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绍兴风俗习惯文化习俗.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853817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4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风俗风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绍兴人民丰富了这方沃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越文化传承、演绎达数千年之 久的绍兴民风习俗,就是这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尚在绍兴社会和人民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旧绍兴府境内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举世瞩目,它的发现向世人昭示:早在七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一带 土地上生息、垦殖、繁衍骨耜、稻谷的出土,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开始从“火耕”发展到“耜耕” ;筑土构木 的“干栏式”建筑遗迹的发现,证实当时的建筑结构已适应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刻有各式图案、绳纹的石、玉、陶、 骨、木制饰物、工具和器皿的出土,更展示出古越先民原始文化艺术风貌,已能从中窥见当时越人鸟图腾崇拜等若干 民俗事象民俗事象四千年前的舜禹时代,在现今绍兴境内留有不少遗址、传说和风俗绍兴城东南的禹陵、禹庙、禹祠,是古往今 来人们瞻仰朝拜、凭吊祭奠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圣地据宋嘉泰《会稽志》载:“三月五日,俗传禹生之日,禹庙游 人最盛无贫富贵贱,倾城俱出 ”大禹栉风沐雨,含辛茹苦, “三过家门而不入” ,率领部族治洪济民的英雄业绩和 献身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越民所景仰和传颂春秋战国时期的绍兴,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殊异,在民风习俗方面形成许多独特的形态和鲜明的特征。

      《说苑·奉使篇》述云:古越先民“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纹身,烂然成章” 断 发纹身为先秦时期越人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句践兵败受辱,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卧薪尝胆, 灭吴雪耻,其发愤图强精神,千古流芳史传越王无余, “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 ;越之君, “皆好勇,故 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越之民, “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忽,去则难从,锐兵任死” 这 些都充分体现出勤劳、质朴、勇悍、刚烈的古越民风秦汉时期越地的民风习俗对后世的影响就更为具体和深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亲临会稽巡视,力图推行中原 文化延至汉代,则“会稽儒风之盛,冠于东州” 据历代绍兴志书所载,这一时期忠臣系踵,孝子连闾,历历有根 证;民勤俭,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不奢靡,士大夫家占产甚薄,节衣缩食,以足伏腊;崇孝悌, 尚廉耻,畏刑辟,乡之长老多厚重,耻言人过失子弟稍纵恣,辄以规矩绳之;其仕进,率砥砺名节,各以诗文名其 家;农工商贾勤力敦笃,不敢犯非其分妇人慎内闲而修女事,尚志节;谨祭祀,耻不以诗书训子,自商贾鲜不通章 句,舆隶亦多识字,妇女无交游,虽世姻竟不识面,大家女,耻再醮等等。

      凡此种种,无不反映越地长期形成的好诗 文、尚教化、图仕进、重廉耻、谨祭祀、崇节孝等民风习俗绍兴既有稽山之青,又有镜水之秀,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向称文化之邦,鱼米之乡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优 越,农副业、手工业的发达和商贸经济的发展,使绍兴有较多机遇与外地开展广泛交流每当北方兵荒马乱、战火纷 飞之际,往往会有为数众多的北人南迁绍兴,其中尤多名家雅士、文人墨客他们影响着绍兴的政治、经济的方方面 面,也影响着越地的文化和风俗史传“晋迁江左,中原衣冠之盛咸萃于越,为六朝文物之薮高人文士云合,景从 声名,遂为江左之冠唐以后文雅不替,风流翰墨昭炳相接,故名人往往多爱游其地宋南渡之后学徒益盛” 譬若 “修禊” ,本系中原古代迷信习俗,传至绍兴后,经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邀名士雅集兰亭,饮酒赋诗,挥毫作书,赋 以新意,遂相沿而成新俗,使原来已有茂林修竹之胜的兰亭名声更著,至今以书法圣地名扬海内外民风习俗本为一种非制度、不成文的文化现象,相沿成风,相习成俗正如清嘉庆《山阴县志》编纂者所述: “风俗不能有而无恶,自昔然矣 ”历代绍兴官府在肯定、褒扬修桥铺路、舍棺掩、收养弃婴孤老、劝募施粥赊 衣等越中美俗的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习亦采取整饬措施。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 ,绍兴知府李亨特曾“择其 尤为民害者十条,勒石仪门,名曰‘十禁碑’ ” ,其所禁内容涉及“藉命勒索” 、 “胥役讧讼” 、 “纵放营马” 、 “官河水阁” 、 “江桥横泊”及“设局诱赌”等 “后积习为之一变” 民国元年(1812) ,绍兴成立万国改良会,以“改良不善之风 俗,摈绝无益之嗜好,增进社会之幸福,扶助世界之进化”为宗旨据当时《新剧》杂志第一期所载,改良会执事者 谢斐麟等人,决定“从戏曲改良入手” ,以谋“感化性情,促进道德” 于是创办绍兴戏曲改良社,组建新剧第一模范 团,希冀通过戏曲的改良,谋求转变社会风气,革除不良习俗历代绍兴官府及宗教界人士,重视“神道设教” 凡生前于社会做过好事,于人民有杰出贡献者,死后往往被人 们奉祀为神,以祭祀方式,寄予信赖如舜王庙、马太守庙、陆放翁祠、包公殿、张神庙、葛公祠等但同时也渗透 着浓厚的封建迷信意识,把人当作神灵偶像来礼拜,长年香火不绝,成为良莠不分的民间习俗而今,这类充满封建 迷信的习俗当然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代同步发展而富具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 相继修葺的鲁迅纪念馆、秋瑾故居、徐社、陶社、周恩来祖居、蔡元培故居、沈园、越王殿、禹陵等,供海内外人士 瞻仰、参观。

      大禹的卓苦之风,句践的慷慨之志,陆游的爱国情操,秋瑾、徐锡麟的献身精神,鲁迅的“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风格等等,汇集浓缩而成的绍兴风尚,将永存青史,宏扬四海后人既受惠于前人的历史文化积累和良风美俗,又承担着前人遗下的沉重的精神负累,肩负着移风易俗的历史使 命今存绍兴民风习俗中某些糟粕,诸如摆阔气、讲排场(以婚嫁、丧葬为最) 、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陋习,犹待 大力摒弃和彻底清除绍兴历史绵长,幅员广袤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本卷所述风俗,以绍兴城区及绍兴县为主,兼及上虞、 嵊县、新昌、诸暨等县(市) 第一章第一章 岁时习俗岁时习俗绍兴的岁时节令习俗,历代史传地志和其他古籍记载甚多,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颇具地方特色时移世易,许 多习俗已有变更这里择要记述于后,时间沿用农历春春 节节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 ,又称“新正” 、 “大年初一” ,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放开门爆竹 俗称“放开门炮仗” 旧时,此举寓有驱邪除疫和“高升三级”之意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 竹)早发(财) ”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

      贴春联 绍俗家家户户贴春联,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 , “新正开笔,诸事大吉”之说旧时,春联多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套语如今,春联仍书吉语,但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接神 旧时,放开门炮仗后,即于厅堂置汤团、茶叶、水果等供品,家长率家人整肃衣冠拜天地菩萨、灶司菩 萨等,祈求神灵保佑,新年万事大吉如今,此类寓美好祝愿于偶像的迷信习俗已经少见吃福橘、汤团、如意糕和喝元宝茶 旧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循俗先吃“烟火食” (即以柴火烧煮之食物)后方 可开口说话如今,通常以汤团、如意糕作早餐,并吃福橘新正,主家习以元宝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榄、 蜜枣等,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拜年 又称“拜岁” 、 “叩岁” 、 “贺新年” 旧时,男主人先率晚辈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随即返归自家厅 堂叩拜除夕所悬先祖遗像然后,晚辈按辈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长晚辈向尊长祝福,尊长回施教诲及祝愿最后, 晚辈间交拜贺年其时,子弟一边鸣锣击鼓(俗称“敲年锣年鼓” ) ,一边绕圆圈行走,以相娱乐如今,拜年遗风犹 存,但礼仪大为简化正月初二起,携桂圆、荔枝、美酒、白糖和糕点等礼品走亲访友,恭贺新禧。

      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 回拜之礼此俗大抵以早为敬1950 年起,人民政府提倡文明过节元旦至春节期间,绍兴城乡普遍开展拥军爱民、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及慰问退休干部、职工等活动,同时举行各种联欢会、联谊会与文娱表演及体育竞赛等走喜神方 正月初一开门出行,旧有“走喜神方”之俗行前,须从历本寻出喜神所在方向,后循此方向而行 如历本言“大利东北,不利西南” ,则自家门出发,向东北方向进发,而不朝西南方向举步,以此求得喜神护佑,获 取佳运此俗今废数罗汉 旧时,有于正月初一至府城开元寺数罗汉之俗,意在卜全年凶吉,且为自娱开元寺罗汉堂塑有罗汉 500 尊,无一雷同入堂数罗汉时,须按先跨入罗汉堂之脚,确定数罗汉方向若左脚先跨入,则自左至右按本人年 纪岁数,一岁一尊,数至与己岁数相同之罗汉,即以其名号、神态卜新年之未来如是长眉罗汉,便为长寿;如是伏 虎罗汉,则身体健壮赶鸡睡 实系“赶紧睡”谐音,意指正月初一夜须提早上床安睡节前人们忙碌多日,正月初一又起床特早, 小孩亦因连日玩耍,十分疲劳,故晚饭后即提前将家禽赶进埘舍,早早关门安歇此俗沿袭至今禁忌 春节期间,为求吉利而忌讳甚多。

      如忌扫地、倒垃圾,怕扫除和倒掉财气与运气;忌动用刀、剪,怕遭 皮肉病痛之苦;忌食稀饭及汤,以防出门遇雨;忌打破碗、盆等器皿,怕破财,倘有失手,则须说“见怪不怪,其怪 自败” ,借以消灾自慰还忌吵嘴,忌倒马桶、夜壶,以免亵渎神灵最忌讳提及“死” 、 “穷”等字眼大人怕小孩 多嘴失言,多于年内即行训诫,并张贴写有“童言无忌” 、 “百无禁忌”字样之红纸条此类忌讳多带迷信色彩以上 禁忌之俗,今已逐渐淡化吉语求乞 往昔,绍兴有谚云:“讨饭是年初一到年三十夜” 乞丐于春节期间,以“送摇钱树” 、 “跳泥神” 、 “跳黄牛” 、 “羊扫地” 、 “讴顺流”等方式求乞 “讴顺流” ,通常为两丐合演,一人提竹篮,另一人捧巨型纸质“金元 宝” ,于户主门前,抛接“金元宝”并互相唱和:“新正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顺流!”“大元宝,叠库房 ”“顺流!”“小元宝,买田庄 ”“顺流!”“零碎银子起楼房 ”“顺流!”“今年造起前三厅 ”“顺流!”“明年造起后三堂 ”“顺流!”“当中造起桂花亭 ”“顺流!”“桂花亭造好有句话 ”“顺流!”“冬穿绫罗夏穿纱 ”“顺流!”……此类习俗现已不行五路日 五路者,五路财神也,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诞日。

      是日,商家均有接财神之举,祈祷财运亨通,利市 百倍,并自此日起开门营业一般人家,亦有供奉财神者此俗今废迎春 绍俗重农桑,每于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牛活动是日, “自府县以下之官吏,均高车大马而出” , “备有 春牛太岁” ,以“占来岁农事之如何” 春牛有鼓乐前导,差役鸣锣开道,旗伞仪仗相随,太守或知县辈“父母官” “持竿而驱行” ,地方士绅鱼贯相送,观者如潮及至农村,农民笑脸拱手相迎,以迎接“父母官”所送春牛,作为 农事伊始标志自此,农民结束春节期间娱乐,着手备耕生产在绍兴府城,则“于立春前一日,府县粮捕厅各官皆朝服仪从,出五云门迎春于东郊,舁芒神土牛入城,置府署 土牛之色依钦颁历本所载《春牛图》而画,黄为谷,赤为日,青为风,黑为水,以占水旱丰歉迎春之次日,击碎春 牛,乡人拾其土块归而藏之,冀得畜牧神植之兴旺 ”元元 宵宵节期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 、 “元夕” 、 “元夜” 、 “灯节” 元宵前二日即正月十三 日,俗称“上灯日” 入夜, 开始悬灯挂彩,历时 6 天,至十八日方休,故此日又称“落灯日” 十五日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或提灯逛街灯 彩殊形异制,或模拟飞禽走兽,或仿制楼台亭榭;或使灯彩旋转,名为“走马灯” ;或于灯上悬挂灯谜,任人猜射。

      绍兴于元宵前后举行灯会之俗历史悠久宋嘉泰《会稽志》云:越中放灯街衢,观者云集明张岱于《陶庵梦忆》 中描述万历二十九年(1601)绍兴龙山灯会盛况:“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 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隋炀帝夜游,倾数斛荧火于山谷间 ”观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 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