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进一步加强XX区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思考.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0197634
  • 上传时间:2021-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5.1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进一步加强XX区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思考对进一步加强XX区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思考 随着XX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个别 群体和个体的利益调整使新型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如果群 众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可能会使简单矛盾复杂 化,由此导致非正常访、越级访、集体访及其他影响社会稳 定的事件发生为此,XX区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积极推进覆盖全区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 效同时,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 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一、XX区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XX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37万,辖14个镇乡、 2个街道办事处,284个行政村,26个社区,山区面积占总 面积的%,居住在山区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5%,最远的喇 叭沟门乡距城中心100余公里全区仅有9家律师事务所、27 名执业律师,平均13700人拥有一个专业律师,专业法律服 务资源相对匮乏而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法治进程的 日益推进,广大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法律的需求日益 迫切,群众约见律师难、寻求法律服务难。

      为有效破解这一 现实难题,自XX年开始,xx区司法局立足区域实际,注重 整合各种资源,按照“整体筹划、分层推进,试点先行,全 面覆盖"的工作思路,逐渐构建起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 以镇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镇乡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以 村居法律服务室为依托的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 级”公益法律服务体系一)结合实际,分层推进,实现“三级”公益法律服 务网络“全覆盖”—依托“两个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成为公益法律服 务的“龙头”XX区作为全市行政管理改革试点,着眼“发 展”和“稳定”大局,于XX年、XX年和XX年先后组建了综 合行政服务中心(XX年10月更名为“XX区行政许可管理协 调办公室”)、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探索 出了社会管理服务、社会矛盾化解的“XX模式”,形成了社 会矛盾“五级”调处网络和为民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工作机制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全区三十几个职能部门共同入 驻两个“中心”,与驻厅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在 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解答群众日常法律咨询、代写法 律文书的同时,积极参与信访接待、矛盾化解等工作,不仅 满足了群众的法律诉求,也有效预防了群体访、越级访等事 件的发生。

      一依托镇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镇级公益法律服务中心 成为公益法律服务的“基础”XX年,作为全市农村公益法 律服务体系建设试点,XX汤河口地区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成 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具有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按 照“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服务模式,为北部五镇乡万群 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XX年,xx区第一家镇级公益法律服 务中心在渤海镇成立,“中心”入驻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大 厅办公,主要承担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担任镇政 府和村级组织的法律顾问等八项职能截止XX年,又在平 原8个镇乡(由于两个街道在城中心,不再另建!)分别组 建了镇级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另招聘18名(每个中心2人) 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为辖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依托村居组织,村居法律服务室成为公益法律服务网 络的重要“支点”随着xx区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向基层延 伸,区、街、滤布社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对 基层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xx区司法局自XX年 开始连续三年将法律服务室建设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 事”工程,分三批在全区284个村、26个社区均组建了法律 服务室,将公益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二)建章立制,公益法律服务体系规范运行。

      一是制 定下发了《xx区法律援助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援助 申请、指派、受理、登记等工作制度,各个工作环节和流程 严谨有序;建立了与驻厅各部门的沟通联络制度,重大群体 性事件及时上报、集体会商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群众诉求 得到及时满足,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二是建立 并完善了镇乡法律服务中心运行机制镇法律服务中心依托 镇司法所设立,在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窗口 中心主任由渤海镇主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兼任,副主任由镇 司法所长兼任,工作人员由招聘的法律专业大学生、村官助 理各2人组成镇政府将农村法律服务室工作纳入全镇社会 管理服务工作考核,区司法局对“中心”进行业务指导,日 常工作受镇司法所业务指导和管理三是规范了村居法律服 务室服务流程法律服务室设“固定法律服务人员”(主要 是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流动法律服务人员”(主 要是律师、离退休法官等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主要 负责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调解民事纠纷等流动法律服务人员”每月到法律服务室接待2次,确保基 层群众法律诉求及时得到回应并实现了办公设施、标牌、 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档案管理、文书格式的“六统一”, 为满足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搭建了新平台。

      三)创新机制,公益法律服务不断深化鉴于xx区 域特点和广大群众法律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区司法局着眼 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服务新举措、新做法, 方便群众寻求法律服务一是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无障碍 绿色通道”,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凡是追讨拖欠工资款申 请法律援助的农民工,不再审查其经济条件;对农民工案件 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办理,避免矛盾激化二是推出 法律援助“点援制”,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司法局将全 区所有正规执业律师名册及基本情况在区社会矛盾调处中 心进行公示,由当事人结合自身案件性质和特点自主选择自 己认为最优秀、最合适的律师为自己维权,不仅激发律师参 与公益法律服务事业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法律援助工作质 量三是开设法律门诊“e点通”,搭建便民服务新平台 依托覆盖全区14个镇乡、2个街道的视频网络,开通每周一 次的法律门诊“e点通”,邀请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 作者等法律专业人士,解答群众遇到的法律疑惑二、xx区公益法律服务取得的良好成效(一) 切实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仅“十一五” 期间,XX区法律援助中心共解答群众来电、来访咨询4万余 人次,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311件;代写法律文书1600 余份;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400余件,协同相关部门,为 万余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款、赔偿金等1670万元。

      二) 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区法律援助中心协同 驻厅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信访案件化解,按照“能调则调, 应援尽援”的原则,化解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和集体访事 件镇乡法律服务中心加强与镇乡管理服务中心的密切协 作,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寓管理于服务,在为群众提供全 方位公共服务的同时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村 居法律服务室发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情、利于工 作的优势特点,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别是在重要 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积极配合司法所开展“拉网式”排 查化解专项活动,筑牢了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三) 有力推进了依法治理进程镇乡法律服务中心受 聘担任镇乡政府的法律顾问,通过起草、审查合同、提供法 律建议等形式,成为镇乡党委、政府依法决策的参谋助手, 增强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了 镇乡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村居法律服务室流动工作人员发 挥法律专业优势,定期为村干部上法制课,引导他们依法办 事,依法处理各种民事纠纷,(四) 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法制观念区法律援助中心认 真履行自身职责,通过当面解答和两部“148”免费法律咨 询专线,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在普及法律知识 的同时,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

      镇乡法律服务中心积极配合 司法所和镇乡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送法下乡”、“法 制赶集”活动,通过以案释法、现场互动答疑等形式,宣传 法律知识村居法律服务室工作人员通过调解矛盾纠纷,工 业滤布引导当事人遵纪守法、依法维权,使法治理念更加深 入人心三、xx区公益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专业力量比较薄弱一是律师数量有限,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很难动员大量律师、投入大量精力参与公益法 律服务二是镇乡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业务 能力和服务水平还不够高,尚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 法律服务需求三是村居法律服务室工作人员特别是固定工 作人员,多是村居自治组织成员,综合素质不高,法律专业 知识比较欠缺,在宣传法律知识、调解民间纠纷等方面能力 不强二)资金保障尚显欠缺一是法律援助专项经费存在缺口特别是近几年法律援助“门槛”进一步降低,标准进 一步放宽,而北京市法律援助案件新的办案补贴办法的出台,大幅提高了办案补贴标准,要做到“应援尽援”,使更多 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得到法律帮助,目前每年15万元的财 政资金保障难以支撑二是汤河口地区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作为“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公益性法律服务机构,临着缺少固定资金保障、运转困难的尴尬境地,每年的运转经费 都需要求得市局、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或者结对单位-北京易 和律师事务所的支持才勉强解决。

      几名工作人员的待遇相当 于全市最低工资水平,而其余九个镇乡、18名公益法律服务 中心者按照编外人员处理,每人每年工资也只有万元三是 村居法律服务室工作人员的工资基本相当于义务劳动,流动 法律服务人员(律师、离退休法官等)每月到法律服务室接 待2次,每次100兀;固定法律服务人员每人每月300兀 这种情况,难以调动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资热情和积极 性三)长效机制有待形成一是法律援助“点援制”、‘属 地办理制”尚不成熟,宣传力度不够,社会知晓率不高二 是镇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与辖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 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尚显不足, 服务辖区群众的水平需要加强三是村居法律服务室固定工 作人员与流动工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有待加强,流动工作人员 每月两次下乡次数较少,为群众特供法律服务周期较长,还 不能使群众的法律需求得到最及时、最便捷的满足四、进一步加强xx区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 考及对策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社会矛盾多发、难调,广大群众 法律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公益法律服务体 系,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务的同时,及时、有效 的化解各种矛盾势在必行。

      现结合XX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一)将法律服务与社会管理"网格化”相结合,进一 步增强法律服务的社会效果在完善区、镇乡(街道)、村 (社区)三级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直接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 的基础上,将法律服务与社会管理网格化”相结合,用好 镇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及村居相关组织这些有力平台,借助 农村社区化管理这个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整体 联动,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积 极参与村居组织疑难纠纷处理工作,针对网格内居民的不同 特点,开展差异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初始 阶段,使法律服务成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建设的一部 分,突出服务的前瞻性、预防性和实效性二) 整合区内外法律服务专业资源,进一步壮大公益 法律服务力量一是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 积极组织本区律师、公证员协同镇村公益法律服务组织,参 与法律服务“村居行”活动,确保全区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都 有专业法律服务,确保群众法律诉求得到最及时的满足二 是按照“有求必应,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吸纳热心社会 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XX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公益法律 服务结合本区专业律师资源不足的实际,借鉴汤河口地区 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与北京易和律师事务所“结对共建”、共 同发展的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市区律师来怀“坐班”,通过 解答咨询、调解纠纷、代理法律援助案件等形式,为山区群 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

      三) 紧密结合群众切身法律需求,提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