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讲 讣闻报道 (1).ppt
28页第九讲 讣闻报道,一、讣闻报道与讣闻,讣闻是指报道某一个人物死亡的消息;“讣闻”又称“讣文”、“讣告”,是一种通知文书讣闻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一般遵循固定的写作模式 讣闻报道则是围绕某一新近故去人物所进行的各种报道,它既可以由讣闻单篇构成,、也可以由讣闻、悼念活动、纪念活动报道共同组成讣闻报道,讣闻报道(obituaries)又被称作死亡报道,即在新闻媒体上报道已故人物 讣闻报道不仅报丧,还对死者生平及其社会贡献做出总结和评述,属于新闻范畴讣闻报道不拘一格,可采用消息、通讯、特写等多种体裁西方的讣闻版,西方媒体讣闻版的兴起始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英国的 《每日电讯报》 率先改变公告形式; 讣闻版是西方报纸最受欢迎的版面之一;讣闻报道是西方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 美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设有讣闻版,一般有1至2个版,有的甚至设有3个版 讣闻报道通常被安排在A叠或B叠这样较重要的新闻版里《纽约时报》记者理查德的《报纸 档案》一书中说:,“讣闻报道是《纽约时报》最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编辑们对此高度重视,有时连发行人也会亲自过问讣闻报道的写作,或长或短,实际上都是对死者生平及形象的描述,它们所组成的版面往往是《时报》中最引人入胜的版面。
预写讣闻,讣闻报道提前撰写: 《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稿库内通常存储有近2000人的讣闻稿件,这些报道的主人公包括国内外的国家元首、重要政治家、工商巨头、文化名人等《悲恸的群像》 专题,《纽约时报》为纪念“911”事件中逝去的3000 多个生命,从9 月 15 日起,即出动了 100 多名记者和编辑, 通过采访、 面谈等方式采访遇难者的亲友, 推出了名为 《悲恸的群像》 的讣闻专题来纪念 9·11 事件遇难者 每天刊载, 一直持续到 2001 年的 11 月 30 日 该专题体现人文关怀,引起极大反响 获得2002 年普利策新闻奖 ;,二、中西讣闻报道的异同,报道对象: 语言风格: 报道内容:,1、报道对象:名人VS普通人,西方讣闻报道的涵盖面非常广,士农工商、军警法医、文艺影视、王公将相、贩夫走卒,以及其它国家的人士,都在报道之列一个人的过世不论是名家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的一生有特色、有亮点,都可成为报道的对象 毛泽东去世后,《纽约时报》就推出了3个整版例:2005 年 1 月的 《纽约时报》 讣闻版上的主角,有第一个竞选总统的黑人女政客和日裔议员, 也有德州的女牛仔和因 70 年代一次误判成名的体育裁判, 二战时期从集中营逃跑的犯人。
值得注意的是, 成为主角次数最多的却是学者, 几乎占了总篇数的 1/3我国的讣闻报道,一度只报道领导、名人的逝世消息; “沉痛悼念”、“重大损失”、“十分难过”、“高度赞扬”“朴素庄严”、“致以深切的慰问”等字眼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讣闻报道中惯用的措辞2、语言风格,西方: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我国:尊重、正面,《歌剧天骄以身殉剧》(获普利策奖),歌唱家沃伦先生在演了一半的角色后猝死在舞台上,1960年3月5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这篇讣闻报道,因为引语的大量使用,使新闻中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于读者面前 同台演员塔克先生的呼唤:“伦尼,伦尼,你怎么了?” 歌剧院总经理宾先生的赞誉:“沃伦先生一定很快意这样死去,因为他以身殉剧,死得其所 观众的叫声:“看在上帝的面上,请降下帷幕!”,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逝世,本报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1日10时50分在京逝世,享年87岁 袁世海1916年出生,原名瑞麟,幼年入富连成科一班学戏,初学老生,后改花脸出科后,先搭尚小云班演戏,后拜都寿臣为师他先后搭李世芳的承华社和马连良的扶风社1951年加入中国京剧院。
在与马连良、尚小云、周信芳等大师的合作中,他逐渐地形成自已的戏曲表演风格,创造了《将相和》中的廉颇、《野猪林》中的鲁智深、《黑旋风李这》和《李这探母》中的李道、《群英会》中的曹操、(红灯记》中的鸠山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南京日报》2002.12.12,3、报道内容,西方:正面、负面都写;有争议的人物 我国:报道人物闪光点;,我国讣闻报道写作精品赏析(1),试评析:《中国画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逝世》的写作特点 五牛图,笔下含情,写“活”讣闻,评析《中国画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逝世》 导语:“永久地放下画笔”,委婉含情; 第二段:补充时间地点等要素; 第三段:离世场景描写; “孺子牛”的比喻,形象生动; 结尾段:呼应开头,我国讣闻报道写作精品赏析(2),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作者: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 金山: 著名导演、艺术家一生主演和导演的话剧共40多部,主演和导演的电影各5部,创作和改编的话剧、电影剧本15部,还撰写了数十万字有关戏剧、电影的表演、导演艺术论著突破会议新闻的窠臼,评析《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导语:场景描写,现场感 第二段:巧妙引用挽联概括逝者一生 主体段落:用抒情的笔法描写逝者的人生经历,符合人物的艺术家身份。
采访深入:记者为了写这篇消息,翻阅了几百份唁电,看了许多介绍文章,还到金山家里,得到材料三、当前我国都市类报纸的讣闻版,新世纪以来,国内一些都市类报纸相继开设专门的讣闻版—— 2003年,《楚天都市报》在我国最先开创专栏“怀念” 2005年,《新京报》设立“逝者”版 2005年,《南方都市报》设立讣闻版 2005年《现代快报》出版“城事·逝者”专版; 特点1:关注普通人,“撷取逝者一生中的亮点报道出来,是报纸的职责,也是对逝者、对生者的尊重倾听逝者的故事,探索逝者的人性与人生,让读者从逝者身上观照自我,也从中找寻时代与历史的吉光片羽这也是大众媒体给予逝者,不管他是政要名流、还是平民走卒,表达关爱——对生命给予敬意的一种方式 ——《南方都市报》记者许黎娜,例:《说好娶我怎不算数呢》,2006 年 4 月 4 日纪念 超载泥头车和公交车相撞遇难者, 有一位遇难男乘客原本在两天后就要与心爱的女孩结婚, 讣闻的标题, 直接引用遇难者女友痛心疾首的“埋怨之语”, 那份失去至亲的痛苦绝望, 那份对肇事者的强烈控诉, 在这个标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特点2:亲近感,讣闻的写作,应发掘、突显并刻画逝者本人的“首创性、趣味性、专业性、独特性”。
再伟大的人,仍脱离不了“为人的局限”在树立逝者“高大”形象时,也要如实呈现他们原本的性格、怪癖、兴趣、缺点 总之,每个逝者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人让读者在阅后能对逝者由陌生转为了解,把距离感化为亲近感讣闻版一改过去传统人物报道高、大、全的模式,一改没有足够行政级别的人死后不上报纸的规矩, 将新闻选题的目光投向普通百姓的身后事, 以记录平凡生命为宗旨, 以平民化的报道视角, 以温婉质朴的文字风格, 对新近去世的普通百姓的一生进行回顾报道 ——《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例:《父爱飞上三万英尺》的细节刻画,《现代快报》“城事·逝者”专版曾刊发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撰写的讣文,作为儿子回忆了父亲对自己无私的爱 他的父亲曾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教授,“父亲一人以病残之躯,养育着七个子女2003 年 SARS肆虐全球,新加坡也属疫区,此时儿子将去讲学,88 岁的父亲得知后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终“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儿子一位朋友的,请其向校方陈述能否由父亲代行特点3:讲故事,“讣闻报道记录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南方都市报》 讣闻报道常采用特稿的形式,生动刻画细节,再现生前故事。
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使逝者的形象感性逼真新京报,期末作业(占总成绩40%),乔布斯逝世,国内外媒体均进行了报道请你找出一组(篇)讣闻报道,并分析其写作特色请附上原报道 要求: 1、结合报道进行具体分析和点评; 2、字数不少于1000字,可拟小标题; 3、请附上原报道; 4、第18周交作业,迟交扣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