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程家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8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程家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迁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在海禁政策的影响下,沿海居民习惯于当水手,不能胜任其他工作;他们为了谋生,有的铤而走险,为贼驾船,更多的是无所事事这说明海禁政策减少了人民的就业机会,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无关2.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略3. 1960年,3万余名河南林县人打着“劈开太行山,势把山河重安排”的旗号,历经十年,开凿出被西方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困境。
这反映出A.“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B.水利建设的“浮夸风”现象严重C.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D.中国经济建设成果引起西方关注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60年,3万余名河南林县人……开凿出被西方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故C正确文革”时期在1966年后,故A错误红旗渠,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困境,不能说明水利建设的“浮夸风”现象严重,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经济建设成果引起西方关注,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成就4.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表明( )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B.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C.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参考答案:B5. 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116105人这说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参考答案:C6. 中共“二大”召开期间,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胜利后,“革命的参加者无产阶级仅能得自由与民主权利,尚不能完全解放”。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 ( )A.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对中国民主革命领导权和发展前途缺乏正确认识C.尚未认清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动力D.已受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参考答案:B7. 下表为186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年代进口出口平衡1865年55,715,458两54,103,274两–1,614,184两1875年67,813,247两68,912,929两+1,109,682两1885年88,200,018两65,005,711两–23,194,307两1895年171,686,715两143,293,211两–28,402,504两1905年447,100,082两227,888,197两–219,212,549两1911年471,503,943两377,338,166两–94,165,777两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1865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欧美国家大量走私鸦片有关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呈现加剧倾向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其压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越来越落后参考答案:C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A中1865已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了,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不是因为走私鸦片A错误;1875年曾出现贸易顺差,B错误;D材料表格反映不出来;整个表格反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额越来越高,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正确8.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C.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陶片放逐法的理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法律,而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的,所以A显然错误9.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转折点”是指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衡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参考答案:B光荣革命。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国王成为了议会的国王,两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故B项正确10. 有学者认为,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制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A.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B.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C.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D.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参考答案:D根据“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制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可知,罗马法的法律精神影响中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说明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主权在民”,排除A;材料反映罗马法的法律精神影响深远,材料无法体现“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契约精神”,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制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结合所学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分析解答11. 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参考答案:D12. 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县的面积比郡大 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参考答案:D13.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播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参考答案:D宋明理学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说明慧能的观点是“主观唯心论”,这与王阳明心学家的观点“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相似A与题干不符;BC属于程朱理学家,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
14. 闵采尔(1489~1525)曾是路德的拥护者,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其新的宗教观: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其( )A.摒弃宗教信仰导致社会危机 B.迥于路德而遭下层民众反对C.观点激进而缺乏实施的条件 D.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参考答案:答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16世纪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上升时期.解答:从题干材料“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其新的宗教观”可以看出AB两项错误;闵采尔并非因为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故D项错误;闵采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要求立刻建立接近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超出了时代的要求,超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大多数农民、平民的直接要求,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必然失败.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关内容的理解.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15.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参考答案:C据题干材料“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的信息,说明C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曾经在中国古代起到积极作用,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该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B项中的“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与史实不符;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故排除D项16.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参考答案:D17. 南北朝时期的优美民歌《敕勒歌》出自(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参考答案:B18. 2012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1周年祭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