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幽默的界定材料关于幽默.ppt
15页关于幽默英文“humor”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王国维 “欧穆亚” (达观的人生态度) 1924年5月,林语堂在《晨报》副 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第一次将西文中的“humor”译成 “幽默”而“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 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 孔静幽默寂静无声”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 ”,而觉该译法不妥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 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有“ 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 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 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 ”,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 体 林语堂解释道: “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 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 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 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 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 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这三 四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不过笑本有苦笑、 狂笑、淡笑、傻笑各种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 ,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缓,有的 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 基于整个人生观,有思想的寄托。
最上乘的幽默 ,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 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语堂运用幽默手法反帝反封建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中国新文 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 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探索幽 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 喻犀利的“语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 被称为“幽默大师”创办《论语》1932年9月16日,林语堂和潘光旦、李 青崖、邵洵美、章克标等发起创办的《 论语》问世,《编辑后记》中这样解释 刊名:“我们人,时常聚首谈论……这是 我们‘论’字的来至于‘语’字,就是谈话 的意思,便是指我们的谈天这份半月 刊以“幽默闲适”和“性灵嬉笑”见长,借“ 笑”暴露黑暗现实,有讽世之意它可谓 一鸣惊人,创刊号屡次加印,每期发行 量很快达到三四万册《论语》杂志曾经刊出不少揭露社会黑暗的 文章,用笑声去讽刺千奇百怪的病态社会除《论语》外,林语堂在上海期间还 曾主编《人间世》(1934年4月创刊) 、《宇宙风》(1935年9月创刊)两份 宗旨相近的半月刊标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提倡“性灵文学”,号称是“自我表现的学 派”而《人间世》和《宇宙风》也很畅 销,后者发行量高达四万五千份。
1 、林语堂在文学创作上大力提倡幽默,与 30年代社会急剧变化、政治日趋严峻有着 密切的关系 2、牧师家庭出身和教会学校的教育, 使林语堂与西方文化有着特别的关系 3、中国传统文化对林语堂的影响产生的文化背景 幽默故事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 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 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 若是 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 当时,林语堂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 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丞相,这在《封神榜》里 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 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 林白,可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采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 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又有一次,林先生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 毕业典礼,在他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 轮到林语堂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于是 林先生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 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一发愣,随 后哄堂大笑另外林语堂在巴西一个集会上说的:“世界大 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 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 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情妇。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 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 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 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种人生观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 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