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doc
24页城 市 社 会 经 济 基 本 情○ G况 统 计 报 表 制 度(2010 年统计年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2010 年 9 月本 报 表 制 度 根 据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统 计 法 》 的 有 关 规 定 制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 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 1 -目 录一、 总说明 ∙∙∙∙∙∙∙∙∙∙∙∙∙∙∙∙∙∙∙∙∙∙∙∙∙∙∙∙∙∙∙∙∙∙∙∙∙∙∙∙∙∙∙∙∙∙∙∙∙∙∙∙∙∙∙∙∙∙∙∙∙∙∙∙∙∙∙∙∙∙∙∙∙∙∙∙∙∙∙∙∙∙∙∙∙∙∙∙∙∙∙∙∙∙∙∙∙∙∙∙∙∙∙∙∙∙∙∙∙∙∙∙∙∙∙∙∙∙∙∙∙∙∙∙∙∙∙∙∙∙∙∙∙∙∙∙∙∙∙∙∙∙∙∙∙∙∙∙∙2二、 调查表式 ∙∙∙∙∙∙∙∙∙∙∙∙∙∙∙∙∙∙∙∙∙∙∙∙∙∙∙∙∙∙∙∙∙∙∙∙∙∙∙∙∙∙∙∙∙∙∙∙∙∙∙∙∙∙∙∙∙∙∙∙∙∙∙∙∙∙∙∙∙∙∙∙∙∙∙∙∙∙∙∙∙∙∙∙∙∙∙∙∙∙∙∙∙∙∙∙∙∙∙∙∙∙∙∙∙∙∙∙∙∙∙∙∙∙∙∙∙∙∙∙∙∙∙∙∙∙∙∙∙∙∙∙∙∙∙∙∙∙∙∙∙∙∙∙∙3三、 资料来源对照表 ∙∙∙∙∙∙∙∙∙∙∙∙∙∙∙∙∙∙∙∙∙∙∙∙∙∙∙∙∙∙∙∙∙∙∙∙∙∙∙∙∙∙∙∙∙∙∙∙∙∙∙∙∙∙∙∙∙∙∙∙∙∙∙∙∙∙∙∙∙∙∙∙∙∙∙∙∙∙∙∙∙∙∙∙∙∙∙∙∙∙∙∙∙∙∙∙∙∙∙∙∙∙∙∙∙∙∙∙∙∙∙∙∙∙∙∙∙∙∙∙∙∙∙∙∙∙∙∙∙∙∙11四、 指标解释 ∙∙∙∙∙∙∙∙∙∙∙∙∙∙∙∙∙∙∙∙∙∙∙∙∙∙∙∙∙∙∙∙∙∙∙∙∙∙∙∙∙∙∙∙∙∙∙∙∙∙∙∙∙∙∙∙∙∙∙∙∙∙∙∙∙∙∙∙∙∙∙∙∙∙∙∙∙∙∙∙∙∙∙∙∙∙∙∙∙∙∙∙∙∙∙∙∙∙∙∙∙∙∙∙∙∙∙∙∙∙∙∙∙∙∙∙∙∙∙∙∙∙∙∙∙∙∙∙∙∙∙∙∙∙∙∙∙∙∙∙∙∙∙13- 2 - 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一、总 说 明(一)填报单位和范围凡 2010 年 12 月 31 日前国务院、民政部批准的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均须填报本年报;经批准于2010 年 12 月 31 日前撤销的城市,不再填报本年报。
填报单位为相关城市统计部门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按所在地原则进行统计,统计范围包括城市辖区内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不论其行政关系属哪一级主管部门均应统计(即按块块统计)如现有的某些城市统计资料其统计范围不符合上述规定,未包括中央、省属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军工企业、事业单位的有关内容,应由当地统计部门收集资料,必要的时候请省级统计局协助完成,并据此调整范围后再填报,以保证全国城市资料不重不漏及各市资料的可比性二)填报要求1.各市统计局要认真学习、了解和熟悉掌握报表中所列指标的范围、统计口径和统计单位的具体规定以及各项指标的来源与计算方法,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对于指标口径和计算单位与本制度规定存在差异的,要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转换在草填、核实无误后再正式录入、填报2.“全市”涉及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整个行政区域,包括城区、郊区及所辖的县(市);“市辖区”包括城区、郊区,不包括市辖县(市)3.数据栏中有“ :”者请保留二位小数,空格项保留整数,有“—”者免填计量单位一律按本表规定执行如与当地计量单位不一致,必须按本表规定的统一要求折算填报4.城市名称应填全称,不得用简称。
编码为行政区域标准代码,不得擅自改动5.为确保数字质量,各组织实施单位必须对本地区城市报送的年报数据进行严格审核按计算机控制程序的检查方式,对全部数据进行缺值检查、横向逻辑检查、纵向逻辑检查,对异常值应说明原因,并将差错清单一起上报 6.本表为全国统一计算机汇总表式,各地不得随意修改代码以及有关要求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后方可改动三)指标调整说明《2010 年城市基本情况统计制度》指标个数及指标设置除个别指标因专业统计口径变动而作调整外,基本保持不变调整如下:1.“邮电通信”部分指标改为全社会口径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改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3.保障性住房建设类指标(指标序号 163-168)在 2010 年年报中开始上报四)报送时间和方法本表由各市于 3-6 月份在网上进行填报各组织实施单位要对所属各市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国家统计局从网上获取最终认可数据的时间(各地上报截止日期)为 6 月 30 日填报网址为:http://10.6.130.14/网上直报方式省略了以往由填报单位负责人盖章、签字把关等环节,有关城市统计部门一定要加强数据报送管理,严格报送权限与程序,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 3 -二、调 查 表 式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表 号:G 3 0 1 —1表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省、自 治 区、直 辖 市 文 号:国 统 字 (2010)87 号市代码□□□□□□ 20 年 有效期至:2 011 年 8月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顺序码 标准码 全市 市辖区甲 乙 丙 丁 1 2一、行政区划、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 — — —(一)行政区划 — — —所辖行政区数 个 1 01001 —所辖行政县(旗)数 个 2 01002 —所辖行政县级市数 个 3 01003 —(二)人口 — — —年末总人口 万人 4 01101 : :年平均人口 万人 5 01105 : :常住人口 万人 6 01110 : :暂住人口(一个月以上) 万人 7 01106 : :年出生人口 人 8 01107年死亡人口 人 9 01108年末总户数 万户 10 01109 : :(三)从业人员 — —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城镇) 万人 11 01201 :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万人 12 01205 : :第二产业 万人 13 01206 : :(1)采矿业 万人 14 01207 : :(2)制造业 万人 15 01208 : :(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万人 16 01209 : :(4)建筑业 万人 17 01210 : :第三产业 万人 18 01211 : :(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万人 19 01212 :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万人 20 01213 : :(3)批发和零售业 万人 21 01214 : :(4)住宿、餐饮业 万人 22 01215 : :(5)金融业 万人 23 01216 : :(6)房地产业 万人 24 01217 : :(7)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万人 25 01218 :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万人 26 01219 :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万人 27 01220 :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万人 28 01221 : :- 4 - 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11)教育 万人 29 01222 :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万人 30 01223 :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万人 31 01224 :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万人 32 01225 : :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顺序码 标准码 全市 市辖区甲 乙 丙 丁 1 2(15)国际组织 万人 33 01226 : :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 人 34 0122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 人 35 01230(四)土地面积及水资源 — —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36 01301其中: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37 01302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38 01305 —其中:居住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39 01306 —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40 01307 —工业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41 01308 —水资源总量 万立方米 42 01309 —二、综合经济 — — —(一)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 万元 43 02101第一产业增加值 万元 44 02102第二产业增加值 万元 45 02103采矿业 万元 46 02119制造业 万元 47 0212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万元 48 02121建筑业 万元 49 02122第三产业增加值 万元 50 0210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万元 51 0210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万元 52 02107金融业 万元 53 02108房地产业 万元 54 02109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万元 55 02110地区生产总值(2005 年价格) 万元 56 02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57 02116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 58 02117 : :(二)财政 —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 万元 59 02201其中:各项税收 万元 60 02202其中:企业所得税 万元 61 02203个人所得税 万元 62 022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 万元 63 02210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 万元 64 02221科学技术支出 万元 65 02215教育支出 万元 66 0221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万元 67 02222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 5 -医疗卫生支出 万元 68 02217环境保护支出 万元 69 02225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顺序码 标准码 全市 市辖区甲 乙 丙 丁 1 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万元 70 02226交通运输支出 万元 71 022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万元 72 0222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万元 73 02224(三)金融 — —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万元 74 023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 万元 75 023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万元 76 02305(四)保险 — — —保费收入 万元 77 02401 —其中:财产险 万元 78 02402 —人身险 万元 79 02403 —赔款、给付 万元 80 02405 —其中:财产险 万元 81 02406 —人身险 万元 82 02407 —三、工业 — —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 — —(一)工业企业数 个 83 04101(1)内资企业 个 84 04102其中:国有企业 个 85 04103私营企业 个 86 04106其中:私营独资企业 个 87 04110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个 88 04111(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个 89 04115(3)外商投资企业 个 90 04119(二)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万元 91 04201(1)内资企业 万元 92 04202其中:国有企业 万元 93 04203私营企业 万元 94 04206其中:私营独资企业 万元 95 04210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万元 96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