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doc
8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48 学时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4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 旅游学 、管理学 后续课程:旅游规划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大纲执笔人: 李德明 参加人: 王娟 审核人: 朱国兴 编写时间: 2011年2 月编写依据: 旅游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 )年版一、课程介绍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因而被视为是部门人文地理学;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又可视为部门经济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与此同时,天然风光在旅游资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自然地理学,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家,也很重视风景组成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方面成分的研究,并把景观结构理论移植到旅游地理学,建立了风景结构和旅游业结构的理论。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近些年来,旅游地理学在我国获得相当迅速蓬勃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地理学家广泛参加区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普查、风景旅游区规划等多方面实践工作,多出了具体成绩,并且已获得旅游界和其它社会各界的承认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并能运用于指导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资源的保护,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督促学生记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 绪论(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研究了本章内容后,应该掌握;从概念上和技术上解释旅游的含义,区分旅行、休闲和闲暇的不同之处。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的关系2、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时)3)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的关系(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2)难点: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的关系4、本章思考题(1)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的历史(2)掌握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趋势2、教学内容(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会顾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5学时)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5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难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4、本章思考题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的趋势比较第三章】旅游者行为地理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旅游者的定义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熟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和决策行为2、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定义及分类(1.5学时)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的行为层次(1.5学时)3)旅游者的决策行为(1.5学时)。
4)旅游者的空间行为(1.5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因素2)难点: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4、本章思考题(1)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旅游者、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背静和文化地理背静的三级差异4)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认识这些因素对旅游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5)旅游者各个尺度的空间行为特征是什么?它们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和旅游宾馆选址中意义如何?【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1、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和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的因素(2)了解趋势外推模型和引力模型的建立方法2、教学内容(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1学时)2)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1学时)3)旅游需求预测模型(1学时)4)趋势外推模型(1学时)5)引力模型(1学时)6)特尔菲法(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以及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2)难点:旅游需求的预测模型4、本章思考题(1)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旅游需求的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用什么指数度量?(3)旅游需求的预测模型分为那几类?各类模型的特点是什么?(4)分析旅游需求基本引力模型的各个参数的意义。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和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2)理解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3)掌握和理解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2、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学时)2)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1学时)3)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1学时)4)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1学时)5)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估(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难点: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4、本章思考题(1)旅游地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期与空间竞争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基本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2)掌握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和名山旅游地与喀斯特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2、教学内容(1)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学时)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2学时)3)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1学时)4)掌握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和名山旅游地与喀斯特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难点: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4、本章思考题(1)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谈谈你对此理论的看法.(2)试述旅游空间竞争理论的模型3)举例分析某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4)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第七章】 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城市旅游的发展及其意义;城市旅游吸引力营造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2)掌握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概念及类型;掌握主题公园的概念和布局特点以及影响主题公园开发的因素2、教学内容(1)城市旅游概述(1学时)2)城市游憩商业区(1学时)3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2学时)4)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概念及类型2)难点:主题公园的概念和布局特点以及影响主题公园开发的因素4、本章思考题(1)城市旅游吸引力营造的基本原则和建设主体是什么?(2)RBD的概念及类型3)主题公园的概念和类型4)影响主题公园的布局因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和旅游环境容量在国内外研究概况2)掌握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和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1)旅游容量的研究进展和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1学时)2)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1学时)3)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旅游容量的概念和旅游容量的测定(2)难点:旅游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4、本章思考题(1)在旅游实践中,你是否感觉到了旅游容量问题存在?是哪些因素造成的?(2)试测定一个旅游点的旅游环境容量3)简要说明旅游报和与超载的基本类型4)试叙旅游饱和与超载对环境的影响第九章】旅游交通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旅游交通的网络结构及其各层交通方式组合特征2)掌握各种旅游交通的方式特点与发展趋势,掌握特种旅游交通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与使用环境2、教学内容(1)旅游与交通的关系;旅游交通的特点(1学时)2)主要旅游交通方式及其发展趋势(1学时)3)现代特种旅游交通的工具(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2)难点:旅游交通的网络结构及其各层交通方式组合特征;交通对旅游的促进与制约作用4、本章思考题(1)以一次长距离旅游为例阐述旅游交通网络的结构2)试述交通运输和价格的关系3)旅游交通运输又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第十章】旅游区划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和掌握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中国旅游地理区划2、教学内容(1)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1学时)2)中国旅游资源区划(1学时)3)中国旅游地理区划(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2)难点:中国旅游资源区划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旅游区?旅游区有哪些特性?(2)旅游区划应遵循那些原则?第十一章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和了解和掌握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2)了解旅游对区域的社会文化影响2、教学内容(1)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2)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3)旅游对区域的社会文化影响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2)难点:中国旅游资源区划4、本章思考题(1)旅游业有什么经济特性?这些特性对旅游开发的意义怎样?(2)旅游与环境又哪几种关系?(3)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有那些消极影响?只举例说明4)分析旅游对社会、文化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标 题学时分配讲授实践一绪 论 3二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3三旅游者行为地理6四旅游需求预测6五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6六旅游地生命期与空间竞争6七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6八旅游环境容量3九旅游交通3十旅游区划3十一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3合计48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指定教材:《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2、主要参考资料:《旅游资源开发学》.杨震之.南开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