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加工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doc
4页二、加工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加工贸易的发展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致使我国外贸出口 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肖前我国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传统加工贸 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并且这种传统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小占据主导 地位近年来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相肖大的成分是由进出口数量扩张构成 的,这是一种和当危险的局面在推进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口由化的过程中,中国 经济以及出口本身很难承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保持稳定增长加工贸易在我 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地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工贸易 发展的优劣决定着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传统发 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 型产殆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导致我国整个对外贸易出口缺乏增长潜 力,发展后劲不足第二,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加工贸易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因此传统加工贸易的 大规模发展,必然要大量进口原料,这给我国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 的负面影响,使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而一国的原材料工业是整个工业的 基础,原材料工业的落后将最终损害整个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人的问题加工贸易是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台阶,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Fl标 Z-,在于充分利用其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在我国加工贸易未能起 到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我国传统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原 材料与零部件从国际市场上来,产成晶到国际市场上去,而在国内只进行简单的 加工装配,产业链条短,因而使得加工贸易对国内其它产业缺乏前向和后向的带 动作用,尤其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而在我国 产业结构中,中上游产业一直是我国的瓶颈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因此加 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改造和进步,产业 结构没得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加工贸易是以外商投资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它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中, 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开 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 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的环境带来 灾害性的后果。
此外,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 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延滞了整个加工 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从而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 用第三,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为前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己成为造成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 之一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按照国际原产地的统计原则,加工贸易中大量为其它 国家和地区加工的产品再出口,扩大了统计上我国与发达国家Z间的贸易不平 衡,增加了贸易摩擦,据海关统计,我国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和岀口成詁约70%是 通过香港地区成交,由香港转口我国出口货物在香港特区的增加值,也被美欧等 国统计为从中国进口,势必扩大其来自中国的进口额和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加剧 双边贸易摩擦我国加工贸易产詁出口的数量过多且价格过低,导致最近几年外 国对华反倾销起诉案件明显增加到2000年底,己经有29个国家(地区)对华输 出产品提起反倾销起诉,共达412起,金额达到数百亿美元第四,加工贸易走私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工贸易走私给我国外贸和国民经济发展带來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导致国 家应征税款的大量流失,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对外经济贸 易秩序,冲击了国内市场,特别是敏感商品走私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 直接冲击国内一些支柱行业和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危害。
此外,加工贸易的走私现 象还极易造成社会腐败的滋生三、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改变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需 要对加工贸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且新-•轮全球生 产要索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外部条 件;我国在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也为加工 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内部条件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探索加工贸易转型升 级的方向一)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H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 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国内企业 可以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 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要从引用外资 为主转化为引用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的新思路政府要出台支持研发机构开 展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和更加积极的出料加工产业引导政策,在承接境外高端产 业转进的同吋,将我国的饱和产业向境外转出,使加工贸易由单向转移向双向转 移升级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第一,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 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 型企业第二,是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空间 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 带动小西部的发展政府在“梯次转移”中要体现区域间的政策落差,给予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第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地区 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 类、禁止类的商品H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丄的落差,有效地将资金 和资源引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同吋,政府在给予政策优惠之外,还可 给予高新技术行业、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上的优惠,根据企业规模、行业 特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三) 主动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创新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传统监管理念认为,经营加工贸易的企业应为具备生产能力,否则不得开展 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不能成为加 工贸易监管对象在这看似合理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已严重 不适应半前产业垂直分工引起的产业链环节外包化的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如不加 以调整必将严重制约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产业链上研发设计、营 销、服务等环节蕴涵的附加值最大,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我 国在国际分工中耍摆脱单纯制造业基地的不利境地,就必须调整加工贸易监管制 度,创造一切条件使产业链“上伸下延”,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的产业链有效延长,产业层级向高端推进的时候,政府部门管理职能 必须及时从平面监管向立体监管跃升四) 重视社会责任标准,协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H前,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强制推行s A 8 0 0 0标准认证这个被称为“社 会责任认证”的标准,越來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 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者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它们的产 殆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这对我国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界于雪上加 霜这要求企业在加工贸易备案环节贯彻社会责任标准采取不同措施,也为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五) 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共同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相应削薄,有的企业 甚至已处在亏损边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为此, 政府要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抵御监管风险。
如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通过“控 制增量”来“提高水平”,将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完善风 险管理机制,对企业出现加工增值含量降低的情况及吋作岀反应,进行客观分析; 完善进出口金额“倒挂”手册保税料件的内销补税审价机制,防止国家税收流 失在对加工增值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完备的法律监管体系,指导海关、国 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联合监管,促进守法企业转型升级,对心 存侥幸的违规企业加大打击力度六)发挥政府部门管理效能,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近年来,加工贸易活动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提出了不 少新要求加工贸易管理,涉及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综合平衡, 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增加就业等要做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及其监管工作,有赖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有赖于商会、行业协会、报关 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伙 伴关系必须积极、有效、充分、合理地发挥综合协调的整体效能,实现制度创 新和手段创新,形成促进与监管的整体合力,使加工贸易与国内工业体系融为一 体,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真正把我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制 造业基地。
六、结论20多年来,加工贸易作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卷上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篇章加工贸易在 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它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同吋,我国加工贸 易也而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清醒的认识事物在运动中前进, 矛盾在解决过程中化为动力,认清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使之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