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的智慧与现代管理课程.ppt
163页国学讲座之国学讲座之谈佛论禅悟管理修心开智品人生 ———禅的智慧与现代管理坐禪的心理歷程及其對情緒智力与經營管理效應之研究 釋寬容釋寬容 绪论•“管人难,管心更难”管好心才能管理好一切!”禅宗的智慧为现代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禅宗思想是当代最能福佑东西方人精神的无尽宝藏禅宗思想是当代精英人士提升智慧最为有效、直截的途径通过体悟禅宗智慧,可以由事业的成功走向人生的成功•“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的著名理念就是:三流管理者学习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习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有着修禅经验的一些中国学者更是创设了禅宗管理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级总裁班上,禅宗管理学成为最受欢迎的管理课程之一 •禅宗管理学又名“管理禅”,最早的提出者不是佛教界人士,而恰恰是一个享誉全世界的企业家——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能够将一家小公司经营为全世界最有名的电器公司之一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管理学方面,禅宗的智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佛养心禅养性,谈禅论佛悟管理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
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 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千年文明与现代管理的圆融汇聚访千年古刹游弋拈花微笑之禅境 •西方物质文明的极度繁荣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与安宁,唯有精神的强大和心灵的彻悟才能带来终极关怀和解脱曾居世界之颠的华夏文明,在沉寂百年之后,再一次展示其勃勃生机,面对新世纪的种种危机和问题,给出崭新的诠释和解决之道东方千年的古老智慧与西方科技文明的完美结合,才是指引人类走向解脱的终极之路 本讲座的宗旨 禅宗思想是当代最能启发东西方人精神的无尽宝藏禅宗思想是当代精英人士提升智慧最为有效、直截的途径通过体悟禅宗智慧,可以由事业的成功走向人生的成功 我们将从禅的奥妙、禅的受用、禅式管理实质、禅式管理内涵几个方面,讲说了禅宗智慧在现实人生中的运用本讲座旨在使大家深入国学,领会佛学要义,掌握佛学精髓缓解工作压力,培育阳光心态妙悟管理精髓,开启智慧之门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禅式管理禅门高僧的管理实战经验,可以为管理好内心和管理好企业,获得突破性的提升与进展 圖圖 2 2--1 1 本研究之觀念性研究架構本研究之觀念性研究架構 一.管理 管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亦即经由他人的努力与合作把事情圆满的完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有管理的问题 在工商企业方面,管理经历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及信息革命的变革,管理技术也日新月异,但仍然无法解决管理的真正问题-----人 未来的企业经营趋势,将从物的经营转变为心的经营,管理也将着重在管理艺术层面;换言之,未来管理的变革将是心的革命禅即是心,未来企业推动心的革命,要转型成功,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现代企业管理的四个层次: 第一是无意识经营管理――即在无理论指导下的凭感觉进行的经营管理 第二是上升到了一定的哲学水平――即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 第三是上升到数学问题――即量化的管理 第四即最高层次,便是禅学的管理 二、禅与经商 有位朋友找我聊天,说他经商多年来通过努力拼搏赚到了不少钱,在同行中也算是个大老板,但商场如战场,他越来越觉得筋疲力尽,心力憔悴,心情烦躁感慨了一番之后他问我怎么办? “莫把商场当战场我这样回答他 多数人总认为商场如战场,既是战场当然也是残忍的,必定是你死我活于是乎整天想办法与人勾心斗角,学狡猾,斗心计,使毒计人长期处在你死我活的恶劣环境中,当然人际关系恶劣,心情紧张、疲劳、烦躁,那里还能享受到自己内在本有的轻松、自在、喜悦和安祥呢? 如此再引申开来,若商场如战场,男女情场如战场、考学如战场、晋升如战场……人世间岂不是处处战火纷飞,永无宁日? 以商场如战场的心态来经商的人,不论是赚钱还是亏本,都绝对不是赢家,因为他已把自己本应享有轻松、自在、喜悦、安祥的内在幸福快乐输了进去。
如果经商赚钱不能增加人生生活的幸福快乐,那我们赚到钱又有什么用呢?又何必苦苦经商呢? 所以,把商场当作战场的经商方法绝对不是高明之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光三、禅学入门1、认识佛教 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的教育佛学是门觉悟的学问,叫人在生活中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将佛陀讲经四十九,说法三百余会,总结为一句话即是“释迦牟尼佛”五个字 释迦——慈悲 摩尼——清净 佛 ——觉悟佛家妙语话人生 佛教自创立以来,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佛家妙语,它就像一盏心灯,一盏引人度向彼岸的光明之灯佛家妙语寓意深刻,蕴含人生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启迪智慧,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获得快乐与成功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 感悟佛学,禅来缠去 现代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和充满竞争氛围的生存危机,使得我们疲于奔命,因而忽略了我们那自心本具的长青之树、不老源泉因为迷心于外境,长期把心灵和外界对立起来,生活也就变成了一种负荷与累赘,从而使我们难以从日常中去体会那充满趣味的禅机。
通过感悟佛学,佛来魔去,禅来缠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2. 禅是什么?◎禅,意为“静虑”、“思维修” ,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也就是说在修禅时,止息一切不应有的妄念,令心专注一境 ◎禅是洞察生命本性的一种艺术作为佛教认识宇宙人生方法论的“禅”,即是止观双运,由此如实了知,破除迷妄◎ 禅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境界和体验,觉者、悟者、行者均有此境界,是心灵摆脱一切枷锁、束缚后的生活艺术◎禅是一条道路,是探索、开发智慧之路;是追求解脱之路;是永恒的幸福;是圆满人生(生命)之路•坐禅的姿势与方法: 调身 调息 调心3.何谓宗教?何谓宗教?•什么叫宗?什么叫宗? 宗在禅宗里叫做直契佛心 •什么是教?什么是教? 禅宗把禅教以外的佛教宗派称为教门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大体上有四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禅定它是一种宗教修习方法 第二种含义是禅宗它是中国化佛教宗派 第三种含义是禅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与人生态度 铃木大拙所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 第四种含义是禅学,它是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4.禅宗源流 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付嘱迦叶:“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释迦牟尼→印度二十七祖→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5.禅的智慧 佛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精华,是东方人特有的智慧,是佛禅大师们的卓越创造 所谓佛禅的智慧,主要是一种升登最高的精神境界、达到最高的觉悟、求得最圆满的真理和智慧古代禅师们在攀越这个真理的峰巅过程中竭精殚智,孜孜以求,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今天依然闪耀其夺目光华和不朽魅力 6.习禅的热潮 眼下,禅学已成为传统文化热中的一部分禅学热不仅是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个热潮这种现象的兴起有许多因素,其中有国际文化间日渐密切深入的交流作用同时,在中国国内,由于将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有众多学者文人研究参习,逐渐在大众中形成了广泛影响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这是充实个人生命,提高个人修养的方便之途 四四、探究禅与管理的目标•1 、激发潜在本能•2 、强化知识范畴•3 、累积智慧能量•4 、改善生活质量•5 、提升职场效率•6 、发挥团队默契•7 、增进企业体质•8 、创造营业利机•9 、达到永续经营的最佳锁錀•随着管理思想转变为重视人性、重视创造力、重视伦理、以及重视情境后,与禅的思想相符合,可见禅与管理的研究对未来企业的成功经营能有重要的促进做用 。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不乏许多智慧结晶可以成为现今国际竞争环境中藉以取得优势者,禅学文化就是其一在以中国传统之管理哲学为基础,并结合西方研究发展之新导向,必可开创出新的局面 五五、习禅的功效习禅的功效 1、 坐禅的心理历程对于情绪智力(EQ)之效应 (1)察觉自身的情绪 (2)自我情绪控制 (3)自我情绪管理 (4)自我激励 (5)认知他人情绪 (6)同理心 (7)人际关系的管理 2、坐禅与情绪智力(EQ)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坐禅与人际关系的提升 (2)禅对工作伦理之影响 (3)禅与自我管理 (4)禅与情绪管理 (5)禅对决策行为之影响 (6)禅对组织行为之影响 (7)禅式身心管理 (8)禅与纾解压力,提升自我 (9)坐禅与健康促进 (10)禅与企业人员的团队精神3 3、、坐禅的功效与好处坐禅的功效与好处坐禅的功效与好处坐禅的功效与好处是从身心的反应而被发现是从身心的反应而被发现根据日本京都大学心理学教授佐藤幸治所著「禅」中的根据日本京都大学心理学教授佐藤幸治所著「禅」中的报告,坐禅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即报告,坐禅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即: :((1 1)忍耐心的增强:)忍耐心的增强: ((2 2)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3 3)意志力的坚固;)意志力的坚固; ((4 4)思考力的增进;)思考力的增进;((5 5)形成更圆满的人格;()形成更圆满的人格;(6 6)迅速的使头脑冷静;)迅速的使头脑冷静;((7 7)情绪的安定;)情绪的安定;((8 8)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9 9)使肉体上的种种疾病消失;)使肉体上的种种疾病消失;((1010)达到开悟的境界。
达到开悟的境界 •4. EQ与经营管理与经营管理• 自从一九九五年十月份美国 Time杂志的封面出现了「EQ 」的新名词,颠覆了传统的智力(IQ)观至今成为人人朗朗上口最新流行语,也是任何一位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攀升至其所属领域的巅峰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 EQ的提升能否促进经营管理的质量呢?从EQ的七个构面来分析,1、觉察自身的情绪,2、自我情绪控制,3、自我情绪管理,4、自我激励,5、认知他人的情绪,6、同理心,7、人际关系• 本研究推论,由坐禅的练习能促进EQ的提升,进而会正向影响到经营管理的十个构面,即1、抒解压力,2、工作伦理,3、自我管理,4、情绪管理,5、决策准确性,6、健康促进,7、反应能力,8、组织沟通,9、企业领导,10、服务质量5、科学证实坐禅有保健价值、科学证实坐禅有保健价值 坐禅,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闭坐禅,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闭目端坐,凝志静修坐禅修道可以调节身体,静养心志,目端坐,凝志静修坐禅修道可以调节身体,静养心志,每天静坐禅养生保健科学证明坐禅对人体有保健价值。
每天静坐禅养生保健科学证明坐禅对人体有保健价值•坐禅之所以引起美国人的重视,是因为“坐禅”最近在日本兴起日本专家认为,坐禅不仅是一种养生之道,而且是保健养颜的方法,可以使脸部皮肤内层的水分充足,营养增加,达到美化面部皮肤的作用,而且能使头发乌黑发亮,眼睛清澈明亮,使浮躁不安的情绪趋于平静,达到气血平和,阴阳平衡,愉悦身心,延年益寿的效果可以说,这是一种有效调节心理,使之达到良好平衡状态的方法•俄亥俄保凌格林州立大学的博士生沃其赫尔茨认为,带有精神内涵的打坐比纯世俗的打坐效果要明显得多精神打坐中可能有某种独特的内在因素,而这是纯世俗的打坐放松所做不到的” 六、禅式管理的方法 1.心的管理 如果我们以商场如战场的心态去经商,那么我们就会四处树敌,到处碰壁,陷入互相残杀的战场如果我们能运用佛法禅理来开发我们的智慧,以慈悲、友爱的心态去经商,我们的经商生活就会充满欢声笑语 从“以人为本” 到 “造物先造人”的管理理念,仍然没有触及管理思想和方法中的深层次——心的管理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心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心的管理的目的就是将心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极致而将负面作用全部清除。
一般的管理,多是将自我投射于事物中,加以组合而达到目标,禅的管理则是管理自我、提升自我,使自己能提得起、放得下,内外兼顾、左右逢源 别让情绪左右自己的成功别让情绪左右自己的成功 在我们做的事情当中,有许多都受到感情的影响由于我们的感情可为我们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能使我们失败,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要控制自己的感情,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对我们有刺激作用的感情有哪些?我们可将这些感情分为七种消极和七种积极的情绪 七种消极情绪为:七种消极情绪为: 1.恐惧 2.仇恨 3.愤怒 4.贪婪 5.嫉妒 6.报复 7.迷信 七种积极情绪为:七种积极情绪为: 1.仁爱 2.包容3.希望 4.信心 5.同情 6.乐观 7.忠诚 以上14种情绪,正是人生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它们的组合,既能意义非凡,又能够混乱无章,完全由自己决定 上面每一种情绪都和心态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心态管理重要的原因这些情绪实际上就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心态是自己可以组织、引导和完全掌控的对象。
我们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思想,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抱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 乐观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自己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情绪,自己的一生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管住自己是最大的福•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法句经》•管住自己,天下无敌•具有高度的自制力是一种难得的美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2、柔性管理◎以慈悲、赞美、鼓励来代替规矩和制度的管理模式为柔性管理◎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佛教坐禅就是为了培养柔软心,心地柔软的人容易跟人融合相处,并且容易沟通,谦虚好学◎“柔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 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 3.自觉管理◎自觉的管理就是佛教的自觉与自悟自觉就是自我要求、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发觉问题,继而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尤其要“自觉”自己的一生承受各种因缘的成就,故要感恩、发心塑造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的形象与品牌。
◎佛陀就是透过自觉才成的佛道4.佛心管理◎ 禅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禅的管理就是将这些心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极致,而将负面作用压缩到零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像佛陀-样,谆谆善诱;而所有的员工则如佛陀的弟子一样,在辛勤的工作中完成开悟的过程,调动出员工最积极的工作态度◎ 佛的眼里人人都是佛,鬼的眼里人人都是鬼每个员工都是智慧俱足的万物之灵,他们需要尊重,但不需要改造在禅的管理中,管理者只是帮助员工恢复在尘世中迷失了的自我本性而已◎ 禅的智慧认为,在人的潜能中本来具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禅的方法就是以和“中”对应的、创造性的修行方法,来开发人的这种潜能,打开智慧,通过人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真理,实现最高价值,从苦难中解脱并获得自由5.自觉管理•自觉管理又称自我管理禅的管理”这一思维新视角,可以让管理者重新反思自己的战略决策、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从而抛弃从上至下的命令控制式的管理方式,进而形成员工内心世界自觉管理的非管理式方法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员工的行为是“自心流出”的,而不是被“管理”出来的•“自心流出”能最大幅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的凝聚力,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团队的战斗力,这样,也就意味着管理者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禅的管理能够实现真正的"自动自发",强化企业的"执行力",进而为有悟性的管理者开启成功的大门,这也是管理禅风靡世界的根本原因 •觉悟的方法: 如何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以天王殿为例:•走向佛境:当你走近一座佛塔,走向一座佛寺,走进一座石窟,当你游目寺庙中建筑空间结构,细赏石窟满壁的佛画,仰望塔龛中庙殿上的佛像,凝视佛陀那洞悉一切的微笑,你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建筑风格、壁画样式、雕像形象?是宗教观念、超世理念、信仰力量?•6.觉他管理•但愿众生皆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勤用善心,勤修善事•凡人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境不转心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佛教六和敬与企业组织建设佛陀早已经确立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六和敬”法则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得以和乐清净六和敬”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推而广之,也是建立清净和乐的佛化家庭,乃至安和乐利的社会的重要根基佛教僧团的管理方法在“六和敬”之中,即以互动思想统一(见和同解)、法制平等(戒和同遵)、经济均衡(利和同均)等为管理要点六和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舍去分别执着,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佛言妙语话人生• 佛学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世人从佛学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佛学对世人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佛学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生哲理与智慧,这些哲理与智慧可以使我们受用一生 • 佛说,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 佛说,每个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 佛说,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别忘了我们还有美丽、智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只眼 • 佛说,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会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
• 佛说,人情变化无常,世路崎岖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对人世的事,才能解脱自在• 佛说,只有悟透、握住、看开、放下,才能有快乐相伴• 佛说,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于现在,你的心灵就会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 怀佛心做人,持禅心做事以佛心驾驭欲望,以禅心修身养性以佛心宽容待人,以禅心谨言慎行以佛心保持平和,以禅心灵活应变以佛心勤勉奋进,以禅心保持谦卑以佛心赢取成功,以禅心化解失败以佛心感受快乐,以禅心摒弃烦恼以佛心度己自觉,以禅心度人觉他以佛心看透世事,以禅心随缘而行 禅意管理 管理者应该将禅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管理时上下平等,生活里朴素无华,心地上善良归真,工作中认真勤奋使禅的精神具体化,使自己的思想言行与自己的信仰原则融为一体,实现禅的人格化总述•禅意管理的理论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特点为禅的管理,亦即心的管理 总述为“释迦牟尼佛”五个字 释迦——慈悲——柔性管理——佛心管理 牟尼——清净——心的管理——自我管理 佛 —— 觉悟——自觉管理——觉他管理•佛法能为企业经营者带来什么样的启迪?•1、佛法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明确这一目标,所做的一切,才会使我们逐步接近这个目标,最终心想事成如果定位错误,无论怎么努力,幸福都在遥遥的彼岸,可望而不可即•2、佛法能帮助我们调整心态以放松、从容而又健康的精神面貌面对各种机遇,迎接各种挑战对于多数人来说,往往会因定力不够而被环境变化所左右,遇上小小挫折便乱了方寸 •3、佛法能帮助我们找到自身定位一个明确自身定位的人,才能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否则,往往会在幻想中蹉跎时光,在潮流中迷失方向我们能够在人生道路上立定脚跟,就不会因小本经营而自卑失落,也会不因身家亿万而不可一世,更不会因奢侈腐化而导致乐极生悲的结局虽然各人因福报、机会等种种因缘而有不同的生活境遇,但只要我们找到自身定位,无论做什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4、佛法能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内,可使企业内部团结合作,具有活力对外,可将竞争对手转化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善知识,而非潜在或公开的敌人同时,以真诚守信的品格在客户和同行中树立良好信誉,不断赢得信任倘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都不可能出现阻碍事业发展的阻力,正所谓“得道多助”,“仁者无敌”当企业经营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后,不仅事业能够稳步发展,生活也能自在、喜悦、安详,就不会顾此失彼,因为工作而影响生活质量。
结语 管理的妙诀,首先须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除了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能合乎时代与道德以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诚意来待人,以谦虚平等来待人,才算修满“管理学”的学分•觉的方法•如何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以天王殿为例:•禅宗的智慧用于现代管理有独特优势•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和禅,一个追求效率,一个推崇心性;一个偏结果,一个重过程;一个以纪律为上,一个以自由为魂其实,禅也在管理中如果用本真之心对待工作,就会创造出迥异于传统管理模式的高效率;如果视挫折为提升的良机,则逆境也是增上缘;如果员工都遵守制度和纪律,就不会受役于心中之欲•彼得·圣吉有一个著名理念“三流管理者学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管理,通俗地说就是管好人、理好事,管人往往是管事的前提那么,管人的关键在哪里?在心灵。
管好人的心灵,才能管好一切现包容心,呈欢喜像现包容心,呈欢喜像 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就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开口就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现包容心,呈欢喜像•大肚能容容时间难容之事,开口就笑笑时间可笑之人•广目天王:•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增长天王:•智慧增长,入三摩地•持国天王:•心灵环保,依正庄严•海航宗旨“精进人生,造福众生”——中国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 陈峰; “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普渡众生”就是我们的“为人民服务”——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汪海佛家妙语话人生•《大智度论》有言:“一切世间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自佛法中”•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用古人先人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佛教自创立以来,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佛家妙语,他就像一盏心灯,一盏引人度向彼岸的光明之灯佛家妙语寓意深刻,蕴含人生哲理,受用终身,我们可以从中启迪智慧,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获得快乐与成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真诚、清静、平等、慈悲、正觉。
坐坐禪禪的心理的心理歷歷程及其程及其對對情情緒緒智力智力与与經營經營管理效管理效應應之研究之研究 釋寬容釋寬容 中文論文摘要中文論文摘要關鍵詞:坐禪、情緒智力、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經營績效 管理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事情,亦即經由他人的努力與合作把事情圓滿的完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有管理的問題在工商企業方面,管理經歷工業革命、技術革命及資訊革命的變革,管理技術也日新月異,但仍然無法解決管理的真正問題-----人未來的企業經營趨勢,將從物的經營轉變為心的經營,管理也將著重在管理藝術層面;換言之,未來管理的變革將是心的革命禪就是心,未來企業推動心的革命要轉型成功,禪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旨在探討坐禪的心理歷程及其對情緒智力與經營管理之效應通過一系列之專家訪談和問卷調查,主要的結論與貢獻如下: 1. 本研究證實經過學習坐禪後的情緒智力與意識安定有明顯的提高現象; 2. EQ的提高對經營管理績效有正向的效應; 3.顯著的經營管理績效是以高的EQ為前題的,而坐禪又是提升EQ的絕佳方法,這二者是趨向顯著營管理績效的要素。
4.. 持續坐禪時間對EQ各構面,以持續2~3年坐禪者的自我情緒控制、認知他人情緒、總EQ均較佳,而持續坐禪時間約1~2年者的意識安定就達到一定的水準 5. 人際關係的管理要圓融、美滿,可透過意識安定的加強,使得認知他人的情緒提高,進而同理心的增強,最後同步地提升人際關係的管理的圓融! 6.探討與設計了情緒智力EQ量表、意識安定量表、EQ與經營管理量表、禪與EQ及經營管理量表 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營利事業或非營利事業等的經理人員做為自我提升及經營管理之參考,也可以做為相關學者後續研究之基礎•Executive Summary•Key words: Meditation, emotional quotient (EQ), emotion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business performance•Management is the way to deal with people, or in other words, to achieve tasks via cooperation among a group of people. Therefore, management is a prevailing phenomenon in any human society. In business realm, management has evolved through industrial revaluation, technical revaluation, and information revaluation, so have the management skills. However, there is no universal solution derived to resolve the core problem in management – human management. Thu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is to shift the focus from tangible assets to intangible souls. Also, management becomes more art inclined instead of science inclined. To sum up, Zen is about soul;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s the forthcoming soul revolution, in which Zen plays a crucial role.•This project aime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meditation to souls and to EQ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views and surveys conducted, the project has the following findings:•Meditation has noticeable improvement to EQ and emotion management.•The improvement of EQ has positive effects to business performance.•High EQ is a prerequisite of outstand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meditation is a proven way to improving EQ. Thus, meditation and high EQ are two key pointers to excellent business performance.•Continuous practice of meditation is important to EQ. A practitioner with 2 to 3 years meditation experience has relatively high EQ, better self-emotional control and empathy. In fact, a practitioner with 1 to 2 years meditation practice can achieve certain degree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of relationship should be more human inclined and seek win-win situ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can enhance one’s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s’ emotion and empathy to other’s plight, and eventual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relationship. •Those pointer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roject: EQ table, emotional management table, EQ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able, Zen, EQ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table.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is project can be used by management of both profitable and 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s for self-motiv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skills. Also, they can be used by scholars for relevant research. 本章主要的目的在闡述本研究的背景、動機、目的以及對相關名詞作明確的界定。
全文共分成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動機,第三節為研究目的,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第六節為研究流程,第七節為論文結構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如何激發潛在本能,強化知識範疇,累積智慧能量,改善生活品質,提升職場效率,發揮團隊默契,增進企業體質,創造營業利機,達到永續經營的最佳鎖錀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 第二節第二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隨著管理思想轉變為重視人性、重視創造力、重視倫理、以及重視情境後,而與禪的思想相符合,可見禪與管理的研究對未來企業的成功經營能有重要的促進做用,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中不乏許多智慧結晶可以成為現今國際競爭環境中藉以取得優勢者,禪學文化就是其一在以中國傳統之管理哲學為基礎,並結合西方研究發展之新導向,必可開創出新的局面,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本研究試以坐禪的心理歷程及其對情緒智力之效應與經營管理的功用為主題,探究坐禪所產生的意識安定以提升EQ的效應,進而促進經營管理的績效以補充與突破過去研究中缺乏數據化、實證化、理論化、系統化、全面化、單一化的空白,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就組織行為的領域來說,所談及的組織行為大都為工作滿足、離職率、生產力、曠職率等項,很少談到組織成員個人的情緒管理問題,此為興起本研究的動機之四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整體而言,本研究所欲努力之方向及研究目的為:1、探討與設計情緒智力(EQ)、意識安定、EQ與經營管理、禪與EQ及經營管 理量表2、調查並檢定坐禪的心理歷程對於情緒智力(EQ)之效應 (1)、察覺自身的情緒 (2)、自我情緒控制 (3)、自我情緒管理 (4)、自我激勵 (5)、認知他人情緒 (6)、同理心 (7)、人際關係的管理3、探討坐禪的時間對於情緒智力(EQ)有何等影響4、探討EQ與經營管理的關係5、探討坐禪與情緒智力(EQ)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 1、坐禪與人際關係的提升 2、禪對工作倫理之影響 3、禪與自我管理 4、禪與情緒管理 5、禪對決策行為之影響 6、禪對組織行為之影響 7、禪式身心管理 8、禪與紓解壓力,提升自我 9、坐禪與健康促進 10、禪與企業人員的團隊精神第四節第四節 名詞釋義名詞釋義 一一 、、 坐禪坐禪 二、二、 心理歷程心理歷程 三、三、 情緒智力情緒智力(EQ) 本研究的「情緒智力」由七項所組成;分別是察覺自身的情緒、自我 情緒 控制、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 緒、同理心、人際關係的管理。
第五節第五節 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有二類,一是有學習坐禪經驗者,一是一般人 員,即無坐 禪經驗者(以製造業、商業、服務業為主的企業界),樣本來自新加坡、臺灣、中國大陸的企業人員第六節第六節 研究流程研究流程 第七節第七節 論文結構論文結構 本研究的內容結構可分為以下六章: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 說明本文之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流程、論文結構,以及對相關名詞作明確的界定第二章第二章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本章旨在探討坐禪的心理歷程及其對情緒智力之效應的相關文獻回顧,並說明人腦與情緒 及坐禪的關係與量表設計 第三章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章的主要目的在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及研究過程第四章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本章主要目的在調查坐禪者與一般人員之EQ及意識安定得分並予以比較和檢定第五章第五章 坐禪的心理歷程模式建立與驗證坐禪的心理歷程模式建立與驗證本章為坐禪的心理歷程之模式建立與驗證及坐禪與管理的關係,包括結果與討論第六章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本章係對本研究的主題做一整體性的概述,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及建議。
第二節第二節 建議建議 坐禪這項屬於東方人的智慧资源, 應該值得提倡!尤其在企業界的人才訓練方面,是一個低成本而高智慧的方法 •第二節第二節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本研究分別對有學習坐禪者和一般人員(指無坐禪經驗的企業人士)做為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目的與需要,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收集,測量工具共分為五部份,第一部份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情緒智(EQ)量表,第三部份為意識安定量表,第四部份為禪與EQ及經營管理量表,第五部份為EQ與經營管理量表茲分別將個人基本資料與研究構面之量表建構敘述如下:•一、一、 個人基本資料(人口統計變項)個人基本資料(人口統計變項)•二、二、 研究構面之量表建構研究構面之量表建構• 本研究量表設計的步驟爲(1)決定量表設計編制的依據、(2)確認量表架構、(3)量表內容設計、(4)填答記分方式、(5)建立專家內容效度、(6)量表設計初步預試、(7)辨別力分析、(8)完成正式問卷形成、以及(9)信度分析等量表設計流程如圖3-2所示第四節第四節 量表設計及其信度與效度之檢定量表設計及其信度與效度之檢定一、一、 決定量表設計編制的依據決定量表設計編制的依據二、二、 量表架構量表架構 本研究的量表EQ部份根據 Goleman(1995)所提出之情緒智力(EQ)的構面為指標,並參考相關文獻的量表設計而產生本研究的情緒智力(EQ)量表,共分為七個構面,茲分述如下: 1、察受(認識)自身的情緒 2、 自我情緒控制 3、自我情緒管理 4、自我激勵 5、認知他人的情緒 6、同理心 7、人際關係的管理 意識安定量表,此項為瞭解學習坐禪者和一般社會大眾在意識安定方面是否有不同而設計,也就是說,探討禪修者之意識安定與情緒智力兩者間的心路歷程。
禪與EQ及經營管理量表,分為十個構面,即1、抒解壓力,2、工作倫理,3、自我管理,4、情緒管理,5、決策績效,6、健康促進,7、反應能力,8、組織溝通,9、企業領導,10、服務品質,依這十條推論而設計了十項問卷題目,以驗證禪與管理的關係,亦即以此量表瞭解學習坐禪者與沒有練習坐禪者的一般社會人士兩者是否有不同 EQ與管理量表,分為六個構面,1、領導績效,2、組織溝通績效,3、獲利能力之績效,4、產品及服務品質績效,5、員工向心力績效,6、顧客滿意度績效依這六條假設而設計出此六項問卷題目,以驗證EQ與經營管理的關係三、三、 量表內容設計量表內容設計 依據量表架構、參考相關文獻,編成EQ、意識安定、禪與EQ及經營管、EQ與經營管理量表(見附錄一),並進行題目辨別分析,而後編擬而成正式的“EQ、意識安定、禪與EQ及經營管理、EQ與經營管理量表”(見附錄三)四、四、 填答計分方式填答計分方式本研究採Likert量表法設計,即五點加總量表的方式計算 五、五、 建立專家內容效度建立專家內容效度六、六、 量表設計初步預試量表設計初步預試七、七、 辨別力分析辨別力分析八、八、 完成正式量表完成正式量表 正式量表分為兩種,一為一般人員的量表(見附錄二),一為有學習坐禪者的量表(附錄三), 兩者內容的差別是有學習坐禪者的填答部份分為學習坐禪前、學習坐禪後之自省式量表。
另外一般人員的量表中沒有禪與EQ及經營管理量表第五節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一、一、 資料處理資料處理 二、、 LISREL模式模式 第六節第六節 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一、適用對象方面 二、評量工具方法 本章主要的目的在調查坐禪者與一般人員之EQ及意識安定、EQ與管理、禪與EQ及經營管理的得分,並予以比較和檢定 全章共分為九節,第一節為基本資料分析第二節為坐禪者禪修前與一般人員之比較第三節為坐禪者禪修前後之比較第四節為坐禪者禪修後與一般人員之比較第五節為人口統計變項輿EQ及意識安定的相關檢定第六節為坐禪時間變項與EQ及意識安定的相關檢定第七節爲 EQ與意識安定之相關分析第八節為EQ與經營管理之相關分析第九節為禪與EQ及經營管理之相關分析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表表表表 4 4----3 3 本研究個人基本資料本研究個人基本資料本研究個人基本資料本研究個人基本資料 第三節第三節 坐禪者禪修前後之比較坐禪者禪修前後之比較 在發現本研究之坐禪者于禪修前與一般人員之EQ與意識安定有顯著差異之後;接著,我們將有坐禪者于禪修前後之EQ予以彙整,其結果如表4-6。
第五節第五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人口統計變項與EQ及意識安定的相關檢定及意識安定的相關檢定 本研究所調查的樣本人數為坐禪者185人,一般人員236人,將個人基本資料予以彙整分析後,各人口統計變項其情緒智力各構面之平均值(或F值)與t 值如表4-10 ~44-13所示一、人口統計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前的人口統計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前的EQ關係關係 人口統計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前的EQ關係,由表4-10可知在年齡不同對自我情緒控制方面有顯著效應(P<0.05),年齡較高者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有較高的現象,即以50歲以上爲32.1分為最高,其次40~49歲爲31.4分,再其次爲20~29歲為31.3分,最低爲30~39歲為29.1分,所以在年齡不同對自我情緒控制方面有顯著差異二、二、 人口統計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後的人口統計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後的EQ關係關係 人口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後的EQ關係,由表4-11可知在工作類別不同對於同理心人際關係的管理與宗教信仰不同對認知他人情緒方面有顯著效應(P<0.05),而其餘則無顯著效應存在三、三、 人口統計變項與一般人員的人口統計變項與一般人員的EQ關係關係 由表4-12可知一般人員男性與女性對自我情緒控制(P<0.001)、自我情緒管理(P<0.001)、自我激勵、人際關係的管理的EQ以及總EQ構面有顯著效應;在自我情緒控制方面男性平均爲36.1分,女性爲32.8分,女性優於男性;在自我情緒管理方面男性平均爲36.4分,女性爲34.4分,男性比女性為高;在自我激勵方面,男性平均爲36.3分,女性爲34.9分;在總EQ方面,男性平均爲260.5分,女性爲251.6分;而在意識安定方面則男性平均爲36.9分,女性爲34.4分。
總之,一般人員的性別對自我情緒控制、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激勵、人際關係的管理的EQ以及總EQ構面有顯著差異;至於對察覺自身情緒、認知他人的情緒、同理心並無顯著效應(P<0.05)四、四、 人口統計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前後人口統計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前後EQ差異值的關係差異值的關係 由於坐禪者系使用自省式的問卷,為了籍由各種變項的前後差異;來探討差異之間影響的關係,而非討論單點時間各變項的關係而已,所以統計人口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前後差異值的關係 第六節第六節 坐禪時間變項與坐禪時間變項與EQ及意識安定的相關檢定及意識安定的相關檢定 本研究之樣本坐禪者有185人,其坐禪時間變項是指每次坐禪時間與持續坐禪時間而言,此節將坐禪時間變項與EQ及意識安定做相關檢定,結果如表4-14、表4-15所示一.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後的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後的EQ及意識安定關係及意識安定關係 坐禪者每次坐禪時間由表4-14得知,不同的每次坐禪時間在自我情緒控制方面有顯著效應(P<0.05),也就是說,在自我情緒控制方面,每次坐禪時間依0.5小時、0.5~1小時、1~2小時、2小時以上和不一定者的平均分數分別是36.8分、38.2分、40.9分、39.8分、35.8分,即以每次坐禪時間1~2小時的自我情緒控制最好,而以每次坐禪時間不一定者的自我情緒控制較差,顯示每次坐禪時間對於自我情緒控制方面有顯著差異存在。
二、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後二、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後EQ及意識安定差異值之關係及意識安定差異值之關係 坐禪時間對於禪修前後之EQ及意識安定差異值是否有所影響?其檢定結果如表4-15所示 就每次坐禪時間的長短而言,由表4-15可看出EQ差異值並無顯著效應,由圖4-8得知,每次坐禪時間1~2小時的總EQ和意識安定的差異值平均分數最高,其次爲0.5小時者,餘如圖所示,顯示坐禪時間之長短對於EQ的效應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本章為坐禪的心理歷程之模式建立與驗證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模式建立第二節為分析工具第三節為模式的檢定和驗證第四節為結果與討論第一節第一節 模式建立模式建立 (一)(一) 理論基礎理論基礎 (二)(二) 基本假設基本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和理論基礎,吾人提出假設以建立各種因果模式假設1、意識安定會直接影響EQ七構面假設2、察覺自身的情緒會直接影響認知他人情緒、 同理心、自我管理;且會間接影響人 際關係假設3、認知他人情緒會直接影響同理心、人際關係假設4、自我情緒控制會直接影響自我情緒管理。
假設5、自我管理會直接影響自我激勵假設6、同理心會直接影響人際關係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坐禪的心理歷程模式建立與驗證坐禪的心理歷程模式建立與驗證坐禪的心理歷程模式建立與驗證坐禪的心理歷程模式建立與驗證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分析工具分析工具分析工具分析工具 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 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一、一、一、一、 結果結果結果結果 二、討論二、討論 由圖5-3驗證模式的因果關係圖(坐禪的心理歷程),得知以下幾點: 1、意識安定的提昇,相對地,就能夠提高自覺(察覺自身情 緒),而其他與之二有連接關係的線路也可以相對提昇 2、若要自我情緒管理的好,可透過因坐禪而產生的意識安定來 加強,會得到最佳的效果 3、自我激勵可透過自我情緒管理以及察覺自身、情緒意識安定來加強,進而由自我激勵影響認知他人情緒,又影響同理心,最後影響並改善人際關係的管理 4、人際關係的管理要圓融、美滿,可透過意識安定的加強,使得認知他人的情緒提高,進而同理心的增強,最後同步地提昇人際關係的管理的圓融! 5、自我情緒控制由意識安定的提高,也同步能提昇自我情緒管理。
6、認知他人的情緒並不能直接由自我情緒管理而達成,而須間接由自我激勵而達到 7、自覺(察覺自身情緒)必須透過自我情緒管理和自我激勵 以 後才能影響到他覺(認知他人的情緒) 本章系對本研究作一整體性的概述,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及建議全章共分兩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第一節第一節 結論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坐禪的心理歷程及其對情緒智力與經營管理之效應首先,本研究根據情緒智力與意識安定的理論架構,先設計情緒智力量表、意識安定量表、EQ與經營管理量表、禪與EQ及經營管理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本研究調查的有效樣本,坐禪者爲185人,一般人員爲236人;其中坐禪者是以自陳式問卷測量其禪修前後的資料吾人將資料收集後,針對一般人員與坐禪者禪修前後做EQ各構面以及意識安定、EQ與經營管理、禪與EQ及經營管理之比較分析與檢定,以瞭解它們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及存在著何種關係?並根據坐禪者所得資料,進一步建立坐禪的心理歷程模式茲將研究結果陳述如下: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一、一、 坐禪者樣本的統計資料坐禪者樣本的統計資料 根據本研究回收有效問卷185份之有坐禪經驗者為統計資料,以瞭解樣本的特性。
1、每周坐禪次數方面:以每周坐禪一次到3次者最多2、在每次坐禪時間方面:以30-60分鐘最多,其次以每次坐禪時間不一定者,再其次為30分鐘以內者3、在持續坐禪方面:以非持續坐禪者最多,其次列為第二為能持續坐禪5年之久者4、大多數有學習坐禪者認為有共修團體一起進行坐禪的效果較佳,也比較能夠持續坐禪二、二、 有關情緒智力及意識安定的比較有關情緒智力及意識安定的比較1、一般人員和坐禪者禪修前比較,一般人員之EQ及意識安定得分比坐禪者為高,且有顯著差異(P<0.0001),兩者察覺自身情緒的平均得分差異最大(5.6分)2、一般人員和坐禪者禪修後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01),EQ方面兩者以自我情緒管理的平均得分差異最大(3.9分),意識安定方面兩者平均得分差異3.7分3、坐禪者修前後之EQ和意識安定得分比較,有顯著差異(P<0.0001),以察覺自身的情緒平均得分差異最大(7.7分);而整體EQ上升爲18.3%,可見坐禪對於EQ和意識安定的提升有顯著的效應4、整體而言,坐禪者禪修前之EQ比一般人員為差,但在禪修後卻是會比一般人員為佳,顯示坐禪對於EQ及意識安定有顯著提高的效應三、三、 EQ與管理之關係分析與管理之關係分析 EQ與管理量表的得分率為81.2分,顯見得分較高。
由此可見,EQ高的人,管理績效亦會隨之顯著,這兩者是正向的因果關係進一步講,EQ的提升對於經營績效主要體現在領導績效、組織溝通績效、獲利能力、產品及服務品質績效、員工向心力績效、顧客滿意度績效的提升等方面所以,在竟爭激烈、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EQ的提升是任何一位想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攀升至其所屬領域的巔峰所必須具有的一種能力四、四、 禪與禪與EQ及經營管理的關係分析及經營管理的關係分析 本研究的禪與EQ及經營管理量表,各構面平均得分為40.5分,可見各構面平均得分較高,顯見坐禪者禪修後其EQ各構面均顯著比一般人員為佳可見通過坐禪能有效的提升EQ的水平,以高的EQ能力又能提升經營管理的效應,此效應主要體現在坐禪對於紓解壓力、工作倫理、自我管理、情緒管理、決策溝通、反應能力、身體健康、領導能力、組織能力、服務品質的提升等方面,這些都是成功企業必不可少的要素 這也難怪Goleman(1999)指出,近二十年來美國對於中國古老打坐的研究發現,打坐對於人的身心智力情緒平和有很多收穫,有關打坐的好處,他建議,不妨多從中國古老文化的角度,著手情緒領域的鑽研換句話說,EQ所能量測的只是禪修的一小部分而已。
也有可能坐禪所能達到的境界,事實上已經具足EQ能力,所以坐禪活動這項東方人的資產,應該值得提倡! 五、五、 有關人口統計變項的比較有關人口統計變項的比較1、人口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前EQ及意識安定的關係,在不同年齡對自我情緒控制有顯著差異(P<0.05),擔任不同職務對認知他人的情緒、同理心、總合EQ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而其餘則無顯著差異2、人口變項與坐禪者禪修後EQ的關係,在不同工作類別對同理心、人際關係的管理與宗教信仰對認知他人情緒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而其餘則無顯著差異3、人口變項與一般人員EQ的關係,男性與女性對自我情緒控制、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激勵、人際關係的管理的EQ以及總EQ構面有顯著差異(P<0.001)至於對察覺自身情緒、認知他人的情緒、同理心並無差異(P<0.05)在年齡方面,年齡對自我情緒控制有顯著差異(P<0.05)在教育水準方面,可知教育水準對自我情緒控制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01)在擔任職務與宗教信仰方面,可知擔任職務與宗教信仰對認知他人情緒有顯著差異(P<0.05) 4、人口變項與禪修前後EQ差異值的關係,可知在男女兩性不同類別對同理心、人際關係的管理有顯著差異(P<0.05)。
是否有宗教信仰在察覺自身情緒有顯著差異(P<0.05);而其餘則無顯著差異六、六、 坐禪時間變項對於坐禪時間變項對於EQ的效應的效應 根據本研究的樣本資料統計結果如下:1、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後的、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後的EQ及意識安定關係及意識安定關係 (1)禪修時間變項時間方面:以每次坐禪時間60~120分鐘的自我情緒控制最好每次坐禪時間只要30分鐘左右對同理心的增進就會有相當地影響固定的每次坐禪時間與每次坐禪時間愈久者的意識安定有愈好的趨勢 (2)續坐禪時間方面:以持續坐禪時間2~3年者的EQ構面與意識安定為最佳2、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前後、坐禪時間變項與禪修前後EQ及意識安定差異值的關係及意識安定差異值的關係 (1)每次坐禪時間方面:與各EQ構面及意識安定間並無顯著差異 (2)持續坐禪時間方面:從差異值觀察坐禪時間對EQ各構面,以持續2~3年坐禪者的自我情緒控制、認知他人情緒、總EQ均較佳,而持續坐禪時間約1~2年者的意識安定就達到一定的水準 七、七、 情緒智力與意識安定之關係分析情緒智力與意識安定之關係分析 意識安定與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勵的相關係數高,均達0.7以上。
至於全量表則高達0.8以上,顯見意識安定愈高則EQ的分數也愈高 八、八、 坐禪的情緒智力模式坐禪的情緒智力模式 1、除了意識安定和同理心之間沒達到顯著效應外,其餘皆達顯著效應也就是說,意識安定對於察覺自身的情緒、自我情緒控制、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人際關係的管理皆有達到顯著水準 2、察覺自身的情緒只有在自我情緒管理方面有顯著效應;但在察覺自身情緒和認知他人情緒、同理心方面則沒有達到顯著效應;察覺自身情緒也沒有間接影響人際關係 3、認知他人情緒和同理心有達顯著效應;認知他人情緒和人際關係則沒有達到顯著水準 4、自我情緒控制會直接影響自我情緒管理 5、自我管理會直接影響自我激勵 6、同理心會直接影響人際關係 總得來說,本研究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几點: 1、本研究證實學習坐禪者學習坐禪後的情緒智力與意識安定有明顯的提高現 象 2、EQ的提高對經營管理管理績效有正向的效應 3、 顯著的經營管理績效是以高的EQ為前題的,而坐禪又是提升EQ的絕佳方 法,這二者是趨向顯著經營管理績效的要素。
4、持續坐禪時間對EQ各構面,以持續2~3年坐禪者的自我情緒控制、認知他人情緒、總EQ均較佳,而持續坐禪時間約1~2年者的意識安定就達到一定的水準 5、在坐禪的心理歷程方面發現,自覺(察覺自身情緒)必須透過自我情緒管理和自我激勵以後,才能影響到他覺(認知他人的情緒)若要自我情緒管理的好,可透過因坐禪而產生的意識安定來加強,會得到最佳的效果而自我激勵可透過自我情緒管理以及察覺自身情緒、意識安定來加強,進而由自我激勵影響認知他人情緒,又影響同理心,最後影響並改善人際關係的管理總之,人際關係的管理要圓融、美滿,可透過意識安定的加強,使得認知他人的情緒提高,進而同理心的增強,最後同步地提升人際關係的管理的圓融! 6、探討與設計了情緒智力EQ量表、意識安定量表、EQ與經營管理量表、禪與EQ及經營管理量表 第二節第二節 建議建議 坐禪活動這項屬於東方人的資産,可能坐禪所能達到的境界,事實上已經具足EQ能力,所以應該值得提倡!尤其在企業界的人才訓練方面,是一個低成本而高智慧的方法至於本研究之坐禪者在禪修前為何比一般人之EQ和意識安定為底?其原因可能因為本研究對學習坐禪者填的問卷是自省式量表(有禪修前和禪修後兩項),填寫人員為了顯現前後差異,而以比較保守的心態填寫;也有可能是因為坐禪的這群人員和一般人員比較起來,原本EQ能力就比較差,所以才要學習坐禪,找一個可以安定內心的方式。
吾人對此一現象的建議是: 若有機會再找坐禪者,讓他們填寫一份與一般人員填寫相同的問卷為樣本和一般人員的樣本比較,或許就能找出真正的原因且進一步證實此結果的有效性 此外,本研究文獻探討部分,有關意識安定方面的資料收集不盡完善,後續若有興趣研究者,此部分的資料可以再收集齊全 另外,經由坐禪心理歷程模式的建立,証實意識安定和情緒智力間的因果關係;所以建議後續研究者,若能再加上實驗性的腦波測量,當作建立模式時的自變項,則有關坐禪所產生的意識安定及其對情緒智力之效應就更加顯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