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模板(多篇).docx
423页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模板(多篇)推荐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 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学习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学习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学习时间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 课本P 1、2,例1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 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 1、 2、3 学习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学习要求: 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学习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学习时间安排: 1、两位数加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