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0343576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标准工艺参数*复合关键参数:烘箱温度:50-60℃;60-70℃;70-80℃复合辊温度:70-90℃复合压力:在不损坏薄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高复合辊压力关于几种具体情况:(1)透明薄膜复合时,烘箱和复合辊的温度及烘箱内的通风情况(风量、风速)对透明度影响较大,印刷膜为 PET时温度采用上限;印刷膜为 BOPP时温度采用下限2)复合铝箔时,如印刷膜为 PET,复合辊温度必须高于 80℃,通常在 80-90℃间调节,印刷膜为 BOPP时复合辊温度不要超过 80℃固化(1)固化温度:45-55℃(2)固化时间:24-72 小时双组份胶在复合下机后并不立即具有理想的粘结强度,需要将制品送入 固化室在 45-55℃下熟化 24-72小时,(普通透明袋 24小时,铝箔袋 48小时,蒸煮袋 72小时),另外固化室的通风也很重要,足够的通风可以减少同化时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降低溶剂的残留胶液的配制标准配制方法:先将主剂倒入配胶桶,倒入 1/3溶剂稀释、搅拌均匀后,加入固化剂,边加边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剩余溶剂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加完主剂后倒入全部溶剂,再加入全部固化剂搅拌,这样做很简单,但配好的胶液的性能对所用溶剂的依赖性很大,目前国产乙酯多为甲醛法生产,其中的醇含量相当高,有时厂家会发现什么工艺都没变,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却突然变得很差,我在很多厂家遇到过这种情况,把配胶方法变一下,强度就好了。

      剩余胶液的使用将剩余胶液稀释 2倍后,密封,次日作业时,作为稀释剂将其掺入新配的胶液中,做要求高的产品时,不要超过总量的 20%如果溶剂水分合格,配好的胶粘剂存放 12天无大变化,但由于复合好的膜不能马上判断是否合格,剩余胶液直接使用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透明度的原因*胶粘剂选择不当(1)胶粘剂本身颜色深;(2)胶粘剂的流动性不足,展平性差,不能在基膜上充分铺展;一般讲,主剂固含量越高,流动性越好,有利于在膜上铺展,所以目前市场上 75%胶比 50%胶透明效果好,50%优于 40%,对于透明度要求很高的复合膜,50%和 40%胶都很难达到要求工艺上的问题(1)烘道入口温度太高或无温度梯度,入口温度太高,干燥太快,使胶液层表面的溶剂迅速蒸发,表面结皮,然后当热量深入到胶液层内部后,皮膜下面的溶剂气化,冲破胶膜形成火山喷口那样的环状物,一圈一圈,也使胶层不透明2)复合橡胶辊或刮刀有缺陷,某一点压不着,形成空档,不透明3)环境空气中尘埃太多,上胶后烘道里吹进去的热风中有灰尘粘在胶层表面上,复合时夹在二片基膜中间,有许多小点,造成不透明,解决办法:进风口可用高目数的过滤网消除热风中的尘埃 (4)上胶量不足,一有空白处,夹有小空气泡,造成花斑或不透明,请检查上胶量,使其足够且均匀。

      5)无展胶辊或展胶辊不清洁基材原因:表面张力不高胶液对它的浸润性不够,干燥后造成胶膜不均匀,一点一点,俗称“麻脸膜”复合膜有小气泡*原材方面:(1)基膜表面张力太低,浸润性差;(2)稀释剂中水分含量太高,水与固化剂中 NCO反应生成 CO2 形成气泡工艺方面:(1)复合胶辊压力不足或钢辊表面温度太低,胶粘剂活化不足,流动性不足,网点一样的胶粘流不平,有微小的空隙造成极小的气泡2)复合辊与膜之间的角度不合适,包角过大,尽量按切线方向进入复合辊3)空气湿度太大,车间环境脏,有灰尘粘附在膜的表面,该尘粒将两层膜顶起,周围形成一圈空档,粗看是一点点气泡,仔细看中间有一黑点复合膜发皱的问题复合好的产品出现横向皱纹,特别是卷筒的两端多这种皱纹以一种基材平整,另一种基材突起形成“隧道”式的占大多数材料上:(1)胶粘剂的初粘力不足;(2)基材表面张力不足;*工艺上:(1)两种基膜放卷张力不适应,一种太大,一种太小;举例:BOPP/AL 复合,如 BOPP张力太大,烘道中受热,被拉长,AL 张力不可能大,加之延伸率小,复合后,BOPP 冷却收缩导致铝箔突起,横向出现一条一条的“隧道”2)涂胶量不足,不均匀,引起粘结力不好,引起局部地方出现皱纹;(3)收卷张力太少,卷得不紧,复合后有松驰现象,给要收缩的基村提供收缩的可能。

      如果收卷张力大,卷紧压实,下机后立即送到固化室固化,即使工艺有些不适应,也不会出现皱纹4)烘箱温度过低且不通风,残留溶剂太多,胶粘剂干燥不足,出粘力不足,给两种基膜相互位移提供可能 摘自 2002-7-8《中国包装报》[ 关闭窗口 ]      [ 打印全文]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