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湖南农业大学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方案.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151****513
  • 文档编号:245947193
  • 上传时间:2022-0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08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湖南农业大学“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第六稿)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二〇〇六年六月  湖南农业大学“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第六稿)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教育科技事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和抉择期为了加紧我校科技发展,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依据《国家中长久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纲要(20XX-2020)》、《湖南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湖南农业大学“十一五”计划》要求,特制订《湖南农业大学“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在校党委、行政正确领导下,依据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布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创新、规范行为、促进转化”总体思绪,取得了突出成就,为顺利实现我校“十五”发展各项目标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增强  ——负担重大科技项目标能力不停提升十五”期间,我校前后有92个项目列入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等计划,实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项目、“973”前期项目零突破41个项目进入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题和关键项目。

      5年来共争取国家、省科技经费总计11309万元,比“九五”期间(4026万元)增加180.9%尤其是20XX年,我校取得协议科技经费达35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科技结果不停涌现五年来,我校经过省级以上科技结果判定61项81项结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结果奖7项;34个动植物新品种经过省级审(认)定,其中3个经过国家审定;申请和授权专利110项,发表论文27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90余篇  ——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停提升现在,我校科技人才队伍达1157人,比九五期间增加 %;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取得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1人,湖南省新世纪优异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 人,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条件平台日趋改善十五”期间,我校建成“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新增省部共建教育部关键试验室2个、湖南省关键试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关键试验室和一般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关键研究基地各1个;同时,建成了8个校级关键试验室和40个研究所(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关键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中心)为依靠自主创新基地。

        (二)科技结果转化平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探索和实践了一批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模式如“项目+基地+农户”模式、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模式、科技特派员模式、科技下乡模式、“双百”工程模式等尤其是我校自主创新“双百”工程模式,自20XX年开启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有望成为本省乃至国家层面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新亮点和新样板  ——科技结果转化步伐不停加紧十五”期间,我校科技结果转化率和入户率全部有显著提升,共推广品种56个,应用面积220XX万亩,新技术150项,增加经济效益160亿元,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20个,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36亿元  ——科技信息网络初步形成引进和开发了一批含有湖南特色农业教授系统、科技信息系统和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系统  (三)科技发展环境深入优化  ——科技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十五”期间,我校前后和英、美、加、法、日、韩、意、澳等国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新签或续签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国际合作国外教授友人来我校讲学和学校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培训、开展合作科研人次显著增加,经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深入提升了我校科技工作影响力和显示度  ——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学校除了主动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科技投入外,本身也逐步加大了对科技投入十五”期间,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科学基金和科技条件建设等方面投入达 万元,比“九五”期间增加了 %  ——科技政策建设逐步加强前后制(修)订《后备人才创新团体建设基金管理措施》、《关键试验室考评管理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加强了科技管理力度开启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这些方法促进了我校科技事业发展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前进  二、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湖南,为我校科技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将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相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重大决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湖南,必需充足发挥高等院校主力军作用我校作为湖南区域创新体系关键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是建设创新型湖南进程中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  2.科技投入增加,为我校争取各类科技资源提供了宽广前景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将在“十五”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在政府增加科技投入同时,将深入强化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使得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GDP百分比到“十一五”末达成2%。

      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不管是国家还是湖南省,科技经费将大幅度增加,科技经费起源渠道将深入拓宽,这为我校更多愈加好地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资源提供了宽广前景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  本省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科技引领和支撑我校作为全省唯一农业高等院校,本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必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深入释放,从而促进我校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4.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对科技需求,为我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改变首先广大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尝到了科技“甜头”,学科技、用科技主动性有了较大提升;其次,农业经济增加方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任务已由单纯数量型向数量和质量并举型转变提升农业经济增加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效,肯定对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创新和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等需求大大增加这些又为我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二)挑战  1.科研气氛不浓,制约了我校科技连续健康发展  我校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牢靠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兴校”战略意识,对科研工作关键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参与主动性不高,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多,把科研看成可有可无软任务,造成了我校科研气氛不浓、学风浮躁,难以产生重大、有显示度科研结果。

        2.科技资源整合不足,创新潜力难以充足发挥  一是我校科技公共资源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科研经费投入少;二是我校科技资源分割,学科和科研相脱节,人才队伍建设及硕士培养和科研相脱节;三是科技资源投入不合理,配置不科学,共享不够,使用效益不高各学科协作不够,创新团体整合不够,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不够,科技对学校发展支撑不够  3.科技创新和转化体系不健全,制约我校科研效益提升  一是基础研究相对微弱我校基础研究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居中下游水平,和本省湘大、师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基础研究不足,阻碍了我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这已经成为我校科技发展重大问题二是科技创新和开发队伍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亟待提升,团体精神有待加强尤其是缺乏学术造诣深、懂管理善经营科技领军人才和能够挑大梁、担重担中青年科技创新和开发骨干三是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科技、经济结合不够紧密首先科技结果大量闲置,难以推广应用;其次市场急需技术难题又得不四处理,尤其是市场急需、能够突破瓶颈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能够提升产业关键竞争力技术结果缺乏,还未建立起“从生产实际中来,到生产实际中去”科研和开发机制  4.科技管理改革滞后,科技发展后劲不足  现在,我校科研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科研导向和保障体系还存在一定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发展要求,造成出现重数量、轻质量,重名利、轻实效,缺乏求实创新科学精神,功利性科研、短平快“职称科研”、“考评科研”等现象比较普遍,给我校科技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5.和弟兄院校相比,我校科技发展步伐缓慢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停深入,各个高校抢抓机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紧了科技发展步伐,科技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不要说和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比,就是和省内部分弟兄院校相比,我校科技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如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在“十五”早期时尚和我校处于同一档次,不过经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健全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法(如科研计算工作量,纳入收入分配范围,实施津贴制,不一样等级岗位在科研方面必需达成对应考评目标等),实现了科技工作连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对我校科技工作超越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新合并高校在科技方面也大有以后居上之势所以,我校科技工作面临形势相当严峻  总而言之,“十一五”期间,是我校科技发展承前启后关键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认真处理我校科技发展过程中碰到困难和问题,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完成学校“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支撑,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关键思想和党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国家“自主创新、关键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十六字”科技发展方针,根据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总体布署和要求,立足目前,着眼未来,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加紧科技结果转化,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和团体培养,推进我校科技连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XX年,我校科技整体实力要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基础建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本身发展规律、含有本身特点自主创新体系;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科技结果转化体系;适应学研产良性互动,科技、教育、经济紧密结合管理运行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促进教育创新,教学、科研、服务相协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发展局面科技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大幅度增强,结果、专利、论文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为我校科技强校打下坚实基础  2.具体目标  ——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在农业生物技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农业经济管理等我校含有比较优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技结果取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结果6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以上;取得授权专利 项以上;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0XX年达50篇以上  ——科技创新条件显著改善努力争取实现国家级关键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突破;新培育出省级关键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新建省级以上研究基地3-5个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制灵活、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科技创新公共平台。

      科技资源利用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率有大幅度提升  ——科技人才资源愈加丰富,结构愈加合理扶持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10名,学术带头人20名,中青年创新人才100名;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扶持和培育跨学科、跨领域优异创新团体20-30个争取10-15人以上进入国家级人才计划  ——科技创新投入渠道不停拓宽争取国家基金、“973”、“863”、国家攻关等各类科技项目达 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