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教学论文 从无所希望中寻找希望.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89870990
  • 上传时间:2022-05-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无所希望中寻找希望[内容提要]有论者认为,“五四”启蒙主义的救世激情造就了鲁迅而鲁迅又受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将生命的意义界定为对生命自身的发挥极致,否定在此之外还有什么目标鲁迅执著于一重世界,希望现实就把一切帐结清,立足于现实而寄希望与未来的社会改革者态度[关键词]救世激情 一重世界 虚妄哲学 影子我时常喜欢在书本上写下“鲁迅”两个字,而且愈加亲切起来,一直都肯定这个名字在我心里非同寻常,可未曾静下心来细细思量与琢磨一针见血的笔法与超缜密的思维,立志唤起人性的觉醒然而,在今天,评论鲁迅文章的同龄人有不少数皆认为鲁迅先生过时了,我由此难过起来,欲辩解又欲沉默寡言了那份隐与痛,在我,还未开口,就隐藏的不知东西南北之去向了也许要沉默,也许要呐喊,只有鲁迅先生才能把握到绝处生花,恰到好处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性格或多或少与先生笔下的人物有互通之处,可我又怕自己真的变成子君或阿Q那样于是警以提醒自己,要向上向上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体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1)这样的文字总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每每读后,总觉得血液沸腾得也想喷射流淌溢成这奇特的图景。

      而这痛苦留下的痕迹却能以如此的心态去看待,实属罕见,也只有先生,能以如此的生命哲学折射出思想的浪花在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寻找希望当迷茫失败时,我们在寻找着希望;当昏昏暗暗一蹶不振时,我们在寻找着希望;当花败枝损太阳不在时,我们仍在寻找着希望……可先生却说“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是一种追求,还是一种解脱?我不禁自问鲁迅死那年的照片,清瘦,苍弱,带有很重的病态他的眼睛直视,有些茫然,既有对现实的蔑视,又有很重的精神困惑先生的面部骨骼突出,唇须深重,让人感到冷俊,严厉,不可触犯那时,死亡的阴影已经来临,但他默然无视先生天生敏感,激烈,不能容忍有害的事物他有着一种猫头鹰式的洞见,犀利敏锐,不断揭破着生存的真相他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叭儿们”与“泛走狗”,面对的是沉闷的“铁屋子”,呼唤的是一种狼性的韧战精神他不断向人提醒:死亡,黑暗,缺陷,罪恶然而他自己只能在没有救世主的情况下自我包扎伤口,孤身一个,依靠自由意志与黑暗的虚无肉搏,承担着天边的孤独,黑暗与虚无,默默的抗争着奇怪而高远的天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先生用什么来抚慰心灵的创伤?用什么来抵抗绝望带来的绝望和恐惧?徐鳞先生称鲁迅先生的生命哲学为“虚妄哲学”,由于“虚妄”是一种无形态的价值取向,因而在人生意义的探索中,鲁迅注定得不到确定性的终极答案,他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对生命的焦虑。

      他认识到人的有限,也确立了对价值的认同,以黑暗趋赶黑暗,以自身绝望来反抗绝望,以无所希望来寻找希望,以执着的言说来守护存在,从而给生命以意义在鲁迅的行文之间,总会碰到某种影子似的东西,其实影子本身并不存在,只是因为光明从那儿产生,又在那儿消逝竹内好说,就像骷髅在华丽的舞场上跳舞那是一个黑洞般吸进所有光明,影子般无法实体化的、骷髅一样的存在这个“彷徨于无地”的影子,产生又消逝恰恰这“黑暗”与“虚无”表现了一种“终极性的文学自觉”鲁迅背着那个影子度过了一生影”是一种“罪”的自觉,又是对“罪”的一种反抗影”上不愿去天堂,下不愿去地狱,前不愿去将来的黄金世界,现在又不愿与形同行处处都是栅栏和高墙,于是“影”直视于天地之间,只有在黑暗中沉默在时间轴上,“影”滑动在两种毁灭之间影”似乎在命定的悲剧里属于黑暗与虚无忽而在黑暗中沉默,忽而在白天消逝而先生的内心也如“影”一样,在两难的选择中绝望的迷失影”处于矛盾中作为“孤独者”,作为前走的“过客”,徘徊在阴暗中的“影”如置于天底的深渊,黑暗与虚无,绝望寂寞的情绪,像毒蛇一样,又像死尸一样,“胸腹俱破,中无心肝”鲁迅的精神象征就是游魂和毒蛇:“有一游魂化为长蛇,不以齿人,自齿其身,终以损颠。

      扶身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通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欲何知?(2)的确,从来没有人如此阴郁的沉思,这样置自己死地而后生他潜入内心深处,虽没解决什么问题,但发现了自身的矛盾影”唤醒了鲁迅的苦痛,他目睹了自己腐烂的尸骸影”选择的是独自远行带着浓厚、彷徨、悲观失望的情绪,沉默抗战于黑暗里了一个拒绝了一切天堂,地狱,黄金世界,义无返顾的走向“坟场”的“过客”,一个背负了四千年沉重,带着赎罪的自觉,肩起黑暗闸门的历史“中间物”,一个黑暗而又模糊不定的,影子黑暗的影子在黑暗的屋子里体验着,观察着,思考着——里面包阴着的都是些什么?玩弄,欺骗,作贱,剥夺,虐杀;无时无刻不是末世的嘴脸:谄媚,出卖,落井下石,编织罗网;无时无刻不是末代惨状:战争,饥饿,瘟疫,愚昧,麻木,冷漠,暗哑,丑恶,阴暗,无耻,虚伪,凶残,苦难这一切重复的深层心理体验在良知与智慧、痛苦与愤恨的锻造下构成了鲁迅深层的悸动,于是就有了伟大的呐喊鲁迅的努力就是打碎这“黑屋子”,唤醒沉睡的国民鲁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破”这“黑屋子”,就像医生一样,选择被“毒害”的个体,把他的受害处揭示给大家看,甚至大胆的把血淋淋的切片展示在世人面前。

      但这没有惊痛、惊醒沉睡几千年的国民,惊痛的只是少数的几个,让他们在血的面前惊恐,痛苦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深重苦难的个体,控诉着那个腐朽的封建等级制度但给鲁迅的只是失望,因为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借助于一个化名叫金心异(其实名即为钱玄同)的对话,表达了自己极为矛盾的心态:“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的万难破坏的,里面有许多沉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到死灭,并不感到死的悲哀现在大嚷起来,惊醒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痛苦,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3)这段心声流露出鲁迅对自己所从事的新文化启蒙工作之实际成效的不自信和怀疑的心态著名美籍华人李欧梵言:“‘铁屋子’当然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的象征,但必然还有更普遍的哲学意义毫无疑问,在当年,鲁迅先生一而再再而三表达这种先知式的寓言——这甚至已成为深刻体现其悲剧精神和宿命思想的创作无意识——其沉痛之深是让人震撼的李欧梵从中发现了鲁迅的一种悲剧宿命思想:少数清醒者开始唤醒沉睡者,但那努力所致的只是疏远和失败清醒者于是变成无力唤醒沉睡者的孤独者,所做的只是激起自己的痛苦,更加深深的意识到死亡的即将来临。

      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完美的胜利,庸众是最后的胜利者铁屋子”毫无毁灭的迹象所以,鲁迅这种乐观战斗的精神持续得非常短暂——他很快从“听将令”的“呐喊”(1923)陷入“两间余一卒,苛戟独彷徨”的“彷徨”(1926)的心态中有论者称,鲁迅来自“铁屋子的声音,则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心灵在黑暗场的声音由于强烈的“中间物”的自觉意识,鲁迅没有为“痛苦”、“绝望”的承担找一个更高的理由,而是依靠个体意志不断反抗着黑暗,自觉的承担着绝望并把握着人生在鲁迅的心灵中,从来不曾纠缠过但丁的追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困惑他曾说过,他一生中最不能忍受的两个人,一是但丁,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能忍受他们的幻想和忍从对于前者,鲁迅说:“于是我就在这个地方停住,没有走到天国去对于后者,鲁迅“废书不观”由此不难看出鲁迅对人生的态度,即鲁迅执著于现世的一重世界,希望把现世的一切帐结清,主张“拳来拳去,刀来刀挡”,甚至“不惜用更粗的棒子打”,“一个都不饶恕”,而不像他们那样坚持在人的世界之外追求一个更高纬度的存在他不幻想入天国,不虚妄基督来救世,而是在艰难的尘世间把自己变成一块石头:冷眼,铁血,硬骨,对于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

      黑,沉,辣,烈,硬都堪称二十世纪独一无二的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赖,一切斗争都只不过是争夺地狱的统治权而已,一切宿命都只能是失败因此只有极大的膨胀自己的自由意志,强对蔑视,仇恨,敌意,与黑暗对抗,与虚无对抗,温煦悲悯没有了,只剩下孤傲的雪对凛冽的风,只剩下敌意,荒冷,寒漠鲁迅说,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我憎恶它,想除去它,而不能最后,鲁迅给二十世纪的中国没有带来任何新的东西,不但没有,鲁迅最终甚至未能将绝望进行到底,就如他自己所说:“我终于不能证实‘唯黑暗和虚无乃是实有’”,因此,“怕我未熟的果实毒死了偏爱我果实的人4)为什么?国民的灵魂使之然读鲁迅的文章,无形之中增加我们对自己的恨来总认为鲁迅文章的火药味太重,缺乏爱的因素,如同一把利剑,杀了别人,也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想爱但爱不起来,本应同情的却让我们为其悲哀起来,鄙视起来,内心也由不得挣扎起来但仔细思考起来,这不是鲁迅先生的过失,而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悲哀中国是缺乏信仰的国度,国人的灵魂里没有上帝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人的想象力捆绑在执著现世,注重实用的铅坠上不能起飞他们沉睡于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形成的中庸处世思想束缚着人们,又解脱着人们,即使站在十八层地狱也可蔑视站在更低一层的别人,从而获得心里安慰,无须做自我忏悔,也就没有痛苦的煎熬。

      鲁迅在阿Q身上揭示的“精神胜利法”正是使中国人立于不败的法宝这种民族文化心理是长期潜移默化形成的并产生作用的打碎外在的伦理纲常靠运动靠革命也许可以解决问题,但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却一时消补不了,即使批判的武器也不能完全奏效但鲁迅仍要实践,靠着对民族的爱,仍然利用手中的笔把国民灵魂的丑恶一层一层的爆晒在阳光之下,把那隐藏在国民性现象背后的中国人的“根性”与“心”摊漏在世人面前以激起那跳动着心的但已沉睡的国人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是个人,是个独立的个人,更是个中国人从这可以看出鲁迅和尼采一样,都喜欢的是“恶”而不是“善”,主张 以“恶”破“善”鲁迅对“恶”的偏至看取,体现了他对中国以“性本善”为基础和“阴柔”文化传统的突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鲁迅树立了一个高度,一个丰碑,但是,他为了突破中庸而选择偏激,这不是常态,因为那是剑走偏锋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他所爱的方式注定了他要走向绝望刘小波先生指出,中国没有独立的个体,没有个体,也就自然没有个体的承担性,而个体责任的空白就导致了没有承担性的群体人的责任意识,归根到底是个体的承担正如康德说的,责任只能落实到个体身上,个人责任没有替代品如果每个人都推卸责任,就会出现令人可怕的责任空白,就只能被动的等人来救。

      然而,在中国,鲁迅却是出现的独立的个体,在中国,只能诞生这么一个勇敢的文化战士鲁迅担任了来救万人的角色冷对寒空的“雪”是鲁迅精神的意象化,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张扬的个性,独立于“群像”之外鲁迅在年轻的时候高扬“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摩罗精神笔下的摩罗诗人,正是把清醒的个性自觉和强烈的反抗精神结合在一起的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就没有独异精神个体生存的空间,而一个清醒的人,一个有罪感的人,必将是一具苦痛之人鲁迅拒绝了一切精神避难所,成为传统文化人格和生存方式的第一个叛徒西方生存的个体生存哲学“激活”了鲁迅,使他更强调个体的独立鲁迅对尼采的“强立意志”的看取,对辩论“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看取,对克尔凯克尔“孤独个体”的看取等等,这都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内化的具有“强立意志”的个体挑战众数和社会旧习的反抗精神,都是执著于个体精神,扫荡文化陋习,唤起群众的自觉和心声鲁迅是最不多变的一个人,他拥有坚固的“精神个体”,“一个连续的自我”这个“精神个体”就是对“个性”的推崇所有的思想都从此地出发,并表现在行动之中鲁迅正是靠这种个的自觉牺牲摒弃一切外援,直面现实的自由意志去抗争,成了无神论背景下的文化巨人。

      然而这种个性的韧性,倔性却也是他的失败之点鲁迅之单一人去唤醒沉睡的昏死的众人,去改造人生挽救人生的努力是没有指望的他的抗争是“绝望的抗战”他经常反思自己的失误,这种罪的自觉使鲁迅自我否定,自我拷问,自我忏悔,那种曾把自己变成药剂来医治国民性的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