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魁星爷爷的来历及其他.doc
2页魁星爷爷的来历及其他正当中国的载人飞船上天的日子 ,某县西郊的一场古庙会隆重开场了 人们搭台子 ,唱大戏, 热烈庆祝魁星爷爷圣诞 于是便出现一幕有趣的对照: 一方面是新闻媒体宣 传飞船的发射, 一方面是基层的官民在拜魁星 这说明, 在一般人们的心目中,魁星爷 爷的地位远比航天事业重要得多魁星不但能保佑“知识分子”夺魁做官,而且还能保佑 其他信徒平安发财 再说了,拜魁星投资少,风险小而又得利多,难怪人们要趋之若鹜了既然魁星的作用如此诱人 ,那么它的来历如何,就不能不加以考察魁”字是个形声字 ,其本义来自舀菜汤的大勺 勺头在上古时代称为魁 ,其中 的“斗”字表示勺头像个斗形 , “鬼”字则表示“魁”字的读音 至于“鬼” “魁”二字 在今天读音相近而不同,那是由于汉字语音长期演变的结果这与“鬼” “愧”二字以及 “青” “精”二字的读音差异都是同一规律 由于“魁”字指勺头, 因而便引伸出了“为 首”和“第一”的意义 文言文称土匪强盗头子为“匪魁”或“盗魁” , 就是运用了这一 引伸义隋唐时代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又给“魁”字赋予新的意义 科举考试主宰中国知识 分子命运长达一千三百年。
经历十年寒窗通过殿试关的 ,不但被誉为“跃过龙门” , 而 且把考取第一名称为“夺魁” 这在知识分子是莫大的荣耀 谁不想金榜题名呀? 但是 ,据《全球通史》一书估计, 这一机遇只能降临于占全国考生百分之一二的幸运儿之内 也就是说当时的录取率极低, 即使榜上有名,而夺魁者只能是一个更使应考者愤愤不平 的是,才能平庸的人居然考中了, 而胸罗锦绣、 才华横溢者往往被淘汰 唐代大诗人杜 甫就为此发出过“文章憎命达”的慨叹 意思是说, 文章写得好的人命运不好 那么, 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于是“士人”们就想到了天上主宰文人命运的神灵 凑巧 的是, 天上北斗星的前四个星星组成一个勺头 古代天文学家就把它也称为“斗魁” , 即所谓“魁星” 而斗魁的前方恰恰就是文昌星, “文昌”就是文风昌盛的意思占星家 们就拿该星的明暗程度来判断天下“知识分子”的命运 正在发展中的道教顺应了这一社 会心理 ,就干脆把魁星和文昌星都尊为神, 而且还给后者冠以“文昌帝君”的美名 宣 称: 知识分子只要虔诚敬拜这两位神 ,求它们保佑, 就必然能青云直上 ,获得功名 久而久之, 谣言重复一千多遍居然成为信仰 到了明清时代 ,文人崇拜魁星在汉族地区 蔚然成风 。
各地的魁星楼、 文昌阁纷纷修建起来修建魁星楼并不难, 但神像怎么办 ?当然要从速制造 神像的模样从何而来? 聪 明的造像工人立即抓住“魁”字的字形结构打主意 于是就画出一个鬼, 拿着一只斗 , 又因为它是管文教的, 所以就再加给它一支笔, 表示它正在点状元 明代的一本迷信书 中,就有这么一个魁星像: 它的头部是青面獠牙 ,披着长发 ,身材瘦小, 两条腿很长 ,腿的姿势简直就是鬼字的下半部: 一条向左撇, 脚踏鳌头 ;一条向后稍稍翘起 左 手拿斗 ,右手拿笔 这正如大学者顾炎武所说的: 魁星像实由“魁”字鬼化而来由此也可以知道 ,中国的迷信家们不愧是造神的能手 现实生活中需要什么神, 就能相应地造出一个神来 不仅魁星如此, 财神如此, 而且连赫赫有名的玉皇大帝也是 公元六世纪﹝南北朝时期﹞的道士们参照佛祖释迦牟尼的早期经历和汉族皇帝的形象捏造 而成的 这一点, 曾使近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大为惊讶 按照起码的逻辑, 人是偶 像的制造者, 而偶像是被造者; 假如没有前者, 或前者不动手 ,那么后者便不存在 乞求后者保佑前者, 岂非自欺欺人? 但中国的迷信者却不这么想 造神运动千百年来延 续不断, 神仙队伍越扩越大 ,名目繁多 ,甚至连迷信者自己也把“魁星”与二十八宿中 的“奎宿”混为一谈。
难怪法国学者塞西洛曾经这么挖苦中国人:“他们将其令人敬佩的精力花费在与天文学毫无关系的胡言乱语上面, 这是一种野蛮习俗的悲惨后果 ” 这话虽然刺耳 ,但细想来也有道理 如果一个地方, 拜偶像 、搞迷信的人远比搞 科学的人多, 而且占有压倒的优势, 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 科技 、教育状况如何 ,就 可想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