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C4ISR系统的应用.docx
9页科索沃战争中北约C4ISR系统的应用冯毅杨宝琪石从珍总参6i所(北京100039)摘耍在阐述c‘[SR系统与信息战的关系、北约的新指挥机构与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指挥关系统竹基础上, 介绍了北约空袭中使用的C1ISR系统与设施,并分析了C‘ISR系统的战场应用及其特点,最后提出了我军信 息化建设的宏观思路美键词信息战科索沃战争C4ISR系统1 面向信息战的C‘ISR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automated military command system)或称军事信息系统,是在军队指挥中,综合 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指挥员对军队和武 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外军称之为C31系统它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指挥手段变革的产物 在西方,指挥自动化的概念是随着技术进步,时代与需求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井仍在继续发展 50年代,美军首先提出的是c2,即指挥与控制,它是指挥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对所属部队行使权力和下达 指示的活动c2的出现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逐步形成的军队指挥控制系统的肯定60年代,在c2的 基础上增加了通信内容,成为c3,表明通信已成为指挥控制的基础。
伴随军事需求与技术的发展,美军又 于70年代中期提出c3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Intelligence)概念,I指的足情:服随着计算 机的广泛应用.到80年代末,各军兵种分别建立了各自的c‘I系统(比C 3I多的一个“c”指的是计算机,以 强调计算机在C31中的作用)尔后,鉴于c4I系统在历次实战中存在的问题.海湾战争后,又提出了以信 息管理为基础的综合c4I(IC‘I)系统的概念,收明要进行一体化建设,要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资源共享 的网络体系结构在2l 1诗纪作战需求的牵引下,到90年代中期,又将监视和侦察(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纳入Ic‘I系统,成为综合c4ISR系统,即~体化的c4ISR系统,实现从情报源到武器系统的信息管理世界正处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历史交汇点,军事领域正发生着意义深远且不可抗拒的变 革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知识化方向转移,即面临“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同样,世界军事领域也 面临着信息战、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即也面临着“知识军事”的巨大挑战信息化战争是基于知识、信息的战 争。
随着人们陆续将各种信息武器装备和系统应用于军事斗争,信息对抗的手段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 同时信息优势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在70年代以来的一次次局部战争中,以C3I 系统为主体的军事信息系统作为军队的神经巾枢,统率着军队一切活动,各类精确制导武器以及一批用信 息技术加以改造或嵌人了信息装置的传统武器大量充斥战场,其作战的效能均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二F 是,人们开始像重视“制海权”、“制空权”一样重视“制信息权”(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有意识地 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武器装备综合、系统地加以运用,开展全面的信息对抗,并将这种对抗贯穿于所有 作战行动的全过程,信息对抗由一种辅助性的作战行动E升为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战样式这样,到 本世纪90年代信息战终于应运而生图l(见下页)示出了信息战的由来与发展 信息战的最终目的在于达成对敌的信息优势,使已片指挥和控制机构所获取的信息比敌方更加完整、准 确、町靠租及时因此,信息战的内容包括在准备和实施军事(战斗)行动过程中,为夺取并保护对敌信息优 势,按统一的意图和汁划而采取的一整套信息保障、信息对抗和信息防护措施(见图2)。
信息保障能够及时获取敌、我方准确和完整的信息,寅时生成战场态势,为作战指挥提供可靠依据;信 息对抗是破坏敌方的信息保障、破坏敌方的C 4ISR系统(含使用各种信息进攻手段等)的一整套措施146农业社会一一一一一(冷兵器时代)交迭过渡时期 (体能军队).工业社会(技能军队(热兵器时代)-.-一 一 信息社会 一~一一(信息武器时代) }鬟盆 f智能军队) 蓍‰ 息战理论与实践发展 7确认7 数字化部队发展 臣堕芝礼古代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100匠『l信息战的由来与发展示意圈图中的信息保障措施应能保证信息防护与列抗措施的有效运作.c‘1SR系统是信息保障措施中的最 主要的工具,这已为多数国家军方认同,因而这种C4ISR系统必须是信息战中具有攻防兼备能力的综合性 的大型军事信息系统(称为一体化的C4JSR系统或一体化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信息战内容【匝圃匝圃【萄匿i圃0十图2信息战内容示意图从近10年C11SR技术发展特点可看出:第一,它要面向战场,要使战场变得“透明”(要具备主导性战 场认泌能力),能使指挥员近实时地看到海陆空天的战场态势,列战场了如指掌)、第二,面向实时指挥。
实 时指挥的着眼点屉”夺取和控制作战空|日J”,在速度、时间和机动灵活陆方面删约敌军,这就要通过C 4ISR 技术增强指挥员实时观察战场、制定决策和执行这些决策的能n,要能实时向指挥员提供态势图(一图值147干金,因为战场指挥员没有阅读电文的时1日J)第二,面向信息处理,这就要求通过C4ISR技术实现信息资 源标准化、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建立面向集中管理的分布式数据库环境,其核心是提高信息的处理与传 输速度,强调重点增强对p星和空间的利用:更严格的通信保密‘j通信功能;依靠先进计算机和软件综合 实现未来的“无纸指挥”;以“多媒体”综合技术向指战员提供吏精确的信息第四,面向信息互通,加强标准 化.使所有系统内运行的设备和软件标准化,使通信系统可靠、相互兼容,以方便用户第五,设备灵巧化, 随着C4ISR技术的发展.C1ISR设备将向智能化、通用化、多功能化、模块化、人机结台紧密化和小型化发 展,便于系统的机动与重组2北约的指挥机构与美军的指挥关系2.1北约的新指挥机构 北约的指挥机构是保障其庞大军事集团平时与战时(特别是战时)正常运转的组织形式华约解体后,北约在向其实施新战略演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指挥机构的调整,1 997年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决定对其军事指挥机构再次进行大幅度调整。
1 998年12月,北约部长理 事会正式通过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改革方案(见图3)根据新的方案,北约指挥机构的层次由原来的4级 减为3级,即战略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地区司令部和次地区司令部各 级司令部的总数也由65个压缩到20个如原3个地区司令部减至2个,取消T原中欧联军司令部,原建制分别划归南、北欧地区司令部笫二级司令部和第三缎司令部直接与作战部队衔接,从而加快了指挥机 构的决策过程,更符合现代作战的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划委员会北人西洋理事会}}核计划小组f军事委员会国际秘节部生产与后勤机构专业委受会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欧洲盟军最高iI令部--1北约c,局(美国诺福克)(比利时蒙斯)大大大^大大北南 ^两英两.西美洋国洋 季霎建璧 嘉譬美洋国盟_军国攻至诺区击诺潜 蓦蓁壅累克队斯司部垂蓁萋诺舰克艇 堑京 斯司V令部令 部围.{北约的新指挥机构148新指挥机构具体的隶属关系是: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和 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的辖区范围北起挪威角,南至地中海南岸,东至土耳其东部 边界,西至直布罗陀、英国和北海。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在担负欧洲地区的防务方面扮演主要角色,并可根 据授权,在其防区外采取军事行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的辖区范围为两起北美洲东海岸,东至非洲西 海岸,南起北回归线,北至北极的大西洋水域,包括美国、加拿大、冰岛和葡萄牙新机构的这种隶属关系比较概略、松散和灵活,各次地区司令部平时没有固定的直属部队,战时根据 任务需求进行作战编组.明确隶属指挥关系,化归相关地区司令部指挥指挥体制是指挥机构、军队、编制 等的组织制度存新指挥机构基础上形成的新指挥体制具有全能、灵活、高效的特点,它有利于对防区各种 突发事件作出灵活反应,及时作出军事部署,有利于“军事一体化部队”担负防区外的维和行动和任务,因 而将满足21世纪北约新战略的需要北约空袭南联盟是北约新指挥机构、新指挥体制确立后的第一次战 争北约指挥机构中,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内设有北约C局(NATO C3局)和空中指挥控制系统管理局 (NACMA)空中指挥控制系统管理局负责空中指挥控制和传感器等设施的采办北约c 3局是1 996年由 驻欧盟军最高司令部技术中心和北约通信与信息系统局两个瞽位合并而成的它是进行c3系统研制、采办和战场上实现c3能力的领导机构,负责对盟军所需要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能力进行论证、系统方案殴计 和样机试验。
该局保障了波黑维和部队对c3系统的需求,如壤定波黑指挥控制网,建设波黑航空图像识 别信息系统和联合部署与调动系统(AOAMS)北约c3局在空中指挥控制系统管理局的配合下,把波黑 维和部队作为试验联合特遣部队运用c3能力的试验部队.并任1 997年和1 998年的两次军事演习中充分 检验了这两个局开发的新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情况.为此次科索沃战争各种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奠定r基 础比如,这两个局高度重视空中平台对地面的监视能力,并将这种监视能力的数据融合进北约的c3系 统,同时重视信息的获取与分发,以便部署军事打击力量它“J还加快了在科索沃战争中新投入的三个 c1ISR系统的研制进度,由于战前已做了这方面的充分准备,所以才能在战争中将它们投入使用 2.2科索沃战争中的美军指挥关系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空袭是由欧洲盟军晟高司令部统一指挥,并具体组织实施的根据北约秘书长索 拉纳的命令,所有参战目都由盟军_1令克拉克指挥为使多同联合李袭行动顺利进行,北约在战区设立了 比较统一完整的指挥体系,形成空海地一体化的立体指挥网由于战争以空中作战为主,空袭行动主要由 北约驻南欧盟军合成空军司令部负责协调所以,在意大利的维琴察成立了战时联军指挥中心,负责制定 空中打击计划,指挥、监督空袭任务完成的情况,评估打击效果等。
其牵巾指挥所飞机等也由该中心漏遣 该中心实际上是以美驻欧空军司令部为主形成的联合空战中心(Combined AirOperationsCenter),各参战 航母编队也接受它的指挥更具体的苴接指挥由空战实施中心(即驻意大利阿维业锘的美国第16航空 队)负责,其下设有指挥与情况通报中心、空军基地与场站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承担r主要的指挥、控制、情撤侦察和后勤保障任务,派出了占参战总数85% 的飞机和60%以上的脱艇,执行了90%的空袭任务战场上使用的C41SR设施绝大部分是由美军提供 的这里着重介绍美军的指挥关系(见图4)在科索沃战争中,美空中力量采取了前沿和本土相结合的双重部署方式,各种飞机从不同方向对南联 盟实施空袭前沿部署包括驻扎在英国、意大利、德国、土耳其等国的各种飞机,以及部署在亚德里亚海的 舰载机,它们均属战术轰炸机或其它保障类飞机,均按图4的隶属关系执行任务;而部署在美国本土的6 架B一2隐形轰炸机(属美空战司令部第8航空队)6-次接受实战检验,由于本土以外还没有可供它使用的 维护保养基地,所以直接从密棼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往返30个小时,经空中加油后,对南联盟实施 轰炸。
B一2隐形战略轰炸机的使用和指挥则完全由美本上指挥所负责B一2 E机主要用于突击重要的政 治军事敏感口标,它的作战使_r『I权限在美同最高年=事当局由美最高当局确定的B 2突击目标,属于美、 英单独掌握的“绝密目标清单”,审定程序也极为详细严格,B—l、B一52战略轰炸机(均属第8航空队).需要有3000米跑道的大型机场,故美军在英国的费尔福49德空军基地设立了美空军轰炸机前进指挥所、这两种轰炸机的空袭计划均由联军指挥中心拟订,从费尔福 德起飞后,与其他舰载机一样,进入第6舰队“拉萨尔”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