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工程勘察作业技术规程(总).doc
65页海洋工程勘察技术文件目目 录录水深测量作业技术规程 ………………………………………………1管线调查外业测量技术规程………………………………………4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规程 ………………………………………5管线调查综合图图式分区说明 ..…………………………………..…2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方法和步骤 ……………………………..10浅地层剖面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14多波束 SeaBat 8101 测量快速操作手册….…………………….. 23用 CARIS HIPS 软件处理多波束数据操作步骤........................... 520水深测量作业技术规程水深测量作业技术规程为了规范水深作业流程,在遵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及其它现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处水深作业特点,特制订一本规程1.作业准备作业准备1.1 作业前收集测区海图资料、水文资料、设计图纸等有关文件资料对于岛礁区域、滩涂、河口、平台井场等区域,在计划图上标注岛礁、浅点、滩涂、渔网、沉船、平台等特殊地物的位置或范围,预防搁浅、触礁、撞船等事故发生1.2 根据测区情况,租用合适的测船,测船应大小适宜、性能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浪性。
1.3 计划线布设计划线布设一般应大致垂直于等深线测线间隔依比例尺而定,一般为图上 1cm航道测量垂直航道布线,港池、泊位测量一般平行于码头布线检查线垂直于主测线布设,一般不少于主测线的 5%2.仪器安装仪器安装2.1 换能器安装应尽量在风平浪静时,在港内等避风区域安装安装前应根据水深情况预先定好吃水深度,如 0.8m,用 3M 胶带或黑胶布在测线杆吃水处做出标记(用钢尺量好位置,从换能器表面起算) ,然后下水安装安装必须牢固垂直不允许先下水后量取吃水安装好后再次检查吃水,当船体较小时注意船体的左右平衡有风浪时,读取波峰波谷的均值作为最终吃水值最后在测深杆与船舷的交界处做上标记,以便作业时随时观察吃水是否改变没有特殊情况,一个测区内吃水保持不变2.2 GPS 安装尽量将 GPS 天线安装在测深杆的正上方,否则要量取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精确到 0.1m2.3 涌浪补偿仪的安装应固定在测深杆附近的甲板上,安装应牢固,不能有摇晃3.声速测量及校准声速测量及校准3.1 作业时必须每天测量声速剖面,特殊情况间隔不超过 3 天声速测量前,声速计应至少提前 10 分钟开箱,置于空气中,以保证与周围环境气温、气压一致,声速计要慢放,下放时速度应小于 0.5m/s。
3.2 以测区平均声速作为测深仪的基准声速,或用 1500m/s 作基准声速3.3 如果没有声速计,则用检查板校准的方法取代之检查板校准查水深时须在平潮前后1进行,检查板应有足够的重量,以保证其垂直下放3.4 检查板测量时,在临近海底 5m 以内,须逐米检查,并在测深纸上打标记录下至海底后再逐米上升,往返复测4.水深测量水深测量4.1 Hypack 设置要点:1)在 Hypack 中要强制时间同步2)计划线起名时要少于 4 位字母,这样记录的文件会以线名命名3)设置记录打标间隔,依比例尺而定,一般采用距离打标,间隔为图上0.8~1.0cm4.2 调整测深仪的时间、日期与 GPS 一致,精确到±1 秒4.3 测深纸开头要标注:测区、日期、仪器声速、吃水、仪器型号、测深员姓名4.4 一般选用自动换挡,以防止陡峭的海底4.5 测深纸走纸速度应适中,应能反映出涌浪的正弦波形太快则废纸,太慢则不能反映出涌浪波形4.6 无涌浪补偿仪时,波峰大于 0.6m,则停止作业4.7 当测量中出现 0 水深较多时,应增大 TVG,水深太深时应加大能量4.8 测量中当测深纸边缘出现红色标记时说明纸将用完,注意及时更换。
4.9 作业过程中,船速一般不大于 8 节,建议 5~7 节,作业中每 1~2 小时巡视外甲板,观察发电机、测深杆、涌浪补偿仪是否异常如倾斜等测深杆严重倾斜时要复测该线4.10 测量一般按照计划线逐条施测,不要总不下线(即将多条测线记为一个数据文件) ,以便于 Hypack 窗口处理4.11 主测线测完后,别忘记测检查线对于长距离的带状测区,检查线可以测成 S 型,以提高效率5.外业资料处理外业资料处理5.1 资料预处理必须在现场完成,以确认外业采集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或复测5.2 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全备份——刻录光盘,并贴上标识,光盘刻录内容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5.3 测深记录纸要在开头处贴上标签或(填写印章表格) ,并注记完整5.4 绘制潮位曲线,分析比对数据及基面的正确性25.5 用 Hypack 完成数据的预处理,改正潮位、声速,数据抽稀,绘制水深草图5.6 进行主检测线比对,发现严重不符或系统误差,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复测个别区域,在外业解决5.7 检查特殊浅点在重要通航区域发现礁石、沉船等特殊浅点,要加密测量,测出最浅点及浅区分布范围5.8 对于长线测量,检查有没有相邻测线间一条深一条浅的情况,分析原因,必要时个别复测。
6.辅助测量辅助测量6.1 码头岸线测量在港区、岸边测量,当没有设计资料或已知地形资料,要进行码头岸线地形测量,测图比例:1:10006.2 助航标志测量在港区附近测量时,对测区内助航标志要实测,并记录其性质、编号、颜色性质一般包括:柱式浮标、浮鼓、灯桩、灯船等同时要收集助航标志的设计资料6.3 潮位观测:采用人工潮位观测的,除水文测验另有规定的,观测间隔一般为 10 分钟观测时间为正式测量前 30 分钟开始,至正式测量结束 30 分钟后结束;观测者每天需要校对时钟;必要时以四等水准校对临时验潮位水尺零点高程3管线调查外业测量技术规程管线调查外业测量技术规程1.调查前要认真审阅有关资料,掌握测区基本概况及平台管线基本概况,对于已掌握资料不全,需要外业实际测量的数据要做好充分准备2.管线调查项目一般需要管线剖面仪、侧扫声纳、单波束测深仪同时进行必要时还需要磁力仪或多波束测深仪3.调查中要先使用侧扫,后使用剖面仪,目的在于发现裸露管线时改变计划线布设,对存在裸露区域进行加密,获得详细管线裸露数据4.侧扫调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侧扫图象,发现异常图像应及时记录标号,分析图像异常原因,必要时对异常现象区域加密扫侧。
5.GPS 天线安装应该与管线仪一致6.导航时应,Hypack 应将加偏移的定位数据输给侧扫和剖面仪,在 Hypack6.2A 中可以做到,Hypack Max 不能,可将 GPS 放置在距拖鱼设备最近的位置,以减少定位误差7.管线仪调查中,计划线布设前应查明 Kp 走向及起点 KP0+0 坐标位置,按已定走向布设计划线,并使计划线落在较整的 KP 位置上,如 KP0+0,KP0+100,KP0+200 等,为内业工作带来方便8.平台区调查平台附近管线密集,管线状态及地形地貌都十分复杂,需要精心测量平台区域计划线布设,除了沿着管线路由方向完成正常测量外,还要沿着平台走向四边布设大小“井”字形格网,每边不少于 3 条,长度不少于 400m,测线间隔 30~50m为宜,单侧量程 70~120m(要考虑“水体”的影响)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平台测量中必须保证直线航行,测量过程中通过平台时技术人员观察图像的清晰度,不理想时,反向重测该线平台测量时应安排专人负责安全9.测量中,平台区域必须拍照拍照包括平台整体和平台各个侧面,重点关注各个桩腿管线连接情况为了安全起见,拍照不要与测量同时进行,测量完成后专门进行拍照、观察和记录。
10. 悬空区域、严重问题区域、可疑区域要加密探测,管线仪加密探测间隔为 20m 或10m4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规程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规程1.综合图由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布局)组成模型空间包含了测图的全部要素的综合信息,是综合图内容的基础;图纸空间分窗口显示各部分要素,形成分幅图,供打印出图2.图纸空间中一般分为主窗口和副窗口主窗口又划分为等分的 4~5 个横向窗口(PANEL 1~5) ,包括:航迹图、海底地形图、海底地貌图、海底管线状态剖面图和潜水记录当没有潜水发生时,仍保留空白“潜水记录”窗口;副窗口位于图幅右侧纵向分布,内容包括:油田概位图、图幅索引图、图例、调查说明、项目名称、委托及测量单位、审批图表、图名及编号等3.窗口布局:主窗口位于图幅左侧,大小一般为 85×75cm ,各分窗口水平排列,等分主窗口布局(或不等分) ;副窗口位于图幅右侧,纵向分布,大小一般为 17×75cm 副窗口分成若干区域绘制各项内容为了减少图幅,主窗口横向可以适当加长4.窗口布局:窗口沿管线走向布局,各窗口“显示”模型中同一位置或 PK 值横向相对应各图幅间有不少于 50mm 的重叠区域5.平台图:对于管线较多的平台区域,通常安排了“井”字形专门调查,如 1Km× 1Km范围。
此时应对平台区域单独出图——平台图,平台图包括“海底地形图、海底地貌图”及“潜水记录”三个窗口,一般不再绘制管线状态剖面图及航迹图对于大比例尺的平台图(大于等于 1:2000) ,要将海底地形图与海底地貌图合并在一个图幅中,绘制综合图,不再分窗口绘制,也不再包括潜水记录内容6.成图比例尺:通常为 1:5000对于管线状态剖面图,通常为:横比 1:5000,纵比1:50纵向比例尺可以根据水深情况适当调整对于平台图,根据业主需要可以适当放大出图比例尺,如 1:2000 或 1:10007.平台位置形状:对于较大平台或平台组,必须根据档案资料或实测资料,按比例绘制其真实位置方向所有的平台必须标注其全称,如“ZS36-1CEP 平台” 8.管线里程 KP 值:KP 值的起点坐标要查找有关资料KP 标示牌内里程可以简单标注为 KP06,意即 KP6+09.管线状态:管线状态一般统一分为四种:悬空、裸露、断续埋藏、埋藏定义如下:悬空:管底露出海底裸露:管顶露出海底,但管底没有露出海底5断续埋藏:管线基本上与泥面相切,出现或埋或露的情况,且距离较长(长度大于2 个断面间隔时) 埋藏:全部埋藏的管线因掩体或埋藏较深而未探测到的管线归埋藏类。
10. 管线状态标注:悬空管线:红色实线标注其悬空长度及高度 (L= /H= ) 裸露管线:绿色实线标注其裸露长度及高度 (L= /h= ) 断续埋藏:褐色虚线埋藏管线:蓝色实线因故未探测的管线:土黄色虚线因故未探测的管线在一般的窗口中不再标绘,确需标绘时以设计位置并以的虚线表示,注明“未调查”及其原因同时增加相应的图例内容在管线状态剖面图中以虚线表示,其深度以左右可以探测到的深度直线连接11. 管线埋深:管线埋深以管线仪资料为准,特殊地方必须参考侧扫资料,如悬空区域、长距离裸露区域、平台附近区域当管线与地面刚好相切,此时从剖面图像上看埋深几乎为0,难以判定为埋或露现规定如下:此时要参考侧扫资料,如果侧扫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管线裸露,且裸露较长(大于2个断面间隔) ,则定义埋深-0.1m(裸露) ;如果侧扫资料中基本看不到管线裸露或裸露长度很少,则定义为埋深+0.1,避免出现埋深 0.0 的情况12. 标注各窗口(PANEL)要在其左上角(外)标注其名称及比例尺,如航迹图(1:5000) ;在各窗口(PANEL)中每条管线上应标注其名称、性质、管经及走向(至***平台) 。
具体标注样式参考样图13. 各窗口中的注记应字头朝上或大致朝上,航迹图中打标号除外尤其指水深图中,当水深字头偏差大于 30 度时,要在本窗口内调整14. 图例应根据实际情况绘制,一般包括常见的情形,如管线状态、锚沟、桩穴、冲刷区、特殊地貌区、水泥压块、海上施工遗迹、遗物等遇有特殊图例的再临时增加避免出现在本次调查中整个测区均未出现的图例15.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一般与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