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江右信江红色盆地丹霞地貌考察研究.doc
10页徐霞客江右信江红色盆地丹霞地貌考察研究黄强I舒晓波I王军2(1江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7;2江西九江庐山中学,江西 庐山332900)提 5:本交以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晚年对江石信江红色盆地的旅行考察为研究对象,将该盆地 的丹霞地貌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旅游开发的建议关键词:江右信江红色盆地徐霞客丹霞地貌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1636年10月17H),年将五十的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开 始了为期4年的“万里遐征”=江右(江西之古称)之旅(崇祯九年十月十七日即公历11 月14日从玉山入境至崇祯十年正月初十从莲花县界头岭出境)历时2个半月,横贯江西中 部,对山川胜景、河谷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和明末社会经济生活与民情等,进行了 执著的考察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仅以霞客在信江河谷盆地历时11天的地貌考察 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试图在丹雀地貌地理考察和霞客精神等方•而发掘出闪光点,给今人 以启迪,并借以推动丹霞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1徐霞客考察江右信江盆地的概况信江盆地面积3600km2,是一•个由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砂砾岩构成的侵蚀、剥蚀红层丘 陵盆地,其南为北武夷侵蚀中山,其北为怀玉山侵蚀中山,盆地轴线为东西向。
1.1徐霞客在信江红色盆地的考察路线霞客由浙江常山徒步至江右玉山,再乘小舟到广信府(上饶市);第二天、第三天沿 信江顺流而下到弋阳,对上饶一铅山信江河段的仙来石至雷打石20里丹霞山水和叫岩(上 岸考察)风光作了精彩的描绘;第四天一第六天徒步考察了弋阳圭峰丹霞奇景;第七天徒 步考察了贵溪“溪南诸胜”;第八天一第十一天,先乘了半天车,尔后按逆旅贤人介绍, 先“西插马祖,转而东,由仙岩、龙虎山以后上清” o至于龙虎山道教文化,霞客未表现 出多大兴趣,匆匆通过真人府后,向西南越过金溪县东界而入抚州境1.2徐霞客在江右信江红盆地貌考察的方法1.2.1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即重点剖析下马观花与路线穿越式走马观花考察相结合如沿信江顺流穿行考察与叫岩上岸详察相结合旅途中,对圭峰、贵溪“溪南诸胜” 的五面峰和仙桥以及龙虎山风景区中的马祖岩和碓咀石,霞客均作了详尽的考察研究 122信江盆地之考察以自然风光为主,辅以对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了解信江盆地的自然风光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由于霞客是路线穿越式考察,上饶县枫岭头 的月岩(穿洞)和广丰县的排山天柱岩、横山(廿四都)东岩等著名丹霞景观,均不在其 考察路线上,故不可能列入霞客的旅行考察计划。
而对玉山县、广信府、叫岩、象山、龙 虎山等地的寺庙,霞客兴趣不大,《游记》中未曾留下多少墨迹1.2.3以徒步考察为主,与车船代步相结合从玉山至弋阳,是乘船沿信江顺流而下考察的由于弋阳县南部有圭峰奇景,故嘱静 闻随舟下贵溪,霞客自己则与顾仆徒步南行考察圭峰1.2.4既运筹于帷幄,乂求助于导游霞客“万里遐征”与以往一样,也带了罗盘和地理志书,有目的地“问奇于名山大 川” o他每到一地,为了少走弯路,提高考察效率,总是先找当地贤人调查了解,以确定 考察日标和考察路线如在听贯心方丈“指点诸胜(圭峰)”后,实施先外围后中心的考 察;游贵溪“溪南诸胜”也是在舒龙山介绍“诸胜”详情后,才顺利完成了预定一日游的 考察计划;龙虎山景区范围大,景点分布散,在听乌姓主人指点后,霞客选择了 “先马 祖,后仙岩,再龙虎由、上清”的最佳旅行路线,节约了时间,减轻了旅途之劳顿2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的类型信江红盆是江西中新生代形成的众多断陷红色沉积盆地之-江西红盆广布,面积在 100km2以上的约有三十余个,其中,面积在1000km2W上的特大型红盆有七个(吉泰、信 江、清江、崇仁一永丰、锦江、赣州一兴国和南城一南丰红盆等)。
霞客横贯江西中部之旅,先后历游了信江红盆、南城一一南丰红盆、吉泰红盆和永新图1江西信江红色盆地典型丹度地貌分布图红盆,对丹霞地貌考察详尽者, 还要数信江红盆(见图1)与目 前我国对丹霞地貌分类的研究现 状对比,霞客对信江红色盆地中 丹霞地貌的认识与分类与今人相 差无儿他不仅对构成丹霞景观 的岩石之岩性特征(“石质粗而 色赤,无透漏润泽之观”,崖壁 上“有窍若星”)有清楚的认 识,而且对丹霞地貌的各种类型 (特别是丹崖绝壁、奇峰异石、 一•线天和天生桥等)的研究具有 很高的造诣这是令数百年后的 今人为之叫绝的2.1丹霞丘陵信江盆地为东西向的条形红盆,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约15〜25km,总面积 3600km2o盆地底部东高西低,信江自东而西横贯盆地,尔后向西北注入鄱阳湖信江河 谷平原中,红盆丘陵广布丹霞丘陵被三级夷平面所控制第一级夷平面海拔80〜 120m,丘陵比高为30〜70m正如霞客在信江盆地东部从广信府乘船顺流而下所见到的红 盆剥蚀丘陵景观:“自仙来至雷打石,20里之内石山界溪左右,俱如覆釜伏牛,或断或 续仙来石则“石峰圆亘,色赭崖盘”由块状的紫红色砂岩构成裸露的红层丘体,不 仅“形绝岭崛”而且“无波皱纹,其上纤土寸茎亦不能受”,“至山断沙回处,霜痕枫 色,映村庐而出”,好一派红层河谷秋色!盆地西部三级夷平面均可见到。
第二级夷平面 海拔高度约为150〜250m,构成丹霞高丘,有一定的构景意义如贵溪挂榜山(海拔 164m)、铅山县西部汪二乡杨梅石(海拔168.8m)等;第三级夷平面海拔高度约为350〜 400m,构成红层低山峰顶面,如圭峰的金钟峰(362.6m)和骆驼峰(401.1m)2.2丹霞奇峰异石——岭、峰、寨、岩、石地表水沿红层的断裂、节理溶蚀、侵蚀,配以重力剥蚀,将紫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切割 得支离破碎,构成形态各异的石山美景:岭、峰、寨、岩、石岭”是线状延伸的两侧较陡的山体如圭峰的火烧岭和含龟峰、铅由的大岩岭等;“峰”是地域中山姿和比高的佼佼者如弋阳的三叠龟峰及其附近的丹霞峰林,还有 展旗峰和狮子峰、贵溪的五面峰和香炉峰等,对以上诸峰,霞客均作了详尽的考察霞客 “从展旗之西南,直东上其巅”,东南“眺朝帽峰”,“南眺叠龟、双剑,俱若一壁回 环”,其峰“上危壁而卜澄潭,潭尽,竹树扶疏,掩映一,壑,两崖飞瀑交注,如玉龙乱 舞”,似入人间幻境展旗峰东高西低,南北皆绝壁,似风展红旗其绝壁上平行侵蚀溜 槽发育,可与武夷山哂布崖媲美霞客考察贵溪五面峰,也显示了明代地理学家描述山水 胜迹的大手笔:“其山皆石崖盘峙,中剖而开,并夹而起,远近不一,离立同行。
随路抵 穹岩之下,拾级而上,得一台,缀两崖如掌其南下之级,直垂涧底;其西上之级,直绕 由巅” o遂“跻峰,攀登里许而至绝顶(五面峰,海拔254m),南瞰西华(山),东瞰 夹壁(一•线大),西瞰南溪,北瞰城邑(贵溪),皆在指顾”寨”是顶部平缓、四周陡峭的丹霞方山江西赣南丹霞方山较多,如于都县靖石乡 饭甄寨和寻乌县南桥乡岭石寨等;在信江红盆则有铅山、弋阳两县界山仙年寨和铅山、横 峰两县界山高由寨(海拔199m) o霞客从叫岩乘船而下十里北望,“有山方峙溪右,若 列屏而枕”其方山地貌十分典型,寨顶平坦面东西长1km、南北宽0.4km,四周皆陡壁 (净高约50〜70m)相围,其下为崩积、洪积边坡(上陡下缓)延至河谷平原岩”与“石”,分别是指岩体孤立直耸的丹山和体积较小、相对高度不大而乂有某 种奇特形态的孤立岩柱如仙岩(海拔124m),丹崖绝壁,悬棺罗列,泸溪西去,直逼 崖脚,霞客赞叹此乃龙虎山丹霞景观之“最秀”再如霞客获悉马祖岩有胜景,即倾心冒 雨而趋,方见“绝壁环绕,北连南豁,东西并峙”之景观在信江红盆中还有诸多此类岩 体,如贵溪小隐岩、铅山赤岩、渔隐岩、鸡笼岩和龙船岩,广丰县排山乡天柱岩和横山乡 (廿四都)的东岩,弋阳县老虎岩等。
至于“石”景,更是五彩缤纷,在《游记》中不胜 枚举如铅山县信江南岸的雷打石,弋阳县城信江大桥上游400m处江中之红层礁石—— 凫石,贵溪鱼塘乡云锦石、碓咀石,弋阳县城郊乡金鱼石和旭光乡马石、猪头石、鸡心石 以及圭峰乡的蘑菇石、船蓬石、虎头石、棋盘石等此外,还有很多惟妙惟肖的组合造 型,如圭峰的“天狗啃排骨”、“饿虎赶羊”、“老鹰戏小鸡”、“童子拜观音”和“孝 子哭坟”等霞客对丹霞奇石更是赞不绝口:在圭峰之锦屏峰、城垛峰下仰视“饿虎赶羊 石”等诸石,惊叹“何酷肖也”;在圭峰还见“一大石(棋盘石)穹立谷中,上平如砥, 镌其四旁”,如此“可踞可憩”之妙地,霞客思忖这难道是“神仙之遗”不成山中这种 平顶石柱,乃是受层面和儿组垂直节理所控制的崩塌作用所为,棋盘石顶乃岩层层面乂 如在游完马祖岩过南吉岭近瞰岭下,“一•石尖插平畴,四面削起者,最峭”,乃碓咀石 (金枪峰)其石仰望穹然,虽渐展而阔,然削立愈甚,有孤柱撑大之状”该丹霞孤 峰拔地110余米,坐落在鱼塘乡白塔河右岸2.3 —线天与巷谷由于红层的断裂和垂直节理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这些薄弱处溶蚀、侵蚀并与重力 剥蚀相结合,久而久之,沿这些软弱带刻蚀成了丹霞侵蚀沟谷,初期为“一线天”,尔后 发展成为“巷谷”和丹霞峰间谷地。
霞客在信江盆地考察中就屡见“一•线天”如三叠圭 峰卜南北向长约百米、高约30米的一线天,该谷宽仅0.5〜0.8m;再如霞客在登贵溪五面 峰后,急“南下一线天,则两崖并夹而上,直南即从峰顶下剖者,是为直峡路在夹中忽 转而东,穿坠石之隙,复得横峡”霞客为“俱上卜•壁立”的峡谷风光感叹不已;再如龙 虎由马祖岩“两崖穹壁,莫可上下”,“两崖并夹,遂成一•线”,一线大两侧之对崖“不 合如咫”2.4石墙、穿洞与天生桥典型的穿洞为上饶县枫岭头村月岩,是一北高南低、两侧陡峻的近南北向狭长石墙, 在近脊顶处被侵蚀贯穿而成霞客虽未曾路经看到月岩穿洞,却在考察“北连南豁”的马 祖岩西崖时,发现了—•丹霞小穿洞(洞高Im,洞宽1.2〜1.4m,洞口东窄西宽)该洞是 从西南缓坡登上马祖岩的一条必经之道《江右游日记》中有其崖“崖壁峻立,不可下 瞰,忽有洞透峡而出”,可从其中由东“穿越至西”之记述他还有幸见到以“驾虹役鹤 之巧”自然打造的天生桥自然遗产——贵溪“仙桥”,并作了精辟的测量和描绘:“远看 蛰然高驾者”,乃赫赫有名的贵溪“仙桥” o “一石高跨峰凹,上环如卷,中辟成门,西 端石盘下柱,梁面平整如台,正如砌造而成。
梁之东,可循崖而登其上;梁之西,有一石 相距三丈余,轰踞其旁,若人之坐守者然”(见图2) o “余先至桥下,仰视其顶,高穹 圆顶,不啻数十丈,及登步其上,修平广直”笔者实测该天生桥延伸方向为NEE7O0, 桥面海拔高度为110m,其与320国道之比高为70 m,石梁长120m,宽约5m,桥拱净空高 约7m,跨20m,石拱厚度为5m,仙桥由向东缓和倾斜的红层构成(倾向105,倾角7) 无怪乎从晨起至梓黑辛劳考察的霞客感叹,终于将志书上介绍的“溪南诸胜一览无余,而 仙桥、一线(五面峰之一线 天)二奇(一奇为五面峰鸟 瞰,另一奇为曲折觅寻摸黑 探得徐岩,并从其崖右登上 挂榜山仰止亭),乂可以冠 生平者,独为此中之最 2.5丹崖绝壁及其崖壁地貌信江红盆最典型的丹崖绝壁,要数圭峰锦屏峰绝壁、雨花崖绝壁、展旗峰陡壁和龙虎 山的水岩、仙岩的临江绝壁霞客由展旗峰(海拔173m),记述了其峰的秀美、壮观, 然而对其“危壁”上的平行顺坡(坡度约70)侵蚀溜槽(深10〜40cm,长约35m,发育 初期为平行溜线)和卜.半部绝壁(近于90)上密集分布着的受岩层面控制的蜂窝状洞穴 (大者1.5mX0.5m,小者10cmX5cm,乃块状砂砾岩之砾石被剥离而留存的空间经溶蚀、 水蚀、风蚀而成)均未引起足够注意。
他只是在游圭峰时简单提及明星峰绝壁上“有窍若 星”而己圭峰之锦屏峰绝壁,垂直节理发育,山体被强烈分割,由于崖面流水差别侵蚀 和热力、化学、生物差异风化以及低等植物的附若留痕,绝壁色彩斑斓,象一匹巨。












