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阴虚瘀毒着眼治疗冠心病.doc
6页从阴虚瘀毒着眼治疗冠心病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的心脏病,改善心肌供血是治疗本病的根本途径中医学认 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有从痰浊论者,有从气滞论者, 有从血瘀论者,有从寒凝血脉论者,有从气虚论著,有从血 虚论者但不论从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均表明,养 阴清热,化瘀解毒的治法方药能够显著改善心肌供血,治疗 本病有确切疗效研究养阴祛瘀法改善心肌供血的机理,可 以更深入地探讨冠心病的病机本质,开拓思路,寻求治疗冠 心病的新途径和更有效的方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心阴(血)虚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不足,气血阴阳亏虚; 邪实内盛,瘀血痰浊内阻诸因素常协同致病从其发病年龄 来看,冠心病绝大多数发生于四十岁以后的中老年,中年以 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气(包括元阴、元阳)逐渐虚衰,所 谓"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太 冲脉衰少”;“丈夫……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 竭于上,……七八,肝气衰,……八八,天癸竭,精少,肾 脏衰从高发人群看,脑力劳动者多发,与知识的层次成 正相关,这些人多有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睡眠不足的病史, 耗神、耗气、耗阴。
从遗传因素来看,部分冠心病有家族史, 先天禀赋不足,元阴元阳不充,而这些因素中又以劳神所致 耗气耗阴为病机的关键由此可见,气阴两虚是冠心病的共 同病理基础,而其中心阴(血)亏虚是主要因素之一心阴 (血)虚可以直接导致心肌缺血,又为其他致病因素的枢纽, 心血属心阴范畴,心阴心血对心肌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是 保证心脏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若阴血生成不足,或情 志内伤,或劳心过度,耗伤心血,虚及心阴则形成心阴虚的 病理状态,使心肌缺乏心阴心血的濡养和滋润,导致心肌缺 血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瘀血、痰浊诸因 素均与心阴虚密切相关气虚无力行血或阳虚心阳不振,致 胸阳失展,气血运行不畅,可阻滞心脉,发生心肌缺血而 津能化气,阴津不足是导致气虚的重要原因,故《灵枢?本 神篇》曰:“阴虚则无气”,这说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阴 血是脏腑之气盛衰的物质基础阴阳互根互用,互为消长, 相互转化,阳以阴为物质基础,阴虚易致阳虚瘀血、痰浊 等病理产物也常与心阴虚有关,如心阴虚,子病犯母,累及 肝脏,疏泄失职易致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母病及子,心 病犯脾,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或阴虚内热,虚火自旺,''血 受热则煎熬成块”(《医林改错》),运行不畅;或虚火灼津 炼液,化为痰浊,均可阻滞心脉,引发本病。
2痰浊瘀血是冠心病发展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因素,痰浊是体内 津液结聚的病理产物,其形式多种多样痰若形成,随气升 降,无所不至,或内停于脏腑,或外至于肌肤,或流窜于经 络,致病复杂,变化多端,可导致呕吐、咳喘、痞满、嘈杂、 惊悸、怔忡、眩晕、四肢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各种病症, 故有''百病皆有痰作祟”、"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有 痰成”之说《景岳全书》云:"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 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则为痰故 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平时饮食不节,或 过食肥甘厚味,思虑劳倦太过,易导致脾胃受伤,使水湿运 化无权,水湿内停,凝聚成痰肾阳不足,一则开阖不利, 水湿上泛,聚而为痰;再则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水谷 不化精微,亦可生湿成痰肾阴亏耗,虚火内炽,以致灼津 为痰脾胃损伤,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致中气衰弱心气不足, 无力推动血运,脉道迟滞不畅,久则脉络瘀阻肾阳虚,则 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胸中阳气不 足,鼓动血脉无力,心脉不通,变生瘀血,而致心脉瘀阻 肾阴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导致心气阴两虚,心气虚运 血无力加之阴血不足,脉道失满,血脉运行失畅则瘀血阻络。
由于痰和瘀均是病理产物,痰浊不化,壅滞血脉,可致瘀血 内停;瘀血内停,亦能生痰,痰瘀既成,互相影响,互为因 果,互相兼挟又易随气机升降,无处不至痰瘀交阻于冠脉, 发为本病3热毒痰瘀互为因果关系中医多按胸痹辨治冠心病病,《金匮要略》着重指出胸 痹的病机为“阳微阴弦”,温阳散寒几乎成为后世论治本病 的主流治法然而在《内经》及历代医家的论述中也不乏热 邪致痛的记载《素问?厥论》有云“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 引喉,身热死不可治”《灵枢?经脉》亦云"心主手厥阴 心包络之脉,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说 明胸痹心痛可伴有热证后世历代医家论述得更为明确,《周 慎斋遗书?心痛》云“心痛有属心火者”,《圣济总录》亦云 “大抵心属火而恶热,其受病则易生热”,指出心为阳中之 阳的病变特点同时,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毒为火之 聚,火热之邪蕴蓄不解成为热毒,正所谓“无邪不有毒,热 从毒化,变从毒起,瘀从毒结”综上所述,阴虚是引起冠心病主要的病理因素,是病之 本;热毒和瘀血是病情发展和恶化的病理基础,是病之标 热毒贯穿其中,既是病理因素,又是致病因素,是冠脉斑块 易损和破裂的关键因素,阴虚则热,日久则热聚成毒,结于 局部,造成炎症细胞在斑块内大量浸润,热毒日久又会耗伤 阴液,加重阴虚;阴虚则血流不畅,血液稠浊,易于成瘀, 热甚伤血,热与血结,亦可致瘀,瘀血日久不散,既可致新 血不生,阴液难复,又可酝酿成毒,形成毒瘀相结于络脉的 顽疾。
4滋阴清热,祛痰活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冠心病的病机本质是本虚标实,是在本虚基础上形成的 本虚标实证本虚包括气血阴阳的不足,其中心阴亏虚是一 个重要环节;标实以热毒瘀血痰阻多见,标实之邪是脏气亏 虚,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滋阴清热,活血解毒方药能对本 虚标实病机的多个环节有治疗作用在本虚基础上形成的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是标实病机的 主要方面补养心阴方药通过补充阴液能够滑利脉道、增水 行血,阴津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具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水津充沛,血始能行,阴津充足是保证脉道滑利、血运畅行 的重要条件,如《读医随笔》说:''血犹舟也,津液者水也 若阴虚津亏,脉道失于濡润,血行涩滞不利,则易致血瘀 补养心阴方药能有效地补充心经阴津,增水行血,防止瘀阻 心脉同时,部分补养心阴药物本身兼具活血通脉、促进血 行的作用心阴亏虚,虚火自旺,可煎血成块,炼津成痰, 运用清热解毒活血方药亦能补充阴液,以阴制阳,清除虚火, 阻断生痰致瘀之源进一步滋阴扶正,加强人体正气,有助 于机体祛除痰瘀等病理产物,达到扶正祛邪、邪去正安的治 疗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