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x
5页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预想〕:第一课时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生:图上画了两个人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二、板题读题,释题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三、自由读文要求:1、自学课文生字词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四、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察觉了〞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察觉了呢?〔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1、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根底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第二课时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观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2、学生反应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3、师:结合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应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拟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