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解析版).docx
22页汉中市普通高中二年级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长达2~3个月该病主要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百日咳杆菌与 HIV 都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B. 百日咳杆菌只含有一种核酸,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C. 百日咳杆菌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 百日咳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该菌自身能合成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才能生存详解】A、HIV 是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 错误;B、百日咳杆菌为原核生物,有两种核酸,而且不寄生在宿主细胞中也能生长繁殖,B错误;C、百日咳杆菌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D、百日咳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该菌自身能合成蛋白质,D正确2. dCTP的结构与ATP 相似,dCTP 结构如图所示,其由一分子胞嘧啶(C),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三分子的磷酸基团构成,a和b为化学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与a相比,b化学键更易断裂B. dCTP 与ATP的不同之处在于碱基C. dCTP 可作为能源物质为某些生命活动供能D. dCTP 脱去末端两个磷酸基团后,可参与构成DNA【答案】B【解析】【分析】ATP由1分子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P是磷酸基团,~是特殊的化学键详解】A、与a相比,b化学键更不稳定,更易断裂,A正确;B、dCTP 与ATP的不同之处在于碱基和五碳糖,B错误;C、dCTP的化学键断裂后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即dCTP 可作为能源物质为某些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D、dCTP 脱去末端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可参与构成DNA,D正确。
故选B3. 某研究小组将1~6组质量相同的马铃薯条分别用浓度为a、b、c、d、e、f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得的马铃薯条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蔗糖溶液浓度小于a时,马铃薯条的质量变化可能大于8%B. 马铃薯条细胞液的浓度最可能在c和d之间C. 与c相比,d浓度条件下的马铃薯条细胞的吸水能力更弱D. 长时间置于浓度为f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条细胞可能会失水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若蔗糖溶液浓度大于马铃薯细胞细胞液浓度,则细胞失水,马铃薯质量减小,相反若蔗糖溶液浓度小于马铃薯细胞细胞液浓度,则细胞吸水,马铃薯质量增大详解】A、当蔗糖溶液浓度小于a时,马铃薯条细胞可能渗透吸收更多的水分子,质量变化大于8%,A正确;B、据图所示,蔗糖溶液浓度为c时,马铃薯质量增加说明细胞吸水,蔗糖溶液浓度为d时,马铃薯质量减小,说明细胞失水,因此马铃薯条细胞液的浓度最可能在c和d之间,B正确;C、与c相比,d浓度条件下的马铃薯条细胞细胞液浓度大,吸水能力更强,C错误;D、长时间置于浓度为f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条细胞可能会失水过多死亡,D正确4. 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更强。
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增殖能力的年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几乎不分裂;实验二:将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分裂旺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一为对照组,实验二为实验组B. 细胞增殖能力只与细胞核有关,而与细胞质无关C. 正常细胞随分裂次数的增加,其端粒会变短,其分裂能力会增强D. 细胞分裂能力与细胞的衰老有关,且受细胞核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详解】A、实验一和实验二均为实验组,它们与正常的细胞作对照,A错误;B、本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核年龄有关,同时也说明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核有关,B错误;C、正常细胞随分裂次数的增加,其端粒会变短,其分裂能力会减弱,C错误;D、该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能力与细胞的衰老有关,且受细胞核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因为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D5. 某兴趣小组以蝗虫(2n=24)为实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已经分裂,其染色体有24条,且细胞是均等分裂的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细胞的名称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相等C. 该细胞可能来自雌性蝗虫D. 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由题意可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已经分裂,则该细胞的名称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已经分裂,说明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相等,B正确;C、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即该细胞可能来自雌性蝗虫,C正确;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6. 真核生物DNA 复制过程如图所示,M、N表示相关酶,a、b是新合成的子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复制时,子链延伸方向总是从 B. 新合成的子链a、b的碱基序列相同C. 酶M是解旋酶、酶N 是 DNA 聚合酶D. 合成子链a、b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聚合酶只能与3'端结合,因此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A正确; B、新合成的子链a、b的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 C、酶M使双链解开,是解旋酶、酶N促进子链的合成,是 DNA 聚合酶,C正确; D、合成的子链a、b是DNA链,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B7. 人的FBN1基因突变成E1297G基因,使得表达的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密码子:GAA、GAG)被甘氨酸(密码子:GGU、GGC、GGA、GGG)替换当存在2个等位基因均为E1297G时,人的身高降低4.4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正常的FBN1基因相比,突变基因E1297G的碱基数目发生了改变B. FBN1基因和E1297G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 与正常的FBN1基因相比,突变基因E1297G的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发生了改变D. 基因发生的突变一定会导致其表达的蛋白质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插入、缺失或替换引起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现象详解】A、FBNI基因突变成E1297G基因的实质为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碱基的数目不变,A错误;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原来基因的等位基因,人的FBN1基因突变成E1297G基因,因此FBN1基因和E1297G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正确;C、双链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即基因上嘌呤脱氧核苷酸占比50%,突变基因E1297G的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比例未发生改变,C错误;D、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位于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内含子部分及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导致FBNI基因发生的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改变,D错误8. 研究人员对某单基因遗传病开展调查,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运用PCR 等技术对该家系中某些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如表所示,相关基因用E/e表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检测成员Ⅱ₃Ⅱ₄Ⅲ基因E—+—基因e+++A. 需要根据基因E和基因e的核苷酸序列来设计引物B. 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I₂和Ⅱ₄的基因型相同D. Ⅱ₃和Ⅱ₄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概率为1【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在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根据目的基因中已知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据此可推测,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根据基因E和基因e的核苷酸序列来设计引物,A正确;B、Ⅱ3含有基因e,表现为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无论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都与系谱图中的性状相符,即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隐性遗传病,I2和Ⅱ4均为杂合子,即其基因型为Ee或XEXe,即二者的基因型相同,C正确;D、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为ee和Ee或为XeY和XEXe,二者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D错误。
故选D9. 炎炎烈日下,仍有许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汗水保障秩序和城市的运行为关爱户外工作者,某地举行了“夏日送清凉”活动,为户外工作者送上水及功能性饮料,为他们带去阵阵清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皮肤分泌汗液是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之一B. 户外工作者饮用的功能性饮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C. 出汗较多会引起机体的血浆渗透压升高D. 长时间户外工作后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