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斌的《红旗谱》解析.docx
4页梁斌的《红旗谱》(一)关于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人20年代后期读中学时, 开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抗战期间和40年代后期,在 冀中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和地方政权工作解放后在河北文联主要从事 文艺领导和专业创作主要作品除《红旗谱》(1957)、《播火计》(1962)、《烽烟图》(1983)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外,还有反应土 地改革斗争的长篇小说《翻身纪事》第一部《红旗谱》成就最高, 被誉为描写农民运动的壮丽史诗)《红旗谱》1. 内容:是一部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耍 通过冀中平原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的描写,对中国北方农村和城市的阶级斗争及革命运动作了历 史性的概括2•主题:作品通过三代农民的苦难史、斗争史和革命史,概括了这 个农民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历史转折,展现了大革命到抗日战争 初期的历史图景表现了农民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觉醒、成长 的历史和他们在民主革命斗争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以阶级 矛盾为主线,以农民为主要同盟军的中国民主革命史的文学建构2. 人物形象朱老忠是小说向当代文学贡献的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农民革命 英雄的艺术典型。
开篇所写父辈的斗争,采用虎子(少年朱老忠)的视角,从而赋予朱 老忠以传统的反抗性格,揭示出他是在农民斗争的沃土上成长起来 的,他的血脉中翻滚着父辈刚毅不屈的反抗精神,他的身世中怀有着 对地主阶级的血海深仇这构成朱老忠走向革命的基础他走京下卫,闯关东的人纶经历乂历练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坦荡的 胸怀、过人的胆识,使他超越了一般的农民,具备了农民英雄的性格 气质他i扑摸i 土到共产党接受了党的教育后,个人的复仇决心,便上升 为阶级的革命觉悟了第一部,还只是铺垫,到了第二三部,其性格 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展示作者出于对革命农民的衷心赞美,认为:i对于这个农民英雄 典型的塑造,应该越完美越好,越理想越好! i 土因此,小说写他不 仅具备农民英雄的性格,而且作为朋友,讲信义;作为同志,守纪律; 作为长辈,是知心的长辈;作为父亲,和蔼可亲;作为丈夫,与妻子 也是i搭了十儿二十年的伙计,没拌过嘴,没吵过架i显然,过 于完美化理想化严志和:作者说i我是把他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来写的i 土勤 劳、善良、朴实、软弱的农民在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日子里,虽然 充满了对冯老兰的刻骨仇恨,但在他要求翻身过好日子的愿望中,却 包含着惧怕&活的风雨和颠簸。
江涛既运涛后被捕入狱时,他极度悲 观失望,对他思想上那种农民式的软弱和动摇作了较深刻的剖析但 其性格中,革命性、反抗性还是更本质的方面打倒冯老兰i-i- 多深的泥水咱也得过i 土其他农民形象,如串联穷人与冯老兰对簿公堂的朱老明、一心盘 算发家致富的朱老星、庄稼活和木匠活的好把式伍老拔、封建礼教观 念浓厚的老驴头等,与朱老忠理想化的英雄形象构成互补,才使《红 旗谱》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革命历程反映得更加真实与浑厚3.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梁斌)(1) 语言,冀中平原的民众语言(2) 民俗梁斌说:i地方色彩浓厚,就会透露民族特色为了加 强地方色彩,我特别注意一个地方的民俗我认为民俗是最能透露广 大人民的历史生活的《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人民文学M959. 6) 脯红鸟事件,写朱老忠返乡后所形成的朱、严两家与冯老兰第一次试 探性冲突,就是通过河北民间玩鸟风俗举重若轻地表现出来的运涛 一生下来,老奶奶在窗前挂了块红布;出席把芝麻秸撒在地上踩岁, 把香插在门环上,灶台上等象征吉利等等3) 结构布局上,作者以新式小说改造I口式章回小说的方法,采用 相对集中的短章节结构手法,每章六七千字,故事完整连贯,又相对 独立。
整部作品波澜起伏,跌宕有致4) 刻画人物的方法,作者较少运用抽象的叙述、静态描写和心理 刻画,而主要采用古典小说常见的通过人物的行动,特别是通过人物 的对话,以粗线条勾勒人物的性格5) 人物性格方面作者对朱老忠的刻画,着重在吸收丰厚民族心 理积淀的基础上,去挖掘人物性格的内涵特质,并吸收了古典小 说刻画人物的长处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他的路见不平、拔 刀相助的止义感,有点像鲁智深;他的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硬骨头, 有点像李逵;他的勇猛向上、正直无私的气概,有点像武松;他的有 胆有识、深谋远虑的能耐,又有点像李秀成冯牧、黄昭彦:《新 时代牛活的画卷略谈建国十年来长篇小说的丰收》《文艺报M959. 19) 民族性格最突出的表现,则是他的豪爽仗义其在心底历史条件下, 又被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所滋润而焕发出时代色泽,从而使这一形象 成为兼具民族性、时代性和革命性的英雄人物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