、叶甲科 、象甲 科1、前胸有背侧缝,后翅具小纵室,第一腹板后缘完全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 21、 前胸无背侧缝,后翅无小纵室,第一腹板后缘是连贯的 32、 前口式,头比前胸背板窄,上唇窄 步甲科 Carabidae2、 下口式,头比前胸背板宽,上唇宽,多具金属光泽 虎甲科Cicindelidae3、 触角鳃叶状,前足开掘式,幼虫蛴螬型 43、 触角不为鳃叶状 54、 体较大,性二型现象显著,雄虫上颚特别发达,而雌虫上颚较小 -一锹甲科Lucanidae4、前胸背板一般无突起,中胸小盾片不外露,后足胫节仅 1枚端距,后足至腹末端间距离小于与中足的间距 金龟甲科 Scarabaeidae5、头下口式,后头急缢如颈,鞘翅柔软 芫菁科 Meloidae5、 后头非急缢如颈,鞘翅不柔软 66、 头向前延伸成喙状,外咽缝愈合,触角多为膝状,端部 3节膨大---象甲科Curculionidae6、 头不向前延伸成喙状 77、 触角棒状,身体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色彩鲜艳并常有斑点 瓢虫科 Coccinellidae7、 触角非棒状 88、 触角线状,能向后伸,超过体长的2/3,复眼肾脏形,环绕触角基部 天牛科 Cerambycidae8、 触角不能向后伸 99、 头先前伸,形成短的阔喙,复眼前缘具深的“ V ”形缺刻,鞘翅短,末端截形 豆象科 Bruchidae9、体色鲜艳或有金属光泽,触角短于体长之半,复眼圆形 叶甲科Chrysomelidae4、比较⑴叩头甲、吉丁甲叩头甲吉丁甲前胸背板后侧角尖锐无前胸腹板突长刺状,伸入中胸腹板的凹窝内无前胸和鞘翅相接处凹入无后胸腹板上无横沟后胸腹板上具明显横沟腹板第1、2节愈合腹板第1、2节不愈合⑵龙虱、水龟虫龙虱水龟虫体背腹两面呈弧形拱出腹面平坦,中胸腹面有 1尖锐刺突后足最长,游泳足⑶步甲、虎甲步甲虎甲前口式下口式头比前胸背板窄头比前胸背板宽上唇窄上唇宽不具金属光泽多具金属光泽陆生陆生捕食性捕食性⑷鳃金龟、丽金龟、花金龟鳃金龟丽金龟花金龟虫体常有金属光泽:体艳丽,有花斑或粉层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相等, 均2分叉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不等, 外爪大,分叉,内爪短,不 分叉腹部仅1对气门露出鞘翅外 缘腹部气门3个在侧膜上,3个 在腹板上中胸后侧片从背面可见鞘翅外缘在肩后微凹r中胸腹板有圆形突出物前伸成虫常害花,称为花潜5⑴萤火虫腹部第几节发光花萤总科萤科腹部有发光器,雄虫在第 6-7节,雌虫在第7节⑵鞘翅目主要幼虫类型蛃型、金针虫型、伪蠋型、蛴螬型、象虫型、无足型六、 脉翅目1草蛉科卵常产于叶片上,有丝质长柄 幼虫主要捕食蚜虫,称为蚜狮2、蚁蛉科后足开掘式,多数种类在地面或埋伏砂土中等待猎物, 蚁狮幼虫倒退行走,倒退虫七、 膜翅目1翅的连锁方式前翅远比后翅大,翅的连锁靠后翅前缘的翅钩列,钩在前翅后缘下卷的褶上。
2、 并胸腹节细腰亚目3、 广腰亚目、细腰亚目区别特征广腰亚目 Symphyta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Apocrita)① 腹部基部与并胸腹节连接处接触较宽;② 前翅至少有1个封闭的臀室,后翅至少有3 个封闭的基室;③ 多为植食性① 腹部基部与并胸腹节连接处通常紧束或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