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分析.docx
10页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分析和防范1. 前言随着电力系统的逐渐增容和发展,电网中的各种过电压发生机率越来越高,每一次的 过电压都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直接的、严重的威胁,而且每发生一次过电压就 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一次破坏,并且这种过电压破坏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当达 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电气设备损坏,甚至是造成局域电力网络发供电中断或是受损2.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形成机理对于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方法很多,对于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电力电缆在其相间和相地间都有等效电容经计算表明,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过电压的 最大值将达到:Umax"5Um+ <1-5Um 鮎叫)=2'3Um单相弧光接地的过电压瞬时幅值最大可以达到20.4KV如果弧光接地在接地点造成弧 光间隙性反复燃烧,那么产生的过电压倍数将远远大于2.3倍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在国外有些专家对单相弧光接地进行了实测,其结果显示,过电压幅值高达正常相电 压幅值的3〜3.5倍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都产生了较高的过电压,才会引起避雷 器放电强烈的过电压使相间空气绝缘被击穿,形成相间弧光短路,至于避雷器的爆 炸,主要是由于避雷器的选型错误(原设计型号为Y3W-10/31.5)和产品质量欠佳(受 潮),再加上弧光短路产生的高能热量加剧了避雷器的爆炸。
由此可见如此高的过电 压一旦产生就将会在电力网络绝缘薄弱环节形成闪络放电,严重时将破坏绝缘,造成 相间短路或者损害电气设备发电机接地电流已远远大于5A,才会造成发电机定子铁 芯熔化,即与发电机有电气连接的电力网络的单相接地电流已大大超过了 5A3单相弧光接地产生的原因从上述分析可见,单相弧光接地是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的最主要和最 直接因素而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单相弧光接地的产生和限制力度根据我国的传统设计经验,在6KV-35KV电力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这是因为 在早期的电力网中,电力电缆采用量不大,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并不大而随着 各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和增容,原电力系统主接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电缆的采 用量急剧增加从诸多系统的运行现状和经验来看,其过电压发生的机率越来越高, 由于过电压造成的事故在整个电气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供电系统亦属于这 种情况该系统从最初的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系统发展成为了拥有发电、供配电以及 以电力电缆连接为主的电力系统,再加上即将上马的更高变配电网络,将形成以发、 变和配电综合一体化电力系统因此最初采用的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根据《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和电力部、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对于3〜 35KV电力系统,当单相接地电流小于30A时,如要求发电机能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 则当与发电机有电气连接的3〜35KV电网的接地电流小于5A时,其中性点可采用不 接地运行方式。
4.单相接地电流的估算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单相接地电流IC等于正常时相对地 电容电流ICi的3倍,即IC=3IICi而正常时的相对地电容电流主要由架空线、电力电 缆和主要电气设备(如发电机)组成为说明问题,本文在此仅采用估算法对现阶段 电力网络单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进行简要计算4.1.1单相接地时架空线的电容电流IC1:IC1= (2.7-3.3) AUnLx10-3 (A)式中UN—系统额定电压(KV)L—线路长度(Km)入一设备影响修正系数根据架空线均是无避雷线的架空线的情况,取Un=10KV、L=20Km、系数K=3.0、入=1.16,因此:L, =3.0AU Lx10-3C1 N=1.16x3.0x10x20x10-3=0.70 (A)4.1.2单相接地时电力电缆电容电流IC2:采用的电力电缆形式多样,截面面积从50〜120mm2均有不同程度的采用在此按平均截面积为70mm2估算A)式中S—电缆截面(mm2)L—电缆长度(Km)UN—系统额定电压(KV)根据电力电缆使用情况取L=20Km、S=70mm2、UN=10KV,因此:NIC2== =17.7 (A)4.1.3单相接地时发电机电容电流IC3:热电厂两台发电机的电容电流按下式进行估算:L,=2.5KSwU, x10-3/C3 N式中K—绝缘材料系数S—发电机视在功率(MVA)3—角频率(rad/s)UN—发电机额定电压(KV)对于热电厂B级绝缘的两台QF-6-2型汽轮发电机,取K=0.0187、S=7.5MVA、 Un=10.5KV,因此:IC3=2X2-5KSwUN*10"3/=2x2.5x0.0187x7.5x2x3.14x50x10.5x10-3/=0.3 (A)为此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在接地点极其容易形成不稳定的间隙性弧光接地,从而产生 过电压,危及供电安全。
同时强烈的电弧将引起两相或三相短路,造成电气设备严重 破坏,危及安全生产为此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5.防范措施针对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的现状,要解决过电压以及发电机的单相接地电流的问 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提电力系统在出现单相接地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1改变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目前采用的是不接地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对其本身来说虽然有它的诸 多优越性,根据《电气事故处理规程》的规定,在出现单相金属性接地时,可以运行1〜 2h,在出现单相弧光接地时可以运行15min,这对于电力用户来说其可靠性相对较好 但是实际上一旦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以及大的接地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是迅速的, 根本就没有15min的时间留给值班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实践证明电力系统中 性点不接地的优越性与其由此造成的损失和它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相比,这种优越 性已经很难体现结合上述的分析,中性点是否继续维持不接地方式,值得探讨要 从根本上这类问题,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应该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5.2消弧线圈防治措施消弧线圈是一个铁芯可调节的电感线圈,将它装设于热电厂发电机或即将新建的变电 站变压器的中性点,这样系统一旦发生单相接地(不针对弧光接地高频分量)时,可 形成一个与接地电流大小近似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与容性接地电流相补偿,从 而达到限制接地电流,避免在接地点形成弧光。
同时即使是运行方式发生变化,使消 弧线圈的补偿度或脱谐度发生变化(无论如何变化,只要在设计上考虑充分,均不可 能由过补偿转变为全补或欠补),而产生弧光接地,燃弧后电容的充放电电流要经过 消弧线圈流回,而不会在故障点形成多次弧光重燃,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接地点的间 歇性燃弧,达到扬制弧光过电压的目的同时在经过精确测试现有系统的单相接地电 流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和选择好消弧线圈,可以将接地电流限制在5A以下,以确保 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对于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有诸多方式,如高阻或低阻接地等但采用消弧线圈接地 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仍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改造后 不会对现有电气运行方式造成影响,不会涉及到继电保护方式的调整要采用消弧线 圈接地,必须对现有系统的单相接地电流进行实测,以准确地选择消弧线圈,因为理 论计算出来的单相接地电流与实际接地电流会有很大偏差在我国诸多电网,特别是 一些大型工矿企业的系统都进行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改造,技术可行,经验成熟,运 行可靠5.3消弧线圈的技术分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3〜35kV(含66kV)的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此 类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将升高到线电压UL,但系统的线电压 保持不变,所以我国国家标准规定,3〜35kV(66kV)的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 许短时间带故障运行,因而这类电网的各类电气设备,都应满足长期承受线电压而不 损坏的要求。
传统观念认为,3〜35kV(含66kV)电网属于中低压配电网,此类电网中的内部过 电压的绝对值不高,所以危及电网绝缘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不是内部过电压,而是大 气过电压(即雷电过电压),因而长期以来采取的过电压保护措施仅是以防止大气过 电压对设备的侵害主要技术措施仅限于装设各类避雷器,避雷器的放电电压为相电 压的4倍以上,按躲过内部过电压设计,因而仅对保护雷电侵害有效,对于内部过电 压不起任何保护作用然而,运行经验证明,当这类电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内部过电压,特别是电网 发生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时产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及特殊条件下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 压已成为这类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其中以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最为严重随着我国对城市及农村电网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城市、农村的配电网必定向电缆化 发展,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在逐渐增大,弧光接地过电压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为了解 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采用了谐振接地方式,即在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当系统 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利用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对故障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 流经故障点残流减小,从而达到自然熄弧运行经验表明,虽然消弧线圈对抑制间歇 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作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消弧线圈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电网运行方式的多样化及弧光接地点的随机性,消弧线圈要对电容电流进行 有效补偿确有难度,且消弧线圈仅仅补偿了工频电容电流,而实际通过接地点的电流 不仅有工频电容电流,而且包含大量的高频电流及阻性电流,严重时仅高频电流及阻 性电流就可以维持电弧的持续燃烧当电网发生断线、非全相、同杆线路的电容耦合等非接地故障,使电网的不对称 电压升高,可能导致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节控制器误判电网发生接地而动作,这时将会 在电网中产生很高的中性点位移电压,造成系统中一相或两相电压升高很多,以致损 坏电网中的其它设备目前国外对3〜35kV电网采取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国内也有少数地区采取了 经小电阻接地的方式,虽然抑制了弧光接地过电压,克服了消弧线圈存在的问题,但 却牺牲了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人为增加短路电流使断路 器动作,不论负荷性质及重要性,一律切除故障线路而且也不能分辨出金属性或弧光 接地使并不存在弧光接地过电压危害的金属性接地故障线路也被切除,扩大了停电 范围和时间由于加大了故障电流,对于弧光接地则加剧了故障的烧损5.4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5.4.1概述 消弧消谐选线及过电压保护装置,主要应用于6〜35kV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该装置 不仅能对该类电网中的各类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谐振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加 以限制,而且能够准确选出系统的接地线路,有效地提高了该类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及供 电可靠性。
5.4.2工作原理本装置对系统发生的弧光接地故障,首先分析弧光接地的性质,然后针对具体的接地类 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处理方式如下:如果系统发生不稳定的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则微机控制器判断接地的相别,同 时发出指令使故障相的真空接触器闭合,从而完成消弧数秒后,故障相的高压真空 接触器断开,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真空接触器快速动作将不稳定的弧光接地转化为稳 定的金属性接地如果接地故障是稳定的弧光接地,微机控制器在判断接地相别后,则装置输出开 关量接点信号,也可根据用户要求由微机向真空接触器发出动作指令; 若故障消失,说明这一电弧接地故障是由过电压冲击引起的瞬时性接地故障,系统恢复正常运行;若故障相接触器断开后,系统再次在原故障相出现 稳定的电弧接地,则装置认定此故障为永久性电弧接地故障,于是再次闭合故障相真 空接触器,等待值班人员处理5.4.3消谐原理本装置采用的是微机二次消谐技术,当系统发生谐振时,微机消谐装置在PT的开口 三角绕组瞬间接入大功率的消谐电阻,利用消谐电阻破坏系统的谐振参数,消耗谐振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