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知识点.docx
4页能量方程式为什么静能头好过动能头? 动能头要在叶轮后的导叶或蜗壳中部分转 化为静能头,而静能头转化成动能头损失小 动能头转化成静能头损失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轴流式能 头低于离心式?对于轴流式叶轮,由于u1=u2=u,所以静能 头第一项为零为什么实际中轴流式叶片做成翼形断面? 为了使进口面积小于出口面积,提咼无穷多 叶片时进口相对速度,从而提高静能头 提高无限多叶片时理论能头的几项措施 Q —般尽量使进流角a 1^90度(对于离心 式叶轮,进口近似为径向流入,而对于轴流 式,近似为轴向流入)Q加大叶轮外径 D2和提高转速n增大D2和n后影响均可以提高理论能头,但增大D2会使摩擦 损失增加,效率下降,同时使结构尺寸、重 量和制造成本增加;此外还要受到材料强度 工艺要求的限制,不能过分增大 ///提高转 速,可以减小叶轮直径,因而减小了结构尺 寸和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效率, 但是转速的提高受到材料强度及泵的汽蚀 性能、风机噪声限制,也不能无限制提高 叶片出口安装角比较B 2y对理论能头和反作用度影响QB 2y f理论能头从零增加到最大值,其他 条件相同时,前向〉径向〉后向Q随着B 2y f 反作用度二 其他条件一定时,反作用度只 与B 2y有关,后向〉径向〉前向。
三种型式离心式叶轮特点比较Q从流体获得能量的角度看,前向式大,后 向式小,径向式居中Q2 从效率观点看,后向式高,前向式低,径 向式居中(前向式动能头转化损失大)Q3 从结构尺寸的角度看,在流量、转速一定 时,要达到相同的理论能头,前向式小,后 向式大,径向式居中Q4 从磨损和积垢角度看,径向式好,前向式 差,后向式居中Q5 从功率特性的角度看,后向式好,前向式 差,径向式居中叶片出口安装角的选用原则Q为了提高泵与风机的效率和降低噪音,工 程上对离心式泵多采用后向式,叶片出口安 装角取20-30度,对离心式风机也多采用后 向式,取 40-90 度,高效风机一般在 30-60 度之间Q2 为了提高能头和流量,缩小尺寸,减轻重 量,工程上对小型通风机也可采用前向式Q3 由于径向式防磨、防积垢性能好,可用作 引风机、排尘风机和耐磨高温风机以及某些 类型的渣浆泵等有限叶片数轴向涡流定义容器转了一周,流体微团相对容器也转了一 周,其旋转角速度和容器的旋转角速度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这种旋转运动称为轴向涡流的影响有限叶片数时的理论能头比无限多叶片时 理论能头小Q1 当叶片数有限时,流道内除了有一个均匀 的相对运动外,还有一个相对的轴向旋转运 动,在叶片工作面附近,两种相对运动速度 方向相反,合成结果是使得相对速度较无限 多叶片时减小,在叶片工作面背面,两种相 对运动速度方向相同,合成结果使得相对速 度较无限多叶片时增加。
由于相对速度分布 不均,使叶片两边产生压强差,形成了作用 于叶轮的阻力矩,原动机克服此阻力矩需耗 功 Q2 使流线发生偏移,从而使进出口速度 三角形发生变化由于叶片工作面速度低、 压强高,工作面背面速度高、压强低,迫使 流线向叶轮旋转的反方向偏移,从而使出口 流动角小于叶片出口安装角影响原因 这种差别并非由任何损失造成,而是当叶片 数有限时,叶片并不能像无限多叶片时那样 很好地控制流体的流动而产生涡流所致,流 体的惯性影响了速度的变化损失和效率泵与风机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原因 机械损失:当叶轮旋转时,轴与轴封、轴与 轴承及叶轮圆盘摩擦所损失的功率 容积损失:在泵与风机中,由于结构上的要 求,动静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当叶轮 旋转时,间隙两侧存在压强差,部分流体不 能被有效利用,而是从高压侧通过间隙向低 压侧流动,造成能量损失流动损失:由于流动着的流体和管道壁面发 生摩擦、流道的几何形状改变使流体运动速 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而产生旋涡以及当 偏离设计工况时产生的冲击等造成的损失 为什么目前逐渐提高n以提高能头? 转速增加,叶轮直径相应减小,圆盘摩擦损 失不一定增加而是由可能减小 如何减小机械损失,提高效率? Q提高转速Q降低叶轮盖板外表面和壳腔 内表面粗糙度Q适当选取叶轮和壳体间隙 泵的容积损失发生部位 叶轮入口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处,多级泵的级 间间隙处,平衡轴向力装置与外壳的间隙处 (通风机)通风机的轴或轴套与机壳之间的 间隙,叶轮进口与进气口之间的间隙 为什么入口处选择正冲角?Q在正冲角<5 >0时,由于涡流发生在叶片工 作面的背面,能量损失较小Q正冲角的存在, 可以增大入口过流面积,对改善泵的汽蚀性 能也有好处。
避免电流过大的启动要求及原因 轴流式泵与风机应在阀门全开情况下启动, 而离心式泵与风机应在阀门全关情况下启 动,因为离心式Psh随流量f而f,轴流式 随流量f而儿 能量平衡关系解释两种工况点(结合图)K点是暂时的平衡状态,受到外 界影响而脱离原来的平衡状态后,新的条件 dH dH 下不能再恢复原来平衡状态,=十< -dq dq vv 成立,为不稳定工况点;工况点向 M 点左 右偏离时,新的条件下仍能恢复到原来平衡 dH dH状态,「— > ,为稳定工况点dq dqvv比转速用途Q反映泵与风机的结构特点Q大致反映泵 与风机性能曲线的变化趋势Q大致决定泵 与风机的型式Q进行泵与风机的相似设计 泵内汽蚀汽泡形成、发展、溃灭,以致使过流壁面遭 到破坏的全过程,称为泵内汽蚀汽蚀产生的原因Q机械侵蚀 叶轮进口液流压强最低位置的 液体局部压强降到等于或低于当时温度下 的饱和蒸汽压时,液流经过该位置就要发生 汽化,产生汽泡,汽泡随液体进入压强较高 部位时受到压缩而迅速变形溃灭,产生巨大 的属于内向爆炸性质的冷凝冲击当汽泡溃 灭发生在过流壁面时,将产生一股极细射流 汽泡不断溃灭,金属表面因疲劳而被侵蚀 /Q在凝结热的助长下,汽泡内析出的活性 气体又对金属产生化学腐蚀,加剧破坏。
/ 最终致使过流部件形成海绵状或蜂窝状破 坏汽蚀分类移动汽蚀、固定汽蚀、旋涡发生部位 第一级叶轮进出口和导叶进口汽蚀对泵的危害Q缩短泵的使用寿命使过流部件粗糙多 孔,严重时出现蜂窝状或海绵状的侵蚀,甚 至呈空洞Q产生振动和噪音 Q影响泵的 运行性能,“潜伏”性汽蚀往往不被注意, 严重后出现“断裂”工况、Q流量不能太大必需汽蚀余量随着流量 增大而增大,有效汽蚀余量随着流量增大而 减小,当流量超过临界流量时,必需汽蚀余 量〉有效汽蚀余量,泵将产生汽蚀Q流量也 不能太小 <1>流量太小时,泵内的水温升 高,使得汽化压强升高,有效汽蚀余量减小, <2>在小流量区,还会因为冲角增大而导致 流动损失增加,必需汽蚀余量也有可能出现 上升趋势,产生汽蚀、 提高抗汽蚀性能的措施(1)降低必需汽蚀余量◎多级泵首级叶轮 米用双吸式Q加装诱导轮(2)提咼有效汽 蚀余量Q减少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Q合理 选择泵的几何安装高度Q设置前置泵(3) 运行中(用户角度)防止汽蚀Q规定首级叶 轮的汽蚀寿命Q泵应在规定转速下运行Q 不允许用泵吸入管路系统上的阀门调节流 量Q如果发生汽蚀,可以设法把流量调节到 较小流量处,若有可能,也可降低转速 ( 4) 首级叶轮采用抗汽蚀性能好的材料。
泵为什么不能采用进口段节流调节? 会使泵的吸入管路阻力增大,导致进口压强 降低,引起泵内汽蚀为什么电厂中凝结水泵要采用倒灌高度? npsh = h -工h提高吸水性能,使设 a d w计工况下工作时不发生汽蚀轴向力离心泵运行时,因叶轮两侧压强不等而产生 了一个方向指向泵吸入口并与泵轴平行的 作用力,称为轴向力平衡方法Q采用平衡孔和平衡管C2采用双吸叶轮Q 采用叶轮对称排列Q采用背叶片Q采用平 衡盘串并联运行为什么串联运行时总扬程并非成倍增加,而 流量却要增加一些? 泵串联后扬程的增加大于管路阻力的增加, 致使富裕的扬程促使流量增加,而流量的增 加又使阻力增大,从而抑制了总扬程的升高 汽蚀调节的工作原理把泵出口调节阀全开,当汽轮机负荷变化时, 借凝汽器热水井中水位的变化引起凝结水 泵汽蚀来调节流量,使之与汽轮机排气量达 到自动平衡双吸叶轮比较突出的三项性能流量大,能平衡轴向力,抗汽蚀性能好喘振定义及防止措施若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的泵与风机在不稳 定区域内运行,且管路系统中的容积又很大 时,则泵与风机的流量、能头、轴功率会在 瞬间发生很大的周期性波动,引起剧烈的振 动和噪音,称为喘振措施:0使泵与风机的流量恒大于qVKQ如 果管路系统性能曲线不通过坐标原点时,改 变风机的转速Q对轴流式泵与风机可采用 动叶调节Q最根本的措施是尽量避免采用 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的泵与风机 凝结水泵的工作环境和选用特点环境:在凝汽式火力发电厂中,凝结水泵将 高真空状态下的凝汽器热水井中的凝结水 升压,经低压加热器送往除氧器。
选用:抗汽蚀性能和入口密封性要好,扬程 较高,不宜采用较高转速电厂中的循环水泵和凝结水泵循环水泵扬程低,流量大;随季节变化,取 水的江河水库水位落差很大,扬程变化较大 但由于凝汽器真空度的要求,流量变化不能 太大凝结水泵扬程高,流量小;汽轮发电机组运 行时负荷变化大,流量变化很大,但由于主 机安全经济性要求,压强不能变化太大,因 此扬程变化小一些定义冲角:叶片进口相对速度的方向与叶片进口 切线之间的夹角泵与风机的管路系统:是指泵与风机整个装 置中除泵与风机以外的所有附件、吸入管路、 压出管路、吸入容器、压出容器等相似工况:当实型性能曲线上某一工况A与 模型性能曲线上工况B所对应的流体质点 运动相似时,则说两工况相似 自模化区:当雷诺数Re>10"的情况下,雷 诺数即使不相等,仍能保证动力相似,在对 泵与风机进行模化时,只需保证几何相似和 运动相似即可汽蚀共振:如果汽蚀伴随的脉动力的某一频 率与机组固有频率相等,就会引起机组振动, 机组振动又将促使更多汽泡发生和溃灭,两 者相互激励,最后导致机组强烈振动汽蚀余量:泵内压强最低点的压强要大于该点在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强,因此要求泵在吸 入口静压头在必须高出汽化压强的能头外, 还应有一些富余能头,称为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泵运行时在泵吸入口截面上, 单位重力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强能头 的富余能头必需汽蚀余量:自泵吸入口截面到泵内压强 最低点处因流速变化及流动损失引起的压 头降低值称为必需轴端密封:泵轴端伸出泵壳,泵轴与固定的 泵壳之间必存在着一定的间隙,为了防止泵 内压强较高的液体流向泵外,或防止空气侵 入泵内(入口为真空时),通常在泵轴与泵 壳之间设有轴端密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