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全国硕士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
14页2010年全国硕士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注意:图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卷面总分:57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57题练习次数:2次 单选题 (共45题,共45分)1.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是属于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青春期男孩变声是属于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望梅止渴是经典性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的典型表现 2.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根据经验教育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教育起源包括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中国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5.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 B.性善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练论外铄论是指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内发论是指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6.“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 D.教育改造生活说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主要观点是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
题干中提到“教育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这正是教育适应生活学的核心观点 7.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以泰勒为代表,泰勒对此进行了八年研究泰勒在1934年发表了《成绩测验设计》一文八年研究的结果促进了泰勒评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他的著作中,泰勒系统地阐述了目标评价模式,开创了教育评价的先河,被后人称为教育评价的奠基人泰勒认为,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就能够判断教学效果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课程实施时学生行为发生的变化,评价者关注的是课程是否真正发生了作用简言之,科学一实证主义课程评价就是采用标准参照测验测量学生的学业,以此判断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这一课程评价模式有其现实的合理性,方便易行,较为客观。
目标游离评价是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评价类型,它要求脱离预定目标,重视课程与教学的所有结果,包括非预期结果,其评价重点由“课程计划想做什么”转变为“课程计划实际做了什么”外观评价模式是一种对课程进行比较全面评价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描述和判断两个主要的操作过程,不仅要看一个具体的课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而且要重点分析产生特定结果的各种条件和所运用的方法CIPP评价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输人(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CIPP由斯塔佛尔比姆及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并于21世纪初补充和完善即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可应用性四个方面=CIPP模式是较为成熟的方案评价模式,其阐述较为详尽,设计较为周到 8.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范例教学模式是通过典型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是一种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范例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马丁?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模式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通过“个”的认识,达到“类"的认识,进而达到規律性的认识,最终通过自身体验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自觉能动性 9.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模式 C.教学目标 D.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和师生互动的规范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重点,能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10.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丁和戊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按照麦克费尔的观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对于道德发展来说,给机会表达隐藏于心中的敏感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使猜疑、谨小慎微、提心吊胆、敌意在课堂生活中逐渐销声匿迹,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学生丁和学生戊对教例中的情境作出了成熟的反应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了:“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2.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 B.达于教化 C.贤良方正 D.茂材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察举制度是汉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汉代初期官员的选拔补充采取“征辟异才”或“贡举贤良方正”的方法,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为标准来选拔官吏,并且不断完善汉初的察举办法 13.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 B.东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