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魏碑技法与欣赏PPT课件.ppt

61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90314197
  • 上传时间:2022-05-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38M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魏碑技法与欣赏魏碑技法与欣赏魏魏 碑碑一、一、魏碑产生及年代魏碑产生及年代 二、二、魏碑的形成和特点魏碑的形成和特点三、三、魏碑欣赏魏碑欣赏四、清四、清代和当代碑学代表名代和当代碑学代表名 家作品欣赏家作品欣赏 五、李远东魏碑欣赏五、李远东魏碑欣赏南北朝南北朝书法形成两大派南朝帖多,北朝碑多帖宜于行草,以流美为能;碑宜于楷隶,以方严为尚大致而言,南朝书法婉丽清媚,富有逸气;北朝书法雄奇方朴,富有豪气书家以无名者为多,书体以魏碑最胜隋代书法臻于统一,熔南北于一炉,开启唐风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楷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良苦始平公碑:此碑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象记孟达文、朱义章书,北魏太和廿二年(四九八)九月刻,在河南洛阳龙门山正书阳文十行,行二十字,有额六字 始平公原碑民国拓本始平公山不在高,有文则名云峰山因拥有众多北朝刻石而驰名中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北魏郑文公碑、论经书、观海童诗等刻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盛赞:“云峯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穠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全称诗五言与道俗十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锋山论经书一首,为郑道昭自作诗郑道昭(公元四五五?五一五年)字佶伯,自称中岳先生,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北魏时历官至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秘书监,青光两州刺史等,谥曰“文恭”。

      魏书称:“好为诗赋,未言其工书到清代中叶考据之风盛行,提倡碑学,穷山绝壁,遍访施拓,郑氏书迹在山东云峰山、天柱山发现论经书诗此碑依山势而刻,字径大者20厘米,小者12厘米左右,字形较扁,保留明显的篆隶笔意通篇宽宏博大,纵情挥洒,气势磅礴现代人要想得北魏书法之势,非看此刻莫数论经书诗中岳嵩高灵庙碑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下5列16行,字较小,各列行数不等额篆书阳文4行共8字,侧刻唐大周天授三年(1692年)马元贞投龙简记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併宣扬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於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於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楷,笔互方圆併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法“峻整”,给以极高的评价中中岳岳嵩嵩高高灵灵庙庙碑碑郑文公碑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郑郑 文文 公公 碑碑 郑郑 文文 公公 碑碑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出土于山东德州;一说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为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李璧墓志爨龙颜:此碑是南朝宋的著名碑刻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势有隶意,笔势雄强,结体多变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中说:“当为隶,楷极则为雄强茂美之宗,”并列为“神品第一爨爨龙龙颜颜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

      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1852年移置曲靖城内,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成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今”孙秋生造像记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楷书,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六朝碑刻中书家署名者不多,此署萧显庆书,但书家情况不详,当为地位低下的工匠或经书手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

      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魏魏灵灵藏藏造造像像记记魏灵藏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全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简称杨大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庄重稳健杨大眼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清男崔公之墓志铭此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河北安平出土不久石佚,故流传拓本甚少现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有藏本翻刻本则形神全失此志书法与郑文公碑大小虽殊而体式相近,结字十分严谨,用笔浑圆迟重,与唐碑区别甚大颜,柳用笔两头顿挫,中间无变化,而此志笔划中间遒劲多有变化,生古拙之气。

      书家评此碑:“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上”书法直接无常清人何义门评论此碑说:“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也有人认为此碑在张猛龙、贾使君两碑之上此志结字严谨,一笔不苟,行笔迟重,墨色饱满,笔画间也富有变化,表现出圆浑、妍美之致并颇具雍容气象,与一般魏碑表现的质直峭厉颇异其趣但若论变化无端、格高韵厚,是无法同张猛龙比肩的崔敬邕墓志封龙山碑:全称元氏封龙山之颂此碑原在元氏县王村山下,不大为人所知,仅宋郑樵通志提到过它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刘宝楠为元氏县知县刘是著名经学大师、论语正义的作者他在山下访得此碑,大加叹服,命人移至城内薛文清祠现在已经下落不明了幸好有拓本传世北京图书馆藏拓本卷轴长1.60米,宽O.93米,拓本长1.58米,宽0.86米碑立于汉桓帝延熹七年(164)无额无穿连题共十六行,行二十六字碑刻全部为隶书,石虽剥落,文多可读,笔画较细,遒劲豪放,类似乙瑛碑,堪称汉碑之上品杨守敬评碑记说:“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是研究汉代书法和历史以及封龙山祀典的宝贵资料,也是学习隶书的极好范本封龙山碑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康有为的书法世称“康体”,此条屏书法得力于石门铭与经石峪,融篆隶于行楷,墨色苍润相间,具古朴雅致之气书写时逆笔藏锋,迟送涩进,笔力峻拔字体笔画平长,横平竖直,长撇大捺,转折处圆浑苍厚结字上紧下松,纵横奇宕,气势开张,干脆遒劲,具有浓郁的北碑笔意,可谓熔铸古今,自成气象写魏碑必须写方笔方笔魏碑一般指龙门二十品,除此之外,白驹谷摩崖、张猛龙碑、石夫人墓志等亦属于方笔类方笔险峻,以骨力胜,重气势,重茂密康有为主张写龙门二十品要四指争力,万毫齐发,方能达到魄力雄强,点画峻厚,这颇有道理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作方笔书,须顿笔下按,使笔毫由聚而散,墨液亦随毫外拓,势如以刀削木,其迹自成棱角,故曰:“方用顿笔”又曰“方笔外拓”外拓者,墨精聚于点画之边界,如简之有壁,其势外现,外现则雄峻而多血写方笔魏碑.除小楷或核桃大的字外,一般不要用过小的毛笔,长锋中楷或大楷较好用,书写前,要把毛笔全部泡开,站立书写,悬腕悬肘。

      怎样写方笔魏碑怎样写方笔魏碑起笔:悬笔侧锋,外露棱角.行笔:落笔成棱角,随即捻管外旋,主毫由侧转正,主毫居中,万毫齐发,主毫、副毫各司其事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健回锋,勿耸肩.怎样写始平公在临习始平公造像记时,我们应考虑到此碑的方笔大都是经过刻工在镌刻时的再加工已经美术化了,这才使字迹方如刀切,已失去作者原作面貌如果一味追求形似而刻意摹仿,以至画成三角形之类,不但失去“写”的意义,也必会使自己走入邪道因此,我们临写时应该多注意体会毛笔书写的趣味特点,这样才能得到此碑的神韵学习始平公碑,应从点、横、竖、撇、捺、提、钩、折这八种基本笔画入手,其中每种基本点画又演变为不同形态,临习时应多注意比较,体会用笔的丰富变化孙伯翔,男,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等记者采访孙老语录一种书风,在当代形成一种潮流,或许并不难近30年来,书坛各种流派相继登场,引一时之风流者众,而得一世之风流者寡。

      有位朋友曾对记者说,若论影响,孙伯翔才是当代“流行书风”真正的引导者,因为他深刻地影响着碑学的发展与方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