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405042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一、定义 总是将精力过分集中于自我身上,过分关注自己的问题,很少主动关心别人和社会,没有 耐心倾听别人的述说,总爱喋喋不休的讲自己的感受,罗嗦,给人很烦的感觉说话做事 从不想别人此时的心情或别人是否需要帮助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 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 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 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别人不配合就觉得别人不对,自己委屈,发脾气他们只 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 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 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 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二、表现 1. 看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较主观,喜欢认为自己是这样别人也会是这样喜欢的 表达方式:我认为,你们应该,你这样做没尊重我 与他人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心理需求,不替别人考虑,不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理 解别人。

      很少主动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由于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服 务实际上,人类的交往是互惠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对于这种自我中心的人,任 何人都不愿以大的代价去获得小的收益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有一定的能力,常常锋芒 毕露,爱表现,让别人成为配角,就会打击别人的自尊心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 比较直接,没考虑别人的感受,容易得罪别人过分自信导致自负,瞧不起别人,别人自 然远离他一旦其有需要,他就觉得别人就应该放下手中的人事去帮助他,而不考虑别人 也许没空或许关系不够好,或许没能力等别人的苦处,显得很霸道 2. 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种人在人群中总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 ,别人 都应该与自己一样的态度,而且这种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 受别人的态度,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要听自己的,把自己的意志观点强加于人, 不然就难受,除非那个人特别强,不然不愿听从别人的说话像在辩论争吵,咄咄逼人, 难以以心平气和的状态交流觉得别人幼稚,懒散,低俗,看不惯,自命清高,觉得自己 是坚持真理却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十分委屈,不会换位思考,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经验看 待和解决问题,仅从自己的爱好与需求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 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都会抢着回答在小学里,老师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 举手,而且经过老师同意后才能站起来说但该生的表现经常有违“常规” ,他通常把手举 得高高的,整个手臂都竖起来,越过自己的位置,有时还急得大声地喊:“老师,让我来; 老师,让我来” , “老师,我很想很想回答你这个问题,让我来说好吗?”情绪极度兴奋,有 时不经同意就“倏”地一声站起来说个滔滔不绝,更离谱的是他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就像 发“连珠炮”一样问问题,那气势正可谓“咄咄逼人” 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这是因为他 们想引起人们的注意,想得到人们的表扬与赞赏在与他的谈话之中,我知道了他不单是 在有陌生人的时候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在任何时候,而且都希望是第一个回答他 的回答不单纯是为了得到表扬和赞赏,更是因为忍不住想和别人“分享” ,是“知道了就想 说” ,这说明了他的表达欲非常强在表达的同时,他感到快乐,而且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 者这个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但由于他周围没有像他一样有 着同样丰富知识的同学,甚至是老师,这就促发了他的自信心过度膨胀,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以为是,于是演化成自负,在具体的表现过程中就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即很 少为别人考虑,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他在课堂上根本就不管同学们的不满,依然我行我 素的行为就是没有考虑到同学的感受,同学没有表现的机会,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课堂 变成为他一个人开设的课堂,就是把自己置于同学之上这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就是由于自 我概念认识偏差而造成的,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这将会对他产生不良的长远影响 三、成因 1.观点取替的能力,只达到“知觉”的部分,还未达到“认知”和“情感”的部分;也就 是说,他们其实是可以发觉别人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不同,但即便是如此,他们仍然无 法推测别人的想法和内心感觉,因此还是会以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觉为重,认为其他人理 应也是如此所谓观点取替能力就是:“我们能不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3 岁时期的孩 子似乎在许多方面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2.独生子女,从小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家庭关注过多,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弱,父母付 出不求回报,爱是单向的形成众人为中心的定势长大后仍然按原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 式,把父母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当成父母的形象或无意识地依赖他们,只对自己有利的事负 责,对其他事漠不关心,只考虑自己的存在,不考虑别人的存在,思维绕着自己转 2.从小被家庭忽视,父母忙于事业赚钱幼年缺少与父母交流经历,父爱母爱上有缺失,打 骂。

      3.小时被别人欺负后缺乏安全感拒绝人际交流,生活单调,缺乏人际交往,孤僻,得不到 更多的外界信息缺乏社会能力的锻炼通过社会交往了解了一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并 在相互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考虑别人的需要、感受, 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平等相处、谦让、合作、互助以及共享等品质4.自我调节能力薄弱自我调节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 括自制、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节中最重 要的方面,对自己行为的检点和自制就属于自我控制的范畴该生很清楚地知道同学对他 这种在课堂上爱抢答爱表现的行为很不满,父母亦告之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老师也曾批评 他的这种行为,他也表示接受老师的批评,但为何他依然如故呢?那是因为他的自我控制能 力不强虽然他明白他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应该改掉的,但由于他的自我控 制能力不强,自我中心的行为非常容易反弹,故而这种自我中心行为日日上演,堂堂可观四、危害 1.在人际交往中别人不会一味对他人尊重关注和赞同、帮助这会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自 尊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无足轻重而别人很少同情这种人,因为他们没有 足够尊重和关心别人,这就会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感到孤独,难以体会到交往的成功和快 乐,变得自卑。

      交往是个等价交换的过程,交往双方应该互相关心和照顾体谅,以自我为 中心的人只顾自己,使周围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没有人愿意一味付出,只做配 角,自然就没人愿意与其交往 五、克服 1. 引导该生拥有正确的自我概念 如果自负就要多看看缺点,明白自己不是完美的,还有不足,要改进如博览群书,滔滔 不绝,可只是别人的观点,没有消化吸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也没有开拓创新,质疑批 判 如果自卑就多看看自己的优点,说明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自己是有价值的 2.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通过平等的师生交流,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他是班集体的一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但也必须遵守共同的纪律让他知道尊重是相互的,聆 听不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善于聆听的人,能从中听出新的见解,新的思维,课 堂上在表达的同时,要让自己聆听不同的声音,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听完别人的想好再说, 学会接受批评,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多看看别人的优点,改变自己的不足 不要锋芒 毕露,要给别人以适当的表现机会,要韬光养晦,虚怀若谷 3. 遇事当别人没尊重你是总想想你自己什么地方没做好,没尊重他们.别老看别人的不足,要 看到自己的不足,把情绪放在一边,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立场, 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而不是指责他们.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就必须通过微语言,微反应, 微表情,以及服饰衣着,还有对其生活经历和朋友圈子的了解等数据收集,在以同理心, 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改进自己。

      4.对待别人要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想要求别人做到首先得自己做到,别人只要没做 的过分就不要斤斤计较,别人的过错要忘记,自己的过错要铭记,别人的优点和对你的好 要铭记,你对别人的好要忘记 5. 帮助该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具有某种自我控制能力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 我控制能力就已经相当高了,如能坚持做作业,坚持认真听课,但这种自我控制主要来自 权威人物(如教师)的外在控制力,如告戒和命令,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如该生在老师的严 肃甚至愤怒的命令下,他的行为会有短暂的收敛,这就是被动性自我控制但中国亦有个 成语“习以为常” ,所以要让该生的被动性自我控制被强化,形成习惯,即演化成自动性自 我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该生的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也需要外在的监督与引导 首先,制定一个自我控制目标这个目标主要由学生来制定,老师只是给予一些参考意见, 引导学生的目标走向合理因为是他自己制定的,自主意识强,执行的意识亦随之增高, 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个目标要明确、具体,这样可以让他自己清楚要怎么做,要付出多大 努力才能实现目标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在一步步的实现过程中也能增强他的信心,从而 使整个自我控制过程更完全充分。

      其次,帮助他制定一个如果他不能按照目标去做就应受到惩罚的具体条款,这个惩罚条款 是由师生共同商定的,条款也要具体明细,要严厉,这样才能更好地督促他去执行自我控 制目标 再次,师生共督由于三年级的自我控制性被动性较高,需要源源不断的外在性监督,老 师和其他学生就是最及时最好的监督者 第四,指导该生写“自我控制成长日记” 哈佛心理学家霍尔德卡德纳指出:私下的沉思和 写日记则会发展他们的内省能力,②所以要指导该生写“自我控制成长日记” 日记的内容 可以写“今天我实现了目标的哪一个小点” 、 “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 “还需要在下一步作出 哪些努力” 、 “今天我应该怎样向目标靠拢”等在这个写日记的过程中,其实也实现了自 我监督与自我教育 老师要定期检查他的日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肯定并提出相应的期望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第五,如果该生未能履行目标计划,老师不接受任何借口和开脱,坚决地要求他去执行所 制定惩罚条款,这样才能促使他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近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及其他同学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督势力而存在6.应该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仅仅以自己的需求满足为首要目标。

      7.我想每个人都有两张脸一张脸面对自己,所有的情绪都流露出来,面对自己的脸要真 实;另一张脸面对同伴和他人,这时候的脸是用来交流感情的,要注意情绪调节,讲究人 际交往的艺术跟人交流那张脸要经常放晴,照顾别人的感受,放开朗一点,这样才能为彼此带来欢乐,增进理解看来成熟就意味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看场合,看对象,看 时机,考虑别人感受 8.别人常常不能理解你的行动和想法,需要你做出解释 9.学会分享,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理解别人的苦处,主动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10.当有不满时应向朋友或家长或老师述说,而不应该通过破坏行动来表达不满向榜样学 习开心时与朋友分享你会更开心 11.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常会因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别人的痛苦 而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感情基础,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就 可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 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种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想的就不完全是自己了12.只要是在涉及别人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行就要第一考虑别人会怎么想和别人的感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