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盱眙大云山汉墓趣说.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78586986
  • 上传时间:2021-04-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3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盱眙大云山汉墓趣说 应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李则斌先生之邀,让我参加中央电视台对盱眙大云山汉墓发掘中有关问题的采访活动我搜罗了一下报刊和网络上发布的有关资料,并检索了相关历史考古资料,觉得由则斌等同志挖掘的这座大墓甚为有趣从网上已经公布的材料看,人们有理由认为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其实已大体上可以确定盱眙大云山大型汉墓从2009年开始正式发掘,发掘工作迄今还在进行中墓地南距汉代东阳故城遗址约2000米,墓地所在的大云山顶区域实际是一个西汉时期的高级贵族墓园,墓园平面近似正方形,边长为500米左右,四面原先皆有夯土围墙,各墙中部开有门道,这种制度与西安发现的西汉帝陵墓园制度非常接近,只不过规模小了许多墓园出土了瓦和瓦当,表明当时墓园内有地面建筑在这一墓园内目前共发现3座大墓(分别编号为M1、M2、M8)、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陪葬墓13座3座大墓呈东西走向并列,1号墓规模最大3墓平面皆呈“中”字形,为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有南北两条墓道,1982年我曾参加发掘的高邮神居山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墓也为这种形制武器坑在墓园东南角,陪葬墓在墓园北部可惜的是,考古发掘者判断1号墓早在东汉晚期即被盗挖,而2号墓于近年被盗,8号墓几乎遭到毁灭性盗掘。

      发掘结果证实,1号墓作为主墓,使用的是“黄肠题凑”葬制,这是一种汉代帝王专用的葬具,或受天子特赐者方可享用,目前全国已经发现的十多座“黄肠题凑”墓,墓主人皆为王侯级别,这是江苏省继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黄肠题凑”墓发现之后的第3例,墓主人的身份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在保存状况尚可的2号墓中发现金缕玉衣、金镶玉漆棺(1号墓也使用金缕玉衣和金镶玉漆棺)等,这是全国迄今发现的第9例(?)金缕玉衣,第3例金镶玉漆棺,使用这类随葬品的皆为两汉时期封王级别,墓主人的身份委实惊人话说到这里,墓主人究竟是谁啊?据网上发表的消息,专家们说可能是西汉江都王刘非及王后墓我归纳了一下,理由有三:其一,这座大墓的时代为西汉早期,与刘非生活的年代吻合;其二,墓中出土的一只铜盆上有“江都”二字,应为与西汉江都国相关的用器;其三,根据墓园布局、墓葬制度、墓葬规模及2号墓中出土的“大官寺鼎”(“大官”即“太官”,是皇家才拥有的机构,其主要是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西汉诸侯王封国享有和皇帝一样的制度,号称“制同京师”,所以在封王的墓中也会出这种物品)遗物等,是可判定此墓墓主人的身份非西汉封王一级莫属既然如此,推测其为西汉江都王刘非墓当然是有相当理由的。

      其实,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是谁的问题,有过一阵讨论,大体上被列为怀疑对象的有西汉早期的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和第二代江都王刘建以及堂邑侯陈婴等刘贾原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堂兄,在刘邦与项羽的争斗中,他跟着刘邦东征西战,出生入死,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当然要给他个位置,结果被封为荆王,这个位置也算是他拿了小命换来的这“荆国”可是个面积很大的诸侯王国,辖地有东阳郡、鄣郡、吴郡3郡53城,可惜的是,刘贾命运不济,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贾在与英布叛军的战斗中被杀,他又没有后代,于是刘邦把刘贾原来的荆国封地改为吴王刘濞的封地,即改荆国为吴国刘贾死后,史书中讲他葬于今天的镇江市古楼岗当然,史书所载与考古发现经常完全错位,这荆王刘贾也有可能葬到盱眙来,因为那时盱眙这块地方是东阳郡的地盘,而东阳郡正是属于刘贾荆国的封地,东阳郡治所就在现发掘的大云山汉墓2公里左右处,刘贾死后为何不能葬于此处呢!且慢,由于这大云山汉墓中出现了“江都”等字样,而“江都国”封立是在公元前153年,此时距刘贾被杀已有40多年,这样,刘贾就被排除出大云山汉墓墓主人的可能,因为他断不可能是在死后40多年才予下葬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材料是,考古发掘者披露,在大云山1号墓中出土了一批“四铢半两”钱,这牵涉到对西汉早期钱币制度的认识西汉初年,最流行的钱是为“半两”,钱币学家认为,汉初国力未强,“半两钱”形体轻薄,状如榆荚,故有“荚钱”之称高后吕雉时铸八铢“半两”,径大而肉薄,比之“荚钱”已有改观高后时还铸行过“五分”半两转眼到了汉文帝当政时期,国家财力逐步恢复,史界有“文景之治”一说,不过,文帝早期,使用的还多为荚钱,大约在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至孝景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这25年间,铸行了新版的“四铢半两”钱(当然也有文帝后元四年、景帝前元四年或中元四年铸行之说),这种钱有外廓,或有内廓,文字笔划纤细,但也有笔划粗犷者,“半两”二字的横划与肩等长,笔道有波势,展现的是一种亦篆亦隶的气韵,在考古学家的眼里,这种带有时代风格的钱币具有判别年代的重要价值由于大云山1号汉墓出土了四铢半两钱,但没有发现汉武帝元狩五年时(公元前118年)始铸行的“五铢”钱,因此,1号墓作为主墓,其墓主人的年代可以被卡定为西汉早期的文、景之世,而且进一步可以确认为是在公元前175年(汉文帝前元五年)之后,而荆王刘贾去世距这一时间也已20年以上,为此,综合各方面资料,荆王刘贾不是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应当可以成为定论。

      第二个可能的人物是吴王刘濞这位老兄是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的儿子,其父刘仲先被封为代王,匈奴攻代时他竟然弃国逃走,刘邦将他降格改封为郃阳侯,而刘濞则被封为沛侯淮南王英布起兵叛乱时,刘濞年方20岁,血气方刚,他率军参加了平叛,大破英布军,这时正好荆王刘贾被叛军所杀,于是刘邦就封刘濞为吴王,吴国的地盘仍和刘贾的荆国一样,为3郡53城,其地域之广,仅次于当时的齐国吴国不仅占地较广,而且境内有海盐和铜矿资源,其实力在汉初诸侯王中位居前茅,难免行为中就多了一份骄奢之气话说汉文帝当政时,刘濞的太子刘贤到都城长安去朝见天子,与文帝的太子刘启一起饮酒斗博,不意在六博游戏中发生了争执,两位“太子”都是年少气盛,但刘启毕竟在身份上占着上风,他举起博局砸向刘贤,想不到一下子要了刘贤的性命这件事对于刘濞而言真是巨大的打击,自己好端端的一位“革命”接班人竟然在拜会当朝皇帝时死于皇帝儿子之手,心中着实痛苦愤恨,加之他的封国实力雄厚,于是与朝廷对抗的念头就产生了,正好这一时期朝中大臣有“削藩”之议(如当时吴国即要被削去豫章、会稽二郡),其目的仍是为了中央政府可以保持权高位重以控制全国的大局,然而,对各地诸侯王来说,砍削封地不亚于要他们的命,于是多种因素纠结在一起,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吴王刘濞带头联合楚、赵等七国公开叫板朝廷,举起了叛乱的大旗,这次叛乱最终被周亚夫等效忠朝廷的军事将领所击败,刘濞也死于非命。

      在这次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中,汉景帝的一位15岁的名叫刘非的儿子表现十分积极,刘非在刘濞叛乱的前一年已被封为汝南王,这时他以汝南王的身份参战,被汉景帝临时任命为将军,由于他在战场上表现突出,汉景帝在叛乱平息后就改封他为江都王,而且还赐给他天子用的旌旗,可谓厚爱有加江都国”的封域仍然是原来吴国的地盘吴王刘濞既是叛军首领,死后当不至于给他使用“黄肠题凑”的帝王葬制,特别是他死时,虽然四铢“半两”已有铸行,但“江都国”却尚未封立,如果这墓主人是刘濞与其妻子,他们的墓中当绝不会出现带“江都国”铭的器物为此,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基本上可以排除是吴王刘濞的可能第三位被怀疑的对象是江都王刘非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景帝共有13个儿子,刘非母亲为程姬),“吴、楚七国之乱”平息后,他因战功而被其父自汝南王改封为江都王,到汉武帝上台后的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匈奴入侵,刘非还上书要求带兵去抗击匈奴,但是战场毕竟不是玩笑之所,汉武帝或念他兄弟之情而不同意他率兵击胡《史记》上说刘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杰,骄奢甚”,也是一位喜欢打仗又很会玩乐的皇室子弟他在“江都王”的位置上达27年从盱眙大云山1号汉墓的规模看,他有足够的地位、时间、财力和精力来营造这座巨型大墓(再从出土物观察,随葬武器坑与刘非参加过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且想北击匈奴的经历有关;使用金镶玉棺与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在河北发现的中山王刘胜的葬具一样等等)。

      那么,刘非的儿子第二代江都王刘建是不是有可能为这座大墓的主人呢?我们的结论是可能性不大:第一,刘建和他父亲刘非的经历、地位相比大为逊色;第二,刘建在位仅六年余,时间太短,没有条件营造如此大规模的墓园和墓葬;第三,刘建这个人极荒淫,居心也不良,与淮南王反叛之谋大有瓜葛,所以他是畏罪自杀的,他死后江都封国即被汉武帝取消,改立为广陵郡,当时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他既是畏罪自杀,天子再大度,也难让他营造如此大规模、规格高的大墓;第四,刘建死后,江都国被取消而改设广陵郡,原地属东阳郡的今盱眙这一带也就不再由广陵郡所管辖,刘建的墓葬也就难以葬在今盱眙大云山上了说大云山1号墓的墓主人是第一代江都王刘非,不仅是大云山汉墓出土有“江都”、“大官寺”等铭款的器物,而且其时东阳一带确属江都国管辖,他有条件把墓地选择在这里当然,话又说回,刘非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墓地选在封国首府广陵(今扬州市)附近,而要离广陵百里之外的淮河之滨建一个大型墓园呢?这可能也有一些原因,试做大胆推测在大云山附近有小云山,小云山是堂邑侯陈婴的家族墓地所在这陈婴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秦朝东阳县令史,后响应项羽、项梁号召而投入起义军,楚王熊心定都盱眙时,陈婴担任了“上柱国”的职位,封赏有五县之地。

      楚王熊心被项羽害死后,陈婴改投刘邦汉王朝建立后,陈婴在汉开国功臣榜上被名列第86位,刘邦封他为堂邑(堂邑为今南京六合区)侯,并在楚元王刘交的身边兼职当了十二年的丞相陈婴去世后,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他儿子陈午袭封堂邑侯,不仅如此,这陈午还娶了汉文帝的大女儿刘嫖即馆陶公主做了老婆,一下子成了皇亲国戚有趣的事还在后面,陈午生了一位美丽的女儿叫“阿娇”,这位阿娇与汉文帝的太子(刘彻)生发了恋情,演绎出了“金屋藏娇”的故事来,陈午因他女儿之故而变成了汉武帝刘彻的岳父我们想想,刘非作为汉景帝的儿子,与刘彻是兄弟,刘嫖又是她的姑母,刘嫖平时就与陈午住在东阳城里,在这么一层密如蛛网的亲戚关系中,刘非把墓地选择在东阳城附近的“大云山”上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且大云山刘非的墓园与小云山陈婴、陈午家族的墓园举目可望,他们生前同为皇族或国戚,死后也能气息相通,魂魄相守,这岂不是一件人生美事吧!过去,曾有学者认为仪征庙山汉墓可能是江都王刘非的墓葬,现在看来已无可能,我倒怀疑庙山汉墓也有可能是为第二代江都王刘建的墓葬 当然,由于大云山汉墓的发掘工作还未结束,更细节的材料也未公布,关于其墓主人的结论还没到最后敲定的时刻,我相信考古发掘主持者最后一定会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和确凿的学术结论。

      1982年到1984年,我曾先后在南京博物院纪仲庆、邹厚本、尤振尧诸先生的带领下参加过扬州高邮神居山(天山)二号汉墓(西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为黄肠题凑葬制)、徐州小龟山西汉楚王刘注墓(大型横穴式岩洞墓)发掘及徐州地区其他的楚王墓的调查,前几年还应朱启新先生之邀,撰写了《帝王陵寝》一书,所以对西汉帝王陵的话题别有感情这次感谢李则斌兄给了一个机会,让我重温汉代帝王陵知识,写下以上这些粗浅的文字,权当茶余饭后笑料,以博朋友们开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