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2011年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语文).doc
6页五河三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命题校对:吴琼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 温馨提示: 1. 请同学们规范答题,书写清楚,保持卷面整洁,不要随意涂改或使用涂改液等,否则将可能被扣分 2.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自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2分) 畸形_______ 陟罚臧否_____ 万恶不 sh _______ 闭门gēng_______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2分) 中流抵柱 深居简出 痛心急首 惟妙惟肖 门廷若市 皮开肉绽 分庭抗礼 寒署易节 错别字 改正 3、填空请你任选十个空格填写即可10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2)故天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 ,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4)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自勉:“长风破浪会有时,_ (5)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6)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中告诫后主刘禅要“深追先帝遗诏”, “遗诏”中有两句话表明了先主刘备对“善”“恶”的态度,之后逐渐成为警世格言,这两句话是:_ , _ (7)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 , !” (8)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 , 的愿望得以实现 4、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有 的报国志,也有 的故乡情;有 的江南春景,也有 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床前明月 B. 草长莺飞 C.独上西楼 D. 怒发冲冠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醉翁亭坐落在滁州琅琊山的腰间,坐北朝南,依山而建。
醉翁亭让人联想到欧阳修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它的精致,还要读它的人文情怀 ①有些柱子上还挂着长短不一的楹联,书写清雅古朴 ②亭子阔大宏伟,气派富丽,四面都是挺拔的柱子,一律的红色 ③在秋末冬初的斜阳照射下,整片建筑流光溢彩,明华端庄 ④亭内的梁上、顶间雕饰精致,简洁典雅,实不负“天下第一亭”之盛誉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6、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三个短句组合成一段话力求语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①一部作品能被时间和空间首肯,凭着这个悬念也值得我们去读一读 ②名著被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已成为人们文化沟通中的媒介,民族的暗号 ③现在有些年轻人对名著有一种逆反心理,似乎是为了不随俗而故意回避 【重组后的语句】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生活中无时不在的记录一本旧书,一件老毛衣,我们寻找亲情的味道,写作是记录往事; , , , 写作让心绪释放,让生命留痕 8、综合学习与探究6分) 阳春三月,大地春回,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三八妇女节,植树节,雷锋纪念日......一个个节日让我们怦然心动!就让我们走进三月,品味生活的诗意与无奈 (1)312是全民义务植树节,请同学们为植树节拟一个宣传标语:(1分) (2)315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请谈谈读下面这段话后的感受不少于60字)(3分) 你每天起床,喝的牛奶里可能有三聚氰胺;金黄酥松的面包不是自然发酵,是加入了大量的膨胀剂;矿泉水、直饮水有可能是作假的自来水;自己做馒头或者下面条?当你正为雪白的面粉和从不粘锅的面条而高兴的时候,没想到是因为掺了大量的滑石粉人造奶、人造鸡蛋、人造蜂蜜、人造红枣……只要随手查下近十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年复一年不仅没有缓和而且越来越升级毒豇豆的事情还没结束,地沟油又冒了出来节录自201133《东方早报》 50 (3)也许你并不知道,三月还是学雷锋月如今,“雷锋”这个感动了几代人的英雄似乎已渐行渐远请结合你的体验谈谈对学雷锋活动的看法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5分) ①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平坦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一个愿望。
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②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存的和平奋争吗?是因为戴维赠给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9、文中划线句子①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10、语段中划线句子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作者用“后来一切都好”作为全文的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2、联系全文,简单地说一说犹太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犹太人最终追求的目 标是什么?(3分) 13、对于目前的中东局势,你有何看法?请结合课文简要地谈一谈。
3分) 【二】 (18分) 久违的感动 安枫静 天空淡漠了云彩,阳光掠过树梢撒下斑驳的光影,风儿悄然滑过岁月的掌心我静静地埋着头,享受着泪水淹没头颅的微妙错觉,这一久违的感动来的好迟,我这样想着…… 每天我照例在微弱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那日依旧如此:“婧婧,我都叫你好几遍了,怎么不睬我?”妈妈嚷嚷道 “唉,什么事啊?”我挥了挥手,不耐烦的说道 “你爷爷生病住院了,你什么时候抽空去看一下?” “马上要‘一模’了,我没时间要不你们代我去问候一下?” “那怎么行……” “好好好,我会去的没等妈妈说完,我则又开始了我的寒窗苦读似乎那一切都与我无关 终于在妈妈几近命令的口吻下,我来到了爷爷的病房整日整夜的打点滴,已经让爷爷褪去了往日的丰腴,突起的颧骨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沟壑,消瘦的面庞印满了岁月碾过的痕迹,哀怨的目光也早已没有了往昔的锐利他只是静静地躺着,温柔地注视他的孙女 “爷爷,你好些了么?”我压低了声音说道好多了,举个手给你孙女看看奶奶故作欢愉地说着只见爷爷艰难的抬起那千斤重的臂膀,缓缓地向上伸展,已经到了极限了,但他似乎还不愿屈从于命运的捉弄,拼命地努力着,好似一个稚嫩的孩子在说:我还可以举的更高!心中的情愫肆意流淌,好似一个久违的悸动在我心中那条冰冷的河上漾起层层涟漪。
几天后爷爷出院了,我们陪他来的老家调养,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家坐着,什么都不愿去了解,爸爸小声对我说:“你带爷爷出去走走,他就听你的话了我怔怔地应允了然后立马拖着爷爷往外跑我们去哪啊,爷爷跑不动啊爷爷故作生气地说,眼神里却又说不出的喜悦我们出来亲近自然啊我嘿嘿地笑着于是我和爷爷拉长了身影在夕阳下漫步,感受落日沉沉的低语,夕阳像褪去了一身铅华的美人,干净而又宁静,天边缭绕的云雾犹如飘忽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柔和的晚霞映着爷爷温润的笑靥房颤,脑血栓,高血压……”尽管已被病魔侵蚀的体无完肤,但他的眼神中总有一股刚强与坚毅忽然爷爷笑着说:“婧婧,爷爷其实没事,你不用来陪我的 此刻的我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着这无言的感动心中那冷漠的坚冰彻底消融,原来,感动、感恩是心灵的奠基,是永远也不能丢失的 世事的纷扰,不愿让一颗心磨砺出棱角我曾在尘世的芜杂纷乱,激烈的竞争中渐渐丢失了感动的能力谢谢爷爷带给我这久违的感动 --------选自20102《散文》 14、文中“似乎那一切都与我无关”,“那一切”指的是什么?“我”认为与我有关的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3分) 15、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只见爷爷艰难的抬起那千斤重的臂膀,缓缓地向上伸展,已经到了极限了,但他似乎还不愿屈从于命运的捉弄,拼命地努力着,好似一个稚嫩的孩子在说:我还可以举的更高! 【我的赏析】 ②于是我和爷爷拉长了身影在夕阳下漫步,感受落日沉沉的低语,夕阳像褪去了一身铅华的美人,干净而又宁静,天边缭绕的云雾犹如飘忽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柔和的晚霞映着爷爷温润的笑靥。
【我的赏析】 16、文章写久违的感动,为什么要用比较多的笔墨写我在灯下寒窗苦读?(3分) 17、文章结尾说:“谢谢爷爷带给我这久违的感动让我感动的什么?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动?请你整理一下思绪,把生活中曾经的感动写下来与大家分享4分)【三】 (17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