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偏头痛60例.doc
4页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偏头痛60例河北省中医院 (050011) 王俊玲 高秀领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静点方法针刺取穴:风池、太阳、阿是穴等;药物静点:川信100ml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提示:本法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作用主题词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反复发作,剧烈头痛为特征,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药物静点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2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全部符合国际头痛协会(1988)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1岁;40岁以下43例,40岁以上17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单侧者48例,双侧者12例;对照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40岁以下39例,40岁以上21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8年;单侧者45例,双侧者15例;全部病例均排除因全身感染性疾病、高血压、颅内肿瘤、五官科疾病、颈部疾病所致偏头痛。
治疗方法 治疗组:针刺:风池、太阳、率谷、阿是穴 均取患侧,合谷、中渚、太冲均取双侧患者取卧位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2寸,以局部产生较强针感为佳;率谷、阿是穴沿皮横刺,施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每分钟200转;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min,间隔10min行针1次,每d1次,15次为1疗程每日针刺完毕后,静点药物川信(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00ml(山东长富洁晶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20010274),每d1次,15次为1疗程对照组:西比灵5mg,每d1次口服.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镇痛药物.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月无复发;有效:头痛程度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伴随症状减轻;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结果 见附表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37 18 5 917%对照组 60 19 23 18 7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典型病例 王某,女,34岁,干部,2002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左侧颞部间断剧烈疼痛2年,加重3个月每因精神高度紧张而诱发,呈搏动性跳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畏光、视物昏蒙、头晕,持续2h~3d不等,休息或睡眠后缓解,舌质红,苔薄黄略腻,脉弦略涩曾做头颅CT示:未现异常神经科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口服药物麦角胺咖啡因治疗,疗效不佳治以针刺活血通络,方法如上述,配合静点川信100ml,3天后头痛明显减轻,10天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讨论 偏头痛又称“原发性血管性神经性头痛”祖国医学认为由于情致不遂,阴虚阳亢,上扰清窍或脾阳素虚,痰湿聚集,或日久瘀血阻络,蒙蔽清窍而成头为“诸阳之会”,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采用针刺足少阳胆经风池、率谷,祛风止痛;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为全身镇痛要穴,四总穴歌曰“面口合谷收”主治面部诸疾;太冲为肝经原穴,肝与胆相表里,刺之可疏肝止痛;中渚为手少阳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加上局部阿是穴及经外奇穴太阳的运用,共同达到疏经通络止痛的目的现代研究提示:针刺可促使5-HT、内源性阿片多肽等镇痛介质合成和释放,抑制或阻断了痛信号的传导[2]西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血小板聚集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3]。
川信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川芎嗪,通过对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分析,它可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且能使聚集的血小板解聚[4],从而调节血管舒缩异常,与针刺配合应用,殊途同归,共同起到活血止痛的目的参考文献1.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cranial neuralgias,and facial pain.Cephalal-gia,1988,8(suppl 7):1~962.裘沛然,陈汉平主编 新编中国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04~9053. Blau JN.Migraine: theories of pathogenesis. The Lancet 1992,339(5):1202~12044. 王筠默主编 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0(收稿2003-12-14;修回2004-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