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的现代性之忧.ppt
28页医学的现代性之忧徐州医学院 夏向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计制作 现代,现代化• 现代:时间概念,相对于古代,构成历史 的时间分野 • 现代化:肇始于17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是人的理性的张扬完成对神的叛逃和去魅 ,摆脱精神层面的束缚,完成“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个人自由”(帕森斯)的价值确 认和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 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嬗变的历史过度 现代化、现代性• 现代化:高歌猛进,一路狂奔,发展、进 步、忙碌、最大化、最优化 • 现代性:驻足沉思,回首反思,“寻求对一 种不安的答案”(达尼洛),试图重新书写 现代化20世纪医学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和希望,生物医学已经发展到 了一个相当高级和透彻的阶段现代医疗技术可 以将濒临死亡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拖回并让他延续 地活下去;医学可以使严重缺陷的新生儿存活; 医学能改变一个人的整个外观甚至实质形态的生 命表达;医学可以使人的部分重要器官被置换 这些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回答 因此带来的伦理等人文学压迫和社会科学难题; 医学和研究人员并未意识到“通过生命科学知识和 技术,他们已经拥有了多么惊人的社会与文化权 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医学的现代化危机• 做得越多,抱怨越多(妖魔化,污名化) • 承诺越多,背叛越多(医患关系恶质化) • 技术越高,代价越大,风险越大 • 了解越多,误解越深 • 越忙越乱(忙啥?为谁忙?为何忙?) • 低技术,高满意度,高技术,低满意度 • 占领技术制高点,失守道德制高点 • 技术进步,职业倦怠增加,幸福感缺失医学目的的歧化,泛化• 现代医学巨大进步所派生的关于医疗、卫生、健康的社会 心理期许越来越高,医学的生活化,卫生、健康概念的扩 大化,使得医疗、卫生、健康的标杆越抬越高,几乎接近 于人类幸福的境地,也使得现代医学(医生)越来越身心 疲惫,不堪重负 • 原初医学只针对外在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急性传染病、营养 要素缺乏病和呼吸、消化、泌尿、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多 发病,进而扩大到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慢病谱系,医学呈 现了广角化趋势,从危重病症抢救到脚臭矫治,从心脏置 换到脱发、头皮屑困惑,从糖尿病防治到减肥、美容,几 乎无所不包技术乐观主义 与医学的英雄主义幻像• 技术乐观主义者塑造了现代医学的英雄主义形象 ,在他们眼里,现代医学就是“推土机”,如同“电 熨斗”,遇到病菌,开足马达就可以立即祛腐生新 ,遇到身心皱褶,可以一烫就平复如初,即所谓“ 药到病除”或“术到病除”神话。
医学还是“自动售货 机”,塞进钱币,就会掉下想要的商品来,即所谓 的“钱到病除”或“钱到康乐”神话 • 正是这两个神话,使得现代医学的社会承诺发生 畸形,助长了技术万能(技术乌托邦)、金钱万 能(消费主义)的医疗观透视医学的现代性危机• 透视医学的现代性危机:技术愈发达、愈 短缺,人性愈贪婪、愈荒芜,医学才做得 越多,抱怨越多,才会占据了技术制高点 ,失去了道德制高点 • 本质是技术与人性的分离,理性与良知的 分离击碎了技术主义的玫瑰梦,也戳破了 现代性的无瑕面具中国医学:怎样的现代性反思• 医学的现代性研究是一项建设性批判(破坏)的 哲学与社会科学工程,现代性揭示的是现代医学 的不完善现代性反思(批评、批判)不是否定 现代医学的正当性,而是发掘现代医学有待修补 的缺陷,完善现代医学的价值坐标和学科方向 • 现代性反思不是人云亦云的东施效颦,中国医学 历史悠久,传统丰厚,现代转型局促而激进,启 蒙进程不充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界面混沌 ,当代中国处在三大转型之中,有着更加丰富的 现代性困惑与困境,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予 以回应与解读,为中国医学的战略突破与现实医 改提供思想启迪和智慧孵化。
医学:未完成的精神发育• 没有哪一门学科像医学这样迷恋进步主义,轻视 学科自身的现代性反思与批评问题,这是现代医 学陷入价值困惑与精神迷茫的泥沼而不拔的根本 原因 • 从现代化的追逐到现代性的反思,需要思想史的 精神引领,不然,很难理解医学的现代性正在经 历从启蒙大旗到危机话题,由高歌猛进到驻足反 思,从世俗功利到终极价值,从传统医学命运的 叩问到现代医学困顿的审视的精神转身 • 当代医学并没有完成这一连串的思想史转身重审医学的现代性• 在当代,技术化的医学被命名为“现代-医学”,词 义里透出对传统医学的优越感,现代意味着进步 ,先进,与时俱进,占据技术制高点,自满情绪 弥漫于医学界,人们醉心于现代化的五彩霓虹之 中,一切成功与业绩都归功于现代化,医学的思 想图景(明天)就是更加现代化,认定医学的理 想不过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线性与惯性抵达(如 同下一个停靠的车站),以此来否定医学的哲学 化建构与灵魂(精神化)约束知识霸权:傲慢,乌托邦• “现代医学”隐含着不容置疑的知识霸权,分 明是最后的、最好的、可及的医学系统与 形态 • 理想主义的逻辑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 来不竭的效能与效率(最优化和最大化) ,效能与效率带来人类欲望(包括无痛、 无疾、不老、不死)的满足,满足带来人 类幸福。
强化一种功利主义、孤立主义的 幸福感与幸福观技术化、工程化、非人化• 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倍增与技术的无穷涌现,生命 的图景,医疗的过程都日益技术化,工程化(非 人化),人们健康、无疾、不老、不死欲望的高 企与生命无常的矛盾日益突出,造就了特有的现 代性迷茫与迷失,学术繁荣、技术飙升无法制止 医学的污名化、医生形象的妖魔化、医患关系的 恶质化,也是的理想医学的图景黯然失色 • 社会情绪聚焦于医界的道德批判与重建,职业傲 慢、冷漠、贪婪的检讨首当其冲,很显然,医学 的现代性困境远不止是道德滑落,因此,仅有的 道德清扫与清算不足以制止现代性危机的蔓延10月:我们遭遇技术困境• 浙江温岭杀医案:32岁小哥,鼻窦炎+鼻中隔偏 移,微创手术:新技术,CT检查:高技术——为 什么技术指标与评估(正常,正确)与病人感受 (不良,恶化)分歧那么大?为什么医生只相信 机器? • 广州ICU群殴案:79岁老妪,生命终末期,ICU: 人机混合生命,高费用,无限延长生命的想象— —亲情隔离,我不知道奶奶(高技术支持)为什 么会死?奶奶怎么死的(苦别离)现代医学的价值错乱• 医患失语是技术性失语,医生的冷漠是技 术中立原则庇护的冷漠,医生的傲慢更是 技术辉煌的自满情绪所催生的傲慢,医患 冲突是医学中技术统治/垄断文化(漠视人 的存在与价值)的根本特征。
• 技术的神奇魔力带来生死意识的迷茫与迷 失,一切死亡都是技术应用或介入不充分 的结果,都有可能通过提高技术标准予以 终止现代医学的价值错乱• 技术的泛化还带来医学的生活化、社会的医学化 、人们视一切生存/生命与社会问题都是医学问题 ,都可以通过医学的技术干预来实现最优化,致 使医学的边界泛化,目的歧化 • 从财富效应到消费主义,从技术崇拜到技术统治 ,是医学现代性不断凸显的过程 • 技术不是现代化的象征和标志,有着漫长的历史 与深刻的人性根源,规定着自由的实现和自由的 丧失不可能简单放弃,但却充满了挑战与危险 现代性的价值错乱在于技术专制与非人化影像崇拜症”与客观性危机• 医学中的视觉主义思潮带来了医院里的百“ 机”宴,也带来了现代医学空前的客观性危 机,医学在获得疾病部分“真相”的同时失去 了固有的“真诚”,在谋求“正确”的决策却失 去了职业的正当性,正义性(因而冲突不 断),医生在追逐“真理”细节时失去了职业 真谛那就是“痛苦无法显影,影像没有体 温”影像崇拜症”与客观性危机• 生命是神圣的,生命也是神秘的(永远也无法真 相大白,只能中白,小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 身心的总合,同样,疾病也是一切身心、社会关 系的总合,绝非高技术探头所能把握。
• 当下的客观性危机不只是失之于度(过度检查, 过度诊断,大诊小治),还失之于德(职业冷漠 ),不仅迷于眼(只相信机器报告),还迷于心 (人性的迷失) • 仅仅只有限购(设备),限用(临床途径),限 价(按医院分级设限),无法彻底根治“影像崇拜 症”芒福德的忠告• “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威胁还不仅仅是 在诊疗过程中挤走了人,而是他替代了人的心灵,并破坏 了人类对自己做出独立判断能力的信心——即任何判断都 不敢与这个系统相左,也不敢超越这个系统之外《 机械的神话》P190) • “使用机器以拓展人类的能力和使用机器来收缩、取消或 代替人类的功能,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第一重情形中 ,人们能够行使本身的权威,而在第二种情形中,机器接 管了控制权,人类成为一个超级傀儡,所以,问题并不是 毁灭一切机器,而是要重新恢复和认定人类的控制权 (《机械的神话》P192)现代医学中人文缺失的表现• 第一,临床医疗活动中只注重躯体症状,忽视患者的精神 心理及众多其他需求医患关系被“物化”和“异化在消 费时代,治疗仅仅作为一种商业行为,缺乏对患者心理特 征的研究医生更加关注躯体的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 ,因为躯体问题能被测量,情感问题则不能。
医生们相信 如果躯体解决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对病人来说,最 切近的是对关怀、帮助的心理渴求,是私人化的痛苦与体 验所致的恐惧和无助所以,医患冲突有时只是一个容易 解开的“活结”,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一个处置的程序艺术, 然而,要完成这种技术处置与人文处置的并举,却要在生 命价值与内心秩序、知识储备、反省自身能力等人文素质 方面做沉重的转身• 第二,经济利益的追求遮障了人文精神的光辉, 利益动力制衡道德动力医疗服务部分进入市场 后,医学医疗的功能定位在公益和功利之间摇摆 ,医疗市场定位取代了以人为本、人道主义为主 旨的医学伦理原则经济利益的驱使有意无意地 助长了纯科技论,纯指标论值得注意的是,张 扬技术至善主义背后的潜在动力是追求巨大的经 济利益毫无疑问,高科技将带来高利润,在此 ,医学界与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分享共同的喜悦 除了治疗,我们还能给病人什么?• 第一,树立人文精神的职业意识,重新认 识医学的本质和价值在人文式微,价值 取向倾斜的今天,医务工作者需要从根本 上更新观念,在“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 式下重新定义医学的目的,需要人文精神 的关注医学应当回归人,回归社会,回 归人文。
医学不只是对疾病的治疗(cure), 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care)撒拉纳克湖畔的明言•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 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 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 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第二,正确处理客观性、真理性与 主观世界的关系• 现代医学凭藉声光磁技术手段建构了一个客观化 的认知体系,以及理论化的真理论证机制,但医 学的本质仍难以告别经验性和艺术化,也就是说 主观世界的合理性仍不容忽视,医患两者的交往 中,医生不能自持客观性与真理性,来排斥、消 解患者的主观性、个性不能因为非职业化的经 验式的表达、非术语的个性解释而否认患者感受 的客观性,要格外珍惜患者来自体验世界的报告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全盘接受患者的言辞,让 倾诉者感受到被尊重与他的言辞被采纳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W. 0Sler)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 ,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有30 秒钟,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 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病人有兴趣, 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第三,机器证据的多指标性与 高支付必须受到适宜性的约束。
• 医学实践的特殊性决定,客观性与严谨性是至高 的职业原则,机器证据的提供恰恰高度契合这些 原则,但正如上文所言,医疗决策是一个经验性 、客观性参半的过程,机器证据的多指标性与高 昂的医疗支出必须受到适宜性的制约许多情况 下,诊疗的手段都要回归到传统中医所言的望、 闻、问、切,回归到医患对话及听诊器、温度表 等视触叩听技能的充分施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