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究竟应该怎样定位.pdf
45页1 教育技术学科究竟应该怎样定位 南国农 2 1、33年(1979—2012)的历史答卷 2、对未来的思考 3 1· 1 1979年—1994年: 理论上 姓教不姓电,实践中 重电轻教 1· 2 1995年—2004年: 多种定位观争鸣,定位迷失 1· 3 2005年—现在 三种定位观并立 4 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 陕西师大、东北师大、西北师大、南京大学 上海外院等50多所高校 孙明经、廖太初、萧树滋、南国农、高汝 淼、舒泽湖、孙天正、杨名甲 5 首届全国电化教育研讨班 1979年6月—8月 兰州,北京 电化教育课教学大纲讨论会 1981年9月 杭州 6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教师进修班 1982年9月—1983年1月 兰州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研讨会 1983年7月 长春 7 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应定位于教育 ★ 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中 的问题 ★ 办电化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 的效率、效果、效益,高效优质地 培养人才 8 ☆ 电化教育关注的,主要不是电光、电声、 电控等现代技术本身,而是各种现代技 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它所追求的不 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
☆ 电化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是一种教育事 业;作为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 分门电化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学、 研究、 软件开发、硬件建设、资源管理 等人员,都是教育工作者 9 电化教育学的性质: 从它的来源说,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 分支,是教育科学这个大系统中的一 个子系统;从它的本身来说,它是属 于交叉学科中的综合性学科 10 ◎ 它的“家庭出身”是教育科学;它的 “本人 成分”是综合性学科 ◎ 它既非纯理论性学科,又非纯技术性学 科,而是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理论性与 应用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11 实践中:重电轻教,以为电教姓“电”不姓 “教” # 外人参观电教中心,给人看的多是演 播室和机房,很少电教教材,更少理论 和教法研究成果 # 评议电教教材,多是从拍摄技巧和艺 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少从教育和教学 的角度进行分析 12 # 有人对办电教专业认为没有必要 电教不就是机器的开开关关,摆弄摆弄 电视机、录像机,搞电教,有设备就行, 电教人员懂得操作机器就行这样的人, 办个短训班就解决了,还要办什么专业? 13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年) “电化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高利明。
教育技术学的AECT'94定义 及启示电化教育研究,1995 14 “电化教育期刊和电化教育机构没有改名 为‘教育技术’,是半拉子革命” “电教期刊长期以来没有改名的原因,是 不敢为人先的习惯思维作怪” 15 “电教期刊,名不符实,是挂羊头卖狗 肉”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 16 “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而它 的定位却在于技术,具体地说,就是有 关对促进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几个环节 17 “教育技术虽说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 一种技术,仍属于技术的范畴,主要 回答‘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 育 技术学科应定位为技术性质的学科 18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不论是‘技术支持 的教育’、‘基于技术的教育’或‘借助现 代媒 体的教育’,都是‘为教育而技术’教育 是 目的,技术是手段教育技术学应定位为 教育学科 19 “教育技术有技术的因素,而且,很重要 但它因教育教学而存在,因教育教学而体 现价值,不是为了技术,最终是针对‘育 人’这个根本 20 “我国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学科, 应定位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 术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完整公式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 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21 “教育技术是一门相当特殊的学科,它是 处于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交叉学科, 它既关注学科基础问题,又重视实践应 用问题 2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 范畴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应用 学科,是教育科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 间的连接桥梁 23 “教育技术学科具有双重属性:既有 教育属性,又有技术属性,因此, 它应是教育-技术双重定位 24 教育技术应定位于教育,教育技术学科 是教育学科 教育技术应定位于技术,教育技术学科 是技术学科 教育技术应是教育-技术双重定位,教 育技术学科是综合学科 25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获取、存储、传输所使用的手段和 方法的体系 手段:各种信息媒体 基本 (电视、电脑、网络等) 内涵 方法:信息媒体应用方法 信息系统优化方法 表现 物化形态 现代的 形态 智能形态 传统的 信 息 技 术26 教育 信息化 教育 技术 教育 信息技术 物化 传统:粉笔、黑板、 ∨ 印刷书 形态 现代:电子音像 ∨ ∨ 计算机、网络 人工智能 ∨ ∨ ∨ 智能 传统:口耳相传、直观教学 ∨ 现代:教学设计 形态 学习、 ∨ ∨ ∨ 移动学习 研究对象 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 各种技术 现代信 当代信息技术 息技术 发展趋势 教育学院 独立设院 计算机学院 传媒学院 信 息 技 术27 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 信息技术定义 现代物化形态+现代智能形态 下的教育技术 定位 当代物化形态+现代智能形态 28 2· 1 以定位为教育-技术(双重定位)较好 2· 2 关键在改名:改教育技术为信息化教育 2· 3 以信息化教育名义,仿照“二炮”建立 一 支独立部队,单独设院,走向一级学科。
29 2· 1· 1 双重定位能较好地体现学科的本 质, 认清自我 2· 1· 2 双重定位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 和优势 2· 1· 2 双重定位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30 理论方面:学科理论体系的重构 实践方面:三通两平台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 翻转课堂实验 四大主题: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教育 质量、协同创新 31 冯巩:“我就是与潘长江比身高, 与姚明比说相声, 与克林顿比说中国话, 比的就是综合实力 32 教育 信息化 技术学 教育学 3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可 授教育学、理学、工学学位) 34 关于改变“教育技术专业”名称问题的4点意见: (一)改名很有必要 本学科专业,原名“电化教育学”,1998年改名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这个名称,自美 国引进,不适中国水土,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导 致了研究领域的泛化,培养目标的模糊,管理机 构的混乱,对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很是不利,改名 很有必要 35 (二)改成“教育技术”不合适 易导致本学科专业的技术定位,姓“技” 不姓“教”,去培养“匠人”用4年时 间培 养“匠人”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36 (三)改为“信息化教育”比较好 这个名称“中国造”用它来概括本学 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最为恰当既能定 位于教育,又能准确反映学科的本质—现 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融合, 既可保持中国特色,又可凸显时代的特征 新时代的核心特征是信息化,这已是人们 的共识 37 (四)将可授学位改为“可授教育学、工学、 艺术学学位” 按照我国30多年的办学经验,本科专业 对培养学生的教育电视、教育播音、教育 影视摄制等能力,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 当今社会对本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 38 ★ 学科定位的迷失 ★ 研究领域的泛化 ★ 培养目标的模糊 ★ 管理机构的混乱 39 2· 3· 1 学科理论体系的重构 2· 3· 2 积极参与推动两项重点建设: “三通两平台”和“精品课程 2· 3· 3 走出“二级学科”,向“一级学科” 进军 40 学科理论体系的重构: 以AECT'94 定义为依据 建立 有中国特色 1. 的理论体系 在总结本国 理论研究和 实践经验基 础上 41 宽带网络校校通 三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两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42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 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43 “十二五”期间,国家精品课程计划: 精品视频公开课 1000门 精品质量共享课 5000门 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全部上网 44 教育学下 教育学门类 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 教育学院 计算机学院 独立设院 传媒学院 45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