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面工程(含答案).docx
10页第一章总论一、填空1. 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标和有机质存在情况,可分为(巨粒土、粗粒 土、细粒土、特殊土)四类2. 粉性土的毛细水上升速度快而且(快),水稳定性(差)3. 公路路基用土按粒径划分为(巨粒)组、(粗粒)组和细粒组4. 公路要求路基路面具有的基本性能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 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5. 公路对路面的要求有(平整)、(抗滑)、(耐久)6. 公路自然区划是根据(道路工程特征相似原则)、(地标气候区划差异原则)、(自然气 候因素既有又有主导作用原则)三个原则制定的7. 公路自然区划分(三)个级别,其中一级区划分(7)区,二级区划的主要划分依据是(潮 湿系数)8.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种9. 路基的干湿类型以(稠度)来划分对于原有公路,按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780cm深 度内土的平均稠度)来确定,对于新建公路可以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二、 名词解释1. 公路自然区划: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并且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 性因素 可以相互参考者划分为同一区划2. 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3. 平均稠度:用以判别路基干湿类型的路槽底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各分层土样稠度的算术 平均值4. 路拱: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结构强度, 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型的路拱5. 柔性路面:包括各种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 路面结构路基路面结构主要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6. 刚性路面: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作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 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7. 设计弯沉值:即路面设计控制弯沉值是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 下,所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理论上是路面使用周期中的最小弯沉值是路面验收检测控 制的指标之一三、 选择1. 用以下几类土作为填筑路堤材料时其工程性质由好到差的正确排列是(B .砂性土-粘性 土-粉性土)2 .在公路土中,巨粒土和粗粒土的分界粒径是(B60mm)3 .已知某路段预估路面厚度约30cm,路面表层距地下水位的高度为1.65m,查得临界 高度H 1 =1.7〜1.9m,H 2 =1.2〜1.3m,H 3 =0.8〜0.9m,则该路段干湿类型是(B中湿)。
4 .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判断的依据是(C临界高度)5 .砂性土的最小填土高度是 (A0.3〜0.5m )6 .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是指(A地下水或长期地表积水的水位至路槽底的高度)7.确定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的指标是(C路基临界高度)8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一级区是按(A自然气候,全国轮廓性地理,地貌)划分的9.公路自然区划中划分二级区划的标准是(B潮湿系数)四、 判断1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一级区划是按自然气候、全国轮廓性、地理、地貌、各 地方的年降雨量划分的X)2 .在各种公路的用土中,工程性质最差的土是粉性土和重黏土 (J)3 .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判断的依据是地表水及地下水J)4 .路基的应力作用区指自重土压力作用的土基范围J) 5 .按土的工程性质由好到 差可作如下排列:砂性土-黏性土-粉性土 (X) 6 .路基干湿类型可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而且是用平均含水量来确定J) 7.我国公路自然区划是按照行政区划来 划分的X) 8 .所谓潮湿系数是指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J)五、 简答1. 细粒土如何分类?答:(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的土2. 我国长期以来根据土的颗粒组成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把土分为哪几组?答:巨粒土、粗粒 土、细粒土、特殊土。
3. 试述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和气温对路面的影响答: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1、流动的地 下水会对路基填料造成冲刷,长期作用的结果就是路基内部出现空洞4. 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几种?答:干燥、中湿、潮湿、过湿5. 试述路基干湿类型有那些划分方法,干湿状况对路基有哪些影响? 答:①以分界稠度划分路基干湿类型与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结构及厚度 的设计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潮湿、过湿 状态的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六、 计算I. 已知某市属于W4区,有一段粘土路基,路面底面高出地面0.3m,地下水位距地面0.8m, 请确定该路基的干湿类型和平均湿度解:根据已知条件,路基为粘性土,土体位于IV4区,而且H=0.3+0.8=1.1m,查表1-9可 知,H3 它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重复作用和经受(自然环境)的 长期作用4 .公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防护工程)(交通安全及沿线 设施)和山区特殊构造物’5 .按破坏规模与原因的不同,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碎落)、崩坍和(滑坍)等6 .路基的沉陷有两种情况即:(堤身下陷)、(路基下陷)7 .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和水文地质地区或遭遇较大的自然灾害作用系指(滑坍)、错落、泥 石流、雪崩、(地震)、地震及大暴雨等8 .影响路基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是(地质构造),主要原因是(水九9 .土的回弹模量仅反映了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瞬时)荷载作用下,抵抗(弹性)变 形的能力10 .我国长期以来路基土分类的依据是颗粒组成,同时考虑(塑性指标),(矿物成分)两 项指标II. 在路基设计时,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12 .水对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大,当水分增加则抗剪强度降低因而其水稳定性)较差13 .挖方和填方均有困难的路段,可(加深边沟)使路肩边缘距边沟底面高度符合(最小 填土高度)的要求14. 表征土基强度的主要参数有(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CBR))。 15. 研究土基应力应变特性最常用的试验方法是(压入承载板试验)16. 土基回弹模量的测定可用两种承载板,其中压板下土基顶面的挠度为等值的是(刚性承 载板)二、 名词解释1. 双圆荷载图式: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二个圆表示,则称为双圆荷载,相应 车轮荷载计算图式为双圆荷载图式2. 劲度模量:材料在给定的荷载作用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3. 累计当量轴次:基于现有交通量、轴载组成以及增长规律的调查和预估,将道路上行驶的 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按照等效原则换算为当量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4.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2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 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在1/10〜1/5时,该深度2a范围内的路基范围为路基工作区5. 土基回弹模量:用以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的物理参数6. 加州承载比CBR: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用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P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 压力的比值表示CBR值 7.疲劳破坏: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的微损伤,在应力的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 8. 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9. 地基反应模量:温克勒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10. Miner定律: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疲劳损坏具有线性可叠加性质,据此计算各级荷载作用 下材料的综合疲劳损伤11.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12. 荷载当量高度:路基除承受自重作用外,同时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在边坡稳定性验算时, 需要按车辆最不利情况排列,并将车辆的设计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 厚度来代替荷载),又称当量高度或换算高度三、 选择1 .在路基常见的病害中,由于山坡陡峭,基底的摩擦力不足而引起的病害是C 路堤边坡滑坍)2 .在路基常见的病害中,因地基压实不足,基底软弱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病害是地基沉陷)3 .路基边坡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这种现象称为(C滑坍)4 .路基边坡的滑塌破坏属于(A受压破坏)5. 下列土中,(D砂性土)的工程性质最好,是优良的路基填料6. 以下不属于特殊路基的是(A黄土路基)7. 路面干湿类型通常用…方法确定A平均含水量)四、 判断1、路面设置路拱横坡的目的是为了行车安全X)2 .在排水较困难的挖方和填方路段,只须采用相应的隔离层措施即可解决问题。 X)3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就是指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高度J)4 .以临界高度判断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用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的水位至路面的高度, 与临界高度相比,判定路基干湿类型F ) 5 .路基边坡的滑塌破坏主要因受压而破坏F) 6.同一种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减小T )7. 标准轴载的选择会改变路面厚度计算值F)8. 在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损伤的情况下,纵缝为企口设拉杆和横缝为自由边的 路面,其临界荷位设在横缝边缘中部为好F) 9.对于粘性土的压实,宜选用振动式和 夯击式F) 10.同一种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减小J )第五章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一、填空1 .常用的稳定土路面有(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和工业废渣稳定土2 .石灰质量主要是由石灰中的(cao)和(mgo)的含量决定的3 .在石灰土中,石灰等级要求在(三级)以上,储藏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4 .石灰土中石灰的剂量一般指(石灰质量)和(全部颗粒)的百分比5 .石灰土强度随时间而变化,初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6 .石灰稳定工业废渣路面可分为(石灰粉煤灰类)和(石灰煤渣)两大类7. 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90天石灰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设计龄期为180天。 8. 路面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压实阶段9. 石灰加入土中后,发生了(离子交换作用),(水化作用)、(碳酸化作用)作用,使得土 的性质得以改善,主要表现在(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并成为(石灰稳定性)性材料二、 名词解释1. 石灰稳定土: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人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 护后得到的混合料2. 水泥稳定土: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 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3. 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在加水后可与石灰发生火山灰反应,形成较高的强度,可以作为路面 的基层或底基层因此把这类材料做成的基层称为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4. 路拌法:指的是采用人工或利用拖拉机(带铧犁)或稳定土拌和机在路上(路槽中)或 沿线就地拌和混合料的施工方法5. 厂拌法:指的是在固定的拌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拌制混合料的施工方法6. 半刚性基层:指的是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铺筑的能结成板体,并具有一定抗弯强度的基层三、 选择1.下列材料中不属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