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化主题.docx
8页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化主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态环境不断地被破坏, 人 们的 思想也在逐渐的改变, 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让我们停一停脚 步,反思一 下我们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能够更从容的走向未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 河右岸》 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人文类图书, 在书中迟子建通过鄂温克 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变迁, 向我们展示了 人类在社会进程中的尴尬, 对于 我们的社会进程有着重要的借鉴 意义一、《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民族物质文化主题 一部作品离不开时代 与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部作品往往记录 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秘密,迟子 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记录了 一个民族史诗般的文化旅途, 让我们一 起走进额尔古纳河, 感受 不一样的文明,反思当今的社会发展1.鄂温克民族的狩猎文化 《额尔古纳河右岸》整部作品都弥漫着苍 凉的气息,这部作 品可以说是鄂温克民族最后的历史遗迹 这部书开篇 则是以女人 的视角来看待变迁的鄂温克狩猎文化,女人以其细腻的感受, 真 挚的感情回忆鄂温克族的狩猎文化, 让人感动也让人绝望, 这是 原 始部落文明对于工业文明的无声的控诉 以淡淡悲哀的语调叙 述着残酷 的历史文明变迁, 述说着世代居住的梭罗子变成了白墙 红顶的房子, 定的房屋成了鄂温克民族的“坟墓”; 习惯了的 璀璨星空的夜晚变成了 灰蒙蒙的就像被魔障笼罩了的天空, 作者 有苍凉无奈的描写展现了现代 文明对于鄂温克民族文化的损害。
1)最后的狩猎鄂温克民族是我国最后的狩猎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大小兴 安岭里,他们依靠着山林生存他们勤劳、善良,他们是最勇敢 的猎人正如作品开篇则是讲述了林克猎熊的过程, 其中充满着鄂温 克民族世代传下来的宝贵的经验智慧, 写出了鄂温克民族对于山 林里动物的生活习性的熟知, 那就像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与生 俱来狩猎既是他们生存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神圣的仪式, 他们 依靠自然生活,他们感谢神 灵的赋予 [1](2)狩猎的方式鄂温克民族通常以“乌力楞”作为部落的基本组成, 乌力楞 中有着 严密的组织,他们共同的狩猎,然后进行有组织的分配其中乌力楞的家 族长是由选举产生,一般由最优秀的猎手担任家族长按照狩猎的季节以 及地点的特点组织狩猎, 狩猎的方法也 就有所不同围猎,是鄂温克民族最古老的一种狩猎方式 围猎需要团体 作战, 因此家族长在围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指挥团体进行有 序的包围山头, 然后慢慢的缩小包围圈,并且随时关注猎物的动 向,然后猎取猎物以后, 要根据需求等进行统一分配,保证公平公正,从而带领着整个民族的生存 与壮大追猎,是一种不分季节的狩猎方式 追猎考验的是鄂温克民 族猎人 的经验以及智慧, 猎人凭借着对于森林中动物的熟知, 对 其排泄物、足 印、毛发、地理环境等判断出猎物的方位,然后凭借着勇气进行追猎,最 后捕获猎物。
鄂温克民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中, 他们已经发明了很多 种的狩 猎方式,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以及辛勤劳动生存着, 然 而有一天工业 文明到来了 毁坏了山林, 摧毁了时代沿袭的生存 方式,鄂温克民族就 像是一个丢失了魂灵的旅人, 游荡在繁华而 又迷乱的现代社会中 [2] 2.桦树皮文化“白桦树是森林中穿着最为亮堂的树它们披着丝绒一样的 白袍子, 白袍子上点缀着一朵又一朵黑色的花纹这是《额尔 古纳河右岸》 中 主人公对于白桦树的描绘, 可见白桦树在鄂温克 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桦树皮与鄂温克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桦树皮在鄂温克族人 手中被 制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并且将实用性与艺术性进行了完美 的结合 鄂温 克族人将桦树皮制成放东西的盒子, 或者盛水的桶 等等,桦树皮充满了 鄂温克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桦树皮制品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 可以说桦树皮已经成为鄂 温克民 族的一种文化传承 桦树皮的制作方式仍然有很多在当今 社会中流行, 它凸显了一种绿色、环保的生存方式为我们当今社会的科学发展有着重 要的借鉴意义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萨满教文化主题 宗教可以说是一个民族 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 人 们往往依靠着这种精神信仰度过生 命中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困苦。
例如,我国的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以及儒 家文化给我国千百年来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普通民众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同 样鄂温克民族 的萨满教也支撑着整个民族的生存 《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萨满 教的文化主题也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所在1. 萨满教概述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宗教, 是我国东北宗教的一种统称 在 鄂温 克民族中萨满既有其宗教价值也有其社会价值 在《额尔古 纳河右岸》 这部作品中萨满教既担任着鄂温克民族的精神导师的 作用,还担任着制定 猎物的围猎以及分配等鄂温克民族的发展的 作用另外:“原生性宗教是 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把个人 体验以及想象的神和神性社会给予集中 和筛选, 通过世代相传的 神话,规范成全社会制度 ”可以说萨满教的 文化是鄂温克民族 的灵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2. 萨满教的宗教观体现迟子建在 《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带着人性的大爱将萨满文化 与鄂 温克文化进行融合, 从而凸显出鄂温克民族的灵魂 迟子建 认为萨满教 可以说是自然界通灵的一种媒介 跳大神能够使人起 死回生的事情在宗 教中是十分常见的, 既然自然界中有着无数我 们无法参透的奥秘, 为什 么就不能够默认其存在呢?萨满教的起 源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被认为是一种泛神崇拜。
[3] 对 于灵魂的崇拜例如《额尔古纳河右岸》开篇 中对于熊的灵魂崇 拜中写道:“我们崇拜熊,所以吃它的时候,要像乌鸦 一样,呀呀呀的叫上一刻,想让熊的灵魂知道,不是人要吃他的肉,而是 乌鸦萨满教信仰者人为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灵魂, 因此 我们要尊重自然界,要敬畏灵魂对于祖先的崇拜 不难理解鄂温克民族世代居住在大小兴安 岭中,他们捕猎的技巧、 智慧很大一部分源于祖先流传下来的经 验,他们沿袭着祖先的生存方式因此对于祖先他们是感恩的,甚至是崇拜的所以在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作者描写到在氏族搬迁时,由玛鲁王驼载的玛鲁神 走在部落的前方对于自然神的崇拜 鄂温克民族世代依靠这森林生存, 对于 自然 他们心存感激, 是自然神赋予了他们生存的权力 鄂温克民 族对于自然 神的崇拜非常的广泛, 他们崇拜风雨雷电、 山川河流 等等然而随着现 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了, 人类面临着自然神的愤怒 这是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中》对于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次的思 考三、《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态文化主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对鄂温克民族的生活的描写,向我 们展现了鄂温克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宗教 信仰,让我们看到了一 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下的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程,让 我们对于现代 社会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是我们千百年来所关注的问题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人类一直以自然地主宰者自居 我们任意的 砍伐森林,我们肆意的排放污染的废水、废气,我们控制自然,我们主宰 自然,因此让我们的贪欲不断的壮大, 从而使得如今的 社会乌烟瘴气 《额尔古纳河右岸》可以说是迟子建的一种精神上的故乡他用泣血的手笔,悲哀的语调讲述鄂温克族在工业革 命中走向末路的原始文明 鄂温克族人在自然中狩猎,在萨满文 化中崇拜自然,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同样享受着自然地馈 赠,他们在与自然地和谐共处中得以生存发展结束语: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产品,满足了人们的日 常需求, 可是也带来了生态的破坏, 我们生活的空间不断地被损 坏,我们的生活 质量也在寸步难行 面对着畸形发展的社会生活, 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 向迟子建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感受鄂温克 民族的原始文化,深思当下 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让我们的社会 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