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的火法冶炼.docx
7页火法炼铜1. 概述铜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B族,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具有优异的性 能,易于加工和广泛的用途,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 业、国 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在地壳中铜含量约 0.01%,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存在,铜冶金中所用的 是 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一一氧化矿和硫化矿硫化矿物:黄铜矿( CuFeSO、斑铜矿(C^Fe®)、辉铜矿(C/S、、铜蓝(CuS、等;氧化矿物有:孔雀石(CuCO3 Cu(OH)2)、硅孔雀石(CuSiO3 2 出 0)、赤铜矿(CtO)、胆矶(CuSO4 5H2O)等2. 火法炼铜的工艺流程火法炼铜是当今生产铜的主要方法,主要原料是硫化铜精矿,铜矿石(C D(Cu)=0・5%-2%)经过采矿、选矿得到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 (Cu)=20%-30%),然 后送冶炼厂炼铜火法炼铜工艺流程一般有①焙烧;②造锍熔炼得到冰铜(D (Cu)=30%-50%);③转炉吹炼得到粗铜(D (Cu)=98・5%-99.5%);④火法精炼得 到阳 极铜 ( D(Cu)=99%-99.8%); ⑤ 电解 精炼得到阴 极铜 ( D(Cu)=99.95%-99.997%)。
2.1 焙烧焙烧分半氧化焙烧和全氧化焙烧(死焙烧),分别脱除精矿中部分或 全部的硫, 同时除去部分砷、锑等易挥发的杂质此过程为放热反应,通常不需另加燃料造锍 熔炼一般采用半氧化焙烧,以保持形成冰铜时所需 硫量;还原熔炼采用全氧化焙烧; 此外,硫化铜精矿湿法冶金中的焙烧,是把铜转化为可溶性硫酸盐,称硫酸化焙烧2.2 造锍熔炼造锍熔炼是在高温和氧化气氛条件下将硫化铜精矿熔化生成MeS共熔体的方 法,即将精矿中的铜富集于冰铜中,而大部分铁的氧化物与加入的溶剂造渣, 也称冰 铜熔炼造锍熔炼的目的是:⑴使炉料中的铜尽可能进入冰铜(C^S+FeS熔体,也称 锍),部分铁以FeS形式也进入冰铜;(2)使大部分铁氧化成FeO与脉石矿物造渣 ( SiO2,FeO,CaO,MgO, Al2O3); (3)使冰铜与炉渣分离造锍熔炼基本原理: 造锍熔炼所用的炉料主要是硫化铜精矿和含铜的返料,除含有 Cu、 Fe、S 等元素外,还有一定量的脉石成分需要先进行氧化焙烧,脱去部分硫然后熔炼, 才 能获得要求品位的冰铜高温下,铜对硫的亲和力大于铁;而铁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铜能按以下反应 使 铜硫化:FeS(l) Cu2O(l) > FeO(l) Cu2S(l)(1)反应自由 能:G° =「3 5 0 0 (4.6T⑵平衡常1/ a CU2S 尬 FeO⑶数:K -■' C2O〉F e S又lgK 二⑷4.576T在熔炼温度1200C下,可计算得K=104.2,平衡常数非常大。
说明C60几乎 完全被FeS硫化实践证明,不论铜的氧化物成什么形态,反应都能进行 铜硫化物原料造锍熔炼时,只要氧化气氛控制得当,保证有足够的FeS存在,就可 使铜以CU2S形态进入冰铜冰铜含铜量取决于精矿品位和焙烧熔炼过程的脱硫率, 生产高品位冰铜,可 更多地利用硫化物反应热,还可缩短下一工序的吹炼时间熔炼炉渣含铜与冰铜 品位 有关,弃渣含铜一般在0.4% 0.5%熔炼过程主要反应为:2CuFeS?f Cu2S+2FeS+SCtO+FeSf Cu2S+FeO2FeS+3C2+SiO2—2FeO?SiO2+2SQ2FeO+Si6—2FeO?SiO2造锍熔炼的传统设备为鼓风炉、反射炉、电炉等,新建的现代化大型炼铜厂 多 采用闪速炉造锍炼铜可以使矿物中任何形态的铜化合物,几乎完全以稳定的 CU2S形式 富集在冰铜中冰铜密度比炉渣大,且两者不互溶,从而分离得到的冰铜进一 步进 行转炉吹炼冰铜的形成基于两点:a) FeS能与许多金属硫化物形成低熔点共熔体,在熔炼 高温下两种或以上均为液相,完全互溶为均质溶液,且是稳定的,不会进一步 分解产 生金属与铁并析出硫蒸气b)不同金属对S和O的亲和力的差别:Cu,Ni对硫的亲 和力大;Fe对O的亲和力大,即以下反应在熔炼温度下能自发正向进行,使Cu优 先进入锍相,Fe优先进入渣相:CU?。
FeS =CQ Q) + FeO (『2.3 冰铜的转炉吹炼冰铜吹炼是利用硫化亚铁比硫化亚铜易于氧化的特点, 在卧式转炉中,往熔融的 冰铜中鼓入空气,使硫化亚铁氧化成氧化亚铁,并与加入的石英熔剂造渣除去, 同时 部分脱除其他杂质, 而后继续鼓风, 使硫化亚铜中的硫氧化进入烟气, 得到 含铜 98% 99%的粗铜,贵金属也进入粗铜中冰铜是Cu-Fe-S体系,主要成分是CU?S和FeS,此外,还有少量的PbS、 ZnS、M3S2、Fe3O4 等吹炼的目的:通过氧化除去冰铜中的Fe和S以及部分其他有害杂质,从而将 冰铜转变成粗铜吹炼是周期性作业:造渣期一一FeS强烈氧化生成FeO,并放出SO2气体,冰 铜(C^S和FeS等)变成白冰铜(C/S);造铜期一一C^S氧化成CuO,并与为氧化 的 Cu2S 反应生成金属 Cu 和 SO22.3.1 造渣反应将FeS氧化成FeO,造渣除去,得到白冰铜(CU2S),冶炼温度1150 C 1250 C首 先将 FeS 氧化造渣并放出大量热:2FeS+3Q—2FeO+2SQ2FeO+ SiO2— 2FeO SQ2FeO还会被氧化成FesO4进而造渣:6FeO+O2f 2FQ O43Fe3O4+FeS+5SiQ— 5(2FeO - SiO2)+SO22.3.2 造铜反应造渣反应阶段除渣后,得到白冰铜,在冶炼温度 1200C 1280C 下将白冰铜按以下反应进一步吹炼成粗铜: :2CU2S+3O2—2CU2O+2SO2Cu2S+2Cu2Of 6CU+SO2吹炼后的炉渣含铜较高,一般为 2% 5% ,返回熔炼炉或以选矿、电炉贫化等方法处理。
吹炼烟气含SO2浓度较高,一般为8% 12%,可以制酸经冰铜转 炉吹炼得到的粗铜还含有其它的少量杂质元素,如 Fe、 Pb、 Zn、 Ni、 As、 Sb、 S、 Au、 Ag 等,因此,需进一步进行火法精炼,制成阳极铜以便电解2.4 粗铜的精炼粗铜的精炼分为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 火法精炼的产品叫火精铜, 一般含铜99.5%以上,电解精炼产出含铜 99.95%以上的电铜2.4.1 粗铜的火法精炼火法精炼原理:粗铜中多数杂质对0的亲和力大于Cu对0的亲和力,而 且,杂质氧化物在 Cu 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因此,杂质以氧化物炉渣的形式除去 同 时氧化过程的进行使铜中产生过量的氧化铜, 最终需要还原得到粗铜 即粗铜 的火 法精炼分为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1)氧化过程 (氧化除渣阶段)空气进入铜熔体,首先与铜反应生成CU2O,再与其它金属杂质作用使杂质氧 化,化学反应式如下:4Cu+02f 2CU20Cu2O+Me—Me0+Cu反应式中的 Me 代表金属杂质2)还原过程(还原得到阳极铜)氧化除渣后铜液中的CU2O,用还原剂进行还原:CU20 + H2f 2CU + H20 Cu20+C0f 2Cu+C02 Ct0+Cf 2Cu+C0还原剂有:重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木炭等。
得到的阳极铜送电解车间 进 行电解精炼2.4.2 铜的电解精炼铜的电解精炼,是将火法精炼的铜浇铸成阳极板,用纯铜薄片作为阴极片, 相 间地装入电解槽中,用硫酸铜和硫酸的水溶液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 阳极上 的铜和电位较负的金属溶解进入溶液,而贵金属和某些金属(硒、碲)不 溶,成为阳 极泥沉淀于电解槽底, 溶液中的铜在阴极上优先析出, 而其他电位较 负的金属不能 在阴极上析出 这样, 阴极上析出的金属铜纯度很高, 称为阴极铜 或电解铜电解精炼过程:阳极:火法精炼铜;阴极:电解铜; 电解液:硫酸铜和硫酸的水溶液 引入直流电,阳极铜溶解,在阴极析出纯 铜, 杂质进入阳极泥或电解液, 从而实现铜和杂质的分离1)阳极反应电解液中含有H +、Cu2+、SO42-和水分子,当通入直流电时,在阳极上可能的 氧化反应为:Cu ~2ef CuMe A2ef Me2SO422---2efSO3+1/2O2H2O-2ef2H++1/2O2Me 指 Fe、Pb、Ni、As、Sb 等,电极电位比铜负,与铜一起溶解进入电解 液;SO42和出0电极电位比铜正得多,在阳极上不可能进行反应因此,阳极的主要反 应是Cu溶解形成Cu2+。
2)阴极反应 阴极上可能进行的反应为:cU +2ef Cu2H++2e— H2 Me2+2e— Me在这些反应中,只有电极电位比铜更正的金属离子能够优先还原因此,阴 极的主要反应是铜离子的还原得到电铜参考文献[1] 许并社,李明照 .铜冶炼工艺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2] [美]W.G•达文波特,[美]M•金,[美]M•施莱辛格,[澳]A・K・比斯瓦斯著,杨吉 春,董方译 .铜冶炼技术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3] 朱祖泽,贺家齐 .现代铜冶金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4] 彭容秋•铜冶金[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5] 邱竹贤 .有色金属冶金学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8.[6] 陈国发 .重金属冶金学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