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成品检验操作规程.docx
7页XXXXX 有限公司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码:新订口修订□修订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实施日期:颁发部门:分发部门:变更原因:1. 性状取本品,外观检查应为白色片、完整光洁、色泽均匀2. 鉴别2.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lmg),研钵,1ml刻度吸管,10ml刻度吸管,10ml烧杯,玻璃漏斗, 玻璃搅棒,滤纸,滴管,电炉等2.2 试液与试剂稀盐酸,0.1mol/L亚硝酸钠,碱性p -萘酚试液,稀硫酸,碘试液2.3 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2.3.1 化学反应取本品研细的细粉(约相当于甲氧苄啶50mg ),置10ml烧杯中,加稀硫酸10ml,微热 溶解后,放冷,滤过,滤液加碘试液0.5ml,即生成棕褐色沉淀2.3.2 液相色谱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两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2.3.3 芳香第一胺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磺胺甲噁唑50mg ),置10ml烧杯中,加稀盐酸1ml,缓缓 煮沸使溶液,放冷,加 0.1mol/L 亚硝酸钠溶液数滴,滴加碱性 p -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 橙黄到猩红色沉淀3. 检查3.1 重量差异3.1.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0. 1mg),称量瓶。
3.1.2 操作步骤3.1.2.1 照重量差异检查法项下方法,取本品 20 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3.1.2.2 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3.1.3 计算3.1.3.1 平均片重 = 20 片总重量/203.1.3.2允许片重差异范围=平均片重土平均片重X重量差异限度(5%)3.1.4 结果与判定本品的重量差异限度为5%超出重量差异范围的药片不得多于2 片,并不得有1 片 超出限度1倍3.2 溶出度3.2.1 仪器与用具溶出度测定仪,注射器(10ml)及取样针头,3ml移液管,10ml量瓶,50ml量瓶,过滤 器(滤膜孔径W0.8um)等3.2.2 试液与试剂0.1mol/L 盐酸溶液3.2.3 方法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3.2.4 操作步骤3.2.4.1 按溶出度测定仪操作规程对仪器进行调试,使水浴温度应能使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温 度保持在37.0±0.5°C3.2.4.2 照溶出度测定法项下方法,分别 0.1mol/L 盐酸溶液 900ml 作为溶剂,分别注入 6 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保持在37.0±0.5C,调整转速为每分钟75转使其稳定3.2.4.3 取本品6片,分别投入6个溶出杯内,立即开始计时,至30分钟时,分别在规定 的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分别立即滤过,弃去初滤液,收集续滤液,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 秒内完成。
3.344精密量取续滤液10ul,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依法测定,计算每片中磺胺甲噁唑 和甲氧苄啶的溶出量限度均应为标示量的 70%3.2.5 计算ASX SX Mr(1) 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 =——S ————X100%ARXSRXB每片溶出量的和(2) 平均溶出量 = ———————— 测定片数式中:AS:供试液的峰面积S:供试品稀释倍数3.2.6 结果与判定Ar:对照品的峰面积 B:供试品规格(mg)Sr:对照品稀释倍数 Mr:对照品的重量(mg) 326.1溶出量的限度用Q标示表示,本品的溶出量的限度Q为标示量的70%, 6片中每 片的溶出量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326.2如6片中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可 判为符合规定3.2.6.3如6片中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一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 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另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 有一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可判为符合规定3.2.7 注意事项3.2.7.1 在达到本品规定的溶出时间时,应在化仪器开动的情况下取样。
3.2.7.2 滤膜应浸泡在蒸馏水中,至少浸泡一天以上3.2.7.3 水浴中的水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浴液面应略高于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液面3.3 微生物限度检查3.3.1 设备、仪器与用具3.3.1.1 设备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规定配备并符合有关洁净级别要求3.3.1.2 仪器与用具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规定配备并按其要求进行洗涤、消毒、灭菌3.3.2培养基、稀释剂及消毒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规定配制3.3.3 操作步骤3.3.3.1 试验前准备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规定准备3..3.3.2 供试液的制备取本品若干片(2个以上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称取10g,置研钵中,研碎,加无菌氯化钠-蛋白胨液100ml,混匀3.4.3.3 操作方法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操作法操作3.4.4 计算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规定计数计算3.4.5 结果与判定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规定判定:细菌数W1000个/g,霉菌、酵母菌数W100个/g, 大肠杆菌不得检出4. 含量测定4.1 仪器与用具高效液相色谱仪,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胶分析柱,分析天平(感量0.1mg),研钵,玻璃 漏斗,玻璃搅棒,滤纸,100ml、量瓶,10ml烧杯,2ml注射器,1000ml的溶剂过滤器, 水系、油系0.45um孔径的微孔滤膜(直径50mm),0.45um孔径的水系针头微孔滤膜(直径 12mm),超声波振荡器等。
4.2 试液与试剂甲醇,甲醇:水(80 : 20),甲醇:水(20 : 80),水-乙腈-三乙胺(799 : 200 : 1)(用氢氧 化钠试液或冰醋酸调节 pH 值至 5.9), 0.1mol/L 盐酸溶液,磺胺甲噁唑对照品,甲氧苄啶 对照品4.3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4.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乙腈-三乙胺(799: 200: 1)(用氢氧化钠试液 或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理论板数按甲氧苄啶峰计算,应 不低于4000,磺胺甲噁唑峰与甲氧苄啶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4.5 色谱柱的冲洗、平衡与保存4.5.1 按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操作,接通高压泵的电源,打开泵的排放阀排气,关闭排 放阀,设置分析流速4.5.2照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项下的方法,分别用甲醇、甲醇:水(80: 20)、甲醇:水(20: 80)对色谱柱进行顺次冲洗,每次20~30分钟4.5.3 色谱柱冲洗结束后,更换流动相对柱进行平衡,接通检测器开关,选择光源,调节 波长为 248nm 处,联接色谱工作站,观察基线,一般柱初始平衡需 30 分钟左右,待基线 走平后方可进样检测,下一次进样需待上次样采集结束且基线走平后方可。
4.5.4检测结束待基线走平后,先关闭检测器和工作站,再分别用甲醇:水(20: 80)、甲 醇:水(80 : 20)、甲醇进行顺次冲洗,每次20~30分钟4.5.5 冲洗结束后,逐渐调节流速至0,关泵,柱即保存在甲醇中4.6 操作步骤4.6.1 对照液的制备:取 10ml 烧杯,精密称定重量,取磺胺甲噁唑对照品约 44mg 置烧杯 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之差即为磺胺甲噁唑对照品的重量;另取 10ml 烧杯,精密称定 重量,取甲氧苄啶对照品约 44mg 置烧杯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之差即为甲氧苄啶对照 品的重量;分别用 0.1mol/L 盐酸溶液适量小心转移至同一 100ml 量瓶中,超声处理使溶解, 用 0.1mol/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 1ml 中含磺胺甲噁唑 0.44mg 与甲氧苄啶 89ug的溶液,置超声波振荡器脱气,用0.45um孔径的水系微孔滤膜过滤,即得(同时制备 两份做平行试验)4.6.2 供试液的制备4.6.2.1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4.622取10ml烧杯,精密称定重量,取研细的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磺胺甲噁唑44mg)置烧 杯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之差即为本品的重量;用 0.1mol/L 盐酸溶液适量小心转移至 100ml 量瓶中,超声处理使主成分溶解,用 0.1mol/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 滤液置超声波振荡器脱气,用0.45um孔径的水系滤膜滤过,即得(同时制备两份做平行试 验)。
4.6.3取对照液和供试液各10ul,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方法,分别注入色谱柱已平衡的 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 2倍4.7 记录与计算4.7.1 记录记录仪器型号,检验日期,温湿度,色谱柱,流动相,注样体积,流速,仪器前后使 用情况4.8 计算4.8.1 取样量计算W 平X 0.44(1)取样量(g) S = B4.8.2 含量计算(分别按下式计算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含量)A⑴CX二二 AX 5 AR(2) P =X100%1000XS/100(3) 每片含量 = PW式中:W :平均片重 (g)CX :供试液含量(mg/ml) S:精密称定本品重量(g)B:标示含量(g)CR :对照液含量(mg/ml)P:片粉含量(g/g)AX:供试液峰面积Ar:对照液峰面积4.9 注意事项4.9.1 配制对照液时,在向量瓶中转移时,一定要小心用溶剂将小烧杯多次少量洗净并全 部转移至量瓶中4.9.2 所用试剂必须是色谱级,如沒有色谱级的最低要用分析纯试剂4.9.3 所有溶液在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前必须经超声波振荡器脱气、 0.45 孔径的微孔滤膜 过滤方可4.10 允许误差对照溶液与供试溶液每份至少注样2次,由全部注样结果(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 准偏差(RSD)不得过1.5%。
4.8 结果与判定本品每片中含磺胺甲噁^(C10H11N3O3S)应为0.360〜0.440g,甲氧苄啶914斗8叫03)应为 72.0~88.0mg5. 规格磺胺甲噁唑0.4g,甲氧苄啶80mg6.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